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2021-01-15 數碼密探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

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01石墨烯晶圓亮相

前段時間,中科院已經成功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並可小規模量產。由此,中國成為唯一可生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國家。

這也表示,中國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石墨烯單晶圓相較於矽晶圓,性能至少提升了十倍。

石墨烯晶圓經過切割、刻蝕、光刻等多項步驟,便可打造成碳基晶片。而碳基晶片是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的替代者。

目前,中科院正對如何將石墨烯晶圓實現碳基晶片量產進行研究。一旦成功,半導體全產業鏈將被顛覆,半導體領域重新洗牌。到時,中國將一改如今的落後局面,成為規則制定者。

02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

據IT之家1月11日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傑才院士團隊,攜手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成功實現金剛石單晶圓技術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是第三代半導體主要材料之一,有著「終極半導體材料」之稱。相較於矽晶片,金剛石晶片擁有更耐抗,高溫下也能保持半導體能力;而且,導電性價值高。

不過,金剛石晶片的攻克技術難度大,是業界一大難題。

這一次,在韓傑才院士團隊等的努力下,發展了一種可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的新方法。

一種全新的實現下一代金剛石基微電子晶片的方法問世,並為彈性應變工程及單晶金剛石器件的應用提供基礎性和顛覆性解決方案。

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題為:微納金剛石單晶的超大均勻拉伸彈性。

03中國半導體產業任重道遠

近年來,中國在半導體新材料方面接連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令人矚目。這預示著,我國半導體產業有望找到新的賽道,打破今日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該認識到,無論是石墨烯晶圓還是金剛石晶片,目前還都在實驗室階段,距離商用長路漫漫。

因而,在很長時間裡,仍是矽基晶片的天下。因而,要實現國產晶片安全可控,不可停止在矽基領域前行的腳步。

一鍵三連數碼密探,關注科技不迷路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晶圓突破後,又出現「金剛石晶片」?尹志堯說的沒錯
    國產石墨烯晶圓突破晶片是半導體行業最為核心的科技產物,也是我們國內最想掌握的關鍵技術。因為先進晶片的設計和生產工藝,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而且目前國內的晶片行業受到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幹擾,只有讓國產晶片實現崛起,才能擁有主動權。大家都知道,現有的晶片採用的基本上都是矽基半導體材料,所以又被稱為矽基晶片。
  • 中科院再傳喜訊,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中國芯實現新突破?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晶片領域我們太期待有彎道超車的事情發生!對於國人來說,半導體可能是目前最為關心的話題,除了每年要花費數十億美金進口晶片,還要擔心相關制裁會影響到正常的企業運轉。"芯髒病",目前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不過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可能會迎來巨大轉機。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晶片中的上百億顆電晶體就是在上面通過溶解、刻蝕的一系列先進的生產工藝後製作而成的,目前國內主要使用的晶圓大小一般為8寸和12寸。,科學家們也在尋找一種能夠批量化生產的技術,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劉忠範與孫靖宇教授在對非金屬基石墨烯晶圓CVD製備的研究上,發明了一種基於傳熱和氣體流動性質原理的石墨烯晶圓批量化製備方法,每一批次可以生產出30片4英寸的石墨烯晶圓。
  • 中科院官宣後!兩大技術迎來新突破:還建成了首座「晶片大學」
    【11月18日訊】導語,自從臺積電在2020半導體大會上,再次宣布了「1nm晶片研發新計劃」後,也讓很多網友們紛紛開始關注,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何時可以取得突破呢?終於在近日,我國重磅級科研機構—中科院也是取得了兩大技術突破,為國產晶片產業鏈帶來了好消息。
  • 中科院官宣後!兩大技術迎來新突破:還建成了首座「晶片大學」
    」後,也讓很多網友們紛紛開始關注,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何時可以取得突破呢?     除了國產OLED新材料取得技術突破以外,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晶片產品,都是以用矽作為製造材料,生產出來的矽晶圓和矽基晶片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或助力晶片彎道超車,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
    石墨烯晶圓的小批量生產,被認為是為新一代國產電子器件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意義重大。什麼是晶圓?簡單來說,晶片就是一片集成電路,用先進工藝將電路小型化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晶片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小型化(其中就有晶圓的功勞),否則電腦就無法從「埃尼阿克」進化到surface。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優勢何在?
    石墨烯晶圓的小批量生產,被認為是為新一代國產電子器件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意義重大。  什麼是晶圓?  簡單來說,晶片就是一片集成電路,用先進工藝將電路小型化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晶片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小型化(其中就有晶圓的功勞),否則電腦就無法從「埃尼阿克」進化到surface。
  • 中國科技再度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
    中國科技再度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消息一出,很多人覺得華為要熬出頭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晶圓都是以矽為原材料,這次的石墨烯單晶圓能否用上還尚未可知,目前石墨烯晶圓還是一個概念,實驗室做出來不代表能量產,商用恐怕還得要等!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
  • 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到時候整個產業鏈都需要有相應的提升,最關鍵的光刻機設備能否達到製造1nm晶片的條件還是未知的。但可以知道的是,如果臺積電都無法做到,世界上沒有第二家公司能衝刺1nm了。就在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好消息傳來,中科院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 國產晶片另闢蹊徑,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晶片製造是當前半導體領域,最明顯的一大短板,卡住了國產晶片的脖子。我國企業想要製造出5nm、3nm等高精度晶片,就不得不依賴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
  •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美科技界猝不及防
    今年10月29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公布了一種新型晶片材料:8英寸石墨烯晶圓。這一發明意味著60年來晶片材料終於取得了新的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出現會將晶片科技帶向一個新的紀元,一個屬於我們的晶片時代即將到來,對此,許多媒體都在喊話:美國,你慌不慌?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中國一直在晶片上面有所欠缺,以至於被美方拿捏住了把柄。當我們意識到了這方面的缺陷之後,就開始盡力彌補,縮短科技差距。中科院是我國最厲害的研究部門,成就數不勝數。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
  • 國內晶片「破冰」?這兩項重大突破背後,它們功不可沒
    半導體設備(特別是光刻機)的來源不足,技術積澱相對薄弱,都是國內晶片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但是,隨著國內企業或者研究機構對於晶片製造的不斷製造,國內晶片產業正在「破冰」。目前已經取得了兩個重大突破。近日,據媒體報導,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完成,所有IP全部自主國產,功能測試一次通過。
  • 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量產日,就是半導體領域洗牌時
    中科院說話算數,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已小批量生產近年來,我國科研水平越來越高,在石墨烯的研發應用上也突飛猛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不,中科院就說話算數,其位於上海的微系統團隊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研發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材料。石墨烯晶圓研發的成功不僅讓國內看到了突破西方封鎖的希望,也讓美國後悔都來不及了。
  • ​中科院攻克難題,邁出碳基晶片的第一步,新技術成為國之利器
    石墨烯晶圓以碳元素為基石,經過切成晶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步驟之後,便能成為碳基晶片。這塊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與質量上,都成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晶圓還是全球首個可量產碳基晶圓,可進行小規模量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吳天如稱,「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單晶晶圓」,是「開啟微電子技術變革」的重要條件。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9月15之後不得為華為代工晶片。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全面封殺華為向第三方採購晶片,先是聯發科,後有消息傳出三星和SK海力士在9月15號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一旦晶片被斷供,對於華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9月15日是華為晶片全面「斷供」的日子。雖然華為儲備了一些晶片,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用完以後,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