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2020-12-06 迷彩虎

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就在幾個月前,墨子號衛星還被美國列入2018年十大物理科學成就之一。連美國都對中國的墨子號衛星佩服的五體投地。這的確是中國尖端科學的又一次勝利!其意義絕對不亞於當年原子彈爆炸。

墨子號衛星

關於中國墨子號衛星研發團隊被美國授予克利夫蘭獎這一事件,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潘建偉有著重要的評價。潘建偉教授講到:「墨子號量子衛星所取得的成功,為未來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國物理科學、航天科學等基礎科學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潘建偉教授的話講得很明確,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勝利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勝利。它標誌著我國量子力學、航天科學、基礎物理學等多學科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墨子號衛星在量子力學和量子通信技術所取得的突破,對於全人類未來的量子力學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墨子號衛星發射

由於量子自身不可被複製,量子信號不能像一般的手機通信那樣被放大,再加上量子信號本身的衰減,量子通信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就是解決有關量子力學和量子通信的一系列難題。自墨子號衛星投入工作以後,有關學科部門為墨子號衛星規定了三大科學研究目標。

量子號衛星的第一個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墨子號衛星同河北省的地面量子接收建立起通信聯絡線路。從墨子號軌道到地面1000多公裡的距離進行傳輸,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地面的光纖傳輸效率高出1萬萬億倍。

量子通信比光纖快1萬萬億倍

實現地形量子隱身形態是墨子號衛星的第二個目標。墨子號衛星的量子隱身形態試驗是從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太空中接收的方式展開。衛星過境的時候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鏈路。阿里地面光源以每秒8000個量子隱身傳態示例,向墨子號傳輸光子。試驗的距離從500公裡到1400公裡,整個實驗取得了99.7%的成功。

量子通信用於個人信息安全領域

量子糾纏試驗是墨子號衛星的第三個科學目標,量子糾纏試驗非常難做,連愛因斯坦都感覺頭疼!但是,中國的墨子號衛星卻超越了愛因斯坦的突破,成功在太空中進行了量子糾纏試驗。墨子號進行的太空量子糾纏試驗僅僅比量子地面通信衰減了萬分之一。

在今後,量子通信一旦投入民用,將對民間的通信安全帶來極大的影響。即便竊密者有全宇宙最先進的計算機,也無法獲取和破解經過量子分發密鑰處理過的信息和數據!換句話說,量子分發密鑰將給信息安全帶來100%的保證。這對於通信信息保密以及個人信息安全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利好。

相關焦點

  • 黑科技 中國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量子通信揭秘:美國服了)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榜首。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再突破!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月15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墨子號」衛星再次迎來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量子計算機重大突破?人類進入量子霸權時代?
    目前霍尼韋爾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並且聲稱在未來3個月內推出全球功能最為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是的,你沒聽錯,不是微軟,不是IBM,就是霍尼韋爾。雖然目前暫不清楚霍尼韋爾的突破有多大,但其宣稱未來五年每年將其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提高10倍,到2025年將提高100000倍,這將超越IBM每年將計算性能翻番的目標,如果真能達到這種計算性能,那麼人類的科技又將向前跨越一大步。
  • 我國實現量子指紋識別 量子通信應用再獲突破
    中國科技大學官方微博透露,近日,潘建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線性光學系統,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突破了經典極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了對經典通信的超越。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指紋識別的實現有望加快推動量子通信的應用。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解析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解析  12月11日,據新華網消息,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併名列榜首。
  • 中國科學家威武:量子糾纏存儲重大突破!
    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存儲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多自由度的超糾纏,對實現遠程量子保密通信具有重要意義。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要構建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通信網絡,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維糾纏的量子存儲問題。
  • 我國量子通信再獲重大突破 7隻概念股或受益
    據科技日報報導,21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王建宇研究組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與奧地利科學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
  • 中國領先!量子通信領域再獲「突破」,美歐緊隨其後加速布局
    周四(1月7日)最新消息顯示,今天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在經過2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之後,這一成果已經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量子衛星重大突破: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
    6月16日,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在媒體的閃光燈下宣布:中國率先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裡級」紀錄,回答了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的「百年之問」。
  • 量子通信重大進展!北京成功研製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
    今天,「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中關村論壇舉行重大成果發布會。隨著超級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通信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能防範竊聽的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廣泛重視。
  • 量子科技有多神秘?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其實在國家層面而言,對於量子科技,我們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投入,其中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將量子通信列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要求推進量子通信網絡建設,近年來,我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日趨成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當前晶片、5G等產業受到美國擠壓環境下,量子科技,正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又一賽道。
  • 量子保密通信安全再升級
    我國量子保密通信安全研究迎來又一重大突破。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宣布,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這項突破性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  無論經典密碼學還是量子保密通信,都需要真正的隨機數作為保障。
  • 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
    中國實驗回答愛因斯坦之惑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6月16日,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為未來開展大尺度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以及開展外太空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 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當然真正的量子通信要遠比兩個水果複雜得多,但本質完全一樣,量子通信從來不是超光速傳遞信息,而是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依靠經典通信技術參與,所以更無「顛覆」一說。量子通信區別於經典通信,實質上是量子的「不可破解性」。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美國《科學》雜誌上又發表報告說,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信向實用邁出一大步。在目前的技術而言,使用量子通信加密的信息幾乎無人可解。而我國的此次研究是為了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之間的廣域量子秘鑰分發實驗,獲取量子通信方面的實用數據,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並且連接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實現量子通信網絡的全國覆蓋等。
  •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價值重大
    這項成果有多麼重要?這意味著中國把量子保密通信推進到了實用的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那麼,什麼是量子保密通信?從古至今,人類創造出很多密碼體系,但沒有一個在原理上能保證安全,直到量子保密通信的出現。傳統的密碼總是需要派信使去送密碼本,被傳送的密碼本在專業中被稱作「密鑰」,信使若被抓或叛變,損失巨大。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量子通信重大突破,存儲器光波長轉通信波段,經50km光纖僅衰減3%
    近日,我國在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通信網絡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等單位的科學家合作,通過高亮度光與原子糾纏源、低噪高效單光子頻率轉換和遠程單光子精密幹涉等技術,成功地將相距50公裡光纖的兩個量子存儲器糾纏起來,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
  • 我國量子技術不行?近日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比谷歌快100倍
    根據中國科技大學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 53 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100 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