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2021-02-15 零號觀察

如今,摩爾定律已在失效的邊緣,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已到極限。雖然臺積電、三星仍在推進3nm,乃至2nm製程,但接下來的研發無疑愈發艱難,成本也會更高。

摩爾定律走到極限

目前,製造電晶體的主要材料為三維矽材料,但已經走到矽基材料的極限。

如今,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高達1.713億個/平方毫米。基於該工藝而成的蘋果A14晶片,共集成了118億電晶體,然而新工藝卻讓A14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而且,專業機構ICmasters指出,蘋果A14晶片的電晶體密度與此前臺積電宣稱數額相差巨大,質疑臺積電5nm工藝虛標。

而基於三星5nm工藝的驍龍888,也被曝光功耗翻車。如此看來,晶片製程向前推進已經十分艱難。

矽基晶片的未來方向,成為了業界熱議的話題。為此,不少業界人士選擇從半導體材料入手,攻克這一難題。

科學家攻克難題

日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便在半導體材料上,實現突破。

快科技報導,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美國科學家表示其成功研製一種超薄二維材料電晶體,為突破摩爾定律帶來了希望。

據了解,該二維材料產生的厚度比當前的三維材料薄10倍。這表示,晶片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更多,想要存儲與處理更多的數據,便需要更多的電晶體。

實驗中,科學家利用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二維晶體聯盟NSF材料創新平臺的,金屬-有機化學相沉積技術,生長了單層二硫化鉬與二硫化鎢。

而且,科學家對閾值電壓、場效應載流子遷移率、接觸電阻等多項指標進行了統計與分析,證明了新二維電晶體的性能。

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普塔什達斯表示,這一系列測試印證了新電晶體的可行性,表示新電晶體能讓下一代晶片更快、更節能,且承載更多存儲和數據處理性能。

這一新電晶體的發現,預示著1nm工藝或許能更快到來,帶來更強悍的性能。

寫在最後

目前摩爾定律即將終結,在後摩爾時代,一場新的變革正在醞釀之中,或許將掀起一場半導體行業的大洗牌。

先進封裝、碳基材料等,都被看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落後,這對我國來說或許是一次超車的機會,我國能否抓住這一機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單晶氮化硼技術獲重大突破!1nm晶片或成為現實!
    ,這預示著1nm晶片或將成為現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圖片來自網絡眾所周知,目前能夠做到量產的移動處理器最小為5nm,當然3nm技術也是已經在推進了,但是1nm技術一直是個難題,甚至說1nm是極限,但是這回臺積電的研發表面,很有可能能夠突破1nm,使1nm晶片計劃正式開始。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所以科學家一直想要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各個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並且投入了很大的資金預研。因為一旦自己的方案真的取代了矽時代,那麼就意味著在新一代全球晶片產業中佔據了核心話語權。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由此,中國成為唯一可生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國家。這也表示,中國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石墨烯單晶圓相較於矽晶圓,性能至少提升了十倍。石墨烯晶圓經過切割、刻蝕、光刻等多項步驟,便可打造成碳基晶片。而碳基晶片是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的替代者。目前,中科院正對如何將石墨烯晶圓實現碳基晶片量產進行研究。
  • 誰會代替矽,成為未來晶片材料的選擇?
    據了解,我國一年製造的手機、計算機以及機器人等電子設備數量高達數百億,穩居全球第一,這也使得我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晶片需求市場。而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局勢下,國內晶片自給率卻僅僅只有一成,換句話說,我國90%的晶片都來自於進口。此外,在物聯網、自動駕駛、VR以及AI等智能終端產業的帶動下,國內晶片產業迎來了長足的發展。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科學家試圖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科學家試圖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美媒:矽基晶片將迎來物理極限,中國這項技術將主導晶片的未來
    臺積電在之前宣布過,已經掌握了3nm工藝的製程的技術,接下來的晶片製作重心,也將放在1nm工藝的晶片製作中,並且提出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徹底攻克這個技術,換做一般的企業,攻克1nm只能說是痴人說夢,不過臺積電作為當今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晶片製作工藝的公司,他們攻克1nm晶片,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在晶片行業我們國家因為在相關方面的技術和人才積累較少,所以和世界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晶片行業是一個需要技術底蘊的,短時間想要追上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另一方面摩爾定律也開始放緩,越來越接近天花板,探索新材料晶片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共同任務。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中國晶片新突破,一旦石墨烯技術成熟將改變世界晶片格局
    傳統晶片也就是矽基晶片,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對晶片的研發並非是一片空白,晶片得以量產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目前晶片製造已成為我國的最大短板,晶片製造中需要運用到大量的工藝設備,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目前也只能量產14nm的製程工藝。臺積電已經可以量產5nm的製程工藝了,並且3nm製程工藝也正在進行中。
  • 兩大技術迎來新突破:還建成了首座「晶片大學」
    【11月18日訊】導語,自從臺積電在2020半導體大會上,再次宣布了「1nm晶片研發新計劃」後,也讓很多網友們紛紛開始關注,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何時可以取得突破呢?終於在近日,我國重磅級科研機構—中科院也是取得了兩大技術突破,為國產晶片產業鏈帶來了好消息。
  • 兩大技術迎來新突破:還建成了首座「晶片大學」
    日訊】導語,自從臺積電在2020半導體大會上,再次宣布了「1nm晶片研發新計劃」後,也讓很多網友們紛紛開始關注,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何時可以取得突破呢?     除了國產OLED新材料取得技術突破以外,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晶片產品,都是以用矽作為製造材料,生產出來的矽晶圓和矽基晶片
  • 未來可期,我國第3代半導體突破,矽基晶片迎來輝煌「西瓜視頻」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迎來新突破!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晶片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晶片的誕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晶片大部分採用的矽為材料,所以我們稱他為矽基晶片,想要提升晶片的運算性能,除了優化晶片的架構之外,增加電晶體數量的方式能快速增加晶片的性能。目前的製作工藝可以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高端晶片中的體積覆蓋上百億個電晶體。
  • ​中科院攻克難題,邁出碳基晶片的第一步,新技術成為國之利器
    目前,矽基晶片是業界的主流。不過,矽基晶片存在對光刻機等精密設備依賴度高;受摩爾定律限制,矽基材料尺寸有物理極限等問題。因此,擁有更高物理極限、電子遷移率、結構穩定性的碳基晶片,成為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替代者。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梳理
    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  據國家海關數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花費高達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花費,位列國內進口商品第一位。「晶片國產化」已經成為國家未來長期重要的發展戰略。  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
  • 突破5nm光刻技術瓶頸,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中國芯未來可期
    5nm光刻技術獲重大突破不得不說,2020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我國先是成功研製出了28nm的光刻機,後來經過多次試驗又突破了10nm和7nm的光刻技術,而在最近,世界上最頂尖的5nm光刻技術也被我國科學家成功突破。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那麼,暫時國產光刻機無法突破5納米技術(中國只能生產出90納米的光刻機設備,這也是生產國產光刻機的最高技術水平),是否可以有一種新技術新材料來取代傳統晶片的製造壁壘嗎?這不,咱們專家還真就研製出了一條新的晶片製造之路,一旦成功可以完美的突破目前晶片製造的壁壘。那就是中科院專家團隊成功研製出了石墨烯晶片,並且即將問世。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石墨烯電晶體,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雖然厚度只有0.2nm左右,但是它的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都要強上200倍,導電性是矽的100倍(就電子遷移率而言);而且其韌性也非常強,拉伸的幅度能夠達到自身的尺寸的20%左右,使用其做的防彈衣或者裝甲、超級吊繩常用的材料,不光輕便,而且強度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