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兩大國不斷升級的對抗中,華為和臺積電成為了中美博弈棋盤上的馬前卒。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即使奔波不斷,父親對於張忠謀的教育從來沒斷過,天賦異稟的張忠謀也沒辜負父親的期待,於1949年考上了哈佛大學,成為那屆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
在美國求學的張忠謀可謂是學霸中的學霸,哈佛讀本科,麻省理工讀碩士,斯坦福讀博士。在學業上,張忠謀主修的是機械和電機。作為純正的理科生,他卻在選修中專讀英美文學。張忠謀一直認為人不能偏科,文理都學能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文理雙修讓張忠謀不僅僅是個純粹的技術宅,更為他在管理方面提供了許多思路和見解,這為他以後的高管之路和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入職德州儀器 逐漸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
在學校畢業後,考博士落榜的張忠謀拒絕了福特等大公司的邀請,進入了半導體行業不久,他跳槽來到了德州儀器公司。當時的德州儀器是一個發展十分迅速的半導體企業,每年都會接到IBM等企業的大訂單。
在技術尚在發展的50年代,良品率下降和成品時間延期都是普遍的現象。張忠謀經過長時間艱苦的嘗試,把德州儀器的良品率大大提升。為此,他受到了公司的嘉獎,並被派送到史丹福大學讀博士。
讀博後的張忠謀擔任了德州儀器的管理崗位,他開始在半導體行業大展拳腳。張忠謀先是帶領科研人員成功研發出新的電晶體,這種電晶體讓IBM十分滿意。在內存方面,張忠謀避開英特爾佔優勢等等1K領域,開發出4K內存,讓英特爾先前的優勢蕩然無存。
德州儀器的成長與張忠謀的努力離不開,在張忠謀的帶領下,德州儀器在七八十年代一直把英特爾等企業甩在身後,牢牢霸佔著行業霸主的位置。張忠謀本人也是一路高升,當上了德州儀器的副總裁,屬於公司的第三號人物。
巨大的成功讓德州儀器在半導體行業不願意繼續發展,這讓張忠謀十分不快樂。道不同不相為謀,張忠謀離開了奮鬥二十餘年的德州儀器,於1985年回到了臺灣。
看準晶片製造的新領域 毅然回國創業
當時的臺灣是半導體行業的荒漠,要發展全套的半導體產業是不可能的事情。張忠謀因地制宜,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製造的代加工企業,這家企業就是臺積電。
專業製造晶圓體,在當時是一個新鮮的行業,很多人對臺積電的製造水平抱著懷疑態度。在剛成立的幾年裡,臺積電沒有同行業的訂單,只是靠臺灣省政府輸血維持,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老對手給了張忠謀最重要的助力
就在臺積電艱難生存時,老對手英特爾給了一筆訂單。這筆訂單來自行業巨頭,對臺積電來說十分重要。面對這個要求十分苛刻的訂單,張忠謀親自帶人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終於把這一批產品如期製造出來。臺積電產品的質量讓歷來要求嚴苛的英特爾也是無可挑剔。
英特爾的訂單讓臺積電起死回生,也讓許多晶片設計公司看到了設計和製造分離的優勢。臺積電的客戶越來越多,英偉達、博通等產品都紛紛找臺積電代工晶片。臺積電在90年代開始起飛,迅速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晶片加工廠。
臺積電為那些有著天才創意卻沒有製造能力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強有力平臺,讓小米等沒有晶片製造能力的公司放心大膽的在半導體領域不斷推出新產品。臺積電使晶片的製造和設計分成兩個行業,張忠謀又在半導體行業掀起了一場革命。
臺積電在90年代末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在2000年,臺積電營收達到60億,在2010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有餘,達到了150億。臺積電成為臺灣地區業務規模最大和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成為了臺灣的名片。
不滿足眼前的成就 臺積電繼續在技術端領跑
張忠謀在臺積電坐穩晶片代工領域領頭羊之後並沒有懈怠,為了臺積電能夠迅速發展,他採取了併購和技術領跑相結合的戰略。張忠謀十分關注市場和對手的動態,如果有新對手,他都會準備收購。世大半導體,ASML的控股權,都是臺積電為鞏固自己市場地位的大手筆之作。
臺積電每年都把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中,研發讓臺積電一直處於晶片製造領域行業的領先水平。如今臺積電已經開始用最新的5nm工藝時,同行業的老對手英特爾和三星依然還在7nm和9nm中摸索。
中國的中芯國際目前還在14nm工藝上摸索,兩岸在晶片製造水平上的差距幾乎可以用代差來計算。如果華為全部採用中芯的製造,那華為手機在處理器上就會落後其他對手幾個代差,華為將無法在高端品牌與蘋果等手機競爭,這就是為什麼臺積電斷供會對華為產生巨大衝擊的原因。
臺積電在市場戰略方面,張忠謀認為對待客戶,就要像他的名字一樣,先忠後謀。首先要忠於客戶,為客戶的情況考慮,然後在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方向製造適合客戶的產品。
臺積電能壓制三星等大廠,搶得蘋果、華為等著名企業的代工訂單並有長期的合作,臺積電能切實為客戶所想,能夠根據市場提出新的意見,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依然穩坐釣魚臺,卻也無法擺脫淪為棋子的命運。斷供華為或許是張忠謀的本意,卻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華為高端晶片的生存。
失去了內地市場之後,張忠謀曾經放話說內地永遠都造不出好晶片。已經對國不"忠"的張忠謀,接下來如何"謀"求新的發展,決定著臺積電未來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