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邁出了一步!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

2020-09-05 科學之美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

烏得勒支、聖塞巴斯蒂安和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群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這種分子內部絕緣,但其角落裡有電子狀態。這些狀態具有零能量,因此,對分子中的缺陷具有彈性,並可能用作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烏得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克裡斯蒂安·莫賴斯·史密斯(Cristiane Morais Smith)教授解釋說: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

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量子退相干:信息丟失到環境中。這使得在量子水平上設計電子比在經典水平上設計電子更加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創造了對量子退相干有彈性的電子。理論物理學家桑德·肯普克斯(Sander Kempkes)說: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正常分子往往具有有趣的性質,但要找到一個恰好具有你想要性質的分子需要很長時間。

研究人員只使用一個掃描隧道顯微鏡,一個銅樣品和一束一氧化碳分子,從下到上創造了人造分子,這些分子彼此之間相隔一納米。研究人員能夠創造出非常穩定的角模,這些角模受到分子對稱性的保護。就像你不能去除甜甜圈中的孔一樣,除非您切割它,否則不能在不對系統造成嚴重損害的情況下更改這些角模式。

由於在納米尺度上創建分子的極其精確和受控的方法,研究人員能夠驗證這些零模對位於分子角落缺陷的恢復能力。雖然這些模式還沒有準備好用作量子比特,但這是在人工系統中創建它們的方向上邁出重要一步。研究人員受到了所謂的戈美圖案的啟發,這是一種源自日本由三角形和六邊形組成的瓷磚圖案。

有一些真實的材料具有這種特殊形狀,但並不完全是研究人員所尋求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理論物理學家在計算機上設計了一種新的Kagome分子,之後Ingmar Swart和Daniel Vanmaekelbergh實驗室的實驗物理學家們實驗實現了該分子。在此之前,使用相同的技術來製造與超材料和量子分形相關的電子晶格。實驗物理學家Marlou slot說:操縱一氧化碳分子可以被認為是在納米級的西洋棋棋盤上滑動女王,用針而不是手指。

整個過程就像創建一個倒置的鬆餅罐頭,為周圍漂浮的電子提供所需的幾何形狀。「鬆餅罐」迫使電子形成一個特定的形狀,儘管烘焙的類比不應該太從字面上理解,因為實驗發生在零下269攝氏度。量子模擬器是理解複雜量子材料的重要工具,到目前為止,基於光學晶格和光子器件中超冷原子的平臺已經引領了該領域,但電子量子模擬器的基礎現在正在開發中。

在這裡,研究人員實驗實現了電子高階拓撲絕緣體(HOTI),通過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操縱Cu(111)表面一氧化碳分子來創建呼吸的Kagome晶格,還設計了交替的弱鍵和強鍵,以表明拓撲狀態出現在非平凡構型的角落,但在平凡構型中沒有。與傳統的拓撲絕緣體不同,拓撲態比塊體小兩個維度,表示HOTI。角模式受到廣義手徵對稱性的保護,這看導致了對擾動的特殊魯棒性,本研究設計人工晶格的通用方法有望揭示物質意想不到的量子階段。

博科園|研究/來自:烏得勒支大學理學院

參考期刊《自然材料》

DOI: 10.1038/s41563-019-0483-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人造原子」賦予量子計算機更穩定的計算
    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穩定性問題。只要一丁點的環境幹擾就能影響量子態,從而造成信息的災難性損失。在可使用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中,實現電子的穩定和有效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早在2013年,科學家就在矽材料上首次製造出了量子比特的雛形,但真正讓人興奮的是,最新的研究發現,擁有更多電子的人造原子,其量子位元比之前認為的要強大得多。更多的電子意味著在量子計算機中進行計算時更可靠。「這很重要,因為僅基於一個電子的量子位可能非常不可靠。
  • 新型二維量子點陣列:朝著通用量子計算機邁出重要一步!
    導讀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與法國研究機構 CEA-Leti 採用晶圓鑄造工藝打造了一個二維量子位平臺,朝著通用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重要一步。背景量子力學揭示了經典物理學所無法解釋的奇妙現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疊加」和「糾纏」。疊加,是指一個量子系統可以處在不同量子態的疊加態上。
  • 美科學家開發出活的有機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研究人員在創造人造生命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開發出一種既包含天然DNA又包含人造DNA的活的有機體,而且它能夠創造全新的合成蛋白質。據路透社11月29日報導,這項發表於英國《自然》周刊的研究使科學家們更接近於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定製蛋白質。
  • 單分子熱傳遞速率首次測得向研製分子計算機邁出重要一步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了通過單個分子的熱傳遞速率,朝製造出分子計算機邁出重要一步。分子計算利用分子而非矽來創建電路,可最大化摩爾定律,使造出最強大的傳統計算機成為可能。        摩爾定律稱,集成電路中電晶體的數量每兩年翻一番,目前認為摩爾定律已經「日薄西山」的言論層出不窮。
  • 成功構建混合量子系統,量子計算機更近一步
    來源:Burrus/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物理學家通過將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連接或「糾纏」,加強了他們在量子水平上對分子基本性質的控制,展示了一種構建混合量子信息系統的方法,該系統可以操作、存儲和傳輸不同形式的數據。
  • 物理學家創造出奇怪的「裡德堡極化子」分子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美國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利用雷射將超冷鍶原子轉化為複雜的結構,這與之前在自然界看到的結構不同。萊斯大學物理學家湯姆基利安說:我很驚訝我們發現了一種原子聚集的新方式。它表明物理學和化學定律有多豐富。
  • 微軟創造出全新DNA生物計算機,邏輯與生命實現完美交融
    我們聽說過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但是,有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同樣是未來計算機發展的一大方向,那就是DNA計算機。DNA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形式的計算機。在DNA計算機內,計算不再是物理性質的符號變換,而是化學性質的符號變換,傳統意義上的「加」、「減」操作也變成了化學性質的切割和粘貼、插入和刪除。
  • 太好了,量子電動力學實驗:向大規模實施邁出了重要一步!
    通過實驗,海德堡大學物理學家們在教授Fred Jendrzejesski博士的指導下,試圖推進對這一複雜物理理論的有效研究,並在實驗中實現了一個基本的構建塊。Noether Group)負責人詹德澤傑斯基(Jendrzejesski)教授解釋說: 研究結果是朝著一個平臺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研究人員在矽的「量子點」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信息的基本單位qubit(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量子工程師在矽晶片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
  • 物理學家利用量子規則創造出一種新型晶體
    科學家們利用雷射將鋰原子限制在真空室內的一個區域內,創造了一種基於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新型晶體。物理學家5月8日發表於arxiv.org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原子可能非常排斥重疊,以至於它們形成了一種晶體般的排列,即使它們沒有相互施加任何力。這種結構叫做泡利晶體,是量子力學規則的結果,也叫做泡利不相容原理。 科學家此前曾預測過泡利晶體的存在,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
  • 量子計算機-新的時代
    谷歌宣布:已經成功利用一臺 54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傳統架構計算機無法完成的任務。在世界最牛掰的超級計算機需要計算 1 萬年的實驗中,量子計算機只用了200 秒。     從今天開始,人類開始邁出了走向超人的第一步! 一     解惑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不是「下一代計算機」,不是電子計算機的升級版,而是科學家構想中的一種高度複雜、高度可控的人造量子系統,是人類當前設想中最複雜、實現難度最大的量子機器。
  • 美國科學家創造含人造鹼基的新生命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數年前,美國科學家創造了兩種「新字母」,並把它們引入了大腸桿菌中。 但當時還沒有生物體「認識」這兩種新字母,它們要麼排斥新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 最近,美國研究者在這項「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中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培養出了一種包含人工鹼基的活生命體。這個新型生命體能合成全新的蛋白質。
  • 我國科學家實現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分子
    2016-2019現在這種聲音又傳來,不同的是這次沒有令人失望,從2016年IBM推出5比特量子云計算平臺開始,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國際大公司加入了研製量子計算機的競賽。利用有噪量子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將成為現實,並且成為今後持續的研究熱點和應用方向。2020年能夠應用於材料合成與生物製藥的量子化學模擬,是近期最有可能在應用層面實現量子優勢的領域。經典計算中的化學模擬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隨著電子軌道數目呈指數級增長,經典計算機無法精確計算。量子計算機則可使用多項式量級的計算複雜度實現大分子的模擬。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首次藉助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一個化學反應!他們表示,儘管這一反應很簡單,但卻是量子計算機走向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 物理學家們發現,可以創造出人造磁單極子
    來自科隆,慕尼黑和德勒斯登的一組研究人員設法創造了人造磁單極子,為此,科學家們合併了微小的磁旋風,即所謂的skyrmions,在合併時,物理學家能夠創造一個單極子,其特徵與保羅狄拉克在1931年假定的基本粒子相似,除了基礎研究,單極子也可能具有應用潛力,目前,世界上許多團體正在研究磁旋風是否可用於計算機部件生產的問題
  • 利用量子特性創造單分子器件
    由哥倫比亞工程學院Latha Venkataraman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設計原理,用於利用破壞性量子幹擾。他們用新方法創造了一個六納米的單分子開關,其導通電流比非導通電流大10000多倍,這是迄今為止單分子電路實現的最大電流變化。
  • 量子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們離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又近了一步
    與嘗試生產實用的商用量子計算機一樣,將量子網際網路從潛力變為現實也需要時間-考慮到所涉及的極其複雜的物理學,這不足為奇。量子數據機對於該技術而言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安德烈亞斯·雷塞爾(Andreas Reiserer)說。量子計算是基於量子位的概念構建的,與傳統計算機位不同,量子位可以同時存儲多個狀態。這項新的研究著重於將量子計算機中的靜止量子位與在這些機器之間移動的運動量子位連接起來。
  • 微軟創造出全新DNA生物計算機 邏輯與生命實現完美交融
    許多年來,有一家科技巨頭一直對 DNA 分子計算機的前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那就是微軟。 就在 2016 年,微軟的研究者們就創下 DNA 數據存儲量的記錄(該記錄今年被哈佛團隊打破)。圖丨 DNA 多米諾電路設計過程與平日裡的計算機不同,這些納米層面上的計算機電路是由人造 DNA 構成的,被稱為「DNA 多米諾電路」——由不同的 DNA 鏈組成。
  • 新的「陷離離子」算法可預測早期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圖片來源:薩塞克斯大學Winfried Hensinger薩塞克斯大學量子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幫助早期的量子計算機最有效地執行計算 該團隊使用他們的模型來計算早期量子計算機的預期計算能力 他們的研究突出了「捕獲離子」方法相對於其他方法的根本優勢
  • 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3月13日報導,這一進展也標誌著我們對量子計算機的認識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人員利用電子和神奇的量子力學,在實驗中實現了時間倒流,這就如同讓一桌被打亂的撞球重新回到三角框裡。這項研究的主持者、莫斯科理工學院量子信息物理學實驗室負責人戈爾傑·列索維克博士說:「我們人為創造了一種狀態,讓它朝著與熱力學時間箭頭相反的方向發展。」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科學家們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時間機器」,是一臺由電子「量子比特」組成的初級量子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