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是20世紀最新興起的一項科技之一,也是難度最大的科技,科學家們表示,研究量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質。
此前就有一些理論在報導,在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中,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但自從量子科技誕生以來,這一理論可能會被推翻,將哲學帶向一個新的天地。
11月,我國量子計算機再得突破
量子科技的研究,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根據最新的消息,我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在加緊合作。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已經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11月20日,一個由三所大學共同研發的量子計算機引發了量子領域的廣泛關注。
這一量子計算器叫做: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的量子科技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逐步掌握領域內的話語權。
我國在量子計算機上的突出貢獻
據悉,潘建偉院士士這次中國科技大學團隊的領軍人物,除了上述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的成果,他的團隊此前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了許多了成果。
兩所大學之所以找到潘建偉院士合作,很大程度上就看中他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傑出貢獻,可以說,潘建偉院士團隊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實力已經世界領先。
這隻團隊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在刷新世界各科研團隊對於量子計算機的認識,為他們提供了多種可借鑑的科技驚經驗,受到尊重。
潘建偉院士團隊的成果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學院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光量子計算機實驗樣機計算能力成功超越早期計算機,將量子計算機帶入中國的計算時代。
這支中國科研團隊完成了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操縱,打破了世界上保持了很久的最大位數的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和完整的測量的記錄。
2020年6月18日,中國科學院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又為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提出新的可操作理論。
「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這一科研成果19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上,成為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研人員必須翻閱的科技文獻,學術地位崇高。
量子計算機與超級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與超級計算機並不在一個科技含量級別,要超越後者成千上萬倍,超級計算機排名第一的富嶽超級計算機它的計算能力依然不及初代量子計算機的萬分之一。
科技公司谷歌的工程師曾表示,同樣的一道題,如果量子計算機200秒就算完的話,超級計算機200年也未必能算出來。
這麼大的差距在於他們的算法有根本上的差別,超級計算機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進行準確的數據處理,並將他們儲存。
量子計算機常常不按套路出牌,1+1除了等於2以外,它還能給出成百上千的結果出來,並且講得有理有據。
量子計算機的作用
量子計算機源於量子科技,也終將服務於量子科技,量子科技會成為第四次科技科技革命的重要技術支撐,甚至到了第五次,第六次也不會過時。
目前量子計算手機在網絡應用安全方面應用最廣,量子加密技術已經是最安全可靠的加密技術之一,同時在金融、醫藥等領域也有廣闊的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