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量產日,就是半導體領域洗牌時

2021-01-10 我建議泛媒體

華為事件警醒了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如何獨立自主不被「扼住咽喉」成為了當下國產晶片的「主旋律」。在這樣的局面下,中科院宣布進入「石墨烯晶圓」領域,以求彎道超車實現自主。石墨烯這種材料比較獨特,自這種材料被發現以來,各國都在爭相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以求增強自己的尖端科技。對於此,我國當然也不能落後。

中科院說話算數,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已小批量生產

近年來,我國科研水平越來越高,在石墨烯的研發應用上也突飛猛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不,中科院就說話算數,其位於上海的微系統團隊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研發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材料。石墨烯晶圓研發的成功不僅讓國內看到了突破西方封鎖的希望,也讓美國後悔都來不及了。

據中工網介紹,目前石墨烯晶圓已經可以小批量進行生產了,這些產品的質量及尺寸在整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首批生產出的晶圓已經經過驗證,從實驗數據來看,石墨烯晶圓在性能上提高了10倍,可以實現低功耗、高速的數據應用和通信方面。

雖然石墨烯晶圓還不能實現大規模生產,但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為我國國產高科技電子器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旦量產,勢必會讓半導體領域出現重新洗牌的情況。

石墨烯晶圓的問世,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的市場地位

作為目前科研領域重點研發的一項新能源材料,是由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一種新材料,具備強度高、導熱性好和高導電等性能,與目前已經普及使用的矽基晶圓相比,在性能上至少提高了10倍。國產石墨烯晶圓問世,實在是過於超前,雖然國產石墨烯橫空出世,卻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的市場地位。

目前,臺積電突破的2nm製程晶片的相關技術也是基於矽基晶片研發出來的,市面上製造晶片所用的晶圓也都是以矽材料為主。2nm製程技術已經達到了矽基晶片的極限,再想突破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但目前中科院研發的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只有中國能夠做到。國產石墨烯單晶圓無論是在尺寸上還是在技術上,其他國家在短期內是無法超越的。

比爾蓋茨此前說過,不賣給中國晶片就意味著美國失去了一批高薪工作,並促使中國加速晶片自給自足。隨著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的成功,或許還真的被蓋茨給說對了。不賣給我們晶片,我們自然要加速自主研發,等到我們實現技術突破的時候,晶片也必然「白菜價」。

相關焦點

  •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消息一出,很多人覺得華為要熬出頭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晶圓都是以矽為原材料,這次的石墨烯單晶圓能否用上還尚未可知,目前石墨烯晶圓還是一個概念,實驗室做出來不代表能量產,商用恐怕還得要等!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 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研發成功!俄媒:打破「歷史終結論」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尤其是在通信領域,由華為,中興等企業主導的中國5G技術領先事件,使中國第一次在重大科學技術領域實現了領跑。然而中國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美國感受到了威脅,為了維護自身在科技領域的優勢,繼續保持自己的科技「霸權」,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制裁。
  • 中科院再傳喜訊,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中國芯實現新突破?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晶片領域我們太期待有彎道超車的事情發生!對於國人來說,半導體可能是目前最為關心的話題,除了每年要花費數十億美金進口晶片,還要擔心相關制裁會影響到正常的企業運轉。"芯髒病",目前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不過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可能會迎來巨大轉機。
  • 國產半導體又一突破:中芯晶圓8英寸矽片下線 12英寸明年量產
    去年底Intel公司發布了供應鏈感謝名單,排名第一的合作夥伴就是日本信越,這是全球第一大矽晶圓(業內稱為大矽片)供應商,也是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Intel、臺積電等公司都要外購矽晶圓進行加工。
  • 國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能否「彎道超車」?
    因為按照美國在9月15日剛剛生效的最新禁令,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三星都因為使用了美國的技術,不能為華為代工晶片,所以華為即使再武藝高強也不得不暫時「封刀」為了儘快研發出中國人100%自主可控的半導體技術,我國的科研工作者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起往前推進第一條腿繼續順著歐美的技術路線走,研發矽基材料半導體晶片。
  • 蓄勢待發,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國產龍頭!
    在矽晶圓材料領域,目前市場主流是8英寸及12英寸,國內主要代表企業有上海新昇、中環股份、超矽上海、金瑞泓、啟世半導體等。目前國內8寸矽晶圓的月產能在139萬片,12英寸矽晶圓產能為28.5萬片。但據數據預測2020年國內8英寸矽晶圓需求將達到172.5萬片,12英寸矽晶圓月需求將達到340萬片。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甚至在世界上都遙遙領先超過了很多的國家。從官方數據來看,美方研發出來的8英寸石墨烯晶圓和中科院最近研發出來的最新成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說明我國真的實現了彎道超越,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優秀成績。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優勢何在?
    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發布了一項創新成果,表示實現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據此,有媒體報導稱,它「展示了我國在高質量石墨烯材料領域的創新成果」。  8英寸指的是晶圓的直徑(晶圓通常都是圓柱體)。目前最主流的直徑規格有三種: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直徑越大製造的難度越大。  據了解,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自2009年起瞄準石墨烯單晶製備及其電子器件應用的課題開始了攻關研究。
  •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石墨烯技術在未來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也是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簡單來說,石墨烯就是把石墨中的堆疊的碳原子分離成單層或者雙層。石墨烯發展成果———8英寸石墨烯晶圓誕生、雅迪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1、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石墨烯創新大會上,發布了一項重要的創新成果,可以實現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
  • 國產石墨烯晶圓下線,或助力晶片彎道超車,比矽前景還大的石墨烯...
    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發布了一項創新成果,表示實現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小規模量產據此,有媒體報導稱,它「展示了我國在高質量石墨烯材料領域的創新成果」。8英寸指的是晶圓的直徑(晶圓通常都是圓柱體)。目前最主流的直徑規格有三種: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直徑越大製造的難度越大。據了解,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自2009年起瞄準石墨烯單晶製備及其電子器件應用的課題開始了攻關研究。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在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我國就展示了以石墨烯為材料的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這是我國在高質量石墨烯材料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刻蝕的一系列先進的生產工藝後製作而成的,目前國內主要使用的晶圓大小一般為8寸和12寸。
  • 石墨烯晶圓突破後,又出現「金剛石晶片」?尹志堯說的沒錯
    國產石墨烯晶圓突破晶片是半導體行業最為核心的科技產物,也是我們國內最想掌握的關鍵技術。因為先進晶片的設計和生產工藝,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而且目前國內的晶片行業受到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幹擾,只有讓國產晶片實現崛起,才能擁有主動權。大家都知道,現有的晶片採用的基本上都是矽基半導體材料,所以又被稱為矽基晶片。
  • 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已量產12英寸進入試生產
    中國大陸8寸、12寸矽片自主供應能力弱,高度依賴進口,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短板。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IC風雲榜年度獨角獸候選8」英諾賽科:填補國內8英寸矽基氮化鎵...
    英諾賽科於2015年12月在珠海建設珠海8英寸矽基氮化鎵研發生產基地,投資額超20億元,目前產線運轉穩定,產品持續出貨中;於2018年在蘇州吳江開始建造蘇州8英寸矽基氮化鎵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投資60億元,蘇州項目一期已於2020年9月完成廠房基本建設和生產設備搬入,2020年12實現試生產,預計2021年3月正式投產,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8英寸矽基氮化鎵量產線,全線投產後將形成年產
  • 從國產晶片到半導體設備細分領域,瀋陽芯源微電子面面觀
    目前,在矽單晶爐、刻蝕機、封裝設備、測試設備等壁壘相對低的領域,國產已達到或接近國外先進水平,晶盛機電(300316-CN)生產的單晶矽長晶爐,在投料量、自動化程度和晶棒尺寸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中微公司(688012-CN)生產的16nm刻蝕機實現了商業化量產,並且進入臺積電5條生產線,北方華創(002371-CN)生產的cvd設備已經進入中心國際28nm生產線,14nm設備處於驗證期,矽刻蝕機已突破
  • 中科院帶來好消息,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中國芯還會遠嗎?
    終於中科院帶來好消息,稱中國8英寸石墨烯晶圓問世,這些用在高性能電子天線和大型數據通訊設備上的科技材料意味著中國的先進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換句話說就是,大的8英寸石墨烯晶圓已經出現,小巧的中國芯還會遠嗎?
  • 臺積電:全面衝刺1nm工藝,中科院:兩大技術領域已實現突破
    5nm晶片工藝之後,他們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計劃明年就發布出有關3nm的產品,並在2023年的時候爭取實現量產,除此之外,2nm以及1nm也都在臺積電的計劃之中。,如果他們要是將精力都放在半導體的研製方面,那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目前中科院已經宣布在兩大技術領域都實現了突破。
  • 一周概念股: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問題難解,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浪
    集微網消息,跨過2020年,迎來2021年,在歲末年初之際,本周的IPO進展也進入一個小高峰,受理和過會企業多達11家,涵蓋晶片設計、封測、CPU、動力電池、雷射設備等多個領域。在產業鏈領域,受益於國產替代的大趨勢,國產VCM產業和資本領域都迎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