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2020-11-30 騰訊網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抗輻射"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應用範圍廣泛,真正的"明日之星"

早在2008年,ITRS研究報告就直接表明,碳基電子學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點研究對象。

這種具有"抗輻射"性質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以運用的範圍很廣闊,包括但是不限於:航空航天領域、核能工業領域這些輻射較強的科技領域,是真可襯得上"高、精、尖"這三個字。

而且還能運用於晶片製造產業,成為取代矽基材料,成為下一種突破3nm晶片的重要推手。

妙手偶得,潛力巨大

如果說矽基材料的發現是按部就班,通過嚴格的科學研究找到的話,那碳基材料的發現和運用,可以說得上是"妙手偶得",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日本物理學家飯島澄男,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先後在美國、日本指導過很多中國留學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國際友人。

1991年,飯島澄男時任日本筑波市NEC基礎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就是研究電子顯微鏡領域和納米科學領域。

飯島博士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用電弧法產生的碳纖維產物,卻意外的發現了碳納米管。這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經過試驗發現這種材料具有比矽基材料更好的半導體特性。

尤其是在能耗方面,碳納米管電晶體要比矽基電晶體能耗小5—10倍、速度快2倍,是更適合高端電子運用的材料。

突破限制,前途無量

如果能把碳基材料運用到晶片領域,那麼不但能推進中國"芯"更進一步,而且還會對現在的晶片進行進一步革新,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將再增加一倍。中國晶片將領跑進入3nm時代。

但是之前一直有一點問題,導致碳基材料的晶片運用不能成型,就是碳基材料在高輻射工作環境下的穩定性問題!

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成為全世界首個突破"抗輻射"難題的隊伍,前途的遠大是不言而喻的,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們,也一起為中國"芯"祈福。

相關焦點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34;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五月份,我國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製備碳納米管方面取得了世界先進性成果,有望把晶片製程推進3nm以下!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碳納米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又被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收錄。其實早在2008年,ITRS研究報告曾明確指出,未來的研究重點應聚焦於碳基電子學。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五月份,我國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製備碳納米管方面取得了世界先進性成果,有望把晶片製程推進3nm以下!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碳納米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又被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收錄。其實早在2008年,ITRS研究報告曾明確指出,未來的研究重點應聚焦於碳基電子學。
  • 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
    這一成果,將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製造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製備出首個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的器件和電路,一直都是基礎製備材料領域的夢想。北大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的成果,標誌著碳管電子學領域、以及碳基半導體工業化的共同難題被攻克。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 碳基半導體潛在應用領域和產業難題
    (二)產學研合作難題   半導體產業鏈環節眾多,除材料製備外,還需要設計、製造、封裝等眾多工具和環節配合,形成生態鏈。當前,以中國北京大學彭練矛團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舒拉克團隊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展,但半導體生態鏈的構建僅靠實驗室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實現產學研合作。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本文節選自《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報告,是碳基半導體系列的產業篇。文章指明了碳基半導體的潛在應用領域,分析了其當前面臨的主要產業難題,並深入闡述了其對產業的重要意義。  (二)產學研合作難題  半導體產業鏈環節眾多,除材料製備外,還需要設計、製造、封裝等眾多工具和環節配合,形成生態鏈。當前,以中國北京大學彭練矛團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舒拉克團隊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展,但半導體生態鏈的構建僅靠實驗室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實現產學研合作。
  • 不要過度解讀中科院3nm碳基晶片,不要輕易認為碳基可以彎道超車
    【不要過度解讀所謂中科院3nm碳基晶體,更不要認為碳基材料可以彎道超車解決晶片問題?】在2019年,中科院研究所的殷華湘團隊公布: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相等於人類DNA的寬度的3nm電晶體。於是有人誇大認為這是國內解決了3nm晶片問題,實際上所謂的3nm並非是我們熟知的晶片工藝製程,實際上指的是鉿鋯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並不代表這個FinFET器件採用的是3nm工藝。我們知道大家對於晶片的急切心理,可是我們不能夠因為某些沒有根據的捕風捉影就是我們的晶片技術的進步。其實,這項技術的出發點是面向5nm及以下節點高性能和低功耗電晶體性能需求。
  • 國產晶片另闢蹊徑,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晶片製造是當前半導體領域,最明顯的一大短板,卡住了國產晶片的脖子。我國企業想要製造出5nm、3nm等高精度晶片,就不得不依賴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大學研究團隊製作出碳基晶片,性能遠超同規格矽基晶片的報導,引發了國人的熱議。中國可以彎道超車了嗎?再也不用擔心被極紫外光刻機卡脖子了嗎?華為會不會對碳基晶片做戰略投資?一、背景簡介這件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瞎說。
  • 機會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中國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實現由中國主導晶片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在主流晶片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五月份,我國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製備碳納米管方面取得了世界先進性成果,有望把晶片製程推進3nm以下!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碳納米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又被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收錄。其實早在2008年,ITRS研究報告曾明確指出,未來的研究重點應聚焦於碳基電子學。
  • 碳基晶片:中國趕超歐美的超級晶片
    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曾這樣解釋它的好,「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中國的的碳基半導體研究是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與國外矽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相比,中國碳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在處理大數據時不僅速度更快,而且至少節約30%的功耗。」看到這樣的言論,難免讓國人為之振奮。
  •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互眾所周知,近日有一則消息傳出讓大家興奮不已。那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碳基晶片賽道上,僅中美兩個選手,我們可以直道超車嗎?
    IBM公司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基於碳納米管的半導體晶片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都比傳統矽基晶片有顯著改善:矽基半導體技術從7nm縮減到5nm節點,相應的晶片性能大約有 20%的增加,而7納米技術節點下的碳基半導體技術就比矽基7nm的性能提高300%,相當於15代矽基技術的改善,有望將摩爾定律續命到2050年。可以說,碳基晶片相對於矽基晶片,就是開掛一般的存在,是全方位的碾壓。
  • 北大與MIT硬核較量:後摩爾時代,「碳基半導體」成為中美競逐新焦點
    中國基於矽基CMOS技術的傳統晶片產業一直處於被西方「卡脖子」的相對落後的境地。那麼在矽以外的新材料集成電路領域,中國的勝算幾何,布局多少? 二 碳基材料的核心難題被中國團隊攻克 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石是集成電路晶片, 而構成集成電路晶片的器件中90%是源於矽基 CMOS技術。
  • 機會也許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實現由中國主導晶片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在主流晶片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推進到3納米以下,論文登頂級刊物!越來越近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背景步入21世紀以來,傳統矽基晶片的發展速度日益緩慢,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替代矽的晶片材料,碳納米管就是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然而,製造出符合要求的碳納米管材料,一直是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花費高達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