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晶片斷供,鬧得沸沸揚揚,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絕大部分人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如何獲取光刻機,如何得到晶片。
這當然沒有錯,也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徹底解決晶片被卡脖子的方法。
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
01 新的晶片賽道:光子晶片
目前我們使用的主流晶片是電子晶片,通過電子在電晶體裡的移動傳遞信息。
電子晶片的製程已經達到了5nm,很可能在十幾年內就會達到摩爾定律的極限。到時,電子晶片恐將無法滿足晶片發展的需求,而這時有人提出了光子晶片。
所謂光子晶片,就是用光子代替電子,以矽基材料作為光學介質,傳輸信息。
相對於電子晶片,光子晶片運算能力高出10倍,但能耗卻只有百分之一。
更重要的優勢在於,光子晶片不需要光刻機,如此即可擺脫美國封鎖與制裁。
所以,發展光子晶片是擺脫美國制裁,佔領未來晶片高地,甚至反制美國的根本方法。
02 中國光子晶片發展現狀
光子晶片的研究歷史雖然已經有十幾年,但距離應用還有一段路,整體來說還是處於藍海。
被譽為「追光人」的30歲超級天才物理學家沈亦晨,是中國光子晶片研究的領軍人物。
沈亦晨21歲就考入麻省理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納米光子學,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在美國麻省、哈佛舉辦的創新大賽中斬獲第一名,榮獲我國AI英雄風雲榜年度人物。
沈亦晨表示,旗下公司Lightelligence 的光子晶片發展已經完成實驗室階段的展示,正在完善配套設施。
此外,上海交大金賢敏團隊報導了世界上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技術,並申請了專利;南京理工蔣立勇團隊也在光子晶片集成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果。
現在如果還是和臺積電、ASML、三星等老牌公司在同一賽道競爭,已經很難超越他們。而光子晶片的出現,成為中國在晶片領域彎道超車的一次契機,就像5G、就像電動汽車。
沈亦晨也強調,總體來講,光子晶片面世還有很多的困難存在,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完善,但相比過去的種種嘗試,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機,也是最接近實現的一次。
晶片能否逆襲,或許就在此關鍵一役了。
---歡迎留言,感謝轉發----
作者:堯聽倫說,分享科技知識,傳遞科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