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2020-10-31 小虎科技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不是汽車和飛機,而是晶片;晶片的集成化程度越高,產品的體積就會越小,性能也會越來越強。但是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受到矽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2nm或是其開發的極限。目前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材料的電晶體,用來代替矽基成為未來晶片的新材料,而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石墨烯」成為全球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在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我國就展示了以石墨烯為材料的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這是我國在高質量石墨烯材料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並且該科研團隊已經完成了小批量生產,標誌著我國石墨烯晶圓無論在產品尺寸還是質量上都處於國際「領跑」水平。

什麼是石墨烯晶圓

傳統的晶圓是晶片生產中使用的矽晶片,主要原材料是沙子,沙子被提煉之後形成超高純度的多晶矽,然後通過熔煉、加入籽晶等方式後被拉成單晶矽錠,最後再通過打磨、切割後形成晶圓;晶片中的上百億顆電晶體就是在上面通過溶解、刻蝕的一系列先進的生產工藝後製作而成的,目前國內主要使用的晶圓大小一般為8寸和12寸。

石墨烯晶圓的製作方法有所不同,其採用是通過在襯底上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將半導體或絕緣材料作為襯底,用來支撐晶圓上的器件,並且保證他們互不導通。目前生產技術比較成熟的是在Cu、Cu/Ni等金屬襯底上生產石墨烯的工藝,該工藝均可以得到結晶質量好的滿單層石墨烯。當然,由於金屬上生長的石墨烯在進行後續的應用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將其從金屬襯底轉移到目標襯底,在此過程中會帶來破損、褶皺、界面汙染、金屬殘留等問題,而在非金屬基絕緣晶圓襯底表面直接生長石墨烯,可以得到覆蓋度100%、無需轉移、無金屬殘留的石墨烯晶圓,產品的良率更高。

目前石墨烯晶圓的生產方式種類也有很多,科學家們也在尋找一種能夠批量化生產的技術,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劉忠範與孫靖宇教授在對非金屬基石墨烯晶圓CVD製備的研究上,發明了一種基於傳熱和氣體流動性質原理的石墨烯晶圓批量化製備方法,每一批次可以生產出30片4英寸的石墨烯晶圓。而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非金屬襯底上面,為我國未來石墨烯晶圓批量化提供了一種經濟化生產的新途徑。

石墨烯電晶體

晶圓想要做成晶片,就需要在上面搭建出半導體電晶體,根據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一項「石墨烯FinFET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的專利(公布號:CN107256887A )是這樣介紹的:

石墨烯電晶體的製作方法需要在石墨烯晶圓的石墨烯Fin薄膜上,通過離子注入工藝對石墨烯Fin薄膜進行調整,形成溝道和源極、漏極,然後分別沉積柵介質、柵電極等層次,再通過沉積和平坦化鍵合介質(第一介質)來鍵合另外一襯底,接著去除金屬襯底,實現將石墨烯Fin薄膜轉移到帶有圖形的襯底上面應用於鰭式場效應電晶體中作為溝道材料,從而提高了電晶體的電學性能。

目前全球90%以上的集成電路發展都源於矽基CMOS技術,國際半導體技術線路圖(ITRS)委員會首次明確指出在2020年左右矽基CMOS技術將達到其性能極限。石墨烯電晶體和碳納米電晶體成為未來晶片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這兩者同樣都是由碳元素電晶體構成,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碳基晶片。

我國石墨烯晶圓的發展歷史

我國每年的晶片需求量巨大,但由於製作設備和工藝的缺失,90%以上晶片依賴於進口,國產晶片自給率不足三成,據2015的數據統計,我國大陸晶片的產業進口花費高達2307億美元,比原油進口總額高出1.7倍。為了彌補這種局面,除了在現有的晶片生產工藝中繼續研究和突破,還需要在未來的晶片材料中開始研發。2009年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組建的科研團隊開始對石墨烯等碳基材料能否實現電子器件集成化的研究,該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讓石墨烯材料替代當前的矽基材料,讓我們在下一代新材料晶片的研究道路上能夠彎道超車。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吳天如曾說過:「想要製作開啟微電子技術變革,就必須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單晶晶圓」。通過10多年的研究,在升級晶圓級石墨烯單晶的可控制備,從生長出單層,到單晶,再到原子級平整的大面積晶圓,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終於讓之前只能從用膠帶剝離出幾微米的石墨烯樣品,升級成可規模生產的8英寸石墨烯晶圓。

除了石墨烯晶圓上面的突破,中科院院士彭練矛基於石墨烯碳基納米管晶片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突破,花費近20年的時間,該團隊終於研究出一種新型的碳基半導體體,並且通過升級碳納米管的提存工藝,使得碳納米管純度已經達到了99.99995%,而碳納米電晶體的速度比普通的矽電晶體速度要快上10倍以上,但是功耗只有其十分之一,性能遠超傳統的矽基材料,並且已經具備批量生產的基礎。

碳基晶片量產難在哪裡?

目前來說,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碳基晶片規模化生產的能力,那為什麼不讓碳基晶片走出實驗室代替矽基晶片使用呢,這裡需要考慮的是製作工藝和集成度的問題,石墨烯碳納米電晶體和矽電晶體工作方式一樣,擁有場效應管的特性,只能執行開關(01)的二進位操作,只是材料的導電性能上面更加優越,所以也需要受到摩爾定律的限制,電晶體數量越多,性能越強。

而目前的碳基晶片還屬於發展初期,電晶體大小和數量都不能和現在5nm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相比,據了解,目前的碳基集成電路的性能只能處於Intel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水平,碳基晶片性能想要達到目前的水準,至少還需要5-10年的發展。這需要在未來的生產和使用中慢慢磨合升級,並且隨著碳基晶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性能也會越來越強。

最後說一下

我國在碳基晶片領域的不斷突破,也證實了未來碳基晶片發展的可能性,在新一代的晶片材料中,我國已處於領先地位。碳基材料的晶片也是世界各國爭先發展研發的產品,我國科學家取得如此成就卻屬不易,在未來的晶片發展中,我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 石墨烯晶圓突破後,又出現「金剛石晶片」?尹志堯說的沒錯
    國產石墨烯晶圓突破晶片是半導體行業最為核心的科技產物,也是我們國內最想掌握的關鍵技術。因為先進晶片的設計和生產工藝,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而且目前國內的晶片行業受到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幹擾,只有讓國產晶片實現崛起,才能擁有主動權。大家都知道,現有的晶片採用的基本上都是矽基半導體材料,所以又被稱為矽基晶片。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如果我們把這些材料更換成目前已經研發突破具有超導性能的石墨烯或者碳納米管,那麼晶片的性能是不是會成指數倍的增加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北大的研究數據顯示,碳基晶片相比同柵長的矽基晶片提升約5-10倍左右,而功耗卻只有其十分之一。是突破傳統晶片的一種非常理想的可代替化方案。
  •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美科技界猝不及防
    今年10月29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公布了一種新型晶片材料:8英寸石墨烯晶圓。這一發明意味著60年來晶片材料終於取得了新的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出現會將晶片科技帶向一個新的紀元,一個屬於我們的晶片時代即將到來,對此,許多媒體都在喊話:美國,你慌不慌?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中國一直在晶片上面有所欠缺,以至於被美方拿捏住了把柄。當我們意識到了這方面的缺陷之後,就開始盡力彌補,縮短科技差距。中科院是我國最厲害的研究部門,成就數不勝數。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
  • 中科院再傳喜訊,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中國芯實現新突破?
    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正式亮相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爆出信息,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取得不小的成績,甚至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新形態晶圓。它不同於目前的矽基晶圓,是由碳元素為基底構成的晶圓,一旦投入量產,這種晶圓就可以用於生產全新材質的晶片,並且,很有可能會改寫全球晶片發展的軌跡。
  • 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量產日,就是半導體領域洗牌時
    對於此,我國當然也不能落後。中科院說話算數,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已小批量生產近年來,我國科研水平越來越高,在石墨烯的研發應用上也突飛猛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不,中科院就說話算數,其位於上海的微系統團隊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研發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材料。石墨烯晶圓研發的成功不僅讓國內看到了突破西方封鎖的希望,也讓美國後悔都來不及了。
  • ​中科院攻克難題,邁出碳基晶片的第一步,新技術成為國之利器
    而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展示最新成果——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石墨烯晶圓以碳元素為基石,經過切成晶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步驟之後,便能成為碳基晶片。這塊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與質量上,都成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或助力晶片彎道超車,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
    該所的一位研究員表示,「想用石墨烯等碳基二維材料實現電子器件集成,開啟微電子技術變革,就必須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石墨烯晶圓的小批量生產,被認為是為新一代國產電子器件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意義重大。什麼是晶圓?簡單來說,晶片就是一片集成電路,用先進工藝將電路小型化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不僅要全面入局光刻機的製造領域,而且還兼顧了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攻關。得益於院內的濟濟人才,中科院在多年來掌握了不少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2020年,中科院又取得新突破,這次產出的新技術將成為國之利器。
  • 國產晶片另闢蹊徑,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
    然而,美國一天不鬆口,我國便一天不可能買到EUV光刻機。而我國想要打造自己的光刻機,也是十分艱難且漫長。好在,我國已經在以碳基材料為主的新一代晶片材料上,取得了突破。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我國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在2020年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亮相,顯示出我國已經在碳基晶片新賽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優勢何在?
    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發布了一項創新成果,表示實現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該所的一位研究員表示,「想用石墨烯等碳基二維材料實現電子器件集成,開啟微電子技術變革,就必須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單晶晶圓」。  石墨烯晶圓的小批量生產,被認為是為新一代國產電子器件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意義重大。  什麼是晶圓?  簡單來說,晶片就是一片集成電路,用先進工藝將電路小型化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這次北大研發團隊另闢蹊徑,採用了碳基晶片技術,將原先二維矽基晶片技術變成三維碳基晶片技術,這樣就能打破物理極限!由於碳納米電晶體電子遷移率是矽的1000倍,碳納米管電子活動更為自由,不易摩擦發熱,因此,碳基芯比矽基晶片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明顯優勢。
  • 中國科技再度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
    中國科技再度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消息一出,很多人覺得華為要熬出頭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晶圓都是以矽為原材料,這次的石墨烯單晶圓能否用上還尚未可知,目前石墨烯晶圓還是一個概念,實驗室做出來不代表能量產,商用恐怕還得要等!
  • 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能否「彎道超車」?
    由於歐美國家設置了大量的專利壁壘,導致這條路走起來異常困難,而且矽基材料有個缺點,一旦晶片工藝來到1納米左右,矽材料的不穩定性會導致晶片的散熱和功耗不可控,矽基晶片或將迎來終點因此,第二條腿就是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目前業界公認的最有可能取代矽的就是碳材料,研究發現,碳的電子遷移率、結構穩定性都完勝矽材料,因此即使90納米的碳基晶片,其性能也完全超越28納米甚至14納米的傳統矽基晶片!
  • 碳基晶片性能至少領先矽晶片3代!誰在悄悄布局 |...
    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碳基晶片性能至少領先矽晶片3代!誰在悄悄布局第一財經2020-11-25 09:36:31 《公司密鑰》文章來啦!獨家調研,挖掘內幕!盯住基本面,看準大趨勢!周一至周五上午11:00準時上新。【邏輯】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未來或能替代矽基半導體。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經過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比矽電晶體,運行速度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首先碳基晶片在工藝上可以到達更先進的水平,同時碳基晶片的原材料是石墨烯,我們已具備成熟的工藝,在成本上也將比傳統晶片材料便宜。更重要的是,碳基晶片在性能上將提升1000倍。
  • 中國晶片新突破,一旦石墨烯技術成熟將改變世界晶片格局
    傳統晶片也就是矽基晶片,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對晶片的研發並非是一片空白,晶片得以量產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相比於矽,石墨烯作為電晶體材料的優勢在於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效率.這是因為石墨烯比矽具有更高的電子遷移率,電子運行速度達到1/300光速,比矽晶片快100-1000倍。其次,石墨烯可以帶來更高的性能。
  • 什麼是石墨烯晶圓?性能提高十倍以上,晶片行業或將不需要光刻機
    而這個新材料就是目前在各個領域都非常熱門的石墨烯,作者認為中國的有關科研人員已經開始嘗試通過這樣一個性能優異的新材料來製造全新的石墨烯晶片,一旦實驗成功的話,不僅僅可以改變無法突破光刻機技術的窘境,還可以直接改變目前晶片行業的整體格局,可以說是彎道超車。根據路透社前幾天的報導,白宮曾在過去多次頒布法案,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延緩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