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2020-11-22 騰訊網

近日,北京大學張志勇教授-彭練矛教授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展現出碳管電子學的優勢。

從2000年起,彭練矛已在碳基納米電子學領域堅守了近20年,帶領研究團隊探究用碳納米管材料製備集成電路的方法,早在2017年的時候,彭練矛率團隊研製出5 nm(納米)柵長碳納米管CMOS器件,其工作速度2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 nm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卻只有矽材料電晶體的1/4,相關成果2017年1月發表於《科學》(Science)。

2018年的時候,研究團隊提出超低功耗的狄拉克源場效應電晶體,發表在《科學》上。同年,用高性能的電晶體製備出集成電路。

簡單來說,彭練矛教授研究團隊的這一系列成果就是中國為終結晶片矽時代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方案。

從1959年,英特爾的創始人、矽谷的締造者之一羅伯特·諾伊斯發明矽集成電路之後,世界就進入了矽時代。

如果說集成電路(IC)是信息社會的發動機。現代社會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娛樂,以及每一家公司的生產、經營,都與各種電子產品中的各類晶片牢牢綁定。

毫不誇張的說,哪個國家擁有最全、最高精尖的晶片產業鏈,誰就能擁有絕對的權力,因為它可以通過斷供、限制出口等方式,重創它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空間。

那集成電路的核心就是矽,無論是製造晶片的設備,還是晶片自身的材料等,由矽製造的數十億的電晶體集成在矽片之上,這些電晶體成為了資訊時代流動的血液,形成各種文字、數字、聲音、圖像和色彩,便捷了人類的生活。

可以說,矽(Si)作為集成電路的最基礎材料,是構建整個現代文明社會的磚石,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由矽構建的半導體產業形成的產品,它是人類社會近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基石,而作為矽時代的締造者,美國也在晶片產業中具有無可比擬的話語權。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矽材料的帶隙較窄、電子遷移率和擊穿電場較低的缺陷也開始慢慢顯現,而且矽在光電子領域和高頻高功率器件方面的應用受到諸多限制,在高頻下工作性能較差,不適用於高壓應用場景,光學性能也得不到突破。

所以科學家一直想要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各個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並且投入了很大的資金預研。因為一旦自己的方案真的取代了矽時代,那麼就意味著在新一代全球晶片產業中佔據了核心話語權。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中國的方案取代了矽時代,那麼一旦新的材料時代到來,晶片將會以新的面貌出現,晶片設計廠商、晶片設備廠商、晶圓加工廠商原有的壟斷格局將徹底打破,那麼美國所擁有的半導體優勢將全部清零。

這些方案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碳化矽、氮化鎵等,其中無論是石墨烯、還是碳納米管或者碳化矽都是和碳原子有關,所以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終結矽時代的會是碳時代。

作為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碳元素,與矽同屬一族,它們之間具有很多相似的性質。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當然,也不僅僅是中國,美國多個科研團隊也都在研究碳納米管。製備碳納米管電晶體的傳統方式是對碳管材料進行摻雜處理,通過摻雜的雜質控制電晶體的極性和性能。

此時,碳管由於內部充滿雜質,將會失去原本具有運行速度快的優勢,同時還增加電晶體的功耗,相較傳統的矽材料徹底失去競爭力。在技術難題面前,Intel等公司紛紛放棄了碳管電晶體的研製,唯有IBM公司繼續研發,卻也只能研製出合格的P型電晶體。

而我們剛剛提到,在2017年的時候,彭練矛教授研究團隊創造性地研發了一整套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無摻雜製備方法,終於突破了N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備這一跨世紀難題,首次實現了5 nm柵長的高性能碳管電晶體,性能超越目前最好的矽基電晶體,接近量子力學原理決定的物理極限,有望將CMOS技術推進至3 nm以下技術節點。

碳管CMOS器件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比較(A、基於碳管陣列的場效應電晶體結構示意圖,B~D、碳管CMOS器件與傳統材料電晶體的比較)

但這個時候又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碳納米管集成電路批量化製備的前提是實現超高半導體純度、順排、高密度、大面積均勻的碳納米管陣列薄膜對於以往的製造工藝,這樣的生產要求是難以達到的,材料問題的制約導致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的實際性能遠低於理論預期,成為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

而這次彭練矛教授的突破就在於碳管電子學領域、以及碳基半導體工業化的共同難題被攻克,製備出首個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的器件和電路,而這也意味著,如果碳基信息器件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碳管在物理、電子、化學和機械方面的特殊優勢,就有希望生產出性能優、功耗低的晶片。

高密度、高純度半導體碳管陣列的製備和表徵

彭練矛表示。與國外矽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相比,我國碳基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在處理大數據時不僅速度更快,而且至少節約30%的功耗。

這也意味著中國在這場終結矽時代的博弈中再也不是觀眾,也拿到了入場券,而且美國同屬於第一梯隊,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美國相較中國領先。

而日韓歐三國則處於第二梯隊,其他國家則只有當觀眾的份,重在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目前除了碳納米管之外,在石墨烯等多個新材料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依託於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容易催生新的產業,碳基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應用於國防科技、衛星導航、氣象監測、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等多重領域。

中國目前也在大力倡導2025計劃,關注顛覆性新材料對傳統材料的影響。中國在這場博弈中不會和上一次一樣,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最起碼還是能分得一塊蛋糕的!

相關焦點

  • 迎來新突破!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背景步入21世紀以來,傳統矽基晶片的發展速度日益緩慢,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替代矽的晶片材料,碳納米管就是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然而,製造出符合要求的碳納米管材料,一直是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花費高達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花費。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當前,以中國北京大學彭練矛團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舒拉克團隊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展,但半導體生態鏈的構建僅靠實驗室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實現產學研合作。  國外方面,碳基半導體材料研究領先院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做得比較好。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需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碳基半導體概念股有哪些?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
    綜投網(www.zt5.com)5月27日訊  據報導,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今日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發展碳基晶片,這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直道超車,如果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那麼就要在矽基晶片領域中國能夠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實現高端晶片自產自研,這需要集結全國半導體企業之力,打通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環節,而目前中國在高端晶片領域還十分薄弱。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發展碳基晶片,這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直道超車,如果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那麼就要在矽基晶片領域中國能夠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實現高端晶片自產自研,這需要集結全國半導體企業之力,打通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環節,而目前中國在高端晶片領域還十分薄弱。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我國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將提升我國在半導體行業話語權。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科學》雜誌評價:該成果突破了長期以來阻礙碳納米管電子學發展的瓶頸,首次在實驗上顯示了碳納米管器件和集成電路相對於傳統技術的性能優勢,顯示了碳納米管電子學在其他材料中鮮有的優勢,為推進碳基半導體技術的實用化和規模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 機會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中國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實現由中國主導晶片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在主流晶片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科學家試圖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科學家試圖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機會也許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實現由中國主導晶片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在主流晶片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其實碳基晶片從上世紀就提出來了,並預言會最終代替矽基晶片,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實現。最早,曾經提出在金剛石上摻入雜質製作電晶體,可以實現比矽半導體更優越的性能。往金剛石裡摻入氮元素和硼元素就可以把它變成性能優異的半導體,這是早就證實了的。但由於金剛石製作成本太高,一直也沒有實現工業化。後來製作出了單層石墨烯和單層碳納米管,成為新的希望。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而目前要實現由中國主導的晶片技術,就只有碳基晶片能夠實現了,要把該項技術打造成中國人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才是未來的目標。從彭練矛教授的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目前在半導體領域所存在的絕對劣勢,而彭練毛教授會把晶片領域的未來押注在碳基晶片上,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目前他已經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研發出了整套的碳基CMOS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目前已經製備整體性能超越矽基器件10倍的碳管電晶體,已經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為5nm的技術,隨著這項技術的誕生,也加大了碳基晶片存在理論量產的可能性
  • 碳基半導體潛在應用領域和產業難題
    當前,以中國北京大學彭練矛團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舒拉克團隊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展,但半導體生態鏈的構建僅靠實驗室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實現產學研合作。   國外方面,碳基半導體材料研究領先院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做得比較好。
  • 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
    這一成果,將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製造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然而,近十年來,半導體上電晶體數目增速明顯放緩,摩爾定律日漸式微,當下的矽基晶片技術,即將碰觸物理極限。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碳元素,與矽同屬一族,它們之間具有很多相似的性質。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碳納米管由此成為取代矽材料、發展下一代電晶體集成電路的最理想材料。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新機遇
    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梳理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全梳理】昨天,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數據寶)   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早盤多隻概念股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