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研發隨機絕熱法首次利用量子模擬識別拓撲序

2020-12-05 股城網

近期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創新研發的隨機絕熱法,在全球率先實現利用量子模擬識別二維系統中的Z2拓撲序。這為研究量子物質和實現量子計算打下重要基礎。

自主創新研發隨機絕熱法

據10月20日消息,這項研究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孔令欣團隊、萬義頓團隊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彭新華團隊共同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雜誌。

近幾十年來,針對新的具有拓撲序物質態的研究成為凝聚態物理的最前沿。該領域的研究不僅對新一代電子元件和超導體研發意義重大,在未來容錯拓撲量子計算方面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一直以來,拓撲序的實驗實現和其拓撲性質的實驗探測存在諸多挑戰。這項最新研究中,我國研究人員利用量子模擬方法,設計並實驗演示在不需要基態解析解的先驗知識也能直接測量和重構出具有拓撲特徵的S、T矩陣,並識別出拓撲相,獲得其拓撲指紋。另外,實驗利用隨機絕熱法製備線性獨立的基態組,克服了先前量子模擬實驗中需要直接製備按照可解模型求得的基態的困難。

該文章第一作者為中科大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羅智煌,孔令欣、萬義頓和彭新華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科院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眾妙之門
    按照 Z2 拓撲不變量分類(奇偶分類),只有奇數和偶數兩種拓撲上不等價的結構,因此,系統的拓撲序不變。系統的基態不受局域變化的影響,具有拓撲不變性。圖7.量子自旋液體的拓撲不變性:圈合併,但拓撲序不變。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利用這種不變的性質。
  • 量子糾纏或讓「絕熱量子計算機」有了實現途徑
    相對經典計算機而言,基於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如何通過量子計算實現量子霸權,也成為理論研究者建模的重點對象。近日,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量子可積條件下的量子退火和熱化》的論文,提出一種引入了量子糾纏機制、嚴格可解的絕熱量子計算模型。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
  • 中國科大利用量子模擬揭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統計特性
    該實驗室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與其合作者利用線性光學量子模擬器,首次實驗揭示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非阿貝爾量子統計特性,並進一步演示了編碼到馬約拉納零模的量子信息對局域噪聲的免疫特性,為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該研究成果於10月2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文章第一作者為許金時。
  • 科研人員實現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模擬
    最近,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及王亞組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難以實現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擬研究。通常量子模擬器上只能模擬拓撲體態或者邊界態,但無法做到同時模擬體內和邊界,進而準確研究體-邊對應。劉雄軍組在2018年提出了平衡態拓撲物相的動力學表徵理論(Science Bull. 63, 1385 (2018)),其中一項基本結論是動量空間存在普適的體-面(能帶反轉面)對應,類同於拓撲相在實空間的體-邊對應。這使得方便進行量子模擬。
  • 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範靖雲、馬雄峰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在發展高品質糾纏光源和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件的基礎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 機器學習助力凝聚態物理研究: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新希望
    他們還想增進對奇異的相(物質),亦即拓撲態的理解,在這一狀態下,量子粒子行為會比平常更為奇異。(發現拓撲量子相變的物理學家獲得 2016 年諾獎)。像光子或原子這樣的量子粒子變換物理狀態要相對容易些,但是,拓撲態就比較堅實。這意味著他們或許能被用來搭建量子計算機,比如微軟的量子計算機的存儲器。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中科大絕熱量子計算成果
    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課題組首次提出了基於絕熱量子計算的質因子分解算法,並成功地在實驗中用該算法實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數字分解。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8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認為,這一研究是量子計算的重要進展。
  • 物理學:量子模擬技術,在SSH模型中產生拓撲孤子態!
    物理學:量子模擬技術,在SSH模型中產生拓撲孤子態!研究生Eric Meier和Fangzhao Alex An與伊利諾州Loomis實驗室的Bryce Gadway(從左到右)。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L. Brian Stauffer。
  • 我首次模擬出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首次利用拓撲學原理實現對雙光子糾纏態的保護,這有助於開發光量子計算機。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關於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的研究,發現了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的作用機制,闡明印證了生命系統中基因轉錄的部分分子機制。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科學家利用拓撲絕緣體優化量子計算機關鍵組件!
    導讀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微軟、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對於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必要組件進行了小型化處理。2006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一種新奇量子特性的物質狀態:拓撲絕緣體。這項研究成為了拓撲絕緣體的首個實際應用。
  • 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遊走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大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被認為可用於實現拓撲量子計算,而斐波那契(Fibonacci)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則是實現通用拓撲量子計算最為簡單的物理系統,相關物態及其拓撲相變的研究尤其重要。這是該課題組繼2019年在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Toric code)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之後(G.Y. Zhu and G. M.
  • 超導量子計算在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文小剛教授,在1990年代研究分數量子霍爾態時,指出了這類體系背後的物理本質是大量微觀粒子由於強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種新的有序——量子拓撲序。以往關於這種量子自旋液體的研究大多是基於量子場論的方法與數值計算,直到2003年,科塔耶夫(A.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首次藉助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一個化學反應!他們表示,儘管這一反應很簡單,但卻是量子計算機走向實用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