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最強代工備胎晶片回A股!兩大股東助力,為12英寸晶片SN1募資

2020-12-04 和訊網

作者: 雲中錦

華為最強代工「備胎」中芯國際獲得了股東的看好,在其衝刺A股科創板計劃中,兩大股東均放棄了人民幣股份優先認購權,或以戰投身份參與以獲取更多股份。

6月1日下午,中芯國際將舉行股東大會,就人民幣股份發行事宜進行表決。就在昨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股東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大唐」)以及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均表示,放棄人民幣股份發行的優先認購權。

中芯國際獲悉,大唐及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的聯屬公司正考慮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建議人民幣股份發行。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記者表示,股東通過戰略投資形式參與可以獲得超過優先認購權部分的股份數量,意味著股東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希望用發行價認購更多股份。

中芯國際此番登陸科創板,募資所投向三大項目所需資金約200億,其中約80億將用於投入中芯南方在進行的12英寸晶片SN1項目。而就在5月份,中芯國際再對中芯南方進行了新一輪增資擴股,其註冊資本增至65億美元,目標是將產能由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以滿足未來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生產需要。

兩大股東均放棄人民幣發行優先認購權

5月5日,中芯國際宣布將在國內科創板申請上市,發行16.86億股股份,佔不超過2019年末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5%,所募資金主要用於投資12英寸晶片SN1項目。31日晚間,中芯國際表示,兩大股東均放棄了優先認購權。

這也並不意外,早在5月8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的《建議根據特別授權進行人民幣股份發行建議修訂組織章程大綱及章程細則及股東特別大會通告》中,也提到了大唐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的優先認購權。

根據雙方與中芯國際籤訂的購買協議,倘若發行任何新股份或者可兌換股份的證券,除若干例外情況外,大唐/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擁有優先認購權,以相等於緊接該證券發行前大唐/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當時所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百分比的比例,認購所發行的新證券;倘有關發行新股份或可兌換為股份的證券導致單一投資者或一群一致行動的投資者實益擁有的股份多於大唐及其全資附屬公司所擁有者,則認購較建議將由該本公司可能最大股東實益擁有的股份數目多一股。優先認購權適用於人民幣股份發行。

至2019年年末,中芯國際有兩個大股東,其中大唐通過大唐控股(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7%,且中國華馨投資有限公司與大唐為一致行動人;國家集成電路基金通過全資附屬公司鑫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約15.77%。

據悉,5月6日,中芯國際已經遵照購買協議相關條款,向大唐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髮出通知,若10個工作日內未作回復,視為選擇不行使優先認購權。當時的公告也顯示,「鑑於中國監管機構對人民幣股份發行的要求,本公司明白大唐/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將不會行使優先認購權。」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記者表示,股東通過戰略參與可以獲得超過優先認購權部分的股份數量,意味著股東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希望用發行價認購更多股份。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其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14納米至0.35微米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當前,中芯國際是國內企業中,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被視為華為最強代工「備胎」。

募資主要投向12英寸晶片SN1項目

在披露科創板發行計劃後,中芯國際在5月8日的公告中進一步明確了募資總額,在扣除發行費用後,為三大項目所需總投資人民幣200億元,即約80億用於投資12英寸晶片SN1項目,40億作為本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另外80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倘若人民幣股份發行的募集資金超過上述投資項目所需的總額,中芯國際將按照有關規定將超募資金用於公司主營業務;倘人民幣股份發行募集的資金不足,將通過自籌資金解決資金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12英寸晶片SN1項目為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所進行的項目,旨在擴大其專注於14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和技術的12存集成電路生產線的產能至每月3.5萬片晶圓,這是中芯國際的核心競爭力。

一年前(2019年5月份)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市,繼續保持ADR(美國存託憑證),主動降級到OTC(場外交易市場),主要原因是交易量較為有限,以及維持美股上市義務要承擔的行政負擔和成本過大。當時就有坊間猜測,中芯國際將回歸A股。彼時,中美貿易正處敏感期。當時有傳聞稱,如果臺積電一旦不再代工生產海思晶片 14納米工藝,長期來看此部分業務有望轉交中芯國際負責代工生產。

就在披露科創板衝刺計劃後,中芯國際再對中芯南方進行了新一輪增資擴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將分別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合計達22.5億美元(約合160億元人民幣)。通過本次增資擴股,中芯南方註冊資本將由35億美元增加至65億美元。

中芯國際表示,由於預期先進位程的市場需求持續急增,中芯南方的目標為將產能由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以滿足未來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生產需要。

中芯國際被國內外研究機構一致看好。5月7日,瑞信將中芯國際評級上調至中性,目標價17港元;隨後,美銀美林將中芯國際目標價由16港元升至18.5港元,維持「中性」評級。該行預期,集團今年首季純利為3400萬美元,基於臺積電和聯華電子等同業第二季的指引穩固,預期中芯的強勁表現也會在第二季持續。

中芯國際5月13日晚發布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單季實現營業收入9.05億美元,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為6416.4萬美元,環比下降27.7%,同比增長422.8%。

中芯國際港股股價5月份出現明顯上漲,整體振幅43.30%,區間最高價至20.70元。5月29日收盤價為16.84元,全月漲幅13.63%。

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5月5日晚間,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申請上市。在募資用途方面,根據中芯國際披露,扣除發行費用後,人民幣股份發行的募集資金計劃用於三方面。40%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20%用於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4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實地探訪華為「最強備胎」:火熱量產14nm,高端光刻機成轉正攔路虎
    ,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片轉由中芯國際代工。這意味著,華為很可能不能再通過臺積電量產自家海思設計的高階晶片,而臺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的頂尖企業,可以生產7nm(納米),甚至5nm的高端晶片。危機之下,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片轉由中芯國際代工。
  • 港股異動︱擬科創板IPO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中芯國際(00981...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中芯國際(00981)昨日(5月5日)發布公告,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該股早盤跳空高開,截至9時22分,漲5.9%,報價16.16港元,成交額1.52億。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因產能緊張!
    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華為備胎晶片轉正,發改委回應豬肉漲價,微信月活...
    :華為備胎晶片轉正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致員工的一封郵件中表示,多年前,公司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一假設,海思開始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郵件寫道:「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海思表示這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及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發改委回應豬肉漲價:後期可能會有一定幅度上漲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7日表示,今年春節後,生豬價格從低位較快上漲,4月份以來企穩回落。
  • 硬創早報:德國批准安全法案有條件允許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指出,華為向德國保證了其網絡產品的安全性,滿足了該國平衡其安全擔憂和為競爭對手開放市場的需求。華為將為任何安全漏洞承擔經濟責任。目前,該法案已提交德國議會審議。該法案旨在消除人們的擔憂,即如果華為等供應商能夠訪問德國電信網絡的核心部分,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
  • ...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 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於2020年4月30日,董事會通過決議案批准建議進行人民幣股份發行、授出特別授權及相關事宜,惟需取決並受限於市況、股東於股東特別大會批准以及必要的監管批准。
  • 臺積電晶片代工今年產值預計同比增長30%:8英寸晶圓廠滿負荷運營
    據英文媒體報導,晶片代工商今年的業績普遍向好,臺積電今年前10個月的營收同比均有明顯上漲,12英寸晶圓代工商的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中。晶片代工企業業績普遍向好,晶片企業今年的產值也會有明顯增加,英文媒體在最新的報導中預計,全球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將同比增長超過20%。英文媒體在報導中表示,晶片代工企業今年的產值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晶片需求的增加。
  •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
    關鍵時刻,國產晶圓代工巨頭鼎力相助,華為晶片迎來新希望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出口管制,要求臺積電9月15之後不得為華為代工晶片。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全面封殺華為向第三方採購晶片,先是聯發科,後有消息傳出三星和SK海力士在9月15號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一旦晶片被斷供,對於華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9月15日是華為晶片全面「斷供」的日子。雖然華為儲備了一些晶片,可以堅持一段時間,用完以後,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 華為啟動「備胎計劃」,方舟子質疑:備胎如果好用,為何早不用?
    華為啟動「備胎計劃」,方舟子質疑:備胎如果好用,為何早不用?最近華為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為「實體清單」,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出售給華為高科技產品,「禁令」下達後高通、博通、英特爾、英偉達的等美國企業紛紛給華為「斷供」。
  • 全球AI晶片企業華為排12,中微5納米工藝,我國晶片到底如何?
    這兩天我國在晶片半導體的新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先是ARM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又是中微掌握5納米工藝的刻蝕機,華為在全球AI晶片企業排名12.好像給人一種感覺,我國的晶片半導體實力,很強大,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了,那麼我國的晶片領域到底是處於什麼水平?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
  • 外媒談5nm麒麟9000: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華為已無法繼續生產
    10月27日消息,上周華為發布Mate 40系列的同時,還帶來了新一代麒麟高端晶片,而它就是麒麟9000,其基於5nm工藝,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對於這顆晶片,目前不少外媒也提前上手了Mate 40的,並對其進行了一個點評,結果就是5nm麒麟9000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距離蘋果的差距也在進一步縮短。報導中顯示,麒麟9000的實際性能測試上,無論是多核還是單核下,表現都超過了高通的驍龍865+,後者是目前安卓陣營中最強晶片。
  • 華為發布「鯤鵬920」晶片,64 核心業界性能最強
    1月7日消息,華為宣布推出業界最高性能晶片「鯤鵬 920(Kunpeng 920)」,鯤鵬 920 採用 7nm 製造工藝,基於 ARM 架構,主頻可達到 2.6GHz ,在同性能下鯤鵬 920的功耗降低了30%。
  • 張汝京打造晶片製造新模式,再創我國晶片業兩個第一
    張汝京現在國內代工水平最高的中芯國際就是張汝京先生一手創辦的,而且張汝京先生跟臺灣臺積電的張忠謀先生一樣都是姓張,實際上他們兩個人真的是認識的,但卻是截然不停的道路,後者是全球最強代工廠的創始人。最近10年以來,資本支出越來越多,設立國家專項基金,如國家大基金,助力國內的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
  • 華為 Mate 40 最新曝光!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
    1000,該晶片將採用 5nm 工藝製程打造,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華為 Mate 40 系列將首發該晶片。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據了解,華為全新一代旗艦晶片麒麟 1000 的開發代號為「巴爾的摩」,業內人士透露,麒麟 1000 晶片有可能採用 Cortex A77 或者 A78 架構,此前麒麟 990 5G 採用的是 Cortex A76 架構,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該晶片 CPU 和 GPU 性能將會有較大幅度提升。
  • 華為麒麟晶片將...
    華為麒麟晶片將絕版8月7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總部舉辦。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會上表示,今年秋天上市的Mate40手機將搭載更為強大的麒麟9000晶片,「遺憾的是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他表示,華為並未參與重資產投入、密集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只參與晶片的設計,這也使華為在此領域受制於人。
  • 「中國晶片之光」回A!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中芯國際此次募資資金的40%計劃用於投資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補充流動資金。1、中芯國際為回A股準備已久中芯國際曾以美國存託憑證(ADR)的方式在美國上市,2019年5月,中芯國際申請將其美國預託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自此退出美國股市。
  • 英唐智控成功收購先鋒微技術,自有光刻機可為華為代工模擬晶片?
    根據公告顯示,先鋒微技術成立於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鋒集團於1977年成立的半導體實驗室,專注於光碟設備和圖像處理的模擬IC和數字IC產品的研發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光電集成電路、光學傳感器、顯示屏驅動IC、車載IC、MEMS鏡在內的主要產品,並提供MBE以及晶圓代工服務。
  • 高通正式發布5nm晶片,性能趕超華為麒麟9000?最強安卓晶片易主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高通5nm發布 截至目前,蘋果、華為、三星都已經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蘋果帶來的是A14,華為的是麒麟9000,而三星則帶來了自主生產的Exynos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