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確認,碳基晶片無需高端光刻機!中國芯彎道超車

2021-01-15 網易

2020-12-13 11:35:46 來源: 猛犬獵犬家園

舉報

  

  目前全球能生產5nm工藝製程光刻機的唯有荷蘭的ASML,其大部分產能都給了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由於ASML所製造的光刻機含有大量的美國零件與技術,在晶片禁令的限制之下,我們是一機難求。

  美國晶片禁令之後,任正非曾感慨,「我們的海思可以設計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但國內卻沒有相應的光刻製造設備」。

  

  顯而易見,我國若想在高端智能領域實現晶片自主,就必須突破高端光刻技術。

  需要強調的是,光刻技術的研發堪比原子彈,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的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工程院士張鈸教授表示,「我們(中國科技)必須要選擇新燈塔、新航道」。

  

  果然,近日中科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被業內人士定義為中國芯彎道超車的轉折點

  據路透社消息,中科院開發完成了全球首個8英寸石墨烯晶圓,不管是在尺寸還是在性能上,都非常完美,除了中國之外,現在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做到

  

  要知道石墨烯晶圓是生產碳基晶片的必備基礎材料,碳基晶片與美國斷供我們的矽基晶片有著本質的區別,兩者相比,碳基晶片不管是穩定性或者是傳輸效率,都遠超矽基晶片,科學家們的實驗表明,同等工藝水平,碳基晶片的整體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最關鍵的一點是, 碳基晶片的製造,對光刻設備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我國的上海微電子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完成了28nm工藝製程光刻機的開發,這個純國產的光刻機,在工藝技術水平上,已經滿足了製造碳基晶片的基本條件。這意味著,將來我國碳基晶片的量產,完全繞開了ASML的EUV光刻機。

  

  目前制約我國大規模量產碳基晶片的難點有三個,分別是純度問題碳納米管的聚集趨勢成本問題

  純度問題、聚集趨勢方面,我國已有實質性的改進,北大的彭練矛教授一直致力於碳基晶片相關領域的研究,已經能在1微米空間裡放下100至200根碳納米管,直徑為1.45±0.23nm,只需假以時日,便可以完善。

  

  成本問題才是關鍵,因為不管是矽基晶片或是碳基晶片的研發,最終目的都是投入商用,矽基晶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價格基本全球穩定。

  然而碳基晶片方面,製造碳納米管的成本現在已經非常昂貴了,一旦商用,勢必會大幅度提升智能產品的價格,以手機為例,5千塊錢的5nm矽基晶片手機和2萬元的5nm碳基晶片手機,消費者會怎麼選

  

  21世紀是碳時代,因為5nm、3nm甚至2nm的矽基晶片已經逼近物理極限,儘管碳基晶片還有相應的許多難題,但已然成為時代的主流。

  碳時代,在中科院以及許多中國科學家們的努力之下,我國已經實現領跑,隨著相關工藝技術的日趨成熟,碳基晶片勢必會完成對矽晶片(美科技晶片)的替代,實現中國芯的同時,我們也將從被動挨打的角色轉變為規則的制定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但現在不同,隨著美國方面華為進一步禁令升級,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晶片上存在的短板,並且在今後可能受到影響的還不只是華為。晶片發展緩慢的原因目前我們國家的晶片還暫時處於14nm這樣性能落後的階段,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國內的科技企業無法獲得ASML的高端光刻機。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最近,華為晶片斷供,鬧得沸沸揚揚,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絕大部分人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如何獲取光刻機,如何得到晶片。這當然沒有錯,也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徹底解決晶片被卡脖子的方法。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
  • 我國完成碳基晶片關鍵技術突破,未來晶片製造或不再受限於光刻機
    目前晶片製程已經達到5nm,而如果進一步縮小,那麼晶片上的設計元素就和10個獨立原子差不多大了。在這樣的大小之下,電子的行為會開始變得不穩定:經典物理學定律在這裡將不再適用,並會被不穩定性原理所取代。或許有能力把晶片做到這麼小,但它們是否還能正常工作就說不定了。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光刻機嗎,實現晶片的自主可控嗎?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發展碳基晶片,這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直道超車,如果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那麼就要在矽基晶片領域中國能夠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實現高端晶片自產自研,這需要集結全國半導體企業之力,打通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環節,而目前中國在高端晶片領域還十分薄弱。
  • 碳基晶片不用光刻機?若傳到美國就是「笑話」
    譬如碳基晶片不需要光刻機,中國「芯」要彎道超車。據了解,該團隊實現了,能在1微米空間裡放下100至200根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45±0.23nm 。直徑為1.45納米的電晶體,不用光刻機,難道是用關公大刀雕刻出來嗎。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那麼碳基晶片出現之後,可以繞開EUV光刻機嗎,實現晶片的自主可控嗎?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發展碳基晶片,這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直道超車,如果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那麼就要在矽基晶片領域中國能夠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實現高端晶片自產自研,這需要集結全國半導體企業之力,打通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環節,而目前中國在高端晶片領域還十分薄弱。
  • 碳基晶片不用光刻機?知道晶片製造原理,才不會被美國當笑話
    譬如碳基晶片不需要光刻機,中國「芯」要彎道超車。 據了解,該團隊實現了,能在1微米空間裡放下100至200根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45±0.23nm 。 直徑為1.45納米的電晶體,不用光刻機,難道是用關公大刀雕刻出來嗎。
  • 量子晶片還需要使用光刻機嗎?最近有什麼新進展?
    網絡上能夠查詢到量子晶片的消息很少,側面也說明了量子晶片的現狀,依然處於實驗室技術攻關階段,並不具備商用級推廣使用的條件。雖說如此,卻並不妨礙我們對量子晶片的過度關注。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反差呢?主要是我國晶片產業的境況所致,處處受制於美國。較為典型的例子,華為無法繼續通過臺積電代工生產5那麼、7nm工藝製程晶片,中芯國際因為美國的原因,從荷蘭ASML公司訂購的EUV光刻機遲遲不能到貨。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助力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網友提醒:注意安全!
    然而,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特別是在美帝借華為卡脖中國晶片、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22歲攻克世界百年難題、拒絕加入美國籍的中國天才曹原的出現,讓國人倍受振奮!22歲攻克百年難題震驚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天才曹原更是應了這句古語。2020年5月6日,年僅24歲的曹原在美國《Nature》雜誌上連發兩篇重磅論文,再次成為全球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國內唯一一臺7nm光刻機被抵押貸款所以,國內廠商只能從國外進口最先進的光刻機,可是,前幾天傳來一個噩耗,從官方介紹來看,這臺7nm光刻機是從ASML購買的屬於高端光刻機的級別,可惜從購買到現在它幾乎從未使用過,針對這個問題部分專家給出了解釋,武漢弘芯對這一項目投入了數千億,但是在運行三年後資金鍊出現了缺口
  • 媒體: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中國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 - 光刻機,ASML,華為,臺積電,中芯...
    四、中芯國際,買一臺EUV光刻機好難還好華為意識到了這一點,IT之家之前也報導,華為正積極將14nm晶片訂單轉交給大陸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圖自:中芯國際官網中芯國際2019年已經成功實現第一代14納米FinFET工藝量產。2020年1月14日,中芯南方廠投產國內首條14nm生產線,月產能可達到3.5萬片。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是否意味可以取代荷蘭的ASML光刻機?
    中科院的5nm雷射光刻,是否意味著擺脫了EUV?眾所周知,半導體製造領域,要想生產5nm晶片,必須要使用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而荷蘭的ASML是全球唯一的能夠量產EUV光刻機的公司,我國大陸至今沒有一臺EUV光刻機,可以說是一項「卡脖子」的技術。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全球的半導體行業損失慘重,美國多家半導體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被收購,而很多國家意識到,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中國,迅速的對晶片製造發起了衝擊,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 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科技觀察家 11月29日,中科院研製的「超分辨光刻裝備」通過驗收。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 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 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麒麟晶片將斷供,華為應對措施不是尖端光刻機,石墨烯晶片來救場
    晶片的生產,需要的是光刻機,如今國內所能量產的晶片,精度最高也只能達到14nm,而當前高端晶片的精度要求是既然華為無法短時間在光刻機上有所成就,難道這便是絕境嗎?那也未必!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我想應該就是晶片了吧,不光是因為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而是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目前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它的核心都少不了晶片。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