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學者《自然》發文:為光子「築路」 有助研發新型晶片

2020-12-07 浙江新聞

  表面波無障礙繞過Z型拐角

  光沿直線傳播,這是寫在我們常識裡的一句話。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則能讓光拐彎。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在三維材料的「高速公路」上,一束光完美地跑出了「Z」字形。

  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人類向光子晶片、光子計算機邁出的一步。未來,在微小的光子晶片裡,光攜帶著信息在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為我們創造著更快更好的世界。

  相關論文「Realiz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實現)」於倫敦時間2019年1月9日在《自然》雜誌上線,由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Baile Zhang教授、Yidong Chong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其中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楊怡豪博士(導師:陳紅勝)為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光線繞彎好處多

  光線繞彎會發生許多有趣的現象,隱身衣就是其中一例。陳紅勝等曾在2013年製造出一種可見光波段的隱形器件,讓金魚、貓等動物在人眼前遁形。「我們能讓光像流水一樣,在物體表面不發生散射,而像溪水流經石頭,順著石頭的形狀繞過去,繼續按照原來的傳播方向前進。」 陳紅勝說。「沒有散射光的情況下,人眼就識別不出物體了。」

  在科學家希望隱形的名單中,材料的雜質、缺陷佔據著重要位置。電磁波在光波導、或者在介質交界面傳播時,「途中」遇到的雜質、缺陷,都能讓電磁波發生散射,導致傳輸效率下降。「如果能設計出一種新型波導,讓這些散射因素『隱形』,將大大提升傳輸效率,在未來會有重大的應用前景。」陳紅勝說。

  一條金魚在可見光波段的隱形裝置中進出。

  在很多器件中,電磁波必須繞著彎走。「在目前的技術體系中,一旦轉彎幅度大,電磁波就會發生散射,影響傳輸效率。轉彎幅度小,就不利於節省空間。」一位從事電磁波研究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實現未來光子晶片的一項巨大的挑戰。「我們希望『急轉彎』的時候,也要不發生散射。」

  電子的路,光子也能跑嗎?

  楊怡豪說,凝聚態物理的熱門材料——拓撲絕緣體是這項研究的靈感之源。拓撲絕緣體是一種表面導電,內部絕緣體的材料,它能讓電子繞著材料表面傳輸,而在材料內部卻「禁止通行」。

  著名科學家張首晟在向公眾介紹拓撲絕緣體時,曾以「高速公路」作比喻:電子在晶片裡的運動,就像一輛輛跑車在集市裡行駛,不斷地碰撞,產生熱量。筆記本電腦放在腿上,時間一長就感覺很燙。正是電子碰撞產生的熱量,導致摩爾定律將失效。而拓撲絕緣體好似為電子建立了高速公路,讓電子在一條條「單向車道」上運行。

  電子的「高速公路」,光子能跑嗎?

  2005年,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進行了一項思想實驗,試圖將拓撲絕緣體的理論拓展到光學體系。這一大膽的想法在科學界引起質疑與爭議。2009年,科學家第一次通過實驗實現了二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開啟了光學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

  當前,關於光學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仍局限在二維材料。2017年,紐約城市大學的Alexander B. Khanikaev教授團隊提出了無磁性材料的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設計理論。「我們關注到了這項工作,但其參數十分苛刻。」楊怡豪說,在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課題組開始嘗試搭建新型的實驗體系。這是科學界第一次嘗試用實驗實現光學三維拓撲絕緣體。

  「電子晶片的發熱問題,拓撲絕緣體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光子晶片的信號耗散問題,科學家希望通過光學拓撲絕緣體給出方案。」楊怡豪說。

  為光子「築」路

  從電子體系到光子體系,從二維到三維,研究對象存在許多本質區別,實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開始,課題組甚至沒有現成的實驗設備去測量。

  楊怡豪巧妙地提出設計了一種由多個開口諧振器構成的單元結構。「這是『高速公路』的路基,也是實驗成功的關鍵。」陳紅勝說。最終,聯合課題組首次實現了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它具有寬頻帶拓撲能隙。這種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可以用印刷電路板技術製作完成。

  課題組設計了一種由多個開口諧振器構成的單元結構。

  三維世界光子的「高速公路」,是「Z」字形的。表面波在界面傳播時,能夠無障礙繞過Z型拐角。「通過對材料內部及表面電磁場分布成像,我們觀測到了該材料的三維能隙,以及具有二維狄拉克錐形式的表面態——這些正是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特徵。」楊怡豪說。

  「對表面波來說,這些拐角就像被隱形一樣,而能夠繞過拐角實現高效地傳播,這正是受益於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拓撲保護特性。」陳紅勝說。這便是「光子高速公路」的神奇之處。「在這條高速公路上,無論道路多麼曲折,光子都能一往無前。」楊怡豪說。「這就能避免光發生散射導致信息耗散的問題。」

  「我們的工作首次賦予了三維光子帶隙以拓撲性質,也就是說,將來可以像三維拓撲絕緣體控制電子一樣用三維拓撲光子晶體來控制光子。」合作研究者Baile Zhang教授說。雜誌審稿人認為,實驗實現光學拓撲絕緣體非常重要,這將推動相關新興領域的發展。

  陳紅勝認為,這項研究首次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並可能應用於三維拓撲光學集成電路、拓撲波導、光學延遲線、拓撲雷射器以及其他表面電磁波的調控器件等。

相關焦點

  • 浙大學者《科學》發文:天然氣變甲醇身價成倍增長
    原標題:浙大學者《科學》發文:天然氣變甲醇身價成倍增長   浙江大學研究者新近發明了一種在溫和條件下把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的方法,憑
  • 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投資
    「最聰明公司」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市政府布局建設的一類新型研發機構,旨在推動若干高技術領域的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變成現實生產力。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與管理處介紹,「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是首個由民營企業牽頭髮起的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既發揮了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特點,也能為企業帶來一批高科技項目等資源。在上海市科委、楊浦區政府等支持下,「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建有4個實驗室,供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研發團隊使用。
  • 聚焦| 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
    與傳統的電晶片相比,光晶片具有很多優勢,是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公司計劃將正在研發的第一款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用於數據中心,並探索在一些細分場景下的商業落地。「最聰明公司」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市政府布局建設的一類新型研發機構,旨在推動若干高技術領域的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變成現實生產力。
  • 新技術有助提升光量子晶片計算性能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3月9日消息,中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團隊8日發表報告說,他們研發的大規模集成矽基納米光量子晶片技術,實現了對高維度光子量子糾纏體系的高精度和普適化量子調控和量子測量。這有助大幅提升相關晶片的計算性能。  儘管量子計算機理論上有眾多突出優勢,但在實現大規模應用前還需解決不少技術難題。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希望建造出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的新型晶片。「與光子學結合的晶片技術,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以密西根大學材料學家 Arnab Hazari 為代表的科學家表示。目前,電晶體依賴於電子移動來實現信息傳遞。而在晶片中由於光子不受電磁阻力等的影響,所以其傳播速度比電子快,可達二十倍以上。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晶片用的材料是矽,當發展到5納米以下的製程後,這種材料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時,就會被淘汰,便會尋找其它材料來取代。新型的光子材料極有可能用於晶片的製造,被稱之為光子晶片。光子技術在多個應用上的低功耗、低成本是最大的優勢。在運行平臺上,某一個區域可以同時完成很多的維納量級,以光子為載體的信息功能分支機構,形成一個整體,具備大型綜合運算能力的光子晶片。由於資訊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光子載體的各個分支數據流量已達到滿載,就要用集成技術將微納級的光子導入到晶片內部,成為納米級的光子晶片。
  • 做好百米衝刺:光子晶片研發,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落伍
    趕在9月15日前,華為瘋狂從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地區購買晶片。 狂買晶片模式開啟,臺積電馬力全開,全天為華為生產晶片;聯發科更是賣力氣,給華為趕製晶片。 聯發科越想越氣,華為買我晶片,老美斷我財路,太憋屈了,跟著高通一起給老美提議:答應我們把晶片賣給華為!
  • 有了這件「隱形鬥篷」 光子晶片開發獲得了突破
    美國科研人員最近利用這些隱形原理,為微光子集成器件設計了一個特定裝置,其有助開發出較矽基晶片更小、更快、更節能的光子晶片。未來的計算機、數據中心和行動裝置將用光子晶片代替電子晶片。每塊光子晶片中將包含數十億個光子器件,與以矽基晶片中電晶體大致相同的方式執行特定功能。但問題是,如果其中兩個光子器件過於靠近對方時將無法工作,因為兩者之間的漏光會導致類似無線電幹擾的串擾。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新光子晶片助力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可採用新型光子技術更快實現
    然而,來自於MIT的研究團隊和他們的合作者,提出一種新的方法,用光子代替電子,來進行計算。他們表示這種方法將會大大提高計算速度和效率。他們的實驗結果今天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論文作者包括MIT博士後沈亦晨,研究生Nicholas Harris, Marin Soljai和Dirk Englund教授以及另外8個合作研究者。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矽光子晶片示意圖(source:IBM)因為這種技術的產品結合了以微電子為代表的集成電路技術的超大規模、超高精度的特性和光子技術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優勢。巨頭環伺的市場因為矽光子擁有如此大的魅力,這就吸引了上述眾多廠商投入其中,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以IBM為例,在2015年,該公司對外展示了一款號稱完全整合的分波多任務CMOS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晶片。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而在晶片中由於光子不受電磁阻力等的影響,所以其傳播速度比電子快,可達二十倍以上。這意味著如果將半導體通路中的電子信號替換為光子,則晶片在不改變大小的情況下,計算機運算速度也能加快數十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晶片在提升計算機運算速率上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光子晶片替代微電子晶片將是大勢所趨。「光進電退」演進至晶片內部,光晶片與微電子晶片比較,在算力、能耗、成本、尺寸方面優勢明顯。
  • 光子算數白冰:光子AI晶片落地之徑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光⼦算數CEO白冰現場發表了題為《AI晶片的另⼀條路: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的演講。白冰在演講中展示了光子算數研發的FPPGA(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並解讀了光子算數在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光子協處理引擎模塊、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伺服器等技術領域的工程化進展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我們現在使用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碳基晶片,也就是所謂的石墨烯晶片,你可能也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量子晶片和光子晶片不是特別的火熱嗎?為什麼不提一提這兩種晶片呢?其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 放棄研發高端光刻機?光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華為的機會來了
    前言:因晶片製造技術落後,中國企業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採用另一種技術的晶片,可以不使用光刻機,也不用依賴臺積電,從而徹底解脫晶片的束縛。或許,華為的光子晶片希望最大。 大家都知道,晶片是通過光刻機製造而來的,但是高端光刻機的製造難度絲毫不弱於原子彈。
  • 比量子計算機穩定: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IBM的研究人員還發文表示:量子霸權這個詞擁有極強的誤導性,已經給很多人帶來了非常多的認知錯誤。現在量子計算機連個樣機都沒出現,僅僅是在實驗室裡產生了一種量子採樣程序的數據模型,一丁點的實際應用都沒有,這樣的還停留在紙上量子計算機又何談霸權?
  • 全新等離子體光子晶片:利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該晶片同時結合了多項創新技術,鑑於人們對於流媒體和在線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它代表著一項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下圖所示:高速緊湊的新型晶片首次將最快的電子器件與光基元件集成到單個組件中。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矽光子晶片技術對於現有晶片技術只是量變而不是質變,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光子晶片的提升有多大,再重複一遍是矽光子晶片而不是光量子晶片2015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晶片每平方毫米處理數據的速度達到300Gbps,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倍甚至50倍。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仕佳光子正式量產國產分路器晶片
    C114訊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從建廠、研發,到2012年8月正式實現量產,從此打破PLC晶片供應完全依賴國外廠商的局面。  面對全球寬帶接入的迅速發展及我國光纖到戶(FTTH)國家寬帶戰略,仕佳光子研發團隊,從生產線建立到設備調試生產,短短一年多時間,攻克多項關鍵工藝技術,開發出我國自主設計、生產的PLC光分路器晶片系列晶片,並實現量產,質量性能符合行業最高標準,於此同時AWG晶片試製成功,有望明年實現批量生產。
  • 洛微科技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獲獎
    打開APP 洛微科技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獲獎 科技觀察者 發表於 2020-11-05 1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