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
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要知道,碳基半導體技術相比矽基技術能夠更有效處理數據、能耗低,可以實現更加精細的納米製程晶片。碳基半導體技術一直由張志勇教授領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帶領團隊合作,並且研發突破該技術性限制,一旦實現,對於全球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針對我國的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落後狀況表示,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碳基電子」更是國產芯的突圍利器。
目前,國內在晶片的製造環節當中,並沒有任何一項是可以掌握主導地位的,國產晶片產業所帶來的形式並不被人們看好。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表示,碳基電子的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人完全自主可控的晶片技術,有望實現國產晶片「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據了解,碳基電子的性能更加優秀,有著革命性的作用,目前,在半導體應有的領域都將有著卓越的發揮,而且碳基電子更加有望取代矽基技術,從而實現當前半導體技術突破,實現國產晶片的自主控制。
從目前了解到,碳基電子被認為有望取代矽基技術,而且多數國家已經開啟了對碳基半導體技術的廣泛性研究。目前,國內的碳基半導體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很多對於碳基半導體技術還是抱著很大的期望。
筆者看來,國內對於半導體技術的研究並沒有落下,更多的則是在深入研究,實現技術性的突破,隨著科技技術不斷地推進,國產晶片遲早能擺脫西方的束縛,自主獨立。
讓我們為更多科研人員致敬,早日取得成功,為我們的科研人員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