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2021-01-12 網易

2020-08-22 18:04:46 來源: 小西西看世界

舉報

  市場競爭,本是常有的事,但如果牽扯利益巨大,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主導經濟時,可能不僅僅面對的是簡單市場競爭,而是更加殘酷的打壓、排擠。這兩年華為自主研發晶片技術突破美國在手機晶片上技術封鎖,現實了5G核心技術。不僅在手機上大展拳腳,還一舉成為了全球頂級通訊商。

  

  所謂樹大招風,華為科技在全球暢銷時,也遭到不少海外巨頭圍剿,還有美國的不斷打壓。好在華為不懼敵強,兵來土掩,水來將擋,抵禦多次打壓和圍剿斷供。不過,再強大的華為也有弱點,那就是華為只會設計晶片技術,不會製造生產晶片技術,因此,美國抓住這一點,讓臺積電停止給華為供貨晶片,否則將會失去美國提供半導體技術。

  

  原本以為臺積電作為中國企業,不會受制於美國,支持華為,打破美國封殺,沒想到臺積電為了利益考慮,最終決定在9月15日後不再給華為做代加工。這對於華為無疑是致命打擊,要知道全球能生產出5mn晶片廠商僅有一兩家,除了三星,就是臺積電了。這幾年臺積電仗著自己擁有先進光刻機和半導體技術,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之一,賺盡國產手機商的錢,卻不想為了巴結美國,斷供合作十幾年的華為。

  

  華為5G麒麟晶片沒有臺積電代加工,國內又找不到能生產5mn-7mn晶片的廠商,中芯國際只能生產14mn晶片,機器設備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華為要想做自主晶片,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投入設備生產或找比亞迪聯合生產製造。

  

  

  然而,對於中國自主造晶片,外界並不看好,尤其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他表示: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因為在看來臺積電花十幾年的時間才從14mn生產技術,突破到7mn,又在南京投入研發生產基地生產製造5mn晶片。這期間不僅花費上千億,還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在張忠謀看來晶片製造不僅僅是買幾臺光刻機,找些半導體技術人才就能生產出來,它需要政府扶持,還有國民的團結。目前,國產機競爭激烈,誰都想趕超華為。用劉強東的話說中國市場環境是最慘烈的,如果一個人開店成功,那麼它的前後左右都會出現同樣的店來競爭。而且手機行業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華為不僅要面臨美國打壓,海外巨頭圍剿,國內還得跟小米、OV等打價格戰。

  

  不同於當年日本在發展半導體產業時,日本全面扶持,東芝、索尼、松下等一大批半導體企業崛起。雖然,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在前不久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呼籲中國應該全面發展半導體產業,突破包括EDA的設計,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如果沒有自己核心技術,未來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中興、華為亦是如此。

  

  臺灣都能打造出臺積電和聯發科這樣晶片廠商,中國也一定可以做得出來,單靠華為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時間內生產製作晶片出來。但如果是舉國之力,想必造出頂級晶片也不是難事。目前,華為已經不惜重金,花費百億購入光刻機設備,從全世界招募人才,如今已經投入生產,正在一步步向頂級晶片邁進。對此,你看好華為能造出頂級晶片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張忠謀:大陸很難造出頂級晶片!我們能用成果打他臉嗎?
    中芯作為國產晶片代工企業的主力,近期也可以看到國家在這方面所提供的資金支持,注資160億給中芯,以期其能提高國產晶片代工的能力。 可是在近日,一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大陸晶片製造發展大潑冷水的消息引發業內。
  • 華為能設計麒麟晶片,為何要臺積電代工?張忠謀:大陸做不出
    多家媒體報導稱,張忠謀「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大陸以舉國之力發展晶片製造,也很難取得成功。華為海思擁有研發手機晶片的實力,但華為晶片必須要交給臺積電來製程。而臺積電又受到美國的限制,所以,我們要想真正的實現高端科技自主化的話,那還得靠自己才行!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媒體說: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做出頂級晶片!!你們中國就是舉全國之力,也做不出頂級晶片!是嗎?我國採用的石墨烯製造工藝的碳基晶片,可以輕鬆達到普通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速度,如此超快的速度得力於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信號的傳輸中擁有更好的傳導性能。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晶片都是中國科技領域的短板,超過90%依賴進口,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國產晶片自給率尚不足三成。
  • 張忠謀為何不出走_張忠謀對大陸的態度
    張忠謀的介紹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張忠謀為何不出走 臺積電可能出走美國的消息,震動臺灣產業界,也讓蔡當局神經緊繃。
  • 臺積電,為何「卡脖子」?中國知名企業「晶片」該從何而來?
    臺積電屬於中國臺灣的知名企業,它又為何做出「斷供」華為晶片的決策呢?華為的「晶片」又該從何而來呢?臺積電是1987年張忠謀創立的,在公司創立初期幾乎沒有人看好,但是張忠謀堅信晶圓代工在將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當時那個年代,英特爾,三星等商業巨頭都是自己獨立去完成整個晶片的設計,生產,然後在進行各種複雜的測試,最後完成成品封裝再去銷售,它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完全獨立的生產模式。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 張忠謀與臺積電 半導體製造強者是怎麼成功的
    今年6月5日,世界知名的半導體製造巨頭臺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宣布辭職,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三十年的臺積電。這位87歲半導體宿將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又可謂從勝利走向勝利。張忠謀以機械碩士的身份入職希凡尼亞半導體,為今後在半導體領域職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因為和上司爭吵負氣出走的他,又跳槽到後來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
  • 張忠謀臺灣突圍
    這家公司是由聯華電子(VMC,簡稱聯電)的離職員工所設立,而聯電正是臺積電在臺灣島內的最大競爭對手。  中芯國際量產的速度超乎了張忠謀的想像,而聯電等其他8英寸廠在長江三角洲布下的重重戰略據點,更令臺積電有「時不我予」的壓力。張忠謀開始擔心在未來中國內地的晶片代工市場會出現多個強大對手。
  • 1000億晶片項目爆雷!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
    舉國之力,我們能不能造出最先進的晶片?這幾年以來,晶片,一直都是美國的核心殺招,讓全國人民意識到,中國晶片產業的薄弱。在美國全面封鎖的情況下,奮發追趕,或許是中國晶片產業唯一可以且必須走的道路。據彭博社報導,中國正在規劃制定一套全面的新政策,以發展半導體產業,並賦予"如同當年製造原子彈一樣"的高度優先權。
  • 「半導體大王」張忠謀投資大陸謀劃半導體復興路
    其實早在高盛和標普之前,亞洲就有人預見到這個市場會成為全球半導體中心,這個人就是臺積電董事長,著名的「半導體大王」張忠謀。       半導體先知:德州儀器幹將       張忠謀出生於寧波,在上海接受了初等教育。1949年他由我國臺灣省輾轉來到美國,考入麻省理工,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獲得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學位。
  • 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比亞迪王傳福是說給華為任正非聽的嗎
    2004年,比亞迪第一次參加北京車展,其印刷品上的語錄非常雷人:「一輛上百萬元的車,在我看來也就是一堆鋼鐵。」王傳福硬是憑著一腔熱血,克服千難萬險,終於把比亞迪做到了中國汽車行業第一的位置。同樣,由於受到美國川普政府的無理打壓,華為幾乎失去了所有晶片代加工工廠。
  • 揭秘臺積電震蕩:一封信讓張忠謀10分鐘撤蔡力行
    這,是六月十一日,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做的決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2236.htm  「Rick(臺積電前總執行長蔡力行英文名)被留校察看了嗎?」「怎麼會這麼嚴重?!」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多少浙商基因?
    不久前,已退休的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出席妻子生平首場個人畫展「愛.無盡」,張忠謀說,10多年來,看著太太那麼努力,有一些畫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專注凝望妻子及其作品感性地說:「我個人的成就,除了臺積電就是張淑芬!
  • 尋找中國半導體
    不知內情的人只說是「飢餓營銷」,其實真實的原因十有八九在臺積電。沒辦法,高通、蘋果、華為都是客戶,甚至三星和Intel的部分產品也要靠臺積電代工,而產能就那麼多,高峰期除了拼關係,難免要辛苦大家擠一擠勻一勻。半導體行業規模經濟顯著,生產工藝的革新越到後期越是燒錢,正是因為深刻認識行業實質,張忠謀的臺積電專注代工,構築起頂級晶片生產能力。
  • 尋找中國半導體
    海峽兩岸半導體淵源頗深,成立之初的臺積電並無過人之處。其大股東是荷蘭名企飛利浦。當時飛利浦剛步入全盛,在其亞洲戰略中,布局了兩家合資半導體公司。除了臺灣的臺積電,同一時間飛利浦和上海無線電七廠合資的上海飛利浦半導體,也就是後來的上海先進。上海先進的英文簡稱是ASMC和臺積電TSMC如此相近,原因也在此處。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目前,雖然臺積電在其市場佔有率上有過半的競爭優勢。不過,三星也非省油的燈,2019 年也宣布將投資 120 兆韓圜 (約 1,150 億美元) 的金額,希望能在 2030 年超車臺積電,成為非存儲器的系統半導體製造龍頭。面對三星如此來勢洶洶,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表示,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臺積電還沒有贏。因此,在可以期待的未來是臺積電與三星的競爭仍將持續,鹿死誰手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 臺積電新任CTO曝光
    今年6月,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正式退休,並表示希望多數公司的重要骨幹都能在他退休後繼續留任,協助臺積電繼續踏上星辰大海的徵途。不過,依然有少數幹部「萌生退意」。也就是因為如此,在所謂的後張忠謀時代,或者更精準的說法是「新臺積電時代」, 除了目前看來已經上位的兩位接班人外,新一波更大規模的接班梯隊也正在快速集結中。
  • 臺積電新任技術掌門人首度曝光,全球晶片產業人事持續地震
    秦公」之稱的營運兼產品發展資深副總秦永沛,但不知是何原因,該決策已被否決。曾在 2005 年宣布交棒的張忠謀,在 2009 年回歸第一線重披 CEO 戰袍後的第一項重要決定,就是把已經在 2006 年退休的蔣尚義找回來重掌研發兵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擺平山頭林立
  • 比亞迪正式宣布,王傳福霸氣回應:「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不過,對於如今的科技領域而言,最重要的領域就是半導體領域了,尤其是半導體晶片,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智能產品,它的核心都是晶片,這些智能產品也都是由晶片驅動的,因此晶片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