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嶺Q3淨利潤4260萬元;芯和副總裁倉巍:專注仿真EDA,引領國產突圍

2020-11-25 集微網

1、芯和副總裁倉巍:專注仿真EDA,引領國產突圍

2、立昂微:產線滿負荷運轉,部分產品已漲價

3、協鑫集成前三季度淨利潤約-2.7億元,同比下降643.43%

4、上海貝嶺Q3淨利潤4260萬元,同比增長36%

1、芯和副總裁倉巍:專注仿真EDA,引領國產突圍

集微網消息,10月30日,2020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在深圳市南山區舉辦,在大會下午舉行的EDA研究及發展布局專題論壇上,芯和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倉巍發表了以《覆蓋晶片,封裝及系統的完整仿真EDA解決方案》為題的主題演講。

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經歷的幾次計算革命,從大型機到小型機到個人電腦到手機再升級到如今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每一次的計算革命的革新都會引起相關的電子產品以數十倍上百倍的數量巨增。

據最新的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已經有超過400億的物聯網設備,這些設備到2020年產生的數據量將會達到10個Zettabytes,這是非常恐怖的數據量,這催生了近幾年的新興科技,像5G、人工智慧、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存在和發展,他們最主要的使命,就是來解決這些數據從採集、傳輸、存儲、處理所存在的挑戰。

倉巍表示,在這些新興科技背後,半導體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半導體行業從晶片到封裝到系統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來適應這些方面的挑戰。EDA作為半導體行業金字塔塔尖技術,面臨著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革新,我們會發現很多EDA傳統的技術不夠用了、不好用了,這其實給了很多新的EDA公司,尤其是國產EDA公司難得的彎道超車機會。

專注仿真EDA領域

倉巍表示,芯和成立於2010年,經過十年的發展,雖然我們還不能跟國際頂尖的EDA公司相提並論,但是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在仿真EDA這個細分領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芯和都做出了一定的影響力。

EDA仿真技術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SPICE電路仿真,隨著晶片、系統的高頻高速的發展,電磁場仿真引入到EDA仿真的流程,,5G、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使得電磁場仿真和電路仿真一樣重要,芯和專注的主要領域是電磁場為主的EDA仿真。我們當前的問題是傳統的場、路仿真技術遠遠滿足不了先進工藝、先進封裝和複雜系統所帶來的新的需求,這給了芯和這樣的後來者提供了趕超的機會。

在電磁場求解器的市場中,除幾家老牌美國廠商外,芯和是唯一擁有兼顧兩條產品線的國產EDA,並且延伸出了不同的產品線,能提供覆蓋晶片、封裝及系統的完整仿真EDA解決方案,擁有多項電磁、電路仿真自主創新技術,還囊括了新穎的並行雲計算方案。

芯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我們擁有多項電磁、電路仿真自主創新技術,可以支持多尺度的EM仿真,從納米到釐米級的完整覆蓋;植入了智能mesh技術,將網格數量減少了50%以上,大大提升了仿真的效率;同時擁有先進的並行計算技術,並成為國內首批上雲的EDA公司,其在亞馬遜AWS上的EDA雲平臺已經運營了近一年的時間。。

二是構建了豐富的晶圓廠及合作夥伴生態系統。EDA工具需要與產業相結合,芯和的EDA工具經過了像臺積電、三星、格芯、中芯國際、意法半導體等主流晶圓廠嚴格認證,包括傳統CMOS、FinFET、、BiCOMS 、SOI、IPD等不同的工藝,都已經通過了技術認證;與此同時,芯和生態圈中還有眾多的EDA合作夥伴,像Synopsys, Cadence, Mentor, Ansys, 實現與主流設計流程的無縫銜接。

三是本地化定製能力,芯和能夠根據客戶的設計流程開發定製EDA工具,也有本土化支持團隊快速響應,效率顯著,通過和客戶一起完成產品的迭代,這也從另一側面幫助芯和EDA工具的提升。

四是芯和是國內唯一自有濾波器設計和系統級封裝設計的EDA公司,我們設計團隊,會在自有的EDA工具推向市場之前,作為第一批客戶,進行試用和驗證,確保產品在上市時精度和流程上都得到驗證。

引領國產EDA突圍

倉巍介紹,芯和EDA產品覆蓋晶片、封裝、系統,一共有11款工具,圍繞著高頻高速兩條主線,針對不同市場的客戶提供領先的EDA仿真解決方案。

在晶片仿真層面,芯和的片上無源提取工具幫助RFIC、高性能模擬IC設計工程師快速建模和分析,縮短最終達到晶片一次流片成功。

在封裝層面,芯和的封裝提取工具不僅能滿足傳統封裝的快速提取,還能實現晶片封裝聯合仿真,2.5D interposer和3D IC等先進封裝的HBM通道和TSV高速通道的提取。

在系統層面,芯和的針對射頻PCB仿真和針對高速數字系統的信號完整性分析的工具全面解決板級射頻和高速接口帶來的各種信號問題。

在終端應用方面,芯和可以提供智慧型手機、物聯網、5G基站、數據中心、汽車電子、WIFI Connectivity 六大行業級的解決方案。其中,最火熱的5G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涵蓋了晶片、封裝、濾波器的EDA工具以及集成無源器件的設計,獲得了眾多客戶青睞;在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方面,芯和提供了包括晶片、封裝、連接器、線纜、高速系統在內的整套EDA解決方案,被網絡通信、數據中心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廣泛採用。

在演講的最後,倉巍總結說,第四次計算革命帶來的數據大爆炸,催生了5G、人工智慧、雲計算、邊緣計算的發展,成為推動整個半導體行業革新的原動力。EDA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最上遊,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芯和精耕的是仿真EDA領域,覆蓋從晶片、封裝到系統的全鏈路,我們希望能和所有的國產EDA廠商一起引領國產EDA突圍。(校對/楊雪嬌)

2、立昂微:產線滿負荷運轉,部分產品已漲價

集微網消息,日前,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立昂微副總經理吳能表示,得益於二季度末開始集成電路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生產滿負荷運轉,產品供不應求。

「基於上述市場情況,目前公司正在和客戶溝通關於產品漲價事宜,是否漲價需要雙方協商才能最終確定。其中,部分產品已實施漲價。」

此外,砷化鎵射頻晶片項目雖然目前仍然未實現盈利,但市場前景較好,明年將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集微網了解到,立昂微砷化鎵射頻晶片項目自2016年開始建設,2019年5月年產3萬片的產能建成投產,經過二年多的技術積累和客戶驗證,目前已進入到業務放量階段。

吳能表示,預計明年一季度砷化鎵射頻晶片項目將實現滿產,目前主要的客戶是國內做手機晶片設計和人臉識別晶片設計的相關客戶。與此同時,公司目前正在實施擴產,預計到2021年6月底產能將達到年產7萬片。

自2002年創辦以來,立昂微始終專注於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晶片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及製造領域,在從無到有的徵程中,堅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通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引進高端技術人才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自身的研發實力與技術積累。

目前,立昂微已經具有矽單晶錠、矽研磨片、矽拋光片、矽外延片及晶片製造的完整產業鏈的集成電路企業。

在投資機構調研時,吳能介紹了目前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集成電路用矽片、半導體分立器件、砷化鎵射頻晶片的主要代表產品,以及生產工藝、技術性能、應用領域等基本概況,並對公司2020年三季度的業績情況進行了說明,以下為調研實錄。

1、公司2020年三季報的營收、利潤都不錯,前三季度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業務,但三季度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3個點左右,這是什麼原因?

答: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產品售價有所下調。2018年開始行業景氣度開始往上走,2019年上半年達到行業景氣度的高點,矽片銷售價格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一共提價了三次,但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集成電路產業,包括矽片行業景氣度下滑,在2019年下半年矽片產品售價有所下調,另外由於衢州新的矽片生產基地目前正處於產能爬坡階段,分攤的長期投資折舊較多,導致三季度毛利率同比和環比下降。

2、公司正在重點建設的12英寸矽片項目進展如何?

答:目前12英寸矽片項目已通過數家客戶的產品驗證,並實現小規模的生產和銷售。項目正處於持續擴建過程中,計劃將於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月產15萬片的產能建設。

另外,目前公司正在推進12英寸矽片項目承擔單位金瑞泓微電子新增13億資本金的事宜,具體見公司的公告。

3、公司矽片供自己做MOS和肖特基的佔比多少?

答:母公司做的肖特基和MOS晶片所需要的6英寸外延片全部依靠公司內部提供,目前每月內部提供的數量在11萬片左右。

4、公司有三塊業務,互相之間關聯度不能算是特別高,特別是人才方面,我們戰略上是怎麼考慮的?如何在各個事業部找到合適的人才去做這個事情?

答:公司三大業務板塊的人才是獨立的。從矽材料業務板塊來看,浙江金瑞泓是2000年成立的,投產以後在2003年至2006年期間招聘了大批的浙大矽材料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經過5-10年的培養,這部分學生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幹、管理骨幹,當初招聘進來以後,公司實施了許多留住人才的激勵政策,現在非常穩定。

從分立器件板塊來看,公司2002年成立的時候引進了美國安森美一條半導體的生產線,包括整套質量控制體系、技術標準、軟體包全部引進。這條生產線非常穩定,良率非常高。

分立器件業務的要求主要是嚴格按照質量體系、工藝標準進行生產,人才流動對業務的影響不是很大。

從砷化鎵射頻晶片板塊來看,砷化鎵射頻晶片的人才主要得益於浙江省委組織部幫公司引進的一個省級創業創新團隊,這個團隊表現非常專業,也非常穩定,依靠這個團隊順利地實施了砷化鎵射頻晶片的研發和生產。

(校對/Lee)

3、協鑫集成前三季度淨利潤約-2.7億元,同比下降643.43%

集微網消息 10月31日,協鑫集成披露了公司三季度業績報告。從報告期內的業績表現來看,協鑫集成實現營收13.51億元,同比減少30.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533.57萬元,同比減少20.06%,扣非歸母淨利潤為-6606.20萬元,同比減少47.70%。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協鑫集成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45.67億元,同比下降35.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0億元,同比下降643.43%;基本每股收益-0.053元,同比下降657.14%。

此前,協鑫集成在三季度業績預報中曾表示,公司出現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上遊矽料供應緊缺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矽片及電池片價格持續上漲,加之玻璃、膠膜等組件輔料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使得公司組件生產成本攀升,組件終端售價漲幅不及原材料價格漲幅,導致毛利率環比下降。

同時,受組件價格上漲的原因,平價項目及競價項目建設開工及併網進程有所延緩,三季度部分組件訂單交貨需求推遲到年底。為順應大尺寸組件高效產能迭代的市場趨勢,公司積極對原有產線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影響部分產能釋放。受外部融資環境趨緊影響,公司的資金壓力未得到緩解,亦對公司生產銷售產生一定影響。上述原因綜合導致公司三季度組件銷量及毛利有所下降。 

另外在報告期內,能源工程EPC中標量大幅回升,但受組件價格上漲影響,工程開工時間延遲,影響部分收入確認。(校對/Candy)

4、上海貝嶺Q3淨利潤4260萬元,同比增長36%

集微網消息,10月30日,上海貝嶺發布2020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1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260.14萬元,同比增長36.54%。

同時,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7億元,同比增長13.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億元,同比減少23.81%。

今年起,上海貝嶺產品主力布局電源管理、數據轉換器、工控半導體和量大面廣的計量產品及EEPROM存儲器等領域。目前,其IC產品客戶主要集中在智能電錶、攝像頭模組、顯示屏模組、高端及可攜式醫療設備、工控設備及各類通用的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上海貝嶺已經與國內主要晶圓製造廠、封裝廠及測試廠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積累了豐富的供應鏈管理經驗,保證產業鏈上下遊的有效運轉。(校對/Lee)


相關焦點

  • 芯和副總裁倉巍:專注仿真EDA,引領國產突圍
    集微網消息,10月30日,2020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在深圳市南山區舉辦,在大會下午舉行的EDA研究及發展布局專題論壇上,芯和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倉巍發表了以《覆蓋晶片,封裝及系統的完整仿真EDA解決方案》為題的主題演講。
  • 國產仿真EDA突圍,2021重點發力5G射頻SiP領域
    日前,EDA軟體、集成無源器件IPD和系統級封裝領域的領先供貨商——芯和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Xpeedic)SiP技術總監 胡孝偉接受了ELEXCON電子展的專訪,暢談了全球SiP產業發展及技術瓶頸,並表示芯和半導體在2021年將結合自身EDA的優勢,重點發力5G射頻前端模組SiP技術領域。
  • [年報]G貝嶺2005年年度報告
    曾任上海貝爾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助理、財務部經理、上海貝爾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財務部經理,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秘書長。現任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紀委書記,上海華虹國際公司副總裁,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上海華虹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信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董事,上海華虹計通智慧卡系統有限公司監事長。
  • 【突圍】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
    【突圍】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 1.國產光刻膠之路任重道遠,三大細分市場加速突圍戰;2.三星、京東方等供應商長陽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3.神工股份科創板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募資11億元投建8英寸拋光片等項目;4.耐威科技2018年淨利潤升95.25%,瑞典MEMS產線產能利用率達98%;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
  • 芯和半導體EDA在2021重點發力5G射頻SiP領域
    日前,EDA軟體、集成無源器件IPD和系統級封裝領域的領先供貨商——芯和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Xpeedic)SiP技術總監 胡孝偉接受了ELEXCON電子展記者專訪,暢談了全球SiP產業發展及技術瓶頸,並表示芯和半導體在2021年將結合自身EDA的優勢,重點發力5G射頻前端模組SiP技術領域。
  • 國產刻蝕機的「突圍」之路
    這些巨頭都成立於上世紀60-80年代,伴隨著半導體產業起步和發展而壯大,積累了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和專利壁壘,成為了刻蝕設備領域讓人「絕望」的國際巨頭。美國禁運下的「成功突圍」為了阻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國對半導體關鍵設備實施了禁運,其中包括了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禁運。從此中國刻蝕機領域開始了漫漫「突圍」路。
  • ...FBAR濾波器開始突圍②傳音控股立足本土化技術創新,科創實力...
    【集微早報】①國產SAW濾波器將進入價格戰,FBAR濾波器開始突圍②傳音控股立足本土化技術創新,科創實力持續增強③興福電子將為中芯國際提供90%份額電子級磷酸產品④信維通信:5G天線是純增量,具體成本受多重因素影響
  • 雲米科技Q3淨利潤7330萬元 同比扭虧為盈
    淨收入、毛利潤、nonGAAP淨利潤同比增長情況不計入股權激勵費用下,各項營業費用佔收入的百分比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和運營亮點淨收入達到人民幣10.7億元(1.496億美元),比2018年第三季度增長89.2%。毛利率為22.3%,而2018年第三季度為30.0%。
  • AI與EDA的融合,讓設計更精確
    除華為哈勃外,深圳市紅土善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也對其進行投資,湖北九同方微電子註冊資本從693.5838萬元人民幣變更為866.9798萬元人民幣。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注IC設計服務的國際化軟體公司。公司擁有16名留美博士核心研發團隊,涵蓋全球EDA領域資深架構師和領先的IC設計專家。
  • 芯碁微裝科創板IPO獲受理,立志成為國產光刻機世界品牌
    PCB設備銷量大幅增長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芯碁微裝營業收入分別為2,218.04萬元、8,729.53萬元和20,226.12萬元,淨利潤分別為-684.67萬元、1,729.27萬元和4,762.51萬元。
  • 國產電芯支持500公裡超長續航,比克電池18650電芯創能量新高
    5月1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於鄭州舉辦比克18650-3.0Ah高能芯新品上市發布會,此舉意味著比克電池率先實現18650-3.0Ah電芯的量產及市場應用,國產18650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達國際領先水平。比克3.0高能芯目前產能為6.5GWh,日產可達200萬顆,將被打造成18650體系中具極致性能的標準單品,可支持電動乘用車500公裡超長續航裡程。
  • 站點論壇|芯創智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光濤:國產IP的機會與挑戰
    本期嘉賓—馮光濤馮光濤,現任芯創智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致力於建設自主可控的國產IP與設計生態及應用。曾任中芯國際設計服務中心總監,參與350納米至7納米各工藝節點的IP與設計生態建設及應用。作為項目負責人,多次組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的01和02項目,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 FPGA驗證之功能仿真和時序仿真的區別與方法
    這裡我們使用一個波形發生器作為例子,來說明如何使用Modelsim對Quartus II生成的IP Core和相應的HDL文件進行功能仿真和
  • 專注於電機運動控制類晶片,凌鷗創芯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原創
    投資界消息,南京凌鷗創芯電子有限公司已於8月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達晨財智投資。截止目前,凌鷗創芯已陸續獲得點亮資本,六翼資本,臨芯資本和晶豐明源的投資。本輪融資將助力凌鷗創芯穩健大步的進入高速發展期。凌鷗創芯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電機運動控制類晶片。
  • 運達科技擬收購西安維德40%股權 拓展航空仿真業務領域
    公告顯示,西安維德長期致力於空乘訓練設備的研發、製造,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空乘訓練設備市場佔約30%左右市場份額;自主研發內容除了乘務訓練設備、空保訓練模擬艙、機務培訓設備、機場地面服務模擬器外,也獲取了軍工三證,在軍事裝備上實現了產品和市場突破。
  • SoC晶片及MCU營收增長 芯海科技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75.22%
    集微網消息 1月6日,芯海科技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7,500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219.77萬元,同比增加75.22%左右。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6,200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467.66萬元, 同比增加66.12%左右。2020年,芯海科技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和產品開發力度,提升新應用領域開拓能力;公司在智慧健康測量領域實現增長的原因為公司依靠高精度ADC優勢,除在體重體脂秤等應用領域持續保持增長外,積極拓展了紅外測溫、人體成分分析儀等應用。
  • 國產減速機奮力突圍,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超298.2億
    多關節機器人屬於機器人的高端市場,其對複雜度和精確度的要求恰恰滿足中國的應用場景,這也是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佔據主導市場的主要因素。隨著機器人水平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其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也越來越豐富。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從過去的幾個應用領域到現在幾乎佔滿了整個製造業。
  • 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關鍵突破:國產版「7nm 製程」,不...
    IT之家10月12日消息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昨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