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2021-01-18 福布斯中國

文/福布斯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

就在昨天,9月14日,英偉達(NVDA.US)宣布,將斥資400億美元(股票和現金)收購ARM,預計交易將在18個月內完成。其中,該交易不包括ARM的物聯網服務部門。

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GPU製造商、晶片巨頭要將全球最大的晶片架構(IP)供應商收入囊中,一個晶片「巨無霸」即將誕生。引用英偉達的聲明原話,就是將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

兩大事件相結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即將迎來的「至暗時刻」。事實上,對於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三大疑問

雖然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基本對人們最關心問題做了針對性的回覆,例如「一定會保持獨立性」、「技術管轄和出口管控將保留在英國」、「有信心得到中國監管機構批准」等,但仍不能打消疑慮。

首先是獨立性,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英偉達是一家GPU晶片設計公司,而ARM既是晶片設計公司,又專注於IP授權,強調的就是獨立性。但在被英偉達收購後,兩家公司價值觀難免會有衝突,如何保證獨立性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晶片設計廠商來說,英偉達一直都是競爭對手,但在角色切換之後,就顯得尷尬。即便是英特爾、三星、高通等巨頭都會對今後是否會受到壓制而擔憂,更換構架的可能性非常高。

其次是政治因素,現在全球晶片行業兩大主流的晶片架構都屬於美國企業。英偉達是否能躲過美國政府的霸道政策,仍然是一個疑問。從目前各大美股科技巨頭無可奈何的表現來看,很難保證美國政府是否會再次發出類似「實體名單」的新政策,加以限制。

華為海思的麒麟、鯤鵬系列晶片都基於ARM構架。其中麒麟晶片在「斷供」後,已經無法生產,而一旦美國政府再對ARM構架發出禁令的話,連設計都恐怕難以進行了。

最後是審批,中英美三國監管部門的態度是此次收購的關鍵。目前,三國都沒有明確表態,但科技界對其反對強烈。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博士在指出「那將是一場災難」之後,直接致信英國首相,並建立了一個「Save Arm」的網站,呼籲更多人參與「救救Arm」的籤名請願計劃。

而當年高通斥資380億美元天價收購恩智浦失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中國是否會對此次收購中設卡,被業界認為是一大關鍵。但從目前美國的全力打壓華為等中國廠商來看,結論已經顯而易見了。但依然要歸結於,ARM到底是不是美國公司。

中國半導體產業沒有B計劃

據媒體披露,對於晶片斷供問題,華為暫時沒有B計劃,具體應對措施主要還是尋求國產替代方案。事實上,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是國內最早開展晶片設計的廠商。但在美國的打壓下,即便是華為,國產替代之路依然非常艱難。

華為海思智慧型手機晶片幾乎已經到了斷貨的邊緣。高端晶片方面,受到臺積電無法代工的限制,高端麒麟晶片已經很難生產。最近,更有華為包機運回最後一批晶片的傳聞。同時,中低端晶片方面,與聯發科等供應商是否能正常供貨有關,同時更牽涉到中芯國際是否能代工的問題。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今天針對美國禁令表示:「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

英偉達收購ARM這一事件,雖然仍存在眾多疑問,但給中國半導體產業再次敲響了警鐘。華為的窘境不僅是其自身的進退兩難,更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現狀。同時,也讓人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創新、國產替代沒有捷徑,只能依靠長期、大量的投入,更需要一步步,甚至一代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相關焦點

  • 英偉達斥資 400 億美元收購 Arm,欲向 Arm 員工發 15 億美元股票
    整理 | 李雪敬、王曉曼出品 | CSDN(ID:CSDNnews)美國時間9月13日,英偉達宣布以 400 億美元收購軟銀集團旗下的Arm,這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的最大交易。根據協議,這一交易收購將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進行。
  •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來源:新浪科技英偉達昨日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了全球半導體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人們不禁要問:英偉達究竟意欲何為呢?英偉達( Nvidia)正式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 碳基晶片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 碳基晶片概念股龍頭有哪些?最近華為被美國政府斷供的消息讓很多人氣憤不已,說到底還是我國在晶片行業的發展過於落後,沒有話語權,所以它們想斷供晶片就可以直接下令,這時候我國的晶片企業就需要爭氣了,下面看看石墨烯碳基晶片概念股。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網上說「華為手機業務要涼……」「華為即將退出手機市場」「餘承東說華為手機沒晶片了,9月後就無法繼續生產」,真是這樣嗎?這些說法貌似「言之有據」,但卻是誤導無疑。要理清楚這個問題,要圍繞被限的麒麟9000進行梳理。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 英偉達為何想要收購Arm?黃氏定律正取代摩爾定律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 騰訊科技訊 9月21日,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正在全面失效,但以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名字命名的新定律——黃氏定律(Huang『s Law)似乎正在取而代之,而這也正是英偉達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巨頭Arm的重要原因。
  • 英國反壟斷機構計劃對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進行審查
    圖片來源: 網絡集微網消息,據CNBC報導,英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當地時間周三宣布,計劃對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進行審查。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華為的越來越強大,老美開始害怕了。使出各種陰狠毒辣的怪招打壓著華為。前有禁止華為設備對美國出口,後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抓。然而,這一切都不及斷供晶片、禁用ARM架構來的致命。這兩項技術非一朝一夕所能研發出來。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美國禁令生效,任正非以後該怎麼辦?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也向記者表示,隨著時間逼近美國禁令正式生效的時間9月15號,斷供延期的消息依舊沒有出來,現在看到的缺貨和漲價是不延期下快速發酵的市場現象,也就是「屯糧續命」的做法,一方面華為的供應在減少,另一方面,物以稀為貴,華為官方不會漲價,但對經銷商來說,利益是第一位的。
  • Arm在數據中心的價值:黃氏定律背後,英偉達打的什麼算盤?
    其中特別提到英偉達的DPU,這種類型的硬體,幾乎可以代表數據中心的某一個發展方向。m5pednc這個議題甚至恰好能夠解答,英偉達為何要收購Arm,以及AMD為何要收購賽靈思。在近期英偉達GTC China首日主題演講之後的圓桌論壇上,英偉達全球業務運營執行副總裁Jay Puri談到了有關英偉達收購Arm的問題。m5pednc
  • 英偉達與Arm將合作推出PC平臺產品;蘋果官網將停售競品音響產品...
    三分鐘了解產業大事1【英偉達:將與 Arm 合作推出 PC 平臺產品】10月5日晚,在英偉達 GTC 活動中,黃仁勳宣布將與 Arm 進一步合作,推出 PC 平臺產品。黃仁勳表示,幾周前英偉達宣布收購 Arm 的計劃,Arm 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 CPU,英偉達將把加速和 AI 計算技術放給 Arm 平臺。首先,英偉達將與 Arm 在 GPU、網絡、存儲方面進行合作。然後,英偉達還將與 Arm 合作為 HPC、雲、邊緣計算和 PC 創造平臺,其中涉及晶片、系統和軟體。
  • 晶片斷供首日 華為部分機型缺貨
    9月15日是華為手機晶片「斷供」首日,業界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它身上。當日,全媒體記者走訪市內部分經銷店,發現部分型號出現斷貨,但是價格並沒有網上所傳的上漲。當問及新機什麼時候會到店,經銷店均表示不知道。
  • 華為公布晶片專利,旗下公司投資多家半導體企業
    華為自研晶片有了新進展。12月24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12月22日公布一種數據處理方法、光傳輸設備及數字處理晶片專利,專利法律狀態為審中,申請人地址為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總部辦公樓。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遭遇「斷供」危機!華為麒麟晶片將...
    遭遇「斷供」危機!華為麒麟晶片將絕版8月7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總部舉辦。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會上表示,今年秋天上市的Mate40手機將搭載更為強大的麒麟9000晶片,「遺憾的是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他表示,華為並未參與重資產投入、密集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只參與晶片的設計,這也使華為在此領域受制於人。外媒報導稱,高通正在遊說美國政府撤銷向華為出售零部件的限制,希望能向華為出售晶片。
  • 軟銀arm虧損_軟銀 - CSDN
    譬如,7月8日,英偉達市值超英特爾。臺積電在第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其在9月14日之後沒有計劃為華為繼續供貨。 除了這幾個半導體行業的巨頭掀起巨浪,與英特爾交手搶下蘋果的ARM最新動作也引發不少關注。7月15日,路透社引用四位知情人士的說法,軟銀集團旗下的半導體技術供應商ARM Ltd.在最近的談判中提出提高授權費。
  • 美國晶片巨頭2700億收購要黃?英國宣布介入調查,中國院士也發聲阻止
    去年9月,美國的晶片巨頭英偉達宣布,將會以400億美元(約27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對軟銀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英國ARM進行收購。如果該交易成功,這將會是史上晶片行業上最大的收購案。
  • 黃氏定律取代摩爾定律,英偉達急於收購ARM的原因
    摩爾定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這也意味著這些晶片及其供電的計算機的性能在大致相同的時間表上大幅提高。隨著晶片製造廠商達到原子級電路和電子物理的極限,摩爾定律已經放慢了,有人說已經結束了。
  • 麒麟晶片將斷供,華為應對措施不是尖端光刻機,石墨烯晶片來救場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將在九月15號之前完成華為麒麟晶片的所有訂單,兩大巨頭的合作也將終止,他們曾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如今在華為面臨如此境遇之時,臺積電斷供也是迫不得已,臺積電現能唯一能為老友華為做的,便是加班加點儘量多的生產麒麟晶片,即便如此,短時間生產的晶片對於華為手機的長期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最艱難的路,還得所有的華為人自己去走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這就是英偉達收購 ARM 的原因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華爾街日報今日發文稱,摩爾定律已完全失效,但有一項新定律,我們用英偉達的 CEO 的名字(Jensen Huang)將其命名為黃仁勳定律(Huang『s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將該定律總結為人工智慧晶片的效能每兩年的可提高一倍,增長可以歸因於硬體和軟體的升級。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兼高級研究副總裁比爾 · 達利(Bill Dally)表示,從 2012 年 11 月到今年 5 月,英偉達的晶片性能在人工智慧計算方面提示了 317 倍。也就是說目前英偉達人工智慧晶片的增長速度保持在每年增長一倍的水平上。
  • 中國院士發出「警告」後,華為也開始行動了
    英偉達收購ARM的美夢今年9月份,據國外媒體報導稱,美國科技公司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晶片架構巨頭ARM,引起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震動。如果這次併購計劃成功,那麼將創造晶片市場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交易,而美國的科技實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對其他國家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