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2020-12-03 科技好年華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9月15之後不得為華為代工晶片。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全面封殺華為向第三方採購晶片,先是聯發科,後有消息傳出三星和SK海力士在9月15號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一旦晶片被斷供,對於華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9月15日是華為晶片全面「斷供」的日子。雖然華為儲備了一些晶片,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用完以後,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關鍵時刻,一個好消息傳來。有消息稱國產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和國產存儲大廠長江存儲近日都制定了搭建非美生產線計劃。中芯國際計劃今年年底之前搭建不含美國設備的40nm製程的晶片產線,並計劃在三年內研發更先進的28nm製程產線。

自去年以來,美國對華為制裁手段持續升級,從最初的「實體清單」,到「禁止使用美國設備和技術為華為代工晶片」,再到「禁止含有美國技術的第三方晶片向華為供貨」,華為已經到了無晶片可用的絕境。有了晶圓巨頭中芯國際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雖然該產線只能生產40nm的晶片,與臺積電已量產的5nm晶片差距還很大,但是對華為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消息了。華為除了手機,還有其他晶片產品,這些設備對於工藝製程要求不高,比如CMOS晶片、驅動IC以及一些伺服器晶片、安防晶片、工業晶片等。

由於中芯國際也採用了美國的設備和技術,不得不遵循禁令,宣布從9月15日開始停止為華為代工晶片。即便如此,還是傳出美國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的消息,雖然到目前為止這個消息仍然是個傳聞,但中芯國際股價卻因此大跌。

在當前形勢之下,組建不含美系半導體設備的晶片產線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為了規避未來被「制裁」風險,產線國產替代工作是必須要做的。

然而,中芯國際想要搭建40nm工藝的非美產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前,中芯國際的28nm製程的晶片產線國產設備僅佔20%,而且國產設備當中的關鍵零部件也是進口的。所以,只靠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是難以做到的,搭建非美產線還需要日本、韓國和歐洲的設備供應商的協助。

對於中國廠商來說,想要成功打造一條不含任何國外半導體設備的晶片產線,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國產半導體材料廠商,乃至軟體廠商共同努力。

不管怎麼說,有了國產晶圓代工中芯國際的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還是迎來新希望。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機會情報: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國產晶圓代工迎機遇
    繼聯電錶示8英寸產能短缺以後,另一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在市場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會在明年獲得有效控制情況下,明年全球GDP會有強勁成長,客戶對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因此決定擴增新加坡廠每月1萬片產能,全年資本支出將調升至35億元。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供應商提價,8英寸晶圓緊缺在晶片代工界,臺積電,三星代工之前都需要獲得一項重要資源,那就是晶圓。晶圓是晶片製造最初的材料,沒有晶圓的話,根本造不了晶片。按照以往,晶片界都會開始準備來年的晶圓訂單,包括聯繫客戶,敲定訂單。但是2020年的晶片界發生了很多大事,每一件大事都可以影響晶片界的正常運行。
  • 突破3nm,進軍1nm,晶片巨頭傳好消息,單月營收289億元
    在11月25日,臺積電南科晶圓3nm晶圓工廠建成。據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透露,這座3nm晶片工廠總面積達到了35公頃。雖然沒有給華為和高通代工5nm訂單,但照目前來看,蘋果僅一家公司的需求,就貢獻了臺積電極大部分5nm產能。而且iPhone12機型搭載的高通驍龍X55基帶晶片,採用7nm製程,隨著iPhone12銷售火爆,高通7nm訂單也給臺積電帶來豐厚利潤。
  • 華為繞開美國生產晶片的成功機率有多大?
    華為不具備在晶片設計軟體、關鍵晶片設計製造等能力。KGSednc縱觀整個半導體產業,終究脫離不了三個步驟:設計、製造、封測。KGSednc在電子設計軟體EDA工具仍被美國限制的當下,華為如何才能活下去?KGSednc華為能繞開美國生產晶片嗎?
  • 世界第3大晶片巨頭敗北,中國公司成接盤俠?
    雖然說現在手機很方便人們使用,而且人們也越來越依賴手機了,但是在手機生產的過程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卻是國產科技企業發展的短板,而這一零部件就是晶片,在晶片領域,國產手機廠家一直以來都是依賴於從國外進口,這也導致我們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像華為被打壓就是最好的警醒!
  • 當初「捅刀」華為的偉創力現在怎麼樣了?華為扶持新代工巨頭上位
    ODM和EMS都是電子代工領域的專業術語,其中ODM是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代工的服務模式,而EMS則是提供經濟規模及全球各地的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在目前的ODM廠商中,排名第一的是三星手機。三星手機是全球第一大手機製造商,每年的手機出貨量達到3億臺左右,即使不為其他廠商做代工,三星手機依然是無可爭議的代工巨頭。
  • 華為自建晶片晶圓製造廠 2020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
    半導體國產化率提升的市場需求足夠大,國產廠商仍將持續受益。受益華為 IDM,國產廠商份額或加速提升。華為自建晶片晶圓製造廠, 實現去美化,考慮安全性與地緣優勢,最大可能打入華為 IDM 供應鏈的即是國內設備廠商和材料廠商,且在晶片供應鏈設備和材料的部分細分領域,國內廠商已達到和國際一流廠商幾乎相同的水平。
  • 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大家都知道,在華為遭受「卡脖子」的局面之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晶片製造技術的攻關。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首先,是模擬晶片應用需求強勁,特別是隨著物聯網、5G及新能源汽車的逐步落地,對功率器件(以IGBT和MOSFET為主)、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以及TWS耳機藍牙晶片的需求相當強勁,給了8吋晶圓更多的商業機遇。 其次,8吋晶圓代工產能與交期一直都比較緊張。主要晶圓代工廠的8吋線產能普遍緊張。
  • 硬創早報:德國批准安全法案有條件允許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德國批准安全法案 有條件允許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1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一事上,英國和德國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此前,英國宣布禁止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然而,德國已批准在其關鍵基礎設施中使用華為5G網絡產品。
  • 郭臺銘宣布支持國產晶片開發,華為迎來「強援」,中國芯有出路了
    郭臺銘宣布支持國產晶片開發,華為迎來「強援」,中國芯有出路了有些人可能看到這個標題對於標題中的人物並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對於我國的華為終於能夠迎來強援,中國心又出爐了,這些字眼是比較了解的,去年郭臺銘發出這樣的言論,已經過去了一年,而這一年的時間,美國又開始對華為下手,其意圖就是要切斷華為的供應鏈,讓我國的晶片以及電子領域的發展陷入困境。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自從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後,大家都比較關注中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東西,在美國處處阻撓華為的發展的時候,我們這才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了晶片問題上,以前總是覺得買來的東西比較方便,也比較省錢,可是現在看來一切發展還是需要靠自己的。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石墨烯晶圓經過切割、刻蝕、光刻等多項步驟,便可打造成碳基晶片。而碳基晶片是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的替代者。目前,中科院正對如何將石墨烯晶圓實現碳基晶片量產進行研究。一旦成功,半導體全產業鏈將被顛覆,半導體領域重新洗牌。到時,中國將一改如今的落後局面,成為規則制定者。
  • 華為顯示晶片試生產,推動國內晶圓代工廠產能爬坡
    自從華為購買晶片受限開始,公司便著力實現技術獨立,改道OLED驅動晶片。 今年9月份左右,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籤發《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文件顯示華為將組建顯示驅動晶片及部件產品領域團隊,包括顯示驅動FAE(現場應用工程師)、顯示驅動產品管理等。 近期,華為顯示驅動晶片正式流片,即已經完成集成電路設計,試產出成品並測試,通常情況下,測試通過後即可大規模生產。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由於意法半導體發生罷工事件,市場供需出現缺口,加上現今產業鏈不論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相當吃緊。同時,由於晶圓代工價格漲幅至少10%、封測也上漲5-10%,帶動平均成本上升,加上訂單多看至明年上半年,需求遠大於供給,是造成五大MCU企業調漲產品價格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MCU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 華為最強代工備胎晶片回A股!兩大股東助力,為12英寸晶片SN1募資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記者表示,股東通過戰略投資形式參與可以獲得超過優先認購權部分的股份數量,意味著股東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希望用發行價認購更多股份。中芯國際此番登陸科創板,募資所投向三大項目所需資金約200億,其中約80億將用於投入中芯南方在進行的12英寸晶片SN1項目。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網上說「華為手機業務要涼……」「華為即將退出手機市場」「餘承東說華為手機沒晶片了,9月後就無法繼續生產」,真是這樣嗎?這些說法貌似「言之有據」,但卻是誤導無疑。要理清楚這個問題,要圍繞被限的麒麟9000進行梳理。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文/福布斯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GPU製造商、晶片巨頭要將全球最大的晶片架構(IP)供應商收入囊中,一個晶片「巨無霸」即將誕生。引用英偉達的聲明原話,就是將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兩大事件相結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即將迎來的「至暗時刻」。事實上,對於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 8英寸晶圓短缺、電源管理晶片漲價,國產晶片廠商的機會來了
    對近半年的半導體行業來講,缺貨和提價頻頻成為了「關鍵字」,更為關鍵的是,目前這種趨勢似乎並沒有絲毫的緩解。從晶片代工廠商、晶片設計廠商、晶片晶圓廠商到整個晶片產業鏈上所有企業似乎都陷入了缺貨的提價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