物理學:量子模擬技術,在SSH模型中產生拓撲孤子態!

2021-01-18 青衣沾霧夢紅塵

物理學:量子模擬技術,在SSH模型中產生拓撲孤子態!

研究生Eric Meier和Fangzhao Alex An與伊利諾州Loomis實驗室的Bryce Gadway(從左到右)。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L. Brian Stauffer。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相對較新的材料,能夠沿著表面邊緣傳輸電力,而大部分材料充當電絕緣體。這些材料的實際應用仍然主要是理論問題,因為科學家探索其微觀特性以更好地理解控制其特殊行為的基本物理學。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原子量子模擬,一種涉及精細調諧的雷射和超冷原子的實驗技術,複製了拓撲絕緣體的特性,以複製拓撲絕緣體的特性。第一次是拓撲絕緣體反式聚乙炔的受保護邊界態(拓撲孤子態)。該有機聚合物的傳輸性質是拓撲絕緣體和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的典型特徵。物理學研究生Eric Meier和Fangzhao Alex An與助理教授Bryce Gadway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實驗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團隊探索量子傳輸現象。

「與真實材料中電子傳輸的直接研究相比,量子模擬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Gadway解釋道。「使用中性原子的一個主要優點是能夠通過使用雷射和其他電磁場隨意操縱它們。通過改變這些控制場的細節,我們可以,例如,添加定製的無序來研究定位現象或以受控的方式破壞系統的對稱性,例如通過引入大的有效磁場。最終的目標是在粒子相互作用強烈的情況下使用這種良好控制的系統,並探索出現我們不會出現的新現象已經能夠根據單個原子的行為進行預測。」

該團隊的新方法將系統設計或「漢密爾頓工程」這一理念發揮到極致,使研究人員能夠控制控制單個粒子傳輸的每一個元素。

「這項特殊的研究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首次表明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實現拓撲非平凡系統,並且未來實現原子的相互作用拓撲系統具有很大的希望。」 梅爾評論。「我們的第一項研究是允許以拓撲邊界狀態進行位點分辨檢測,並以相敏方式探測其結構。」 結果發表於2016年12月23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Su-Schrieffer-Heeger模型是拓撲絕緣體的教科書模型,顯示了與拓撲系統相關的大部分顯著特徵 - 具有受保護邊界狀態和絕緣系統體積的拓撲相。在諸如聚乙炔的共軛聚合物中,拓撲孤子態與沿著分子主鏈的交替的單鍵和雙鍵的二聚結構相關。受保護的電子態出現在具有相反交替順序的區域之間的邊界處,並且產生一些獨特的傳輸性質,包括在輕摻雜雜質的情況下電導率增加約九個數量級。

一個解釋說,「拓撲系統的一些最有趣的方面是相當微妙的或依賴於系統參數的微調。工程量子系統 - 冷原子,光子模擬器,超導量子比特等 - 更好地用於探索這些類型的現象。其原因在於它們通常沒有傳統凝聚態物質系統難以避免的內在無序,包括物質無序和熱波動。

該團隊的新技術有望進一步研究拓撲系統的基本行為。其他實驗已在進行中,將這項工作擴展到二維量子霍爾型系統,並在存在無序的情況下探索拓撲絕緣體。

「我們研究的有趣方面是我們能夠直接觀察到該系統的拓撲邊界狀態,並用原子物理技術以相位敏感的方式探測它們,」Gadway總結道。「未來的實驗,類似於靜脈,但在略有不同的實驗系統中,可以探索經典模擬無法獲得的強相關傳輸現象。我們小組在不久的將來的最大目標是觀察原子相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的影響。特別是,我們的原子形成相互作用的量子流體這一事實使它們能夠自然地支持工程模型系統中的局部相互作用。我們希望很快能夠探測這些相互作用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實現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模擬
    最近,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及王亞組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難以實現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擬研究。拓撲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在體內具有非平凡拓撲,邊界則出現和體拓撲相對應的邊界態。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人們在尋找新奇拓撲物質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發現了諸多新的拓撲相。儘管如此,在理論預言的眾多拓撲物態中,目前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凝聚態實驗中被觀察到。量子模擬作為一種前沿的技術,可以超越真實體系所受的限制,為探索和研究各種奇異的量子物相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 量子材料研究的新範式以精確模型計算及實驗揭示拓撲物質特性
    拓撲相是以拓撲學原理研究物質分類和相變現象的新興學科,在凝聚態物理學中發展迅速,其中的Kosterlitz-Thouless (KT) 相,自1970年代提出以來,一直未有在磁性晶體材料中被發現,直到是次研究工作,終於在稀土磁體TmMgGaO4 (TMGO) 材料中找到其存在的證據。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自然》今天凌晨發表中科大這項成果
    工程師可以根據其材料、幾何形狀,用相應的材料建一個類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測量模型的力學性質,去推知待建橋梁的性質。完美驗證高斯定理然而,要給規範場建模型,太困難了。國際上,很多著名物理學團隊使用超冷原子、囚禁離子等體系,對規範場模型的基本單元進行了初步的量子模擬研究,但這些實驗總存在一些不足。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進展
    一維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特定的勢阱形狀下,一維Hubbard模型與Schwinger模型的群對稱性相同。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
  •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模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石墨烯又出新發現:能讓電子產生拓撲量子態,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現在,更令人驚訝的是,物理學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電子可以產生所謂的「拓撲量子態」,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這對許多技術研究領域都有影響,尤其是信息技術。拓撲量子態第一次引起公眾關注是在2016年,當時三名科學家因發現拓撲在電子材料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普林斯頓大學託馬斯·D·瓊斯數學物理學教授鄧肯·霍爾丹和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大學物理學教授,以及大衛·索利斯和麥可·科斯特利茨)。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普林斯頓大學1909屆物理學教授阿里·亞茲達尼(Ali Yazdani)說:過去十年,人們對電子的新拓撲量子態感到非常興奮。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於是,科學家開始嘗試開發專用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用量子模擬器來構建晶格規範場模型,科學家就可以在實驗中通過對模擬器的各種參數的精準調控,製備目標量子物態,並觀測所模擬的量子物態的性質,獲得待研究規範場模型的各種物理性質。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製圖:石千惠、梁琰)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迄今為止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標準模型,就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的一種。
  • 量子研究新發現:能產生奇異量子效應的拓撲磁體
    量子磁體,在無耗散電流、高存儲容量和未來綠色技術方面是一類很有應用前景的平臺。據美國&34;網站7月22日消息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中報導,他們在一種原始磁體中發現了量子化的拓撲相位,而這種磁體與新型量子效應相關的特性可以延伸至室溫環境中。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在該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楊振寧、米爾斯、溫伯格、費曼等科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一維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特定的勢阱形狀下,一維Hubbard模型與Schwinger模型的群對稱性相同。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自主創新研發隨機絕熱法首次利用量子模擬識別拓撲序
    近期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創新研發的隨機絕熱法,在全球率先實現利用量子模擬識別二維系統中的Z2拓撲序。這為研究量子物質和實現量子計算打下重要基礎。近幾十年來,針對新的具有拓撲序物質態的研究成為凝聚態物理的最前沿。該領域的研究不僅對新一代電子元件和超導體研發意義重大,在未來容錯拓撲量子計算方面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一直以來,拓撲序的實驗實現和其拓撲性質的實驗探測存在諸多挑戰。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在該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楊振寧、米爾斯、溫伯格、費曼等科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央廣網10月11日消息,自旋軌道耦合是量子物理學中基本的物理效應。它在多種基本物理現象和新奇量子物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這些現象導致產生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等當前凝聚態物理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然而,由於普遍存在難以控制的複雜環境,很多重要的新奇物理難以在固體材料中做精確研究。這對相關科研帶來很大的挑戰。
  • 拓撲學與物理學結合,量子計算機正在成為現實
    引言:拓撲物理學將會打開量子計算的大門。伴隨著網絡和材料學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在宏觀還是在微觀領域的研究上,拓撲學的發展都是爆炸式的。尤其在材料物理學上,近十年來,拓撲學已經極大地應用到相關研究上了。拓撲,它主要描述了當一個對象被拉伸、扭曲或變形時保持不變的屬性。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突破再登《自然》
    據悉,研究團隊同德國、義大利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通過精確調控成功模擬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並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
    一維Hubbard模型描述光晶格中的冷原子隧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特定的勢阱形狀下,一維Hubbard模型與Schwinger模型的群對稱性相同。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