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美國籍!助力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網友提醒:注意安全!

2021-01-12 騰訊網

2020庚子鼠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份,從世界各地的戰亂到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貿易戰如火如荼等等,讓世界時刻充滿危機。

然而,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特別是在美帝借華為卡脖中國晶片、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22歲攻克世界百年難題、拒絕加入美國籍的中國天才曹原的出現,讓國人倍受振奮!

22歲攻克百年難題震驚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天才曹原更是應了這句古語。2020年5月6日,年僅24歲的曹原在美國《Nature》雜誌上連發兩篇重磅論文,再次成為全球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因為該論文將全球關注的石墨烯這一新材料的科研與應用再次提升到了新高度!

之所說是再次,是早在2018年曹原就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身份首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時,22歲的他就以攻克了困擾人類107年的世界難題而震驚全球科學界!

因攻克這一難題,曹原登上了《Nature》雜誌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這也是該雜誌創刊149年以來年齡最小的上榜者。

曹原也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Nature》雜誌在介紹曹原時稱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被寄予厚望的曹原被認為「或將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是他全球首次找到「超導體」

曹原攻克的世界難題,就是全球首次找到了「超導體」。

所謂「超導體」,是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低溫物理學的奠基人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發現的、一種能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因這一發現,他在1913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眾所周知,電子在傳輸過程中是有能量損耗的,但超導體能讓電子能量0損耗。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常規材料和條件下,要實現這樣電子傳輸,要求環境必須在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之下。

從那以後,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希望研製出「超導體」材料,但都以失敗告終,一直未有新成果。

然而,年僅22歲的曹原2018年以第一作者發表到《自然》雜誌的論文中提出:當兩層平行的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時,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曹原的這一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全新領域,立即轟動全球科學界。

中科大老師: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如此年紀輕輕,何以作出如此大的貢獻?曹原有著怎樣的成長曆程?

公開的資料顯示,曹原1996年生於四川成都,自小聰慧的他於2007年跟隨父母到了深圳,併入讀民辦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

也就是在這裡,曹原僅用了3年的時間便學完了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這讓曾在中科大少年班任教20餘年的該校副校長朱源大為驚嘆。

2010年,14歲的曹原以669分的高考成績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入讀「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在英才匯聚的中科大少年班,曹原同樣表現優異,別人要用一年才完成的科研項目,他僅用一個寒假就能搞定。

但在曹原的大學老師,以嚴苛到被稱為「科研殺手」稱號的丁澤軍,評價曹原是一個「很聰明的傢伙」。

在中科大本科就讀期間,因其過人的表現,曹原被大家稱為「天才中的天才」,本科畢業時還獲得有著新中國第一獎學金之稱、也是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的郭沫若獎學金。

自中科大本科畢業後,曹原前往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取得了之後一系列的成就。

網友:助力彎道超車,注意安全

面對曹原這樣的天才,正想方設法卡他國脖子以維護其霸主地位的美帝自然想留著效力。然而,曹原卻毅然拒絕了美帝主動提供的綠卡,深獲國人的一致稱讚。

當前,國人正受晶片的困擾。

眾所周知,目前的晶片製造是以矽為主要材料,然而國內卻沒有製造高端晶片必備的光刻機。

在努力解決光刻機這一瓶頸的同時,國人更是另闢蹊徑,希望在石墨烯碳基晶片方面取得突破,一旦石墨烯碳基晶片研製成功,也就意味著以後的晶片製造就不需要光刻機了,我們也就實現了彎道超車!

據稱,採用石墨烯碳基晶片後,其運算性能會比傳統晶片提升1000倍!屆時,我們不僅在晶片領域成功超車,在電力輸送等眾多領域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面對美帝將國內眾多高校、個人拉入實體清單,難怪網友們看到曹原的相關新聞後紛紛留言,提醒注意安全!

對曹原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我想應該就是晶片了吧,不光是因為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而是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目前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它的核心都少不了晶片。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現在的半導體晶片無論大小,都是基於矽晶圓而製造的矽基晶片,從晶片設計、封裝、製造到材料、製造設備,相對於世界最先進水平,我國還是追趕者。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這當然沒有錯,也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徹底解決晶片被卡脖子的方法。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全球的半導體行業損失慘重,美國多家半導體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被收購,而很多國家意識到,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中國,迅速的對晶片製造發起了衝擊,2020年收官「王炸」,碳基晶片橫空出世,國產晶片要彎道超車了。
  • 中國晶片產業要實現彎道超車,還缺什麼?
    事實上,雲+生態+運營的模式,也將成為晶片設計企業在「算力共享、產能共享和渠道共享」方面的最佳途徑。由此而言,基於紫光集團內部充分驗證,形成了晶片設計上雲最佳實踐,通過雲端大算力換時間,能夠有效助力晶片設計企業降本增效,提升晶片研發設計仿真效率。同時全方位保證數據安全,最大程度提升晶片企業效率,讓晶片設計企業能真正在設計上發力 ,聚焦設計創新。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因為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背景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私人企業,在其背後有很多的國家大頭,其中之一便是美國。而在有了美國的限制之下,我們根本拿不到高端光刻機。且按照現在美方的打壓來看,在今後我們獲得這個光刻機的機會也很渺茫。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的晶片技術想要提升只能跳開光刻機,找到其他的辦法來突破現在晶片的困境。
  • 要超就超美國!中科院這次彎道超車,新型石墨烯晶片讓美優勢不再
    而對於晶片來說,一直都是我們的短板,就拿華為來說,曾經沒有自己的晶片,所以很容易受到美國的牽制,這也讓我們一度非常無奈,雖然也在快馬加鞭的研發,但是與美國的差距依然非常大!但是媒體再次帶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消息,中科院宣布成功研製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片,對於我們晶片來說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創舉,這一偉大成就足以彎道超車美國,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要知道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一直缺乏核心技術,所以一直依靠外國的晶片,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被別人卡住脖子,所以包括中芯國際、海思等高科技公司都在大力研發晶片,這樣就可以減少對他國的依賴,但是短時間內這種差距依然存在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碳基晶片,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或可實現中國晶片彎道超車
    好在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用新材料來替代矽製造晶片,從而衝破晶片的物理極限。在這方面,中國科學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也為中國晶片產業的換道超車提供了可能。該成果於今年初刊登於美國《科學》雜誌。「如果把晶片比作一棟房子,電晶體就是建房的磚頭,一棟棟的房子就構成了我們的信息社會。」彭連矛說。矽是傳統的半導體材料。長期以來,整個半導體產業遵循摩爾定律,不斷縮小電晶體尺寸以提升其性能。而業界認為,摩爾定律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終點,即矽材料電晶體的尺寸將無法再縮小,晶片的性能提升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
  • 【機器人頻道|熱點】用冰竟然可以雕刻晶片!中國欲衝破美國晶片封鎖,力求彎道超車
    圖為光刻機製作晶片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晶片製造問題難以解決是美國卡住我們脖子重要原因,而中國要跨過的這個「大坎」就是加快國產光刻機的研發,但是短期內難以成功研發出來,只能通過其他方式彎道超車。眾所周知,目前的光刻機都是將電子束打在光刻膠上,但是礙於微納器件的精細化發展緩慢,光刻膠很容易殘留,非常難以清洗,從而阻止了晶片向高精度的方向發展。仇旻教授及其團隊在試驗中發現,當在零下130攝氏度左右的真空中,水蒸氣和凝華成一層超級光滑的冰膜,這種冰膜就可以完美替代光刻膠。
  • 中微5nm刻蝕機問世,中國半導體實現彎道超車?真相讓國人清醒!
    近20年以來,我國不斷突破西方的封鎖,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之而來的是國際地位也在不斷上升,但是我們也知道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在很多關鍵的高尖端領域,與西方還有差距,比如近期的華為晶片被美國技術限制事件。
  • 碳基晶片對比矽晶晶片,它有可能讓我們實現在晶片上彎道超車嗎
    晶片作為一個電子產物的心臟,是非常為緊張的零件,控制了晶片技術就曾經在這個電子產物橫行的期間成了佼佼者。晶片非常要緊的功效即是對機能的晉升了,晶片的崇高水平算是乾脆決意了這個產物的上限。而一張晶片的機能要緊由上頭集成的電子元件決意,因此更小的工藝製程就能在上頭集成出更多的元件,也就能獲取更好的機能。而根據摩爾定律,如許的倍率大約是兩倍,因此每一次革命都是非常大的前進。但並是在機能的晉升上惟有一條路能夠走,換上更先進的質料仍舊能讓其完成機能上的衝破。
  • 再次確認,碳基晶片無需高端光刻機!中國芯彎道超車
    美國晶片禁令之後,任正非曾感慨,「我們的海思可以設計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但國內卻沒有相應的光刻製造設備」。    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工程院士張鈸教授表示,「我們(中國科技)必須要選擇新燈塔、新航道」。
  • 光子晶片來了,更快更準!我們彎道超車的勝算有多少?
    各位網友都了解,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在電子行業的核心領域還在奮力追趕,尤其是晶片領域,雖然有華為麒麟晶片,但只加載在華為自家手機上,市場佔有率不高。現在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它就是光子晶片。近日,由清華、北大、北交大等高校的博士生組成科研團隊,負責光子人工智慧晶片項目研發落地,這是繼美國之後在全球第二個專門從事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研究的團隊。通過多年的追趕,現在國內電子晶片設計領域能力已經顯著提升,和國外相同領域差距不大。不過設計出來後,在生產製造環節,我們明顯處於劣勢,嚴重依賴國外生產的高標準光刻機。
  • 彎道超車 中國造出3納米電晶體 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塞下數百億顆
    麒麟980晶片在指甲蓋大小的地方容納了69億個電晶體,這也是其能夠與A12、驍龍855比肩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晶片市場上使用的最新電晶體為7納米。而前不久,我國傳出重大捷報,我國微電子集成領域專家殷華湘說自己已經帶領團隊研發出了3納米的電晶體,能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內集成數百億顆電晶體,比麒麟980的69億還要多很多。大家不要以為,這僅僅是電晶體規格上的突破,還將會晶片領域的一次突破。
  • 不要過度解讀中科院3nm碳基晶片,不要輕易認為碳基可以彎道超車
    【不要過度解讀所謂中科院3nm碳基晶體,更不要認為碳基材料可以彎道超車解決晶片問題?】在2019年,中科院研究所的殷華湘團隊公布: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相等於人類DNA的寬度的3nm電晶體。於是有人誇大認為這是國內解決了3nm晶片問題,實際上所謂的3nm並非是我們熟知的晶片工藝製程,實際上指的是鉿鋯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並不代表這個FinFET器件採用的是3nm工藝。我們知道大家對於晶片的急切心理,可是我們不能夠因為某些沒有根據的捕風捉影就是我們的晶片技術的進步。其實,這項技術的出發點是面向5nm及以下節點高性能和低功耗電晶體性能需求。
  •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碳基晶片,也許帶來新啟示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碳基晶片,也許帶來新啟示 2020-11-21 15:54 來源:科技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