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3日在上海宣布,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的光量子計算機,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能力。
據新華社5月3日消息,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潘建偉說,這臺光量子計算機標誌著我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破世界紀錄 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以下資料來自央廣網)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這一成果打破了美國之前保持的9個量子比特操縱的記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超導計算機的系統,使我國在超導體系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也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根據計劃,潘建偉研究團隊將計劃在今年年底實現大約 20 個光量子比特的操縱, 20 個超導量子比特樣品的設計、製備和測試,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將會成指數增長。
量子計算機是指利用量子相干疊加原理,理論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和模擬能力的計算機。隨著可操縱的粒子數的增加,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呈指數增長,可以為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臺操縱 50個微觀粒子的量子計算機,對一些特定問題的處理能力甚至比超級計算機更強。如果現在經典計算機的速度是自行車,那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就好比飛機。並行計算讓量子計算機一秒鐘就可完成超級計算機幾年的計算任務,幾天內就能解決傳統計算機花費數百萬年時間才能處理的問題。正是因為其廣闊的發展前景,許多歐美發達國家以及大型高科技公司紛紛布局相關研究。
目前,發展這一技術的關鍵在於如何通過發展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態製備與相互作用控制技術,實現規模化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國際上學術界對於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主要基於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導線路三個體系上。我國科學家日前在光子和超導線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對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究與應用具有標誌性意義。
比超級計算機還厲害!中國科學家建成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以下資料來自人民日報)
今天,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宣布,研究團隊在去年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操縱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單光子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相干疊加原理,計算能力隨可操縱的粒子數呈指數增長。
【相關閱讀】
神州信息周一兵:量子產業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4%
神州信息總裁周一兵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量子通信技術將在未來的10-20年內進入較為快速的技術更迭期,屆時,量子通信技術的民用化推廣將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據他介紹,量子產業未來幾年將保持44%的年復增長率,到2020年量子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量子計算機獲裡程碑式突破 量子霸權時代將來臨
據報導,49位量子計算機的模擬在近期也將能夠得以實現。業內人士稱,這一研究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突破,為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中科院正研製中國首臺量子計算機 有望幾年內成功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10日透露,中科院正在研製中國首臺量子計算機。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預計量子計算機最近幾年有望研製成功。
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雛形初構建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及「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等國家重大專項戰略性平臺建設已取得重點突破,目前已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初步構建了中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我國超流領域獲得裡程碑式突破 量子研究再進一步
中國科大潘建偉、陳宇翱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實驗操控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搭建了可以同時冷卻操控玻色子和費米子的世界領先的實驗平臺。此項研究成果開闢了超冷原子領域全新的研究方向,為理解複雜宏觀量子現象提供了獨特的研究手段,為研究質量不平衡的雙超流系統鋪平了道路。
【個股解析】
量子產業7隻概念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