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2021-01-16 量子認知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論文,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一種量子現象,即所謂的高陳氏數量子異常霍爾效應(high Chern number quantum anomalous Hall)。

論文作者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學者。量子霍爾效應是霍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版本。霍爾效應指當固體導體放置在一個磁場內,且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內的電荷載子受到洛倫茲力而偏向一邊,繼而產生電壓(霍爾電壓)的現象。

量子異常霍爾狀態是一種二維拓撲絕緣狀態,其量化的霍爾電阻為h/Ce^2),並且在零磁場下,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e是元素電荷、而陳氏數C是一個整數。量子異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拓撲絕緣體和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實現。

但是,到目前為止,僅在C=1時才實現了零磁場下的量子異常霍爾效應。在此研究中,科學家實現了由交替磁和無摻雜拓撲絕緣體組成的多層結構中具有高達C=5的可調陳氏數的量化量子異常霍爾效應。如圖所示該研究的堆疊了磁性和非磁性拓撲絕緣體的交替層,並操縱了稱為陳氏數(C)的拓撲量,以在材料的每一側為電子創建多達5條平行的高速公路。下圖:實驗結果證明了這種高陳氏數量子異常霍爾效應效應(陳氏數為1到5)。

得益於研究證明了量子異常霍爾效應,在電流沿著材料邊緣流動時電流不會在更大範圍內失去能量,新的節能電子設備才有可能實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實驗實現了多層絕緣體中的量子異常霍爾效應,本質上產生了一條多道高速公路來傳輸電子,這可以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效率,而不會損失能量。

論文作者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張翠祖說:「低能耗是電子設備的關鍵,因此,人們對提高電子流效率的材料進行了大量研究。」 「大多數金屬中電子數量的增加會導致一種交通阻塞,因為沿不同方向移動的電子會相互散射並排斥。但是在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中,電子流被限制在邊緣,並且邊緣上的電子只能向邊緣移動。在這個研究中,我們製造了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可以將其分層放置以在彼此之上創建平行的高速公路,就像將一條道路分成兩車道的高速公路一樣。 」

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是用一種稱為拓撲絕緣子的材料製成的,該材料是一層薄薄的,厚度只有幾十個原子的薄膜,這些材料已經過磁性,因此只能沿邊緣傳導電流。為了使拓撲絕緣體具有磁性,研究人員通過稱為稀釋磁摻雜的過程將磁性雜質添加到材料中。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稱為分子束外延的技術來製造多層拓撲絕緣體,從而仔細控制發生磁摻雜的位置。

論文作者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副教授劉朝興說:「 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在理論上沒有能量耗散,這意味著當電流沿著邊緣流動時,電子不會以熱的形式損失能量。」 「這種獨特的性能使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成為用於量子計算機和其他小型,快速電子設備的理想選擇。」

在先前的研究中,僅在陳氏數為1的材料中通過實驗實現了量子異常霍爾效應,該材料基本上具有一條電子的兩道高速公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堆疊了磁性和非磁性拓撲絕緣體的交替層,並能夠實現陳氏數高達5的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狀態,本質上在材料的每一側構造了5條平行的電子高速公路,總共10條電子車道。

劉教授說:「我們確實在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和金屬電極之間的連接點處散發了一些電流,這些電流以熱的形式發生。」 「您可以將其想像為繁忙的高速公路的上下坡道,在此處狹窄的合併車道進入本地交通會使您減速。通過建立更多平行的高速公路,更多的合併車道可以將高速公路連接到本地交通,從而使總體整個交通系統的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增加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體層的厚度或控制量子異常霍爾效應層中的磁性摻雜濃度,他們可以調整樣品的陳氏數。張教授說:「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使用外部旋鈕改變高速公路的車道數量。」 「即使在高陳氏數的情況下,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沿邊緣通道也沒有損耗。這為利用這種無損耗邊緣電流的器件提供了概念驗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精心製作了具有不同陳氏數的單獨量子異常霍爾效應絕緣子。將來,他們希望開發一種技術來調整已經製造的樣本的陳氏數,以「實時」控制信息高速公路中的電子流量。

#量子#

相關焦點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這塊半導體晶片包含了數百個微型「電子高速公路」,這種所謂的「電子高速公路」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 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原標題:《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普林斯頓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他們在一種由鎢製成的絕緣體中觀察到了量子振蕩。
  •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CHEN • 2021-01-12 19:30:03 來源:前瞻網 E729G0
  • 第一次成功地為拓撲絕緣體,構建出量子點接觸
    拓撲絕緣體是具有迷人特性的材料:電流僅沿其表面或邊緣流動,而材料的內部則表現為絕緣體。JMU物理學家們現在已經第一次成功地為這些元件構建了一個基本元素-量子點接觸(QPC),並發表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展示了這一成就。量子點接觸在其他二維結構中是準一維收縮,而二維結構只有幾個原子層薄。在拓撲量子阱中,導電態僅位於邊緣,這些邊緣態在量子點接觸處空間合併,這種接近使得研究邊緣狀態之間的潛在相互作用成為可能。
  • 科學家利用拓撲絕緣體優化量子計算機關鍵組件!
    這項研究成為了拓撲絕緣體的首個實際應用。然而除了這些狀態之外,拓撲絕緣體卻具有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該材料的大部分結構可以作為絕緣體,而表面可以作為導體。對於這些材料進行操控,為量子系統和經典系統之間交互提供了一條途徑,特別是有利於構建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摩爾定律認為,由於技術的進步,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的數目會翻一番,性能也將提高一倍。隨著電晶體越小越密集,發熱問題也就會越突出,因此許多人預言摩爾定律將於2015年失效。而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將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
  • 中科院外籍院士: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
    圖說: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網絡圖【新民晚報·新民網】主宰電子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幾十年的摩爾定律會失效嗎?昨天下午,市科協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一屆上海工程師論壇上,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在報告中預言,擁有「電子高速公路」的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為人類帶來新的半導體材料、能源材料,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然而,基於拓撲量子材料的自旋電子學是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進行信息的存儲、傳遞與處理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核心在於自旋相關導電,即電導或電阻隨導電電子自旋而異(圖1)。將電子自旋引入電子學增加了電子運動的維度,豐富了電子學的內容,使電子學和微電子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從根本上改變晶片的設計改變目前的計算框架。拓撲絕緣體就是拓撲量子材料的一種,其可替代傳統矽,在量子計算機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絕緣體發生量子振蕩現象,科學家:可能出現一種全新量子粒子
    金屬與絕緣體的差異相當明顯,基本來講,金屬導電,絕緣體則不導電,從分子角度來看,這取決於電子在材料中的自由移動方式:由於金屬原子容易失去外層電子,因此晶體外面有一層電子云,這也是金屬作為電與熱良導體的原因;絕緣體則是種能阻礙電荷流動的材料,玻璃、紙、聚四氟乙烯等材料都是非常好的電絕緣體。長期以來,科學家都認為量子振蕩是點出金屬與絕緣體之間差異的指標。
  • 絕緣體中也存在「庫珀電子對」
    美國物理學家最近驚訝地發現,庫珀電子對不僅存在於超導體中,它們在絕緣體中同樣能夠形成。這一成果十分重要,連Cooper本人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23日的《科學》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絕緣體中新的量子現象,目前的理論尚無法解釋
    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一種由二碲化鎢製成的絕緣體中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量子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量子振蕩,通常只在金屬中才能觀察到。在絕緣體中發現這種量子現象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這一發現還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該團隊稱之為中性費米子。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電導率需要用到所有這些電子的整體特性,這正是拓撲學的領域。就像拓撲學圖形中的「洞」只能是整數個,而電導率也只能以整數倍變化。(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瑞典皇家科學院)「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材料科學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以及新的機遇。拓撲絕緣體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物理學家破解了導體,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更好地用於電子設備
    物理學家破解了導體,絕緣體的新型量子材料,更好地用於電子設備。量子材料是一種奇怪的物質,通過我們的iPhone傳導電能的效率可以比常用的導體矽高很多倍 - 如果只有物理學家可以破解這些物質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說,YbB12的散裝內部是絕緣體並且不導電,而其表面在導電方面非常有效。但是研究人員需要能夠準確地測量這種材料的導電性能。「現在,我們正在使用手機通話。手機內部是關鍵部件:由矽製成的電晶體,通過設備傳輸電能,」U-M物理學副教授項目負責人Lu Li說。 「這些矽半導體使用他們自己的大部分材料來製造電流路徑。這使得製造電子設備變得更快或更緊湊變得困難。」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顯示,這些薄膜具有本徵的絕緣體特徵。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新量子開關能改變材料的量子特性,把金屬變成絕緣體
    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利用電子的自旋(即其固有的量子磁場)和圍繞原子核的軌道旋轉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精確控制這種電流。打開金屬-絕緣體轉換開關從廣義上講,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歸類為金屬或絕緣體,這取決於電子通過材料和導電的能力。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絕緣體都是一樣的。在簡單材料中,金屬和絕緣性能的區別在於電子的數量:金屬是奇數,絕緣體是偶數。在更複雜的材料中,如所謂的莫特絕緣體,電子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以一種微妙的平衡來決定它們的導電。
  • 浙大學者《自然》發文:為光子「築路」 有助研發新型晶片
    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在三維材料的「高速公路」上,一束光完美地跑出了「Z」字形。  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人類向光子晶片、光子計算機邁出的一步。未來,在微小的光子晶片裡,光攜帶著信息在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為我們創造著更快更好的世界。
  • 新型超薄材料可創造神秘的量子態,從而解鎖量子世界的奧秘
    sciencedaily.com網站近日報導,為創造神秘的量子態,一個由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超薄材料。這類被稱作一維馬約拉納零能量模(MZMs)的量子態可能對量子計算研究有巨大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中。量子計算機的核心是量子比特。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
    ,是微觀尺度下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世界裡精確而完美的體現。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
  • 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邁出了一步!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烏得勒支、聖塞巴斯蒂安和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群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這種分子內部絕緣,但其角落裡有電子狀態。這些狀態具有零能量,因此,對分子中的缺陷具有彈性,並可能用作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