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突破3納米電晶體!製造高端晶片指日可待,將領先世界多國

2021-01-14 王霞說電影

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中國對於國產晶片的扶持力度再次加大,中國財政部還專門出臺了一項減稅政策,以扶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的發展,可見國家在發展晶片相關產業上的決心而根據港媒最新的報導看,中科院在近日有了新的突破,據港媒報導稱,中科院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電晶體,即在大幅增強晶片性能的同時還能極大地降低同行,現如今市面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晶片都是使用七納米電晶體製造的。

但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央華湘團隊卻直接將電晶體縮小到三納米,僅相當一條人類dna鏈的寬度,微電子設備與集成技術領域的專家應懷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電晶體越小,在晶片上能安裝的電晶體就越多晶片的性能也就會變得更好,就有人估算過,如果這種三納米的電晶體投入生產中的話,未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上能安裝數百億的這種電晶體,這也意味著未來晶片的計算處理能力將獲得極大增強,同時在能耗方面也將比以前降低不少,不過,英華強也表示。

目前這種三納米的電晶體要投入量產還要克服一些重大障礙,其中之一就是有關電子在一個空間中的分布問題,畢竟當一個晶片上安裝的電晶體變多的時候,其運行時所產生的非常容易將其燒毀,通過相關新聞我們也能知道目前在三納米電晶體研究方面,世界多國的晶片企業都在進行研發,其中韓國三星公司就表示,他們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三納米電晶體的研發,也正是因為這樣殷華湘表示我們再三納米電晶體研發方面的突破,意義非凡。它的出現意味著在晶片研發的前沿,我們已經開始同世界頭號選手開始了正面的直接競爭,而過去我們卻只能在外面遠遠地旁觀,這種觀戰到正面對戰的改變,也顯示了中國在晶片領域的進步。

目前,三星沒有表示他們未來採用三大理電晶體製造的晶片將在什麼時候投產,但這種只需用一半電力性能卻能提高35%的電晶體,一定會在未來出現,而現在這就是值得我們激動的地方,因為我們擁有專利。我們比其它國家更早在這一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說,國外想要取得相同的突破的話,就必須突破我們的技術壁壘,曾經中國受到技術壁壘發展受到限制的感覺,終於輪到西方國家來體驗一把了,而至於制約著三納米電晶體投入生產問題,我國的物理學家似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媒體介紹說,他們使用理論上所需最小天亮的一半電量來提供電力,似乎可以解決因發熱導致的晶片燒毀的問題,雖然這距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但照著這種發展勢頭下去,中國的晶片發展也將迎來一個好時機。

但!我們必須要擁有核心技術,必須實現「自主研發」,自主自強,才不怕別人的技術封鎖!否則美國就一直會肆意張狂地阻撓我國高科技事業發展。華為一直就是這麼走過來的,中國很多領域也是這麼過來的。除華為外,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跨境電商中剃鬚刀領域了。

中國剃鬚刀市場,也在過去的幾年中,歷經磨難,再慢慢崛起。自從以前剃鬚刀技術被國外剃鬚刀品牌壟斷後,在中國剃鬚刀市場中,高科技高質量的剃鬚刀都是國際大牌,隨便一把就已經成百上千,只能是適用於手裡有閒錢的人或者工作一族。普通民眾基本難以享受這樣的科技和便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然而今天這一狀況被中國一家年輕的企業家所打破,博銳科技創始人——王小彬。這個決心放棄繼承龐大家業,一心留學闖入科技圈的優秀青年。

他剛開始踏進自己的創業生涯時,和很多剛開始創業的年輕人一樣,從不被看好,也遭到過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但是越挫越勇的他終於用實力"打臉"那些當初瞧不起他的人!

他帶領了一群90後同伴,潛心專注國內的剃鬚刀行業,上線了一款"博銳智能3D電動剃鬚刀",短短幾天就被搶購280000+臺,收入更是達到了幾千萬,這個數據還在不斷上升。

博銳為了能夠快速進入國內市場,將剃鬚刀價格定為99元,採用這種低價高質策略讓大眾記住這個品牌。而數據證明,他們確實做到了,收到產品的消費者都一一發來了好評。

這款剃鬚刀到底有著什麼魔力,讓消費者如此著迷?

第1:它採用3D獨立浮動刀頭,舒適貼面,順滑剃淨無死角

第2:超薄雙環刀網,效率倍增,不留胡茬,而它的ESM智能剃鬚系統,剃鬚刀的,"超強大腦",智能防夾須,全程超爽體驗,只需滑過。

第3:充電1小時,使用2個月 ,分體式設計,刀頭可輕鬆取下水洗

第4:自動研磨刀片,日本進口鋼製成,越用越鋒利

剃鬚刀背面還附帶有鬢角刀。輕輕往下一推就會自動彈開,刮鬢角、眉毛,修鬍子都很好用。眾籌剃鬚刀的網面厚度不到0.5毫米。也就是說,每一次剃鬚,臉上留下的鬍鬚根不到0.5mm,在視覺上很乾淨。

最後,它採用type-c充電口設計,和手機的充電線是一樣的,插在手機充電頭上就能充電,不論充電頭還是充電線,街邊隨便個手機店都能買到。

講真,顏值和功能雙雙兼具的剃鬚刀,在市面上真的不多見

這是一款送自己、送父親、送老公、送朋友,都是倍兒有面子、倍兒高級的新年禮物!

看起來高端大氣,還能讓父輩們用得開心用得心安理得!

點擊下方「去看看」進入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彎道超車 中國造出3納米電晶體 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塞下數百億顆
    而前不久,我國傳出重大捷報,我國微電子集成領域專家殷華湘說自己已經帶領團隊研發出了3納米的電晶體,能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內集成數百億顆電晶體,比麒麟980的69億還要多很多。大家不要以為,這僅僅是電晶體規格上的突破,還將會晶片領域的一次突破。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美國國防部2018年支持的一項研究,就希望用90nm規格的碳晶片,實現7nm規格的矽晶片同等的性能。但是,碳基晶片在製造工藝上一直未能突破,就是很難製造出高純度、高密度、排列整齊的碳納米管陣列。 儘管早在201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就製造出了第一臺碳納米管計算機。
  • 窺到中國科技量子晶片「全新突破」!將領先世界?
    ,而令大家知道的是各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於軍事和經濟的層面了,更多的是在科學技術的競爭之上,要讓自身的科技領先於世界。  量子突破技術到目前為止,中國科技再次傳遞了好消息,量子晶片突破了技術限制,引領世界指日可待!
  •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的製造一直是我國的一個軟肋,但近日中科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已經成功攻克了2納米級晶片的一個關鍵技術。據悉,技術的全稱為「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簡單來說,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實際上就是集成電路2納米及以下技術代的主要候選器件。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技術完全是由我國中科院院士自主研發,獲取了多項專利,不但為我國研發2納米晶片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還可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2納米晶片的國家。
  • 晶片七納米製程,是指電晶體之間的間距是七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尺寸
    晶片的納米製程時,先來了解納米的含義,它就是一個長度單位,相當於假如一張紙的厚度是0.1毫米,要將這張紙的厚度切成10萬條線,也就相當於1納米。這個長度並不是電晶體的間距,而是電晶體內部電流從起點流向終點要經過一道閘門,而這個閘門的寬度就是晶片中所說的納米單位。電晶體的閘門是整個電路的開關,控制著電晶體的電流。工作都要靠它來完成。當在斷開的狀態下就是0,連接的時候就是1,而矽中的電荷是分為兩種,在N極時就是負電子在活動,在P極時就是正電子在活動。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最近超導體「碳基晶片」的熱度越來越高,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受到如此的追捧呢?在晶片的發展中,根據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句話說就是納米工藝越來越先進,同體積下的晶片中容納的電晶體就越多。
  • 喜獲突破!中國研出3納米電晶體,指甲大小晶片,裝數百億電晶體
    喜獲突破!中國研出3納米電晶體,指甲大小晶片,裝數百億電晶體 2019-05-30 15:31:00 強國網
  • 我國的晶片製造水平如何?
    我國企業晶片製造水平的實情已顯露。隨著華為遭遇晶片製造劫難和中芯國際也被限制,我國晶片製造的真實水平可以說已經顯露無遺了。在美國於技術上如此這般之下,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水平到底如何?真實製造水平實際上就是自主水平或國產替代程度。這一點已經空前明朗化了,前所未有的明明晃晃,華為高端晶片不被絕版,這一點就還是朦朦朧朧的;中芯國際不被限制,這一點就還是模模糊糊的,而共同暴露出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因為不自主、沒替代的是先進的高端的技術,更不用說世界頂尖的。發現沒?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抗輻射"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而且還能運用於晶片製造產業,成為取代矽基材料,成為下一種突破3nm晶片的重要推手。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34;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這種具有&34;性質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以運用的範圍很廣闊,包括但是不限於:航空航天領域、核能工業領域這些輻射較強的科技領域,是真可襯得上&34;這三個字。
  • 晶片7納米製程,到底是電晶體間距還是電晶體大小7納米?
    同時也有人問,半導體的多少納米製程,到底是指電晶體間距多少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大小是多少納米?在實際晶片製程工藝中,越小的製程工藝,不但對製造工藝和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其晶片性能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漏電會導致晶片的功耗上升,更會使電路發生錯誤,信號模糊。為了解決信號模糊的問題,晶片又不得不提高核心電壓,使得功耗更大。這對於更小工藝製程來說,是一個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臺積電和三星等晶片製造企業,提出了FinFET工藝。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目前晶片製造的實力來看,暫期國內還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具備麒麟1000處理器,華為在後續的手機配置上很有可能選擇聯發科晶片來替代麒麟處理器。麒麟1000處理器採用臺積電5納米工藝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相比上一代麒麟990,麒麟1000在電晶體數量方面更上一層樓,有望做到全球集成度第一。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說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已經在某一個級別的晶片上取得了突破,但是這些突破的信息永遠都只是活躍了幾天,後面就沒有了音訊。世界上晶片的研究我們都知道,他並不簡單,所以他就想取得的突破也只是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等到我國晶片的各大技術都突破的時候,或許我們就能夠將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了。在那些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之前,有一個好消息還是要和大家說一說的,我國中科院已經使得2納米的晶片技術成功破冰,國產芯未來可期。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有兩個選擇:1、在現在基礎上實現技術突破,尋找破解的方法。2、用一種新材料來代替矽基板生產晶片。2020年5月,在國際知名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北大團隊關於碳基半導體的論文,文中提到了「高密度碳納米管」的提取和組裝方法。業界將這一成果稱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的基礎。
  • 北大5nm的碳基晶片技術,中國領先世界,可以繞過EUV光刻機嗎?
    碳基晶片的研發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北大團隊的方案很好領先世界其他團隊,中國可以彎道超車了嗎?再也不用擔心被極紫外光刻機掐脖子了嗎?華為會不會對碳基晶片晶片做戰略投資?這件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瞎說。大家首先應該冷靜看待這個突破,即使使用碳基晶片也難以擺脫對光刻機的需求。
  • 一個指頭大小的晶片會有60億個電晶體嗎?大神網友:遠不止這麼多
    iPhone手機最新的A13晶片含有85億個電晶體,下一代A14晶片則很可能突破100萬個電晶體甚至更多。部分華為手機採用的麒麟990晶片5G版晶片已經含有103億電晶體。不管是85億還是103億,實際上都遠遠超過60億個了。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中科院製造出2納米晶片 提前實現其他國家多年的目標
    眾所周知我國工業發展比較晚,很多技術只能從其他國家花高價購進,但高價購進的甚至是人家淘汰不用的技術,還會受到其他國家技術的封鎖。中國在晶片研究領域的技術一直受制於其他國家,前幾年我們使用的手機晶片、電腦晶片、武器晶片都要依靠進口。
  • 復旦專家搞定GAA電晶體,3nm晶片關鍵技術
    【1月5日訊】導語,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發生以後,也讓大家再次注意到晶片、作業系統這兩大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晶片製造領域,我國一直都處於落後局面,雖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都可以達到目前頂尖的5nm工藝水準,但唯獨晶片製造依舊還停留在14nm工藝水準,如果要在「純國產化」的狀態下,則只能夠實現28nm製程工藝
  • 中科院研發出2納米晶片?大家還是太樂觀了
    我查最近關於2納米晶片的報導,所有正規媒體都說是中科院研究出了新型電晶體,而大部分的自媒體都說研發出了2納米晶片。這幾字之差,意思相差巨大。而電晶體尺度向5nm、3納米邁進時,FinFET的院牆(鰭片)的強度,就連它的直立形態都難以維持。而更高能量的EUV製程導入之後,光子帶來的曝光噪音,嚴重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