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2020-09-10 私募內參

目前晶片用的材料是矽,當發展到5納米以下的製程後,這種材料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時,就會被淘汰,便會尋找其它材料來取代。新型的光子材料極有可能用於晶片的製造,被稱之為光子晶片

光子晶片為何會替代原有材料

5納米的晶片內部結構間隔尺寸已經很接近原子的距離,使用原有的矽晶原材料尺寸已經很微小,柵極尺寸太短,電流很容易將薄氧層擊穿,造成兩極短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容易造成電晶體的金屬薄膜針被電流熔斷,造成兩極開路。這些問題涉及了極限尺寸,已經沒有辦法用技術的手段做改進,只能尋找新的材料替代。


關於光子晶片的技術原理

光子晶片利用半導體發光,結合光的速度和帶寬,具備了抗幹擾性和快速傳播的特性。光子技術在多個應用上的低功耗、低成本是最大的優勢。在運行平臺上,某一個區域可以同時完成很多的維納量級,以光子為載體的信息功能分支機構,形成一個整體,具備大型綜合運算能力的光子晶片。由於資訊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光子載體的各個分支數據流量已達到滿載,就要用集成技術將微納級的光子導入到晶片內部,成為納米級的光子晶片。



我國現有的光子晶片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目前我國已有幾家企業在研發光子晶片相關的項目,像光速的收發模塊、光處理模塊已取到了突破性進展。科研機構已經投入開發的矽光子晶片平臺,可以完成100bps的光子晶片試製,測試平臺也在搭建中,預計2021年可以完成研發工作。


矽光子平臺

矽光子技術是利用現有CMOS集成電路上的投資、設施、經驗以及技術來設計、製造、封裝光器件和光電集成電路,從而在成本、功耗、集成度上突破現有光電技術的局限性,以滿足現代高速發展的信息產業對光電子技術的需求。矽光子技術體現了微電子技術與光電子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不僅在現階段的光通信和數據中心上有迫切的應用需求,還在雷射雷達、生物傳感、光量子計算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矽光子技術已逐漸進入功能集成晶片的開發和應用階段,對規範的、能提供完整工藝流程的製造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矽光子加工是利用成熟CMOS技術和設施,但是一個成熟的CMOS平臺並不能無縫地轉化為矽光子平臺,因為集成光路和集成電路在器件類型和圖形特點上有很大的差異,導致它們的製造工藝存在差異,一系列針對矽光子的工藝模塊需要開發,成熟的矽光子平臺還需要建立豐富的器件庫和用於指導客戶進行規範設計的PDK。

中科院微電子所基於所級8英寸CMOS工藝線,開發了面向矽基光子集成器件與晶片製造的工藝平臺,並於2017年5月對外發布了我國首個具有完整矽光子工藝流片能力的矽光子平臺。通過與中國電科38所、中科院半導體所、武漢郵電科學院合作,微電子所矽光子平臺開發了成套的矽光子工藝庫和器件庫,制定了矽光子平臺的設計規則和工藝規範,形成了平臺的PDK,並與主流光子集成設計軟體Synopsys OptoDesigner和Luceda Photonics IPKISS實現了集成。用戶可以在軟體中調用IMECAS工具包,利用平臺PDK提供的器件庫,便捷、靈活地進行符合平臺規範的矽光晶片設計。

截止到2018年底,微電子所矽光子平臺已為70多家客戶提供了MPW流片服務和定製化流片服務,改變了以往我國矽光子流片基本依賴國外平臺的局面,為我國矽光子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國電科38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是國內著名的電子科研機構和供應商,是中國軍工電子行業的骨幹力量,簡稱電子38所或38所。38所又名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始建於1965年,是中電科技集團所屬一類大型研究所,是原外經貿部首批批准的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研究院所之一,年產值近100億元。目前擁有下屬子公司5家: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雷達第一股,600990)、安徽博微長安電子有限公司、華耀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中日合資華耀田村股份公司四家產業化公司。

中科院半導體所

1956年,在我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半導體科學技術被列為當時國家新技術四大緊急措施之一。為了創建中國半導體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基地,國家於1960年9月6日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以下簡稱半導體所),開啟了中國半導體科學技術的發展之路。

半導體所擁有兩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光電子工藝中心、光電子器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半導體所區);三個院級實驗室(中心)—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中心和中科院固態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此外,還設有半導體集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光電子研究發展中心、高速電路與神經網絡實驗室、納米光電子實驗室、光電系統實驗室、全固態光源實驗室和元器件檢測中心。

雲南鍺業:與中科院半導體所在深加工產品研發方面進行合作。

中航電測: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所及微電子所合作研發了MEMS慣導組件 但由於總師單位對最終方案沒有明確意見 該項目目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捷捷微電:公司已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西安電子科大合作研發以SiC、GaN為代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半導體器件。

萬集科技牽手中科院半導體所 搶佔雷射雷達技術制高點。

中環股份通過與中科院微電子進行產業、技術合作,打造創新產業化新項目,在積極向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高端半導體器件領域拓展。

大港股份: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是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科大港的股東之一。

三安光電半導體照明項目聯袂中科院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匯金股份與中科院合作建半導體實驗室。

濰坊市歌爾光電(歌爾股份子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所進行對接。

馳宏鋅鍺與中科院光電研究所合作開發相關技術。

由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牽頭,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完成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科研成果,榮膺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瀘天化將與中科院研究所合作開發高性能精細化學品。

武漢郵電科學院合作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於1974年正式成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覆蓋光纖通信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三大產業的發展格局,是全球唯一集光電器件、光纖光纜、光通信系統和網絡於一體的通信高技術企業。目前集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控股下面有4個上市公司,烽火通訊(600498)、光迅科技(002281)、長江通信(600345)和理工光科(300557)。

微電子所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以下簡稱「微電子所」)的前身——原中國科學院109廠成立於1958年。1986年,109廠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有關研製大規模集成電路部分合併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微電子所的戰略定位是:中國微電子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和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微電子所堅持「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新時期辦院方針,在集成電路先導技術、微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物聯網核心技術與應用、科教融合微電子學院建設等方面重點推進。

微電子所堅持開放辦所理念,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對外合作思路,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和武漢新芯、中芯國際、上海華力、華潤微電子、北方微電子等企業結為戰略合作夥伴,在北京、江蘇、湖北、四川、廣東、湖南等省市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我國微電子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為支撐我國微電子產業核心競爭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華微電子與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攜手大基金及中科院微電子所 萬業企業打造集成電路裝備集團。

中環股份與天津濱海海洋高新區、中科院微電子所、北京海科建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我國的很多高科技企業即使有錢,現在也很難買得到光刻機。光子晶片而光子晶片的出現,上述的這些困難也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決。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相對於電子晶片,光子晶片運算能力高出10倍,但能耗卻只有百分之一。更重要的優勢在於,光子晶片不需要光刻機,如此即可擺脫美國封鎖與制裁。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目前世界上最受矚目的科技領域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晶片了吧,不光是因為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而是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目前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它的核心都少不了晶片。
  • 光子晶片來了,更快更準!我們彎道超車的勝算有多少?
    各位網友都了解,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在電子行業的核心領域還在奮力追趕,尤其是晶片領域,雖然有華為麒麟晶片,但只加載在華為自家手機上,市場佔有率不高。現在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它就是光子晶片。光子晶片是利用矽光子技術,通過矽光集成,讓光子代替原來的電作為信息媒介載體,實現信息的快速傳輸,並充分保障傳輸信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成本可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是一項面向未來、具有顛覆性的戰略前沿技術。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可以達到傳統電子晶片的1000倍以上,抗電磁幹擾能力超強,且延遲極低。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的晶片技術想要提升只能跳開光刻機,找到其他的辦法來突破現在晶片的困境。量子晶片是否可以成為突破點?有人提出,如今我們中科大以及浙江大學科研團隊聯手在量子領域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我們是否可以採用量子晶片來緩解現狀,破解沒有光刻機的困境。
  • 我國晶片產業能否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從航空航天到金融保險從衛生醫療到家用家電,晶片幾乎在每個行業都有所應用,可是由於我國晶片技術起步較晚,和國外的技術封鎖,導致我國所使用的晶片大多依賴進口,而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晶片都是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像矽以外材料做成的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都是半導體領域的前沿科技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光子晶片咋樣?算力1000倍,能耗1%,彎道超車?不服就幹
    國內已經開始動手,2018年上海打造矽光子產業鏈,張江實驗室構建全球光子研發中心,光子晶片的中式產線將在上海落成,計劃2021年形成光子晶片的生產;2019年1月,北京光子晶片項目啟動,該項目負責人白冰說,晶片的設計、加工、封裝、測試全部在國內完成,目標就是換道超車。
  • 猛擎科普:繼碳基晶片之後,華為轉向光子晶片
    碳基晶片來了,彎道超車! 光子晶片來了,彎道超車! 似乎蘋果三星已經被按在地上摩擦,淪為了過去式的老爺車。 近日,有人提到,關於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的光子晶片,如果能成功,那麼將可以應用於華為。而相關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首個軌道角動量的波導光子晶片被其研發出來,進一步實現光子OAM(軌道角動量)能在波導中近乎無損的有效傳輸,且就此申請專利。
  • 華為啟動光子晶片研發,欲繞過光刻機封鎖,俄:這就是東方智慧
    2021年元旦當天,一則消息從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傳來,稱荷蘭媒體報導,在華為開始對其光子晶片進行研究後,掌握在西方手中的光刻機和光刻機封鎖正在雙雙失去他們應有的意義。對於華為在面對西方封鎖而另闢蹊徑彎道超車的做法,俄羅斯方面專家表示,這就是東方的智慧。
  • 碳基晶片對比矽晶晶片,它有可能讓我們實現在晶片上彎道超車嗎
    晶片作為一個電子產物的心臟,是非常為緊張的零件,控制了晶片技術就曾經在這個電子產物橫行的期間成了佼佼者。晶片非常要緊的功效即是對機能的晉升了,晶片的崇高水平算是乾脆決意了這個產物的上限。而一張晶片的機能要緊由上頭集成的電子元件決意,因此更小的工藝製程就能在上頭集成出更多的元件,也就能獲取更好的機能。而根據摩爾定律,如許的倍率大約是兩倍,因此每一次革命都是非常大的前進。但並是在機能的晉升上惟有一條路能夠走,換上更先進的質料仍舊能讓其完成機能上的衝破。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中國晶片的騙局和破局
    拿CAD來說,高校教的都是國外的製圖軟體,其中就有CAD,這些國外軟體都是人家出教材,然後免費給國內高校使用,這就是典型的陽謀。這句話不是說中國研發不出晶片來,而是按照目前的格局,相對比較困難,因為時間不等人,華為的晶片最多也只能用個一兩年,如果研發不出,就不是喊口號的問題,而是真正妥協的問題了,皇友對華為的研發還是有信心的,還是看好中國企業製造出晶片來破局。 中國至今沒有自己研發的機械硬碟,直到固態硬碟出現後才反超。機械硬碟對製造精度的要求太高了,和晶片的根本就是一個量級的製造精度。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我國正是因為沒有光刻機才在晶片領域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大。如果我國要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攻克光刻機,但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時,我國在傳統半導體領域落後的情況下,但在碳基晶片上,我國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備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國晶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藉助碳基晶片超車。最重要的是,我國發現碳基晶片可藉助華為光電技術,為製造碳基晶片已具備成熟條件。
  • 中國晶片產業要實現彎道超車,還缺什麼?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該項目晶片設計上雲後,資源供給率實現了100%,如CPU、內存、存儲的使用率達到90%以上。就全球公有雲的發展規律來看,在這個領域發展比較早的頭部雲廠商如亞馬遜雲AWS等,紛紛從自生態的發展應用中,挖掘出來了諸多創新的雲產品和服務。從自我最佳實踐出發,尋求公有雲技術、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這樣的發展思路符合公有雲整體發展規律。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全球的半導體行業損失慘重,美國多家半導體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被收購,而很多國家意識到,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中國,迅速的對晶片製造發起了衝擊,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 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
    01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華為遭到美國打壓是國際上面公認的,但是在部分專家看來華為並不會因為此事而受到過多的影響,反而是在美軍的打壓下意識到依靠他國的不利之處隨後美軍的打壓就到來,直接對其下達了晶片禁令,在其看來只要限制了華為的晶片使用量,那麼其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後續再想恢復到巔峰狀態也將變得極為困難。不僅美軍向華為下手,在其壓迫下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加入到打壓華為的行列當中,畢竟美軍的威懾力擺在那裡,如若不追隨美軍的腳步,很有可能面臨被該國家反制裁的局面。
  • 【機器人頻道|熱點】用冰竟然可以雕刻晶片!中國欲衝破美國晶片封鎖,力求彎道超車
    圖為光刻機製作晶片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晶片製造問題難以解決是美國卡住我們脖子重要原因,而中國要跨過的這個「大坎」就是加快國產光刻機的研發,但是短期內難以成功研發出來,只能通過其他方式彎道超車。圖為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團隊近日傳來一個好消息,浙江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團隊教授另闢蹊徑,用「冰刻」代替「光刻」,在晶片製造工藝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 助力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網友提醒:注意安全!
    曹原也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Nature》雜誌在介紹曹原時稱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被寄予厚望的曹原被認為「或將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他全球首次找到「超導體」曹原攻克的世界難題,就是全球首次找到了「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