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2021-01-12 知青科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華為的越來越強大,老美開始害怕了。使出各種陰狠毒辣的怪招打壓著華為。前有禁止華為設備對美國出口,後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抓。然而,這一切都不及斷供晶片、禁用ARM架構來的致命。這兩項技術非一朝一夕所能研發出來。

近日,中國臺灣臺積電正式宣布不再與華為合作。面對臺積電做出的決定,不禁感到痛心疾首。對此,我曾有過疑問,為何要放棄作為第二大廠商的華為?為何要放棄18%的收入呢?

究其原因,還得從臺積電的發展歷程說起,在臺積電的快速發展階段,臺積電被三星壓得喘不過氣之際,這時迎來重要的合作夥伴,那就是蘋果。所以一直以來,蘋果一直是臺積電的一大客戶。除此之外,高通、因特爾也是臺積電的客戶,還有重要一點就是,技術方面也離不開美國。所以說無論技術,還是美國方面的客戶,都遠遠勝過華為方面的訂單,作為一個企業來說,當然是「兩全相害避其輕」,如果老美對臺積電進行施壓,那損失的可比失去華為更加嚴重,所以說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罷了。

我們都知道晶片對於手機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如果沒有光刻機,就有晶片的誕生。其實臺積電努力不想失去華為這個客服,今年老美的禁令升級,臺積電只好捨棄華為。

值得慶幸的是,臺積電給華為120天的一個供貨時間,也就是說臺積電想方設法協調高通、英偉達等廠商,在120天的時間內,開足產能幫助華為生產足夠的晶片,畢竟臺積電的產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不協商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有足夠的晶片供給華為。聽到這個消息,起碼在今年內,華為不至於沒有晶片可用。

不得不說,臺積電為了華為,開足產能在120天給足晶片華為,其他廠商也願意為華為讓路,這讓老美意想不到,瞬間打臉。小編不禁感嘆:臺積電夠意思了!

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能否抵擋得住,能否依靠國內的技術解決難題?我們都知道,中芯國際無法在技術上突破5nm,甚至3nm製程,這就得需要從荷蘭進口EUB光刻機。然而,荷蘭又受制於美國,華為在2020年,是真的難啊!

失去晶片的華為該何去何從?希望華為能突破困境、度過困難,小編一直在挺你!

相關焦點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 臺積電,為何「卡脖子」?中國知名企業「晶片」該從何而來?
    說到臺積電可能很多人都有所耳聞,臺積電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文簡稱,它屬於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有消息稱,臺積電公司即將投資120億美元奔赴美國建廠,而且長期以來都有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的言論。臺積電說到底也只是一家晶圓代工廠,它不代工華為去找別家代工廠不就好了嗎?
  • 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不過,再強大的華為也有弱點,那就是華為只會設計晶片技術,不會製造生產晶片技術,因此,美國抓住這一點,讓臺積電停止給華為供貨晶片,否則將會失去美國提供半導體技術。     原本以為臺積電作為中國企業,不會受制於美國,支持華為,打破美國封殺,沒想到臺積電為了利益考慮,最終決定在9月15日後不再給華為做代加工。
  • 9月14日後停供,臺積電確認斷供華為背後:淨利潤飆升81%,離開華為有...
    對臺積電來說,華為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客戶,但並非不可取代。二季度財報中的驚人利潤和在它先進位程中不可取代的地位都說明了臺積電的底氣。失去華為後,臺積電相關產能會迅速被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客戶補上。但對於華為來說,確認斷供後要走向何方還是一個未知數。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隨著美國禁令的升級,華為面臨的已不僅僅是無晶片可用,而是功放、鏡頭、射頻、內存……只要是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廠商,想給華為供貨,可能都需要美國的審批。有人擔心,京東方造的是液晶面板,但屏幕驅動IC還是採購自國外的,所以可能也會無法賣給華為。
  • 美國禁令牽制臺積電以壓制華為,國內企業為何不買下臺積電反制
    據悉,美國新禁令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此舉將使得華為進一步被美國出口管控政策所限制。簡單說就是,美國新禁令限制了臺積電等這類利用美國技術的海外企業,不讓臺積電等給華為代工生產先進處理器,除非是獲得美國許可。
  • 突發:華為確定被臺積電斷供!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
    今天台積電正式宣布斷供華為,華為海思晶片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再加上最近雲南的小學生論文造假事件,我們不禁陷入深思:這些事件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關聯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小編也不方便發表太多評論,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 華為風暴考驗臺積電
    也由於華為最主要的供貨商國別大小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日本、中國臺灣,其中隸屬於美國的主要晶片大廠相繼決定停止供貨給華為之後,禁售令的壓力逐步轉向臺灣,其中臺積電因擁有領先全球的7奈米及7奈米強化版先進位程技術,是華為唯一能仰賴的晶圓代工廠,特別是Samsung7納米產能尚有限、中芯國際也僅進入14納米量產初期,故臺積電扮演華為重要供貨商的角色,恐成為美方施壓的焦點,不論是政治面或是藉由臺積電使用美國所對提供電子設計自動化相關技術作藉口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文/福布斯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兩大事件相結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即將迎來的「至暗時刻」。事實上,對於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三大疑問雖然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基本對人們最關心問題做了針對性的回覆,例如「一定會保持獨立性」、「技術管轄和出口管控將保留在英國」、「有信心得到中國監管機構批准」等,但仍不能打消疑慮。
  • 華為有可能收購臺積電,讓其為華為製造晶片嗎?
    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為中芯國際最強的,但在19年之前,中芯國際只能批量生產28nm的低端晶片。雖然中高端晶片可以在實驗條件下生產,但它們不能大規模生產。中芯國際的外部宣傳將在19年上半年實現14nm晶片生產(優良率為95%),但14nm晶片只是中端晶片。對於高端7納米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可以批量生產。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臺積電、高通同時出手援助華為,外媒:大人,時代變了!
    華為這家公司說起來也挺神奇的,做手機明明只是業務的一部分,大家卻都把重心關注在手機上面,可他還偏偏做好了,雖然很多人都說是靠營銷起來的,但營銷能讓美國將華為弄到實體清單上嗎,沒有過硬的實力怎麼可能。華為這些年出口的越來越大,海外用戶也增長了很多,許多人都被華為的體驗成功吸粉,就連這個沒有谷歌服務的Mate 40都有人買去體驗,要知道在國外的安卓,沒有谷歌基本就等於一個廢鐵一樣,基本是什麼都不能做。再加上更嚴重的晶片斷供,更是把華為推上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 華為公開表態:海思不解散,若干年後的我們會更強大
    隨著臺積電等全球數十家美系軟硬體科技巨頭的斷供,以及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越來越近,很多消費者對華為絕版晶片麒麟9000越來越期待,期待之中還是充滿了擔心,因為餘承東已經對外公開表示因為斷供,華為晶片沒了。
  • 華為不再孤單,中國晶片在這一環節全球第2,市場份額超25.1%
    我們常常說的華為晶片領先,其實指的晶片設計,而華為被斷供晶片是禁止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商給華為提供晶片製造服務,目前先進晶片製造主要依靠臺積電來完成。晶片封測中國在晶片三個環節表現最好的,全球排名第二。;通富微電全球排第六,份額超5.9%;天水華天全球排第七,份額為4.7%,三者合計份額高達25.1%,佔全球封測份額的四分之一還要多,可以說是穩穩的居全球第二軍團,僅次於中國臺灣。
  • 麒麟晶片將斷供,華為應對措施不是尖端光刻機,石墨烯晶片來救場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將在九月15號之前完成華為麒麟晶片的所有訂單,兩大巨頭的合作也將終止,他們曾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如今在華為面臨如此境遇之時,臺積電斷供也是迫不得已,臺積電現能唯一能為老友華為做的,便是加班加點儘量多的生產麒麟晶片,即便如此,短時間生產的晶片對於華為手機的長期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最艱難的路,還得所有的華為人自己去走
  • 最強國產晶片蝕刻機誕生:售價不菲依舊獲得臺積電青睞
    【6月23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遭受到新一輪「晶片斷供制裁」後,也是讓更多網友意識到了,在關鍵的半導體設備領域,美國依舊保持著絕對性的技術優勢,在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中,僅美國企業就獨佔四個名額,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0%,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能夠上榜,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
  • 知道臺積電和三星電子,那你知道亞洲四大「矽谷」在哪裡?
    近來關於華為晶片供應的問題引起了媒體的普遍關注。包括臺灣地區的臺積電和聯發科,韓國的三星電子和海力士,日本的索尼和鎧俠都宣布暫時停止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其中甚至還包括中國的中芯國際。拋開華為斷供的問題不談,那麼為什麼涉及的晶片企業都來自中日韓三國?
  •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為什麼臺灣省有臺積電,而中國大陸沒有?
    臺灣為何誕生臺積電?這是遊戲規則,只不過這個規則以前由美國定的。說直白一點,這是全球分工產生的結果,就好比為什麼光刻機是荷蘭強一樣的道理!在搞全球分工的時候,我們製造業雖然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我們更多的是中低端,並沒有多少高端技術。
  • 臺積電霸氣回應!遭中國大陸晶片巨頭挖人後:今年生意很好不計較
    【8月2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全球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也是頻頻登上網絡熱搜,其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和「斷供華為晶片」有關,畢竟曾經力挺華為的臺積電,最終也在美國的「禁令新規」限制下,被迫無奈無法繼續為華為海思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對此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正式表示:「雖然華為作為臺積電第二大客戶
  • 華為啟動「B計劃」:加大扶持國內供應商!國產化指日可待
    華為再次加大了對國內生產商的支持。根據中國「矽谷分析獅」7月22日消息,華為即將發布的Mate 40智慧型手機將會率先使用中國科技公司京東方的on-cell OLED面板(觸控一體),此前有消息稱,蘋果也計劃在2021年使用這種面板。換言之,華為或在面板上領先蘋果。營收貢獻達363億元,臺積電卻宣布或將「斷供」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