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官網20日通報: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有網友指出: 又代表什麼呢?因事件在網絡上走紅了才去過過場平息一下?還有網友指出: 學術圈早已經烏煙瘴氣了,天天沒完沒了的唱高調。更有網友指出: 就比如抗疫的時候,不幹活比幹活拿的還多,領導比職工拿的錢多,薪酬差距太大,這就是窩火的地方。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覺得事出蹊蹺,但合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卻回復「很正常,是正常的離職問題」,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根本不把大眾的智商放在眼裡,侮辱廣大網友啊!研究院相關領導在記者採訪時煞有介事地介紹說:此次集體辭職事件並沒有什麼難言之隱,其導火索就是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但是在更換保安前,因為工作疏忽,院方沒有提前和研究所內科研人員打招呼。一些人就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對科研人員缺少起碼的尊重,進而選擇離職。如果說有個別人員離職,這樣的解釋尚可接受,畢竟有的知識分子比較孤傲,人權和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選擇離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說近一半的人員因為更換保安而集體出走,在困難的求職階段放棄事業編制,這簡直就是貽笑八方。馬雲曾經說過,如果員工離職,只有兩種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一是心裡受了委屈。之所以這句話能夠紅遍中國,不是因為這句話是馬雲說的這麼簡單,而是這句話說得實在是精闢,一針見血地指出員工離職的兩大原因。很多人選擇離職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錢給少了,畢竟大家都要生活,如果收入無法保證生活的質量,通過更換工作獲得更高的薪酬,就是提高生活質量最快的捷徑。那我們就來看看辭職的核所員工的整體待遇如何:核所的很多職工都是高端型人才,這很好理解,沒有高學歷,也進不了中科院的研究中心。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在編人員,福利待遇不言而喻,每個月的工資都在1萬多元,這在合肥已經算得上高工資了!而且,與普通事業單位不同,很多人都有科學家園的福利房,這樣的福利更是別人不可企及的。而核所一名科研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兩年收入是平穩的。疫情發生之後,我的科研工作都忙不過來了,沒怎麼關注工資。通過這句話,充分證明了核所的待遇還是十分優厚的,絕沒到要辭職謀生活的地步。那麼,辭職原因就只剩下一條:受了委屈!在今年6月份,網上就有關於「如何評價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改革舉措」的討論。核所去年換了新領導,這位領導來到後就對所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內部機構改革。但凡涉及到改革,就必然波及利益的調整和再分配,一些人難免不適應。這一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新領導上任後的改革手段,合肥研究院的改革,究竟指向哪個方向。但是,這樣如果在改革過程中任人唯親,存在拉幫結派的嫌疑,那麼就會傷了老員工的心,成為他們離職的真正原因。這絕非更換一家保安公司,提高公司安保力度,某一名保安強制要求刷卡就能製造的高端人才集體離職事件。在其背後一定有著更深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科學島」變成了「禁閉島」,讓近百名科研人員迫不及待地離開,相關單位部門需要深究到底,深挖問題源頭。大家拭目以待中科院工作組的調查結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