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就在幾個月前,墨子號衛星還被美國列入2018年十大物理科學成就之一。連美國都對中國的墨子號衛星佩服的五體投地。這的確是中國尖端科學的又一次勝利!其意義絕對不亞於當年原子彈爆炸。

關於中國墨子號衛星研發團隊被美國授予克利夫蘭獎這一事件,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潘建偉有著重要的評價。潘建偉教授講到:「墨子號量子衛星所取得的成功,為未來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國物理科學、航天科學等基礎科學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潘建偉教授的話講得很明確,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勝利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勝利。它標誌著我國量子力學、航天科學、基礎物理學等多學科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墨子號衛星在量子力學和量子通信技術所取得的突破,對於全人類未來的量子力學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由於量子自身不可被複製,量子信號不能像一般的手機通信那樣被放大,再加上量子信號本身的衰減,量子通信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就是解決有關量子力學和量子通信的一系列難題。自墨子號衛星投入工作以後,有關學科部門為墨子號衛星規定了三大科學研究目標。
量子號衛星的第一個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墨子號衛星同河北省的地面量子接收建立起通信聯絡線路。從墨子號軌道到地面1000多公裡的距離進行傳輸,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地面的光纖傳輸效率高出1萬萬億倍。

實現地形量子隱身形態是墨子號衛星的第二個目標。墨子號衛星的量子隱身形態試驗是從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太空中接收的方式展開。衛星過境的時候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鏈路。阿里地面光源以每秒8000個量子隱身傳態示例,向墨子號傳輸光子。試驗的距離從500公裡到1400公裡,整個實驗取得了99.7%的成功。

量子糾纏試驗是墨子號衛星的第三個科學目標,量子糾纏試驗非常難做,連愛因斯坦都感覺頭疼!但是,中國的墨子號衛星卻超越了愛因斯坦的突破,成功在太空中進行了量子糾纏試驗。墨子號進行的太空量子糾纏試驗僅僅比量子地面通信衰減了萬分之一。
在今後,量子通信一旦投入民用,將對民間的通信安全帶來極大的影響。即便竊密者有全宇宙最先進的計算機,也無法獲取和破解經過量子分發密鑰處理過的信息和數據!換句話說,量子分發密鑰將給信息安全帶來100%的保證。這對於通信信息保密以及個人信息安全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