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美國禁令生效,任正非以後該怎麼辦?

2021-01-18 騰訊網

華為旗下的產品,從手機、5G基站,再到伺服器,甚至各種物聯網設備,無不仰賴晶片。對於一家硬體為主的科技企業而言,沒有晶片就沒有產品,沒有產品,企業也不復存在。

華為公司標識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成立30多年,在今年二季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過三星,首次登頂全球銷量最高的寶座。然而,緊接著三季度就面臨全面「斷芯」。寶座還未暖熱,可能首次就要被迫讓位。

9月15日過後,對華為而言是個全新的時期,中國的晶片行業也不得不面臨潛在巨變。

美國政府一聲令下,美國本土企業停止給華為供貨並不令人驚訝,為何韓國、日本、臺灣的半導體企業也不得不遵從?

簡單而言,有兩個原因:中國沒有獨立的晶片設計和製造能力,美國技術在全球晶片行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華為最先進的麒麟9000晶片舉例,一個晶片從無到有,要經歷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環節。

在技術含量最低封裝和測試環節,中國本土企業可以滿足華為的需要。

但在設計環節,雖然麒麟9000是華為海思自主設計,但設計過程所必備軟體EDA,在這個領域三家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和Mentor Graphics,處於壟斷地位,無一不是美國企業。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都相繼發布聲明希望禁令延期,並強調禁令對產業利益的損害。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在聲明中表示,美國8月17日的新例最終會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並在半導體供應鏈中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破壞,從而最終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而5月頒布華為禁令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就已經表示,禁令將抑制企業購買美國製造設備與軟體的意願,同時也導致與華為無關的企業已損失將近1700萬美元。而且長期來看,「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既有客戶基礎,也加劇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更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

分析機構加特納公司(Gartner)的分析顯示,2019年華為公司在全球半導體採購支出達到208億美元,居全球第三,這意味著禁令之下,半導體行業總營收可能將會減少200億美元左右。

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作為中國少有的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將長期成為美國目標,而美國兩黨已經形成共識,面對中國崛起都持負面姿態。

美國制裁致無芯可用

華為機型之所以出現大範圍缺貨和漲價的現象,華為銷售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稱,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機型本身賣得久、比較火,另一方面這也和華為晶片被斷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也向記者表示,隨著時間逼近美國禁令正式生效的時間9月15號,斷供延期的消息依舊沒有出來,現在看到的缺貨和漲價是不延期下快速發酵的市場現象,也就是「屯糧續命」的做法,一方面華為的供應在減少,另一方面,物以稀為貴,華為官方不會漲價,但對經銷商來說,利益是第一位的。

自從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以來,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就在不斷升級。

然而,華為在經歷三輪制裁的大環境下,去年手機全球出貨量達2.4億,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全球發貨量達1.05億,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2558億元,同比增長15.85%。

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一年之後,今年5月15日,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再度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到8月13日,但同時他們正在更改一項出口規則,意圖打擊華為的晶片供應鏈,試圖切斷華為在全球的晶片供應。

根據這項規則變動,即使晶片本身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了美國晶片製造設備,就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華為或其附屬公司提供晶片。華為繼續獲取某些晶片或使用某些美國軟體或技術相關的半導體設計,也需獲得美國的許可。

8月17日,全新「升級版」的華為禁令正式出臺,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分別發表聲明,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並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地區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而這項禁令的正式生效日期就是9月15日。

作為半導體巨頭,也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家能為華為麒麟1020系列晶片實現5nm代工的企業,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5月15日後未再接華為的新訂單,9月14日後將不會向華為供貨。

目前,除臺積電外,三星、英特爾、聯發科、高通、中芯、海力士等全球主要晶片生產企業,都陸續宣布9月15日之後將不再為華為提供晶片服務。

再過一段時間,華為Mate40系列將上市。在8月7日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餘承東曾表示,華為Mate40系列搭載麒麟9000晶片,這可能將是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

晶片作為核心零部件之一,對智慧型手機來說不可或缺,在用一片少一片的晶片斷供局面下,華為熱門機型出現斷貨和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搭載麒麟晶片的多是華為中高端系列手機,一旦備貨用完,可預見的是,華為手機出貨量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分析報告中表示,無論華為能否在9月15日後取得手機零部件,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佔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

備貨量或可支撐半年

為了減少晶片備貨不足對將來華為手機出貨量的負面影響,華為也在爭分奪秒地「囤貨」。

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最後一代」的高端晶片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著有約1000萬臺華為Mate40/Pro手機可以用上這一晶片,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

日前,據媒體報導,隨著禁令進入倒數階段,華為旗下海思大手筆包一架順字號貨運專機,趕在出貨期限前赴臺運走晶片,提高備貨庫存量。

此前亦有消息稱,華為與聯發科籤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訂單金額超過1.2億顆晶片數量。依據美方的管制措施,第三方廠商若想供貨華為,需向美方提出申請。8月28日,聯發科方面表示,目前已經依照規定向美方提出申請,靜待美方審核中。

「華為晶片斷供,暫時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現階段晶片材料、設計和製造依然是我國晶片產業的薄弱環節,我國僅僅在封測領域有一定話語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新基建》作者盤和林表示,華為事件為國內晶片產業敲響警鐘,拿來主義的紅利期已經結束,我們要自力更生的發展本國晶片進行替代。

事實上,華為手機不僅面臨晶片斷供危機,作業系統方面也存在諸多風險。去年穀歌母公司Alphabet曾發布聲明稱,按美商務部要求,將停止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和服務,僅允許華為使用公開、開源版本的安卓系統。

面對這一危機,華為正發起突圍。在去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面向全球推出鴻蒙系統,而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鴻蒙2.0亮相。餘承東稱,此次鴻蒙系統的升級,不僅僅帶來了分布式能力的全面提升,還為開發者提供了完整的分布式設備與應用開發生態,全面賦能全場景智慧生態。明年華為手機將全面支持「鴻蒙」系統。

自主研發迫在眉睫

儘快打造可自控的晶片供應鏈已成為華為必須的選項。

「這是把雙刃劍,這也會倒逼華為在研發上的不斷崛起。」康釗指出,華為有這個實力,需要外力逼一把。

9月10日,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在開發者大會上公開回應,「晶片問題涉及到的技術非常複雜,華為在這方面困難一定有,毫無疑問。晶片問題給了企業反思,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麒麟晶片主要用於華為手機的Mate和P系列。」康釗強調,麒麟主要是在高端手機上,所以自主研發迫在眉睫。此前臺積電也在催促華為,儘可能在晶片禁令生效之前多下訂單,而這部分的訂單主要是用於Mate40系列手機上的麒麟9000晶片,但這批晶片的總量大概在1000萬顆左右,其實這只是華為半年的晶片用量。

據Canalys、IDC 和 Counterpoint 三家分析機構的數據都顯示,今年二季度華為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廠商,這也是過去九年中,全球手機市場首次有除三星、蘋果以外的廠商,領跑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

禁令之下,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華為Mate40是否會受到影響,原定於10月的發布會是否還能如期舉行?對此,餘承東在其個人微博上表示,「請大家再等一等,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此前,有不少業內專家稱,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Mate40將成為最強悍的手機,也將創造華為手機最為高光的時刻,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晶片供應問題,Mate40也有可能成為華為手機的「絕唱」。

「但是像華為Mate40系列這樣的頂級旗艦,必須要擁有一定數量的庫存才會召開發布會。即便從9月15日開始生產,至少也要有1個月的生產時間才能達到百萬部,這段時間還要包括產能爬坡期。標準版華為Mate40的備貨數量應該大於華為Mate40 Pro,華為Mate40 Pro的備貨並不多,想要買到只能靠搶了。」科技數碼博主鎧語對《商學院》記者表示。

然而華為受限制的不僅僅只有晶片,還包括谷歌的斷供,意味著之後的華為手機不能再搭載安卓系統了。好在華為已經發布了鴻蒙2.0系統,但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華為將在12月向開發者提供手機鴻蒙2.0的測試版本,是否真的能夠搭載在手機上面使用,還要等到明年才知道。

但建立手機作業系統是一項「生態工程」,需要眾多APP開發者的配合,如果主流APP無法適配,消費者也不願買單。在華為手機晶片受限、市佔份額或將下降的前提下,應用廠商是否有足夠的跟進意願尚不可知。

「此役之後華為會越來越加重底層技術的研發,做得好會改變手機全球格局。目前手機作業系統都是安卓,鴻蒙一旦成功的話,無疑將成為第三大系統。」康釗強調,擺在華為面前只有一條路,就是擺脫美國的產品來構建服務能力。

「這次的危機很大層面上也會給國內的手機廠商和存儲企業帶來機會,加碼研發能力。」康釗指出,我國的存儲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無法擔當起自給自足的重任,滿足華為高端產品線的需求。不過華為的危機也讓所有的手機廠商和晶片企業看到,我國必須打造出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完整晶片產業鏈,不然就會隨時遭遇到生存危機。

相關焦點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 碳基晶片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 碳基晶片概念股龍頭有哪些?最近華為被美國政府斷供的消息讓很多人氣憤不已,說到底還是我國在晶片行業的發展過於落後,沒有話語權,所以它們想斷供晶片就可以直接下令,這時候我國的晶片企業就需要爭氣了,下面看看石墨烯碳基晶片概念股。
  •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2.王禮賓:尋EDA創新之道 譜中國半導體之「芯華章」3.此外基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製造或開發任何華為子公司(實體名單內)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中。這條規定是對今年5月15日美國第二輪禁令的細化,意在進一步限制或者阻止華為製造或者外購晶片。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發文稱,該規則變更「將防止華為通過替代晶片生產和提供使用從美國獲得工具生產的現成晶片來規避美國規定。」
  •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有何影響?機構:短期破壞性影響不會特別明顯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王軍華為禁令進入關鍵時間關口!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屆時使用到美方技術的晶片企業將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供貨。面對無任何緩和餘地的禁令,華為顯然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 9月14日後停供,臺積電確認斷供華為背後:淨利潤飆升81%,離開華為有...
    同時,在2020年第二季度法人說明會上,臺積電宣布已經暫停接收主要客戶華為新訂單的消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我們完全遵守新頒布的(美國)法規。自5月15日以來,我們沒有收到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儘管該法規剛剛結束公眾意見徵詢期,美國工業和安全局(BIS)尚未做出最終的裁定,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計劃在9月14日之後向華為輸出晶圓。」
  • ASML和英飛凌將布局中國,任正非拜會中科院院長,背後意味深長
    在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晶片封鎖措施正式生效,幾乎所有的供應商都無法再為華為提供晶片產品,除非它們能申請到美國的許可證。ASML地位至今無人撼動,其光刻機全球市場佔比高達80%左右,而在高端EUV領域,市佔比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0%,可以說,ASML在光刻機領域的地位不亞於華為在5G領域的核心地位。
  • 華為註冊「華為鳳凰」!任正非: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分類科學儀器
    導語:華為註冊「華為鳳凰」商標!任正非: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分類為科學儀器據9月15日報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了一個新的商標,名為「華為鳳凰」,國際分類劃分在9類,科學儀器分類中。目前該商標已申請結束,等待審核。
  • 9.15禁令全面生效,倪光南院士卻說華為有芯可用,這是什麼意思?
    美國的禁令全面生效的時間是9.15日,過了這時間華為將沒有任何辦法從三星、聯發科、臺積電等這些知名晶片企業拿到晶片。不過就在禁令就要全面生效之時,倪光南院士卻對外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這是什麼意思?然來是有部分國人對於美國禁令產生了非常不樂觀的想法,認為在晶片的領域中國是一丁點的自主能力都沒有的。說到「中國已經擁有28納米的光刻機」,根據目前中國的能力,自己生產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還是沒有問題的。
  • 小弋讀報——SpaceX發射「星鏈」衛星,華為新禁令生效
    2020-08-201、美軍證實驅逐艦昨日穿越臺灣海峽,並發布現場圖炫耀小弋點評:美國這是想在火中取慄啊!維護主權統一是中國的底線,不容踐踏!2、據《國會山報》報導,當地時間19日,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拜登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 華為重發任正非2012年講話,談為何搞晶片,員工:老闆穿越了
    11月25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與2012實驗室座談會紀要,令華為員工的不解的是,這次座談會發生在2012年7月,其中的內容不但在華為內部而且在外網早已多次刷屏。華為如今重發有何深意?2012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組織,該名稱源於災難片《2012》,任正非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要想在未來生存發展就得構造自己的「諾亞方舟」,該實驗室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下設中央硬體工程學院、海思半導體、研發能力中心、中央軟體院等。
  • 開始反擊,任正非三個決定助飛華為,美晶片專家感嘆:太快了
    華為5G將中國通信技術帶到了新的高度,實現了對美國的彎道超車,然而為了爭奪5G主導權,不甘心落敗的美國便開始掄起大棒,連番針對性的打壓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我國晶片製造領域的現狀尤其是晶片禁令,讓我們這個晶片需求大國一度陷入沒有高端晶片可用的局面。
  • 臺積電確定斷供華為!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
    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臺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5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文/福布斯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就在昨天,9月14日,英偉達(NVDA.US)宣布,將斥資400億美元(股票和現金)收購ARM,預計交易將在18個月內完成。其中,該交易不包括ARM的物聯網服務部門。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GPU製造商、晶片巨頭要將全球最大的晶片架構(IP)供應商收入囊中,一個晶片「巨無霸」即將誕生。引用英偉達的聲明原話,就是將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
  •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Mate40將如期發布 分析稱短期破壞性影響不會...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據此前消息,今日起臺積電、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廠商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除非受到特殊許可,但顯然,美國不會給機會。沒有任何緩和餘地,華為顯然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李彥宏央視直播百度全無人駕駛
    NEWS 今日要聞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財聯社) 企業快訊 華為禁令今日生效 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屆時使用到美方技術的晶片企業將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供貨。
  • 任正非到訪中科院再談基礎研究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9月19日披露,9月17日下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到訪中國科學院,據公開消息,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此前透露,中科院未來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其中就包括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光刻機。「國家隊」進場,對華為來說將是一大利好。
  • 美國禁令華為,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美國的一紙禁令把華為推到了全球科技晶片的風口浪尖,令華為在全球幾乎找不到了晶片供應商,讓華為進入了一個無芯可用的寒冬。 1 眾所周知,華為目前是手機量出貨最多的品牌,手機晶片呢也是目前全球需要的技術以及製造工藝也是最為尖端的,所以此次晶片禁令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華為的手機了。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隨著美國禁令的升級,華為面臨的已不僅僅是無晶片可用,而是功放、鏡頭、射頻、內存……只要是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廠商,想給華為供貨,可能都需要美國的審批。有人擔心,京東方造的是液晶面板,但屏幕驅動IC還是採購自國外的,所以可能也會無法賣給華為。
  • 任正非的2019:對不起孩子,無愧於華為,浮沉於民心
    同一天,聯邦調查局(FBI)突襲搜查加州華為實驗室。5月16日,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FBI、商務部、白宮等美國公器全上陣。從基礎元件、存儲、晶片到作業系統全面斷供。美國舉國之力圍剿華為的節點,正好在春季發布會前後,偉創力等皆為華為旗艦機核心供應商。任正非緊急宣布華為進入戰時狀態。其後幾個月,他上演了幾乎教科書級的企業自救:先定軍心。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美國對華為禁令推遲90天實施,小米第一季度營收...
    90天實施法新社消息,美國官員周一決定,將對華為的禁令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其最新一份文件稱,推遲實施並不意味著川普基於國家安全發布的禁令被取消,而是為了讓華為及其合作夥伴「有時間」來維護支持當前全面運營的網絡和設備,包括軟體更新和補丁,以遵守2019年5月16日或者在這之前籤訂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和協議。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6期: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
    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海力士「斷供」華為據韓媒報導稱,由於美國升級了對中國華為的限制措施,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停止向華為供應含有美國技術的存儲晶片。不僅僅是存儲晶片,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為華為提供的高端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中的驅動晶片裡也含有美國的技術,所以也將停止供應。9月15日,美國晶片禁令就將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