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2020-10-09 紅螞蟻R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

漏電效應:

即當柵長減小時電子移動的距離縮短,容易導致電晶體內部電子自發通過電晶體通道的矽底板進行的從負極流向正極的運動。也就是說當柵長特別小的時候,兩個電晶體離得太近,其中的電子就可能直接通過兩個電晶體間的矽板流到另一個電晶體中。


短溝道效應:

MOS電晶體的溝道長度變短到可以與源漏的耗盡層寬度相比擬時,發生短溝道效應,柵下耗盡區電荷不再完全受柵控制,其中有一部分受源、漏控制,產生耗盡區電荷共享,並且隨著溝道長度的減小,受柵控制的耗盡區電荷不斷減少的現象。影響:由於受柵控制的耗盡區電荷不斷減少,只需要較少的柵電荷就可以達到反型,使閾值電壓降低;溝道變短使得器件很容易發生載流子速度飽和效應。

如何解決這個即將到來的問題?有兩個選擇:

  • 1、在現在基礎上實現技術突破,尋找破解的方法。
  • 2、用一種新材料來代替矽基板生產晶片。

2020年5月,在國際知名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北大團隊關於碳基半導體的論文,文中提到了「高密度碳納米管」的提取和組裝方法。業界將這一成果稱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的基礎。

由於媒體的廣泛宣傳,碳基半導體材料進入了公眾的視野,那麼碳基半導體到底靠不靠譜呢?

根據北大團隊和業界多年的研究,證明用碳納料管用來製造晶片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相對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上更有優勢,而且碳基晶片有一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用更大製程工藝生產的晶片能與更小製程的矽基晶片性能相當。

據相關測試,用28納米工藝製成的碳基晶片和7納米工藝的矽基晶片完全相當。這對於我國仍然停留在比較落後的晶片生產工藝下,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不用再因為缺乏最尖端的晶片生產設備而受制於人,所以總體來說,碳基晶片還是很靠譜的。

而且,我國在碳基半導體的提取技術上,已經位居世界頂尖水平,就算臺積電這樣的頂級矽基晶片大廠,將來在碳基晶片的競爭上,都有可能交出行業話語權。這已經不是他們肯不肯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一種新技術淘汰一種老技術,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數位相機淘汰了膠片相機,智慧型手機消滅了功能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碳基晶片正是我國在晶片技術上一次翻盤的機會,不過,雖然機會是存在,但是困難也不少。

碳基晶片要做到正式商用,還面臨兩大難題,具體是哪兩大難題呢?請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國器」的視頻:

打開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 「國器」,即可觀看完整視頻。

因為太多的無用信息佔用了大家的碎片時間,所以很多國人對咱們國家在科學上取得的一些矚目成就不是太了解,沒有一種科技自信!西瓜視頻就為了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上面有很多有科技有關的內容。經常看一看,會對我國科技發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


相關焦點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相對於傳統的矽晶體晶片,碳基晶片更具有應用前景,而且國內在這方面一直在布局,我們從2000年就開始碳基晶片的研究,終於在今年碳基晶片亮相了,國內也傳來了好消息,北大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突破了半導體碳納米管關鍵材料的瓶頸,使其製備出的器件和電路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首次超過了矽基產品。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根據西瓜視頻創人「52赫茲實驗室」的介紹,使用碳納米管做成的電晶體電子遷移率是矽基材料的1000倍,是突破傳統晶片的主要替代材料之一。並且隨著摺疊屏幕等設備的出現,碳納米管做成的晶片韌性更強,更能促進摺疊式設備的發展。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 而中國之所以押注碳基電子,是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而中國之所以押注碳基電子,是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
  • 有望成為下代晶片材料,碳基晶片的關鍵在哪?能繞開荷蘭光刻機嗎
    目前製取晶片的材料是矽基,而碳納米管制取的碳基晶片,相比於傳統矽基在成本、性能和功耗上更加具有優勢。而且碳基晶片最突出的一個地方就是,28納米製程的碳基晶片與目前主流7納米矽基晶片的性能相當,所以我們只需用28納米的光刻機,便可以獲得全球最先進EUV光刻機的效果。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摩爾定律基本規律,晶片性能定期就會性能翻一番,但是目前廣泛支持社會運行的矽基晶片基本已經遇到了可見的物理瓶頸,目前最先進的矽基晶片是7納米的規格,而矽基晶片的極限基本也就是1.5-2納米之間,如果再小就會受到物理特性導致單位電晶體的故障率急劇增高,達到無法協調上百億個電晶體工作的程度。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近期,北京華碳元芯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3微米級碳納米管集成電路平臺工藝開發與應用研究」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碳基晶片領先的時代。碳基集成電路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矽基集成電路的未來信息技術之一。
  • 誰會代替矽,成為未來晶片材料的選擇?
    在矽晶片發展歷程中,這樣的問題也多次出現,但各大廠商都用各種方式巧妙解決了。運用新的材料,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比如用鍺矽等元素作為信道的材料。但如何將不同的材料整合到矽基板上,也是一項挑戰。即使現在的7nm晶片並沒有像過去預測的那樣,達到矽晶片的物理極限,但矽的物理極限是必然存在的。晶片的下一個「根本性」的突破,就是找到新的材料。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近日,北京大學張志勇教授-彭練矛教授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展現出碳管電子學的優勢。
  • 碳基晶片帶來的是一場晶片革命
    作為全球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在矽基晶片的研發上已經突破到了5nm工藝,並且正在向2nm工藝進發,但2nm之後矽基晶片的工藝似乎遇到了瓶頸。而我國因為受到了美國的制裁,雖然在晶片設計上有所成就,但是在光刻機等製造設備中卻無法突破。兩種情況的趨勢下,全世界科技人員開始了新材料晶片的研發。碳基晶片是否需要光刻機?可以肯定的是,碳基晶片是不需要光刻機的。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最近超導體「碳基晶片」的熱度越來越高,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受到如此的追捧呢?在晶片的發展中,根據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句話說就是納米工藝越來越先進,同體積下的晶片中容納的電晶體就越多。
  • 碳基晶片的研發,一場晶片技術革命即將到來
    現在的晶片都是以矽為基礎材料,大規模的電晶體集成在矽晶圓上,通過不斷的提升和進化生產工藝,集成更多電晶體,提升工作主頻,降低功耗,達到提升晶片性能的目的。目前的晶片(集成電路)工藝製程已經發展到5nm(納米),再發展就是3nm、1nm,已經快要接近極限了,晶片(集成電路)的發展也將會遇到瓶頸。
  • 突然爆火的「碳基晶片」背後,是噱頭還是真實力?
    最近,在美國晶片制裁的大背景下,碳基晶片將取代矽基晶片的呼聲愈演愈烈,那麼什麼是碳基晶片?碳基晶片是否真有實力取代矽基晶片,成為下一代半導體領域發展新方向,還是只是譁眾取寵的市場噱頭呢?什麼是「碳基晶片」碳基晶片又稱碳基集成電路技術,是以碳基材料製成的碳納米電晶體晶片。我們知道,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集成電路的發展一直都是以矽基為載體,即所謂的矽基晶片。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矽基晶片無論是理論技術還是製程工藝都已相當成熟,儼然成為整個半導體領域產業支柱。
  • 碳基晶片會超越現有的矽基晶片嗎?
    在1納米和更小的刻度上,矽基晶片的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自發的躍遷到相鄰的空位,從而使得電晶體構成的邏輯門失效,這樣晶片就沒用了。(理論上5納米也有隧穿效應)但是也不是說矽基晶片走到盡頭了,現在流行的3D封裝就是向立體進軍,在空間上增加電晶體密度,這樣晶片的性能也能大幅度提高,當然也會帶來難以解決的新問題。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
  • 碳基晶片:中國趕超歐美的超級晶片
    碳組成的晶片也叫碳基晶片,相對於矽基晶片,這種類型的晶片有著很多優勢,碳納米晶片的電子特性比矽更加吸引人,電子在碳晶體內比在矽晶體內更容易移動,因此能有更快的傳輸數率。一個利好的消息是,碳基晶片是不需要光刻機的,這個是中國避開美國制裁的絕佳方式,發展碳基晶片產業具有戰略意義。從理論上來講,矽和碳均是半導體材料,且都具有很大的產量,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很多國外的企業已經研究並製造出了碳基晶片,IBM公司在2012年研發了9nm的電晶體,這是製造晶片的關鍵器件。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發現鍺材料製成的晶片難以承受高溫工作條件後,研究人員翻開元素周期表,選出與鍺屬於同族、儲量更足、耐熱性更好的矽成為替代。相比矽材料的「按圖索驥」,碳基半導體材料被發現要偶然得多。碳納米管由碳分子管狀排列而成,可看作是由單層石墨捲成了一個「圓筒」,需要由石墨棒等碳材料經特殊方法製備而成。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今年,美國對我國的晶片技術的進出口管制進一步收緊。華為首當其衝,而華為背後是整個國內產業鏈受到了衝擊。我國的碳納米材料研發起步較早,近期北大團隊的研究成果更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先聲奪人」。在「自研」的重要性被外力無限放大的今天,碳納米管技術方面的優勢不容忽視。碳納米管半導體到底是什麼?用碳納米管做替代可行嗎?這是不是一招妙棋?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科學》雜誌評價:該成果突破了長期以來阻礙碳納米管電子學發展的瓶頸,首次在實驗上顯示了碳納米管器件和集成電路相對於傳統技術的性能優勢,顯示了碳納米管電子學在其他材料中鮮有的優勢,為推進碳基半導體技術的實用化和規模工業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