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濟觀察 發表於 2020-11-19 12:17:15
對於國產晶片製造來說,之前是緊追臺積電,因為臺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晶圓製程工藝。那麼今後,除了臺積電之外,恐怕還要再加一個名字,就是三星電子。根據媒體報導,三星電子的3nm製程將於2022年量產,如果能順利實現,這將是三星電子近年來首次與臺積電同步。據悉,三星電子採用的是GAA技術(環繞閘極技術),與臺積電的FinFET工藝有所不同。
三星電子突破3nm,臺積電,三星兩強相爭,國產晶片面臨的差距再次拉大。根據此前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的表態,DUV光刻機無需獲得美國批准,但是EUV光刻機暫時不在此列。這也意味著國內將很難獲得EUV光刻機,國產晶片新工藝製程研發受阻,止步於7nm製程。
EUV光刻機進口無望,國產光刻機短期內還無法趕上來,那麼國產晶片何去何從?冷板凳究竟還要坐多久?我國臺灣省,韓國同屬晶片產業發達地區,近年來走的路線並不相同。臺灣地區以晶圓代工為突破口,利用美國晶片設計,晶片專業代工逐漸分離的大趨勢,抓住機遇,成為行業的開拓者和最大的受益方。而韓國以IDM起步,從存儲晶片打開缺口,利用規模優勢逐漸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成就了韓國企業在DRAM領域的壟斷地位,並將優勢逐漸延伸到NAND快閃記憶體。
簡而言之,臺積電靠的是機遇和先發優勢,而三星電子,海力士等韓國企業憑藉的是規模和競爭力。對於目前的國產晶片來說,彎道超車已經不可能,坐冷板凳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不同的模式,走的路線大不相同。坐冷板凳意味著要放低姿態,以競爭求生存,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礎,為將來的崛起做好鋪墊。從這一點來說,韓國晶片的道路更適合中國。
以韓國晶片的崛起為例,80年代,當美國逐漸放棄DRAM產業,韓國三星,現代等集團才剛剛進入這一領域,一直到90年代中期之前,韓國晶片技術還遠遠落後於日本。三星電子之所以能最終勝出,與三星集團的實力和決心有很大關係。著名的「逆周期」投資就是三星的拿手好戲,即在市場不景氣時反而加大投資,擴充產能,以達到淘汰競爭對手的目的。最終韓國企業成功迫使日本晶片三強的NEC,三菱和日立相繼退出市場。
韓國企業從DRAM切入半導體產業,如今又在晶圓代工領域發力,在3nm製程與臺積電並駕齊驅。對於國產晶片而言,在沒有光刻機的情況下,從存儲晶片領域打開市場,或許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韓國晶片的成功是一條可以複製的成功之路。
責任編輯:tzh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