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攻克難題,邁出碳基晶片的第一步,新技術成為國之利器

2020-11-02 中國觀察家

目前,矽基晶片是業界的主流。不過,矽基晶片存在對光刻機等精密設備依賴度高;受摩爾定律限制,矽基材料尺寸有物理極限等問題。因此,擁有更高物理極限、電子遷移率、結構穩定性的碳基晶片,成為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替代者。


為了搶佔碳基晶片市場,多國早已啟動了碳基材料的研究,我國自然也不例外。在2009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便啟動了石墨烯單晶製備及電子器件的應用研究。

而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展示最新成果——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石墨烯晶圓以碳元素為基石,經過切成晶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步驟之後,便能成為碳基晶片。


這塊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與質量上,都成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晶圓還是全球首個可量產碳基晶圓,可進行小規模量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吳天如稱,「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單晶晶圓」,是「開啟微電子技術變革」的重要條件。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的成功,邁出了大規模生產碳基晶片的第一步。這也表示,國產晶片有望在一條全新的賽道上,實現「換道超車」,令人振奮。

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還十分落後,許多方面都要受制於人。為了使國產晶片技術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國一方面追隨歐美的腳步,發展矽基半導體,一方面在碳基等新材料領域發力,希望能實現超越。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在碳基晶片領域,成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除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的研究成果外,中科院彭練矛-張志勇團隊也獲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今年5月,該團隊成功研究出「碳基半導體材料純度提升」,為碳基半導體實現規模工業化生產,打下了基礎,並且成功被刊登於《科學》雜誌之上,引起而來不小的關注。


同時,北大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所等,也都有所突破,令人矚目。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
  • 中科院院士表態,國產晶片有望「直道」超車,新技術成國之利器
    中美摩擦的加劇,使得實現國產晶片安全越來越重要。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晶片技術整體產業鏈仍被「卡脖子」。從晶片材料、設備、設計、製造等方面,我國都有著諸多的不足,使得我國實現彎道超車不是一件易事。不過,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的消息,為我國晶片產業帶來了希望。
  • 國產晶片另闢蹊徑,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
    好在,我國已經在以碳基材料為主的新一代晶片材料上,取得了突破。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我國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在2020年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亮相,顯示出我國已經在碳基晶片新賽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碳基晶片被業界認為是目前主流的矽基晶片的接替者。
  • 中科院院士彭練矛: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
    ,中科院院士彭練矛: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大家都知道,現在如果去生產出先進的碳基電子對於發展相當有利,但是我們也知道碳基晶片它的生產並不是這樣的簡單,與傳統的矽基技術相比碳基電子它具有的性能更好,不論是在數字電路還是傳感器件方面都有特別好的應用前景。
  • 剛剛這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碳晶片是國產晶片突圍利器
    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他才是真正的「國之利器」!彭練矛面前擺著巨大的難題,是繼續矽基晶片的傳承研究?還是突破瓶頸探索碳基晶片?或許等碳基晶片開始量產之時,就是國產晶片突破重圍之日。」
  • 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摩爾定律走到極限目前,製造電晶體的主要材料為三維矽材料,但已經走到矽基材料的極限。如今,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高達1.713億個/平方毫米。基於該工藝而成的蘋果A14晶片,共集成了118億電晶體,然而新工藝卻讓A14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抗輻射"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碳基晶片關鍵技術被北大攻克,未來不需要光刻機?任正非說出實情
    文|薰兒北大攻克碳基晶片我國的研究機構很多,比如中科院,中科院就跟連鎖超市一樣,遍地開發,說明國內的科研能力很強,而且中科院給出的工資也很高,像讀了30年書的博士生,一個月的工資都有1萬,不僅如此中科院經常向社會輸送人才。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34;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換道超車」,碳基晶片來了,離最後的製造僅一步之遙
    相信大家都明白,國產晶片的薄弱環節就在晶片製造,無法達7nm以上的更高製程。現在先是鬆口讓臺積電給華為供貨14nm以上的晶片,然後又是讓三星可以給華為oled屏幕供應,現在連索尼的傳感器也可以了。雖然看起來是放開,但是實際上這次鬆口對華為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14nm以上晶片,中芯自己都可以造,以上在國內都有不錯的替代品可以用。然而而最緊缺的14nm以下對5G密切聯繫的高製程晶片,鬆口還是遙遙無期。看似它是妥協了,結果對華為來說還是一樣,做的無用功。看到美國在晶片上不斷卡脖子,中科院也公開宣布進入光刻機領域,協助國產晶片產業實現突破。
  • 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 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
  • 中科院院士彭練矛: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
    中新社湘潭8月16日電 (王昊昊 王成奇)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彭練矛16日在湖南湘潭表示,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和晶片設計落後的狀況,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 「彎道超車」改為「換道超車」,碳基晶片來了,離最後的製造僅一步...
    看到美國在晶片上不斷卡脖子,中科院也公開宣布進入光刻機領域,協助國產晶片產業實現突破。 然而不為大家所知,中科院其實早就在晶片材料上另闢蹊徑,因為相對於矽元素,碳元素具有更高物理極限、電子遷移率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直到華為被切斷了一切獲取晶片的途徑的時候,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而目前要實現由中國主導的晶片技術,就只有碳基晶片能夠實現了,要把該項技術打造成中國人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才是未來的目標。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力挺碳基晶片:性能預期將超傳統矽基晶片10倍以上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論壇上發表關於科技發展和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指出以石墨烯等材料為核心的碳基晶片將是晶片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其性能將是傳統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  白春禮指出,未來科技發展的三個重點方向是:信息科技、生命健康、基礎研究。
  • 被送上神壇的碳基晶片,其實不靠譜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給華為代工晶片,華為就被開始努力,包括自研晶片,自研光刻機,甚至連中科院都牽扯進來,發表了用碳基晶片代替矽晶片觀點,頓時行業一片叫好,什麼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啦,什麼碳基晶片快速換道超車拉,什麼臺積電開始後悔拉,華為或成最大贏家拉等等
  • 「中國芯」突圍利器!剛剛這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
    近日,中國新聞網公開報導,一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設計落後的狀況,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消息一出,很多人重拾信心,因為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國國產碳晶片的領軍人彭練矛,他才是真正的「國之利器」!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因為一旦自己的方案真的取代了矽時代,那麼就意味著在新一代全球晶片產業中佔據了核心話語權。 而我們剛剛提到,在2017年的時候,彭練矛教授研究團隊創造性地研發了一整套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無摻雜製備方法,終於突破了N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備這一跨世紀難題,首次實現了5 nm柵長的高性能碳管電晶體,性能超越目前最好的矽基電晶體,接近量子力學原理決定的物理極限,有望將CMOS技術推進至3 nm以下技術節點。
  • 中科院官宣後!兩大技術迎來新突破:還建成了首座「晶片大學」
    【11月18日訊】導語,自從臺積電在2020半導體大會上,再次宣布了「1nm晶片研發新計劃」後,也讓很多網友們紛紛開始關注,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何時可以取得突破呢?終於在近日,我國重磅級科研機構—中科院也是取得了兩大技術突破,為國產晶片產業鏈帶來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