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03-15 15:56:34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24歲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因其在半導體業的突出貢獻,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經理人之一。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而臺灣人則尊他為「半導體教父」,因為是他開創了半導體專業代工的先河。
臺積電可能出走美國的消息,震動臺灣產業界,也讓蔡當局神經緊繃。2017年3月28日林全指臺積電若不在臺灣投資,很可能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發生問題。蔡當局連日喊話留人,問題是臺灣政經環境一直惡化,如何留得住。
臺積電是臺灣最出名的晶片廠商,也是臺灣最大的標誌性企業,今次傳出要到美國落腳設廠的項目,是臺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晶片,投資金額高達5000億元新臺幣。臺積電可能被迫離開的原因,據稱是環評、土地、電力等遭遇困難,更深一層是受混亂的政治、不受節制的民粹的影響。
但是為什麼張忠謀不出走了呢,讓我們從一下三個方面來看一下:
「如果臺積電赴美投資100億美元,張忠謀大概不會得到川普如此熱情的擁抱。」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商業周刊撰文指出,臺積電從股權來看是一家美國公司,美國人回美國投資是應該的。他提到,臺積電唯有待在臺灣(美國的海外),才能擁有像神一般的地位,被人捧得高高的。就算臺積電市值已超越英特爾,TSMC is secondary,張忠謀為什麼要跑到美國去把自己矮化?
再者,黃齊元表示,臺積電從事的是先進位造業(advanced manufacturing),美國缺乏這種行業,你不能叫裝配汽車的工人去從事晶圓代工。臺積電的員工有極高附加價值,老美雖可訓練這樣的人才,但需要時間,且成本太高。
最後,法令規定也是臺積電選擇不出走的原因。黃齊元認為,美國法規繁瑣,企業有很多公開披露要求,臺積電雖在美國掛牌,但應有很多信息未披露,一旦赴美設廠,恐導致自己公司IP外流。
臺灣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主席張忠謀稱,如果臺灣政府始終維持對臺灣晶片製造商到大陸投資的禁令,他擔心臺灣晶片製造商正在大陸運行的工廠從長遠競爭來說將落後於英特爾。
張忠謀作出這番評論是對關於英特爾將投入25億美元在中國大陸的港口城市大連建造一個300-mm晶圓廠新聞消息所作出的反應。他稱,這個要建的工廠將直接地把90納米製程作為量產技術。張忠謀預計,這個要建的工廠在短期不會立即對臺積電大陸工廠形成威脅。但他稱,如果臺灣政府始終維持對臺灣晶片製造商到大陸投資的禁令,他擔心臺灣晶片製造商正在大陸運行的工廠從長遠競爭來說將落後於英特爾。
張忠謀也指出,中國大陸的後進者可能還需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臺積電的技術門檻,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沒有業者會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領先技術。
「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可能不是政府真正想要的成功,」張忠謀表示,大陸業者在成熟的工藝可以開出產能但卻有供給過剩的風險,然而在先進工藝上「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