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9月15之後不得為華為代工晶片。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全面封殺華為向第三方採購晶片,先是聯發科,後有消息傳出三星和SK海力士在9月15號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一旦晶片被斷供,對於華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9月15日是華為晶片全面「斷供」的日子。雖然華為儲備了一些晶片,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用完以後,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關鍵時刻,一個好消息傳來。有消息稱國產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和國產存儲大廠長江存儲近日都制定了搭建非美生產線計劃。中芯國際計劃今年年底之前搭建不含美國設備的40nm製程的晶片產線,並計劃在三年內研發更先進的28nm製程產線。
自去年以來,美國對華為制裁手段持續升級,從最初的「實體清單」,到「禁止使用美國設備和技術為華為代工晶片」,再到「禁止含有美國技術的第三方晶片向華為供貨」,華為已經到了無晶片可用的絕境。有了晶圓巨頭中芯國際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雖然該產線只能生產40nm的晶片,與臺積電已量產的5nm晶片差距還很大,但是對華為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消息了。華為除了手機,還有其他晶片產品,這些設備對於工藝製程要求不高,比如CMOS晶片、驅動IC以及一些伺服器晶片、安防晶片、工業晶片等。
由於中芯國際也採用了美國的設備和技術,不得不遵循禁令,宣布從9月15日開始停止為華為代工晶片。即便如此,還是傳出美國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的消息,雖然到目前為止這個消息仍然是個傳聞,但中芯國際股價卻因此大跌。
在當前形勢之下,組建不含美系半導體設備的晶片產線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為了規避未來被「制裁」風險,產線國產替代工作是必須要做的。
然而,中芯國際想要搭建40nm工藝的非美產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前,中芯國際的28nm製程的晶片產線國產設備僅佔20%,而且國產設備當中的關鍵零部件也是進口的。所以,只靠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是難以做到的,搭建非美產線還需要日本、韓國和歐洲的設備供應商的協助。
對於中國廠商來說,想要成功打造一條不含任何國外半導體設備的晶片產線,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國產半導體材料廠商,乃至軟體廠商共同努力。
不管怎麼說,有了國產晶圓代工中芯國際的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還是迎來新希望。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