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 中國造出3納米電晶體 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塞下數百億顆

2020-12-03 跆拳道小小煙

麒麟980晶片在指甲蓋大小的地方容納了69億個電晶體,這也是其能夠與A12、驍龍855比肩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晶片市場上使用的最新電晶體為7納米。而前不久,我國傳出重大捷報,我國微電子集成領域專家殷華湘說自己已經帶領團隊研發出了3納米的電晶體,能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內集成數百億顆電晶體,比麒麟980的69億還要多很多。大家不要以為,這僅僅是電晶體規格上的突破,還將會晶片領域的一次突破。

事實上,電晶體越小,在晶片上安裝的數量就越多,這不僅僅提升處理器的性能,還能降低一半左右能耗,甚至你用手機玩一天遊戲都不會擔心手機沒電。目前7納米電晶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為了繼續挖掘晶片的性能,人們只好在電晶體上做文章。三星半導體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3納米電晶體領域實現研發突破,可能會在上半年完成研發工作。

而3納米電晶體對於中國來說比較重要,這將會是中國晶片製造工藝對三星半導體和臺積電等廠商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

其實,華為事件告訴我們,哪怕前期付出巨大代價也要擁有自己核心技術,否則將會被別人給卡脖子。我國的晶片技術長期落後西方國家,每年要花費2萬億元進口晶片。而我們近些年突破的晶片技術其實就是外國人玩剩下的。更為重要的是但凡你一突破,外國立馬就用級別晶片跟你打價格戰,它繼續用高端晶片躺著賺錢,一旦把你擊退,那麼賺多少錢還不是它們說了算。

不過,正是在這種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反而激發了我國科研工作人員的信心,加速我國晶片的突破。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並不怵外國人,你們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只要我們晶片技術獲得突破,免不了外國的冷嘲熱諷。有的外國網友認同中國在晶片領域取得的進步,同時還不忘記損一把美國,有的美國人會說這項技術是從他們那邊偷來的,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損美國。

事實上,我國除了研發3納米電晶體,還積極研發0.5納米的電晶體。這一下子讓我國的晶片實力有了明顯提升。以前我們看著西方國家玩轉晶片,現在我們要跟他們一起玩,未來,我們玩領先技術,你們就跟在後面玩我們剩下的。小夥伴你們說是不是呢?

相關焦點

  • 碳基半導體、彎道超車與楚王失弓
    許多媒體報導,這有望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業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從而有史以來第一次,造出了性能超越矽的碳納米管電晶體。
  • 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能否「彎道超車」?
    前幾天,華為正式發布了新一代高端自研晶片麒麟9000,這是世界上首款同時集成了CPU和基帶晶片的5G Soc,採用業界最領先的5納米工藝設計,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裡集成了153億個電晶體,比蘋果最強的A14晶片還多了30%,可見華為的研發能力之強。然而讓人不得不接受的是,麒麟9000既是華為拿出的最強代表作,也有可能是華為晶片的「絕唱」。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在排列方面,現在已經可以製備出密度在120/微米,直徑分布1.45±0.23nm的碳納米管陣列,理論上達到了超大規模碳納米管集成電路的需求,在未來可以用來生產手機晶片或者是通信晶片,理論上是兼容目前的集成電路體系,如果技術成熟,那麼成本也相對更低。那麼能否藉助碳納米管實現彎道超車嗎?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中國3納米電晶體研發獲突破,正研發原子大小電晶體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設備與集成技術領域的專家殷華湘說,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3納米電晶體。據報導,中國還在研發一種原子大小(0.5納米)的電晶體,而其他國家已經加入將3納米電晶體投入市場的競賽。(南華早報) 楚江新材:生產的碳納米管電晶體比同尺寸的矽基電晶體速度快五到十倍,功耗只有其十分之一。 丹邦科技:聚醯亞胺經熱解、碳化、石墨化後製備的石墨烯薄膜(摻雜金屬原子後)可用於超導領域,未來有望在超高頻率模擬電晶體、納米傳感器
  • 未來可期,我國第3代半導體突破,矽基晶片迎來輝煌「西瓜視頻」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美國科學家直呼不可能,再次彎道超車
    對於晶片的研究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在這其中所涉及到的技術是非常複雜,但是對於中國的科學家來說也是毫不畏懼。中科院一直都為這一方面的技術做的突破,最近一段時間他們也是宣布已經研發出來了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很多人可能對於這個電晶體並不算是特別的熟悉,因為很多人在半導體領域其實也處於一個盲區當中,但是小編可以告訴大家對於這個電晶體是兩納米以下工藝所必須的一個電晶體。
  • 中國研出3納米電晶體,指甲大小晶片,裝數百億電晶體
    中國研出3納米電晶體,指甲大小晶片,裝數百億電晶體 2019-05-30 15:31:00 強國網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現在的半導體晶片無論大小,都是基於矽晶圓而製造的矽基晶片,從晶片設計、封裝、製造到材料、製造設備,相對於世界最先進水平,我國還是追趕者。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華測導航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在珠峰GNSS 同步觀測點作業高精度導航或為北鬥彎道超車在高精度導航領域,北鬥有彎道超車GPS的機會。8月18日,中南大學與北雲科技發布高精度測試報告顯示,在開闊環境下,北鬥信號和GPS信號性能相當。在樹蔭遮擋、水池多徑和各類幹擾環境下,北鬥的定位精度都明顯高於GPS,信號質量指標(抗多徑能力、信號穩定跟蹤和周跳探測與修復的能力)整體優於GPS。
  • 中科院宣布2nm晶片技術告破,國產晶片終於彎道超車
    「中國芯」終於迎來新的裡程碑。在華為事件不斷升級的時候,中科院傳來了讓所有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技術,取得突破性進步,它就給中國的晶片製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些年來,在眾多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在軟硬體方面我們已經逐漸地在趕上了世界領先水平,而電晶體技術方面的突破卻遲遲未能出現,這也成為很多企業受制於人的咽喉所在,最底層的技術沒有,上層的東西弄得再好也不能自主生產。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發展疲軟越來越明顯,高科技企業處處碰壁,最明顯的就是華為公司的處境了。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半導體發展的最大障礙——玻爾茲曼暴政,中國科學家找到解決方法
    與電子管相比,電晶體的構件是沒有消耗的,消耗的電能也極少,也不需要預熱,更加結實可靠。被廣泛地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還是第二代計算機的主要元件。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晶片使用7納米電晶體。
  • 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
    這一成果,將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製造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碳納米管由此成為取代矽材料、發展下一代電晶體集成電路的最理想材料。基於這種材料,批量製備出場效應電晶體和環形振蕩器電路,100nm柵長碳管電晶體的峰值跨導和飽和電流分別達到0.9mS/μm和1.3mA/μm(VDD=1 V),室溫下亞閾值擺幅為90mV/DEC。
  • 碳基晶片,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或可實現中國晶片彎道超車
    在這方面,中國科學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也為中國晶片產業的換道超車提供了可能。北京大學彭練矛團隊研究生在做實驗北京大學電子系教授彭練矛帶領團隊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納米管制造出晶片的核心元器件——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其四分之一。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而量子通信技術就在這個領域當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早在2016年期間,通過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 我國突破3納米電晶體!製造高端晶片指日可待,將領先世界多國
    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中國對於國產晶片的扶持力度再次加大,中國財政部還專門出臺了一項減稅政策,以扶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的發展,可見國家在發展晶片相關產業上的決心而根據港媒最新的報導看,中科院在近日有了新的突破,據港媒報導稱,中科院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電晶體,即在大幅增強晶片性能的同時還能極大地降低同行,現如今市面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晶片都是使用七納米電晶體製造的。
  • 晶片7納米製程,到底是電晶體間距還是電晶體大小7納米?
    同時也有人問,半導體的多少納米製程,到底是指電晶體間距多少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大小是多少納米?而電流通過柵極(Gate)時會損耗,柵極的寬度就決定了損耗的大小。表現在晶片上,就是晶片的發熱和功耗,柵極越窄,晶片的功耗就越小。柵極的最小寬度(柵長,就是上面右圖Gate的寬度)就是多少nm工藝中的數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