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05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由於該工作「對研究超越傳統凝聚態物理的奇異現象具有重大潛力」,《科學》雜誌在同期的觀點欄目(Perspective)專門配發了題為「Coldatoms twisting spin and momentum」的評論文章。

  據央廣網10月11日消息,自旋軌道耦合是量子物理學中基本的物理效應。它在多種基本物理現象和新奇量子物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這些現象導致產生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等當前凝聚態物理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然而,由於普遍存在難以控制的複雜環境,很多重要的新奇物理難以在固體材料中做精確研究。這對相關科研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隨著超冷原子物理量子模擬領域的重大發展,在超冷原子中實現人工自旋軌道耦合,並研究新奇量子物態已成為該領域最重大的前沿課題之一。冷原子有環境乾淨,高度可控等重要特性。

  在過去五年裡,一維人工自旋軌道耦合在實驗上實現,並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探索廣泛深刻的新型拓撲量子物態須獲得二維以上的自旋軌道耦合。如何實現高維自旋軌道耦合已成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最緊迫的核心課題。

  在超冷原子中實現高維自旋軌道耦合在理論和實驗上都是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國際上多個團隊均為此付出了許多努力。為解決這一根本困難,北京大學劉雄軍理論小組提出了所謂的拉曼光晶格量子系統。發現基於該系統,不僅可完好地實現二維人工自旋軌道耦合,並能得到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拓撲超流等深刻的基本物理效應。基於該理論方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帥和鄧友金等組成的實驗小組在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發展起來的超精密雷射和磁場調控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地構造了拉曼光晶格量子系統,合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進一步研究發現,合成的自旋軌道耦合和能帶拓撲具有高度可調控性。

  該工作將對冷原子和凝聚態物理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基於此工作可研究全新的拓撲物理,包括固體系統中難以觀察到的玻色子拓撲效應等,從而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開闢了一條新道路。該工作在中國科大和北京大學兩個單位的緊密合作下完成。這項工作顯示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相關研究方向上已走在國際最前列。

  2016年10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過去十年裡,這一領域的研究促進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前沿發展,人們不僅僅對拓撲材料能夠在新一代電子器件和超導體中產生應用抱有希望,而且看好其在未來量子計算機方面的應用。

  【相關閱讀】

  谷歌或於明年公布全球最強大量子計算機

  谷歌的研究人員或許將在明年底之前公布一款性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據報導稱,這或許將是全球最強大的量子計算設備。

  美國量子計算晶片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發人員研製出一款量子計算原型晶片,可用於實現量子位元的離子阱和激發量子態的雷射光路集成在一起。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

  我國量子計算領域獲重大突破 計算速度或大幅提高

  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最近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製備並測量了大約600對呈現糾纏狀態的量子,量子計算的速度可以是目前計算速度的萬倍、億倍,量子計算機一秒鐘就可以完成超級計算機幾年的計算任務。但是它需要利用大量互相糾纏的量子才能夠實現。這一突破進一步使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小型可編程配置量子計算機問世

  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報告了一項量子計算機重大進展:一種小型可編程重新配置的量子計算機問世,這個也可稱為量子計算機結構的裝置有望被放大為規模更大的計算機。而長期以來,量子計算的這一特性一直難以實現。

  【個股解析】

  量子通信10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中國科大新聞網10月11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日前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這一關鍵突破將對促進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中國科學院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我國科學家潘建偉、劉雄軍、陳帥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上,業界評論其「對研究超越傳統凝聚態物理的奇異現象具有重大潛力」。聽起來非常專業。在發布會上,研究者們說,他們的工作僅是打開一扇門。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大網站6月19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
  • 中國科大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苑震生教授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成果。
  • 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實質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該聯合研究團隊找到了施溫格模型中正負粒子、電場與Hubbard模型中原子在格點上各種佔據構型之間的映射關係,通過實驗上的精確調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上模擬了一維格點體系的施溫格模型,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並由此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性,驗證了高斯定理,在使用規模化的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小編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中國量子計算機獲得重大突破,對未來發展有什麼作用?
    11月,我國量子計算機再得突破量子科技的研究,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根據最新的消息,我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在加緊合作。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已經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11月20日,一個由三所大學共同研發的量子計算機引發了量子領域的廣泛關注。這一量子計算器叫做: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的量子科技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逐步掌握領域內的話語權。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