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華為確定被臺積電斷供!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

2021-01-16 世界先進位造技術論壇

編者按:前幾天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現在突發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今天台積電正式宣布斷供華為,華為海思晶片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再加上最近雲南的小學生論文造假事件,我們不禁陷入深思:這些事件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關聯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小編也不方便發表太多評論,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四臺積電確認已暫停處理主要客戶華為技術公司的新訂單,以遵守美國的出口法規,但表示由於5G智慧型手機、基礎設施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的強勁需求,今年仍能實現超過20%的營收增長。

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臺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5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也就是將於9月15日生效。

因此,沒有向美國政府申請並獲得許可的臺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新訂單,並且必須在9月14日之前將原有的訂單完成。

同時,臺積電發言人也強調,上述情況只是基於現有的美國政府禁令,但不清楚該禁令會不會出現新的變動。

此前,有外媒報導稱,美國禁令發布後,華為已經儲備長達兩年的美國「關鍵晶片」,主要集中在英特爾生產的用於伺服器的CPU和賽靈思(Xilinx)的可編程晶片,這些晶片是華為基站業務和新興雲業務的「最重要組件」。

不過,華為方面對此未給予直接回應。

華為財報顯示,2019年末,華為原材料一項較2018年末增長65%,佔所有存貨的比重達35%,總價值584.2億元。而該數據在2018年末為354.48億元,較2017年末的190.05億元增長超過86%。

在今年3月底的財報會議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曾公開表示,如果美國禁止晶片製造商使用美國的設備、材料和軟體來製造海思設計的產品,華為仍可以從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購買晶片。


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安全所」)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7月16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

核安全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研究所。前述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確實是被挖走的,但離職屬於正常人員流動。

同日,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告訴澎湃新聞,離職發生在上個月,具體離職原因等其他相關情況不知情。

16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離職。報導引用一名內部人士的表述稱,離職人員集中於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時間均在今年年內,離職原因似與待遇並無直接關聯。

前述人事處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90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消息屬實,但前述媒體報導,部分誇大事實,「事實勝於雄辯」。

核安全所官網顯示,吳宜燦是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負責研究所戰略規劃工作。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吳宜燦研究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6日,澎湃新聞多次致電中國科學院相關職能部門,截至目前,暫未獲得有效回應。

核安全所官網信息稱,該所是面向核安全與先進核技術相關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的創新型研究所,目標是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安全技術基礎研究基地、核能安全專業創新型高端人才培養中心、核電站及其它核設施安全技術綜合支持平臺及第三方評價機構。研究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上。核安全所在IAEA及ITER國際合作計劃、國家「973」/「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項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重大項目牽引支持下,始終追求「從源頭確保核安全」的理念,深度交融「研、學、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等20餘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還獲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和美國核學會傑出成就獎、國際聚變核技術傑出貢獻獎等國際獎勵。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等

本期編輯:小艾 
商務合作:021-37709287
投稿郵箱:info@amtbbs.org
版權聲明:AMT尊重版權並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無法溯源的文章,我們均在文末備註了來源;如文章視頻、圖片、文字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臺積電確定斷供華為!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
    因此,沒有向美國政府申請並獲得許可的臺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新訂單,並且必須在9月14日之前將原有的訂單完成。  同時,臺積電發言人也強調,上述情況只是基於現有的美國政府禁令,但不清楚該禁令會不會出現新的變動。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人事處:被挖走的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據中科院官網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專項工作組趕赴合肥調查
    7月20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消息,透露中科院黨組已經向合肥研究院派出專項工作組。中科院表示,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組成。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安全所)的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提出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
  • 某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中科院派工作組調查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事件回顧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在這裡,數千名科研人員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實驗成果,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6月28日晚,科學島一名中層幹部證實,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
  • 中科院核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後續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集體離職事件引發關注,90多名科研人員在6月集體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7月17日,中科院成立專項工作組,7月19日工作組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調查工作後續如何?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原創 佟西中 中國新聞周刊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可以看出對事件的重視7月15日 ,一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餘名科研人員,放棄編制與福利房集體離職。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來源:澎湃新聞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驚動國務院!不要事業編制、不要福利房
    近日,一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的消息引發各界關切。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中科院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之一。這90多人均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核所)職工,大多是博士畢業生,還有事業編制,很多人有福利房。有內部人士稱,這些說不要就不要了,太可惜。確實很可惜,想想看有多少人為了進事業單位,擠破了頭。有多少人為了房子,折騰了大半輩子。
  • 合肥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1最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新聞,而是其下屬的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但就目前多家媒體所能看到的新聞來看,這次集體離職事件,實質是長時間矛盾爆發的結果,直接的導火索是因為該所更換安保。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事件還是引起了許多人關於國企人才流失、福利待遇、成長發展的廣泛討論和反思。 從張小平離職到如今的90多名研究員集體辭職。
  • 中科院核所90多人集體離職,待遇太低還是改革刺激?
    7月15日,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16日,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離職於6月份發生,「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據新京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辭職是部分職工個人選擇,目前上述單位在職員工們均正常工作。」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網友:難道背後另有隱情?專項組展開調查
    中科院90多人集體辭職,這一消息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出現了,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這是位於中科院安徽省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某一研究組的集體辭職消息,與此同時中科院黨組針對此項事件成立了特別專項工作組,並且在7月19日,抵達集體辭職的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很快真相就會水落石出。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人集體辭職後續:哀莫大於心死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在職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時間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是對相關職能單位的影響還很深遠。現有在職人員約 500 人,包括逾 20 名研究員,和一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2019 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吳宜燦教授。集體辭職事件的九十多位科研人員,據悉都是基層科研人員,與上述二十餘人並無關係。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多人辭職,究竟為何?
    近期一則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由於該所員工大部分是博士畢業且擁有事業編制,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他們要辭職。目前已知的是有90多名科研人員辭職,都屬於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該所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轄研究所。
  • 中科院派工作組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真相到底是什麼?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20日通報: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有網友指出: 又代表什麼呢?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來源:中國經營網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6月28日晚,科學島一名中層幹部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這名幹部表示,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連國務院都驚動了!
    7月15日,一份關於《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報告引發了廣泛關注。根據報告得知,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90多名研究人員自願放棄他們的研究和福利待遇而離職。第二天,合肥研究院人事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媒體,6月份已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向研究院遞交了辭呈。「他們都是自願離開的,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該管理人員說道。據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報導,中國科學院黨組領導於7月17日決定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前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理科學研究所調查,已於19日到達。
  • 中科院調查「90人離職事件」,用客觀事實驅散疑雲
    ▲中科院網站截圖7月20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針對該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期傳出所屬研究單元有90多人集體離職引發廣泛關注的事件,中科院黨組已成立並派出專項工作組赴合肥展開調查。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人組成。中科院、核安全所、90多人集體離職……由這些關鍵詞組成的消息甫一傳出,就立即登上了熱搜。畢竟,科研院所這種「高大上」的單位,以及高學歷科研人員群體,出現如此大的「異動」,很難不引發社會好奇。
  • 放棄事業編、福利房 誰能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
    (原標題:中科院派工作組赴合肥,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