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鼠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份,從世界各地的戰亂到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貿易戰如火如荼等等,讓世界時刻充滿危機。
然而,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特別是在美帝借華為卡脖中國晶片、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22歲攻克世界百年難題、拒絕加入美國籍的中國天才曹原的出現,讓國人倍受振奮!
22歲攻克百年難題震驚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天才曹原更是應了這句古語。2020年5月6日,年僅24歲的曹原在美國《Nature》雜誌上連發兩篇重磅論文,再次成為全球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因為該論文將全球關注的石墨烯這一新材料的科研與應用再次提升到了新高度!
之所說是再次,是早在2018年曹原就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身份首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時,22歲的他就以攻克了困擾人類107年的世界難題而震驚全球科學界!
因攻克這一難題,曹原登上了《Nature》雜誌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這也是該雜誌創刊149年以來年齡最小的上榜者。
曹原也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Nature》雜誌在介紹曹原時稱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被寄予厚望的曹原被認為「或將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是他全球首次找到「超導體」
曹原攻克的世界難題,就是全球首次找到了「超導體」。
所謂「超導體」,是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低溫物理學的奠基人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發現的、一種能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因這一發現,他在1913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眾所周知,電子在傳輸過程中是有能量損耗的,但超導體能讓電子能量0損耗。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常規材料和條件下,要實現這樣電子傳輸,要求環境必須在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之下。
從那以後,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希望研製出「超導體」材料,但都以失敗告終,一直未有新成果。
然而,年僅22歲的曹原2018年以第一作者發表到《自然》雜誌的論文中提出:當兩層平行的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時,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曹原的這一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全新領域,立即轟動全球科學界。
中科大老師: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如此年紀輕輕,何以作出如此大的貢獻?曹原有著怎樣的成長曆程?
公開的資料顯示,曹原1996年生於四川成都,自小聰慧的他於2007年跟隨父母到了深圳,併入讀民辦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
也就是在這裡,曹原僅用了3年的時間便學完了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這讓曾在中科大少年班任教20餘年的該校副校長朱源大為驚嘆。
2010年,14歲的曹原以669分的高考成績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入讀「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在英才匯聚的中科大少年班,曹原同樣表現優異,別人要用一年才完成的科研項目,他僅用一個寒假就能搞定。
但在曹原的大學老師,以嚴苛到被稱為「科研殺手」稱號的丁澤軍,評價曹原是一個「很聰明的傢伙」。
在中科大本科就讀期間,因其過人的表現,曹原被大家稱為「天才中的天才」,本科畢業時還獲得有著新中國第一獎學金之稱、也是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的郭沫若獎學金。
自中科大本科畢業後,曹原前往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取得了之後一系列的成就。
網友:助力彎道超車,注意安全
面對曹原這樣的天才,正想方設法卡他國脖子以維護其霸主地位的美帝自然想留著效力。然而,曹原卻毅然拒絕了美帝主動提供的綠卡,深獲國人的一致稱讚。
當前,國人正受晶片的困擾。
眾所周知,目前的晶片製造是以矽為主要材料,然而國內卻沒有製造高端晶片必備的光刻機。
在努力解決光刻機這一瓶頸的同時,國人更是另闢蹊徑,希望在石墨烯碳基晶片方面取得突破,一旦石墨烯碳基晶片研製成功,也就意味著以後的晶片製造就不需要光刻機了,我們也就實現了彎道超車!
據稱,採用石墨烯碳基晶片後,其運算性能會比傳統晶片提升1000倍!屆時,我們不僅在晶片領域成功超車,在電力輸送等眾多領域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面對美帝將國內眾多高校、個人拉入實體清單,難怪網友們看到曹原的相關新聞後紛紛留言,提醒注意安全!
對曹原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