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2020-09-05 半導體微視野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科學家試圖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與相同特徵的矽電晶體相比,理論上運行速度可以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可以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

目前晶片都採用矽片打造的,必須提供光刻機才能製造出晶片。我國正式因為沒有光刻機才在晶片領域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大。如果我國要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攻克光刻機,但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時,晶片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是5nm,也將到達摩爾定律的上限,如果要想繼續提升工藝,在2nm、1nm時,摩爾定律將徹底失效,無法做到更小。

碳基晶片和目前的矽基晶片相比,存在什麼優勢呢?

首先碳基晶片在工藝上可以到達更先進的水平,同時碳基晶片的原材料是石墨烯,我們已具備成熟的工藝,在成本上也將比傳統晶片材料便宜。更重要的是,碳基晶片在性能上將提升1000倍。

碳基晶片突破了矽基晶片的局限性,也是晶片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我國在傳統半導體領域落後的情況下,但在碳基晶片上,我國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備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國晶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藉助碳基晶片超車。最重要的是,我國發現碳基晶片可藉助華為光電技術,為製造碳基晶片已具備成熟條件。

我國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進展,碳基晶片離我們還有多遠?

前一段時間,北京大學被曝光,成功研製出碳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一下引發熱議。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借道超車,繞開美國核心技術的限制呢?

發展碳基晶片重要意義

在傳統晶片供應鏈上,要想實現國產替代幾乎不可能。我國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藉助碳基晶片。今年華為在英國劍橋建立了光電基地,可以網絡全球的人才為華為服務,華為在碳基晶片上其實已走在世界前列,未來很可能華為也想5G技術一樣,其他國家都起步,而華為已成為行業引領者!華為也積極對接研究院,通過加強對碳基晶片的研究。

美國限制了華為的晶片供應,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國產晶片獨立自主的重要性。雖然在矽基晶片上我們跟國際頂尖水平有很大差距,但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碳基晶片最近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並且與傳統的矽基晶片相比,功耗和成本更低、性能更強。在矽基半導體的研發逐漸進入瓶頸期之後,未來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方向最可能是碳基半導體技術,而我國現在搶先在碳基半導體技術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在未來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對世界科技進步也有著重要意義。


總結:

雖然碳基晶片目前還處理研究初期,但我國已具備很好的基礎,尤其是北大研究所已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研究成就!

儘管碳基晶片商業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從來都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不切實際,只有腳踏實地才是真正行得通的路。如果華為和北大研究院能取得成功,那麼對華為來說就會走出目前的困境,更是一次飛越的機會!

在矽基晶片上我國目前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但碳基晶片是一個全新的方向,我國目前已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也是晶片未來的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能藉助碳基晶片實現超車嗎?


在半導體領域,晶片是核心的核心,我國要想在晶片取得成功,不受沒有的影響,必須堅定對碳基晶片的研究!尤其是華為能取得成功嗎?

相關焦點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如果我國要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攻克光刻機,但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時,晶片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是5nm,也將到達摩爾定律的上限,如果要想繼續提升工藝,在2nm、1nm時,摩爾定律將徹底失效,無法做到更小。碳基晶片和目前的矽基晶片相比,存在什麼優勢呢?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首先碳基晶片在工藝上可以到達更先進的水平,同時碳基晶片的原材料是石墨烯,我們已具備成熟的工藝,在成本上也將比傳統晶片材料便宜。更重要的是,碳基晶片在性能上將提升1000倍。碳基晶片突破了矽基晶片的局限性,也是晶片未來的發展方向。
  • 「碳基晶片」未來發展的方向?
    什麼是 「碳基晶片」很多人聽說過 「矽基晶片」,但對 「碳基晶片」 的概念還是比較陌生。在了解 「碳基晶片」 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理論技術。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集成電路發展開始提速,這是通過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半導體製造工藝,把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所需的電晶體、電阻、電容等元件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導線全部集成在一小塊矽片上,然後焊接封裝在一個管殼內。以單晶矽為主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成為整個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柱。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根據西瓜視頻創人「52赫茲實驗室」的介紹,使用碳納米管做成的電晶體電子遷移率是矽基材料的1000倍,是突破傳統晶片的主要替代材料之一。並且隨著摺疊屏幕等設備的出現,碳納米管做成的晶片韌性更強,更能促進摺疊式設備的發展。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不是汽車和飛機,而是晶片;晶片的集成化程度越高,產品的體積就會越小,性能也會越來越強。但是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受到矽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2nm或是其開發的極限。目前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材料的電晶體,用來代替矽基成為未來晶片的新材料,而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石墨烯」成為全球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 未來可期,我國第3代半導體突破,矽基晶片迎來輝煌「西瓜視頻」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碳基晶片會超越現有的矽基晶片嗎?
    彭練矛說道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3年內完成90納米碳基CMOS先導工藝開發,性能上相當於28納米矽基器件。這時候,優良的性價比讓其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前途一片美好。更何況,在10納米以及更低的尺度下,碳基晶片有十倍於同等規格矽片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相關論文2017年登上《科學》雜誌。
  • 碳基晶片在物聯網性能超群 擴展為三維結構
    中國碳基晶片在物聯網性能超群,荷蘭ASML光刻機拖延無用 隨著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力度一再加大,不僅華為與臺積電的晶片供給合作已然破滅,我國相關晶片生產企業與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供應合作也受到了影響,沒有先進的光刻機,是我國晶片長遠發展的制約因素,同時也是我國當前晶片生產難以滿足需求的原因所在。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的晶片生產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雖然說我們每天都在看到我過關於晶片生產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未來看起來也一片光明。但是問題如果換一個方向去解決可能會更好,這就是我國的科研人員在晶片的另一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的原因,這一研究使得我們將迎來全新布局,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 我國「碳基晶片」促進產業布局,從無到有引領行業發展[西瓜視頻]
    就物理特性來說,碳管比矽更適合做高端晶片,這也是北大彭練矛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對碳基晶片不懈努力的動力來源。從原料到零件碳管性能優秀,研究者自不在少數。世界上以IBM為首的眾多科研團隊,一直在研究碳管晶片技術,都有了一些成果。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當然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純度要求,必須要達到99.99999999%的純度才行,好消息是相比於傳統的矽基晶片,碳基晶片我們在技術方面還保持2年的國際領先優勢,而且這是完全自主的,從材料製備到晶片製造,不會有技術壁壘和卡脖子的問題。
  • 迎來新突破!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再迎突破!中科60比特量子晶片將刷新世界紀錄,比碳基晶片更強
    21世紀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也終會遇到瓶頸,網上也在流傳,2nm或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也已經在開始研究了,2nm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等到晶片極限的話,那麼晶片界中知名的摩爾定律就會被打破。而受到極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矽材料本身的限制,矽基半導體對於理想導體來說發熱大、損耗高、自然性能上面也是會損耗很多。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科學》雜誌評價:該成果突破了長期以來阻礙碳納米管電子學發展的瓶頸,首次在實驗上顯示了碳納米管器件和集成電路相對於傳統技術的性能優勢,顯示了碳納米管電子學在其他材料中鮮有的優勢,為推進碳基半導體技術的實用化和規模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力挺碳基晶片:性能預期將超傳統矽基晶片10倍以上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論壇上發表關於科技發展和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指出以石墨烯等材料為核心的碳基晶片將是晶片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其性能將是傳統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  白春禮指出,未來科技發展的三個重點方向是:信息科技、生命健康、基礎研究。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我國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將提升我國在半導體行業話語權。
  • 石墨烯概念發力走高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
    據報導,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昨日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摩爾定律基本規律,晶片性能定期就會性能翻一番,但是目前廣泛支持社會運行的矽基晶片基本已經遇到了可見的物理瓶頸,目前最先進的矽基晶片是7納米的規格,而矽基晶片的極限基本也就是1.5-2納米之間,如果再小就會受到物理特性導致單位電晶體的故障率急劇增高,達到無法協調上百億個電晶體工作的程度。
  • 碳基晶片剛獲突破,量子晶片又傳捷報,一文科普兩種晶片有何不同
    1.美國麻省理工(MIT)的碳基晶片製備工藝與現有的矽基晶片兼容,可以更快產業化,但性能很落後。(如光刻機和EDA軟體),,MIT的碳基晶片製備技術,就是衝著產業化去的,但該技術有個最大的癥結,就是性能太差,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僅相當於30年前的矽基晶片性能,離真正的取代矽基晶片,還差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