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2020-12-01 騰訊網

在中美兩大國不斷升級的對抗中,華為和臺積電成為了中美博弈棋盤上的馬前卒。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即使奔波不斷,父親對於張忠謀的教育從來沒斷過,天賦異稟的張忠謀也沒辜負父親的期待,於1949年考上了哈佛大學,成為那屆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

在美國求學的張忠謀可謂是學霸中的學霸,哈佛讀本科,麻省理工讀碩士,斯坦福讀博士。在學業上,張忠謀主修的是機械和電機。作為純正的理科生,他卻在選修中專讀英美文學。張忠謀一直認為人不能偏科,文理都學能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文理雙修讓張忠謀不僅僅是個純粹的技術宅,更為他在管理方面提供了許多思路和見解,這為他以後的高管之路和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入職德州儀器 逐漸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

在學校畢業後,考博士落榜的張忠謀拒絕了福特等大公司的邀請,進入了半導體行業不久,他跳槽來到了德州儀器公司。當時的德州儀器是一個發展十分迅速的半導體企業,每年都會接到IBM等企業的大訂單。

在技術尚在發展的50年代,良品率下降和成品時間延期都是普遍的現象。張忠謀經過長時間艱苦的嘗試,把德州儀器的良品率大大提升。為此,他受到了公司的嘉獎,並被派送到史丹福大學讀博士。

讀博後的張忠謀擔任了德州儀器的管理崗位,他開始在半導體行業大展拳腳。張忠謀先是帶領科研人員成功研發出新的電晶體,這種電晶體讓IBM十分滿意。在內存方面,張忠謀避開英特爾佔優勢等等1K領域,開發出4K內存,讓英特爾先前的優勢蕩然無存。

德州儀器的成長與張忠謀的努力離不開,在張忠謀的帶領下,德州儀器在七八十年代一直把英特爾等企業甩在身後,牢牢霸佔著行業霸主的位置。張忠謀本人也是一路高升,當上了德州儀器的副總裁,屬於公司的第三號人物。

巨大的成功讓德州儀器在半導體行業不願意繼續發展,這讓張忠謀十分不快樂。道不同不相為謀,張忠謀離開了奮鬥二十餘年的德州儀器,於1985年回到了臺灣。

看準晶片製造的新領域 毅然回國創業

當時的臺灣是半導體行業的荒漠,要發展全套的半導體產業是不可能的事情。張忠謀因地制宜,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製造的代加工企業,這家企業就是臺積電。

專業製造晶圓體,在當時是一個新鮮的行業,很多人對臺積電的製造水平抱著懷疑態度。在剛成立的幾年裡,臺積電沒有同行業的訂單,只是靠臺灣省政府輸血維持,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老對手給了張忠謀最重要的助力

就在臺積電艱難生存時,老對手英特爾給了一筆訂單。這筆訂單來自行業巨頭,對臺積電來說十分重要。面對這個要求十分苛刻的訂單,張忠謀親自帶人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終於把這一批產品如期製造出來。臺積電產品的質量讓歷來要求嚴苛的英特爾也是無可挑剔。

英特爾的訂單讓臺積電起死回生,也讓許多晶片設計公司看到了設計和製造分離的優勢。臺積電的客戶越來越多,英偉達、博通等產品都紛紛找臺積電代工晶片。臺積電在90年代開始起飛,迅速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晶片加工廠。

臺積電為那些有著天才創意卻沒有製造能力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強有力平臺,讓小米等沒有晶片製造能力的公司放心大膽的在半導體領域不斷推出新產品。臺積電使晶片的製造和設計分成兩個行業,張忠謀又在半導體行業掀起了一場革命。

臺積電在90年代末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在2000年,臺積電營收達到60億,在2010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有餘,達到了150億。臺積電成為臺灣地區業務規模最大和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成為了臺灣的名片。

不滿足眼前的成就 臺積電繼續在技術端領跑

張忠謀在臺積電坐穩晶片代工領域領頭羊之後並沒有懈怠,為了臺積電能夠迅速發展,他採取了併購和技術領跑相結合的戰略。張忠謀十分關注市場和對手的動態,如果有新對手,他都會準備收購。世大半導體,ASML的控股權,都是臺積電為鞏固自己市場地位的大手筆之作。

臺積電每年都把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中,研發讓臺積電一直處於晶片製造領域行業的領先水平。如今臺積電已經開始用最新的5nm工藝時,同行業的老對手英特爾和三星依然還在7nm和9nm中摸索。

中國的中芯國際目前還在14nm工藝上摸索,兩岸在晶片製造水平上的差距幾乎可以用代差來計算。如果華為全部採用中芯的製造,那華為手機在處理器上就會落後其他對手幾個代差,華為將無法在高端品牌與蘋果等手機競爭,這就是為什麼臺積電斷供會對華為產生巨大衝擊的原因。

臺積電在市場戰略方面,張忠謀認為對待客戶,就要像他的名字一樣,先忠後謀。首先要忠於客戶,為客戶的情況考慮,然後在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方向製造適合客戶的產品。

臺積電能壓制三星等大廠,搶得蘋果、華為等著名企業的代工訂單並有長期的合作,臺積電能切實為客戶所想,能夠根據市場提出新的意見,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依然穩坐釣魚臺,卻也無法擺脫淪為棋子的命運。斷供華為或許是張忠謀的本意,卻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華為高端晶片的生存。

失去了內地市場之後,張忠謀曾經放話說內地永遠都造不出好晶片。已經對國不"忠"的張忠謀,接下來如何"謀"求新的發展,決定著臺積電未來的興衰。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本是常有的事,但如果牽扯利益巨大,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主導經濟時,可能不僅僅面對的是簡單市場競爭,而是更加殘酷的打壓、排擠。  所謂樹大招風,華為科技在全球暢銷時,也遭到不少海外巨頭圍剿,還有美國的不斷打壓。好在華為不懼敵強,兵來土掩,水來將擋,抵禦多次打壓和圍剿斷供。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華為的越來越強大,老美開始害怕了。使出各種陰狠毒辣的怪招打壓著華為。前有禁止華為設備對美國出口,後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抓。然而,這一切都不及斷供晶片、禁用ARM架構來的致命。這兩項技術非一朝一夕所能研發出來。
  • 臺積電,為何「卡脖子」?中國知名企業「晶片」該從何而來?
    說到臺積電可能很多人都有所耳聞,臺積電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文簡稱,它屬於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有消息稱,臺積電公司即將投資120億美元奔赴美國建廠,而且長期以來都有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的言論。臺積電說到底也只是一家晶圓代工廠,它不代工華為去找別家代工廠不就好了嗎?
  • 揭秘臺積電震蕩:一封信讓張忠謀10分鐘撤蔡力行
    這,是六月十一日,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做的決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2236.htm  「Rick(臺積電前總執行長蔡力行英文名)被留校察看了嗎?」「怎麼會這麼嚴重?!」
  • 張忠謀臺灣突圍
    中芯國際量產的速度超乎了張忠謀的想像,而聯電等其他8英寸廠在長江三角洲布下的重重戰略據點,更令臺積電有「時不我予」的壓力。張忠謀開始擔心在未來中國內地的晶片代工市場會出現多個強大對手。  除了這些主客觀的市場變化,內地地方政府的招商優惠條件以及內地IT產品市場的封閉性,都讓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意識到,必須在距封閉性市場最近的當地設立生產基地,否則別無他途。
  • 華為能設計麒麟晶片,為何要臺積電代工?張忠謀:大陸做不出
    華為海思擁有研發手機晶片的實力,但華為晶片必須要交給臺積電來製程。而臺積電又受到美國的限制,所以,我們要想真正的實現高端科技自主化的話,那還得靠自己才行! 臺積電是一家晶片代加工企業,依靠荷蘭的光刻機在晶片領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但是加工與研發完全是兩個方面
  • 華為風暴考驗臺積電
    也由於華為最主要的供貨商國別大小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日本、中國臺灣,其中隸屬於美國的主要晶片大廠相繼決定停止供貨給華為之後,禁售令的壓力逐步轉向臺灣,其中臺積電因擁有領先全球的7奈米及7奈米強化版先進位程技術,是華為唯一能仰賴的晶圓代工廠,特別是Samsung7納米產能尚有限、中芯國際也僅進入14納米量產初期,故臺積電扮演華為重要供貨商的角色,恐成為美方施壓的焦點,不論是政治面或是藉由臺積電使用美國所對提供電子設計自動化相關技術作藉口
  • 張忠謀與臺積電 半導體製造強者是怎麼成功的
    今年6月5日,世界知名的半導體製造巨頭臺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宣布辭職,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三十年的臺積電。這位87歲半導體宿將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又可謂從勝利走向勝利。張忠謀以機械碩士的身份入職希凡尼亞半導體,為今後在半導體領域職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因為和上司爭吵負氣出走的他,又跳槽到後來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
  • 臺媒:蔡英文將宣布由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任APEC代表
    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0日)上午10時將宣布由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擔任臺灣地區代表參與領袖峰會,這是張忠謀第4度出任代表。「中時新聞網」報導提及,張忠謀首次出任代表是在2006年臺當局前領導人陳水扁執政時期,蔡英文上臺後,前兩年都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代表,2018年起改派張忠謀出席,連同這次,是蔡英文第3度派張忠謀代表參與。今年9月,有臺媒報導稱,臺方已籌備參加在馬來西亞主辦的APEC年會,並謀劃由蔡英文參與領袖峰會。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網上說「華為手機業務要涼……」「華為即將退出手機市場」「餘承東說華為手機沒晶片了,9月後就無法繼續生產」,真是這樣嗎?這些說法貌似「言之有據」,但卻是誤導無疑。要理清楚這個問題,要圍繞被限的麒麟9000進行梳理。
  • 9月14日後停供,臺積電確認斷供華為背後:淨利潤飆升81%,離開華為有...
    對臺積電來說,華為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客戶,但並非不可取代。二季度財報中的驚人利潤和在它先進位程中不可取代的地位都說明了臺積電的底氣。失去華為後,臺積電相關產能會迅速被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客戶補上。但對於華為來說,確認斷供後要走向何方還是一個未知數。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多少浙商基因?
    」屢創新高的臺積電市值,讓退休的張忠謀身家財富激增;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心裡不禁沾沾自喜」之餘,也稍微忐忑不安,並警醒道:成功企業垮臺僅需五步。成功企業垮臺,僅需這五步張忠謀夫人張淑芬出席個人畫展「不要放棄你的嗜好,你要繼續畫下去。」張忠謀一直鼓勵妻子,還幫她買畫室。
  • 張忠謀為何不出走_張忠謀對大陸的態度
    張忠謀的介紹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臺積電可能被迫離開的原因,據稱是環評、土地、電力等遭遇困難,更深一層是受混亂的政治、不受節制的民粹的影響。 但是為什麼張忠謀不出走了呢,讓我們從一下三個方面來看一下: 「如果臺積電赴美投資100億美元,張忠謀大概不會得到川普如此熱情的擁抱。」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商業周刊撰文指出,臺積電從股權來看是一家美國公司,美國人回美國投資是應該的。
  • 突發:華為確定被臺積電斷供!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
    今天台積電正式宣布斷供華為,華為海思晶片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再加上最近雲南的小學生論文造假事件,我們不禁陷入深思:這些事件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關聯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小編也不方便發表太多評論,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 「半導體大王」張忠謀投資大陸謀劃半導體復興路
    其實早在高盛和標普之前,亞洲就有人預見到這個市場會成為全球半導體中心,這個人就是臺積電董事長,著名的「半導體大王」張忠謀。       半導體先知:德州儀器幹將       張忠謀出生於寧波,在上海接受了初等教育。1949年他由我國臺灣省輾轉來到美國,考入麻省理工,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獲得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學位。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文/福布斯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華為海思的麒麟、鯤鵬系列晶片都基於ARM構架。其中麒麟晶片在「斷供」後,已經無法生產,而一旦美國政府再對ARM構架發出禁令的話,連設計都恐怕難以進行了。最後是審批,中英美三國監管部門的態度是此次收購的關鍵。目前,三國都沒有明確表態,但科技界對其反對強烈。
  • 臺積電、高通同時出手援助華為,外媒:大人,時代變了!
    華為這家公司說起來也挺神奇的,做手機明明只是業務的一部分,大家卻都把重心關注在手機上面,可他還偏偏做好了,雖然很多人都說是靠營銷起來的,但營銷能讓美國將華為弄到實體清單上嗎,沒有過硬的實力怎麼可能。華為這些年出口的越來越大,海外用戶也增長了很多,許多人都被華為的體驗成功吸粉,就連這個沒有谷歌服務的Mate 40都有人買去體驗,要知道在國外的安卓,沒有谷歌基本就等於一個廢鐵一樣,基本是什麼都不能做。再加上更嚴重的晶片斷供,更是把華為推上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 華為不再孤單,中國晶片在這一環節全球第2,市場份額超25.1%
    我們常常說的華為晶片領先,其實指的晶片設計,而華為被斷供晶片是禁止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商給華為提供晶片製造服務,目前先進晶片製造主要依靠臺積電來完成。> 3 雖然中國在封測市場份額成績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