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門一腳有多難?北大碳基晶片能否顛覆EUV光刻機的壟斷地位?

2020-12-04 孜然實驗室

遭遇斷供

華為被美國斷供,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買不到高端晶片了。正常情況下華為已經是全球通訊產業老大,手機製造老二,登頂第一也就是一兩年的事。如果沒有晶片,所有高端電子產品都做不出來,企業現在面對的不是登頂世界第一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華為麒麟晶片

晶片製造不僅對華為重要,對整個高科技產業都是至關重要的,所有的技術最終都需要靠晶片來實現。我們國家在晶片製造上離領先水平還有不少差距,2019年我國進口產品最多的就是晶片,總價值達到了驚人的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我們一直最缺的東西 - 石油。

不僅對華為,歐美國家通過瓦森納協議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封鎖,導致我們買不到最先進的製造設備。我們現在面臨的困境是既不能生產,也不能進口。整個產業鏈的多個關鍵環節都被控制在歐美國家手中,研發要想全面突破還需要很多年。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晶片的光刻機,目前最先進的就是荷蘭阿斯麥(ASML)的極紫外(EU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是全世界獨一份,高端市場份額100%。華為想找代工廠用極紫外光刻機加工晶片,不行,中芯國際訂購一臺,對不起,不批准。

阿斯麥(ASML)極紫外(EUV)光刻機

那麼有沒有可能突破封鎖,來一次彎道超車?

光刻機,可能短時間無法突破,國產現狀是上海微電子裝備將於2021-2022年交付28納米光刻機。距離最先進的製程還有3-4代差距。一些實驗項目能夠實現10納米以內的線寬,但是離完整的設備還有很遠的差距。

上海微電子裝備的90納米光刻機

最近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電子學系主任彭練矛教授和北京大學電子學系張志勇教授團隊發展了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出了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電晶體和電路。這一成果,將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製造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

彭練矛教授和張志勇教授團隊在Nature發文

正式的新聞稿提到了「彎道超車」,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矽基晶片

我們首先看一下矽晶片是怎麼回事。矽晶片簡單說就是在矽片上製造出大量電晶體,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能夠集成上百億的電晶體。電晶體有兩種類型,電子型和空穴型,向矽中摻雜不同的離子就可以製造出這兩種電晶體。

光刻機的作用就像是雕刻一樣,用光在矽片上雕刻出製造電晶體的源極、漏極和柵極,再用離子注入機給這些電極摻雜,就得到了電晶體。

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矽基晶片的發展速度日益緩慢,電晶體的特徵尺寸 - 就是我們常說的14納米、10納米、7納米等等 - 越來越小。到7納米以下,已經無限接近矽基晶片的物理極限了,電極間漏電越來越嚴重,同一塊晶片上的不同電晶體之間的穩定性越來越差,研發投入越來越高。

一方面是技術封鎖,另一方面矽基半導體發展越來越慢,如果找到其他的製造方法,現在剛好是一個超車的好時機。科學家一直希望找到尋找能夠替代矽的晶片材料,其中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就是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這兩種東西都是純碳,所以我們把以石墨烯或碳納米管為基礎的晶片叫做碳基晶片。

碳基晶片有什麼優勢,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理想情況下,碳納米管中電子平均自由程可以達到幾微米,由於電子器件長度最多也就幾百納米,在這個範圍內電子幾乎可以不受阻礙地移動。

碳納米管

通過控制碳納米管的結構,可以得到金屬管和半導體管。

典型的金屬性碳納米管在室溫下電阻率為10^-8歐姆·米,性能優於最好的金屬導體(銀:1.59×10^-8歐姆·米)。

碳納米管特殊的幾何結構,決定了表面以及結構的缺陷對電子傳輸幾乎沒影響,而矽半導體必須要人為製造缺陷而且缺陷的影響是極大的。室溫下,碳納米管中電子和空穴的載流子遷移率,是最好的矽基半導體材料的1000倍。載流子遷移率越大,說明它移動效率越高,那麼就可以把功耗做的越小,碳納米管能夠大大降低晶片的功耗。

碳納米管器件不僅具有優異的電性能,其導熱係數也達到了6000瓦/米·開爾文,遠遠優於最好的熱導體,比如20℃時銅的導熱係數是381瓦/米·開爾文。

另外,碳納米管器件還能承受極高的電流上限,有非常好的高頻響應。

總之,碳納米管的主要優勢在於它擁有完美的結構、超薄的導電通道、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穩定性,一旦製成晶片,性能將優於所有已知的其他半導體材料。

矽要實現電子型和空穴型半導體,就需要對矽進行摻雜,在矽晶片生產用到離子注入機就是做這個的。而用碳納米管則不需要,採用金屬鉛作為接觸電極,半導體為空穴型;採用金屬或者作為接觸電極,半導體為電子型。

因此,通過化學摻雜來控制材料電學性質,具體說就是用光刻機刻蝕出電極形狀,然後再用離子注入機摻雜,這是傳統半導體工藝中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步驟,被碳基半導體徹底拋棄了採用「無摻雜」方式不僅能夠實現高性能的電子器件,而且能夠減少一半的生產流程。

碳納米管電晶體

2017年1月,彭練矛團隊研製出高性能5納米柵長碳納米管CMOS器件,這是世界上目前能做出的最小的高性能電晶體,綜合性能領先目前最好的矽基電晶體十倍,接近了理論極限。其工作頻率是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電晶體的3倍,能耗卻只有的1/4。

5納米柵長碳納米管電晶體

功耗也是目前矽基集成電路發展瓶頸之一,彭練矛團隊進一步提出並製備了一種新型超低功耗電晶體 - 狄拉克源電晶體,可大幅降低電晶體的驅動電壓,這很有可能成為3納米及以下技術節點的解決方案。

狄拉克源電晶體

碳基晶片

電晶體做出來了,下一步就是在基板上規模化製造了。當然還面臨許多的挑戰。比如說需要解決的是半導體碳納米管的純度控制,以及碳納米管陣列的有規則排列和密度控制。

製造出半導體特性的碳納米管是一個重要挑戰。碳納米管相當於把石墨烯捲成筒狀,根據對齊的方式不同,碳納米管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有些是金屬性質的,有些是半導體性質的。但是如果要做晶片,我們希望碳納米管全部是半導體性質的。

不同形式的碳納米管

彭練矛院士的方法是從現有的碳納米管中篩選出具有半導體特性的來。

首先從市場上購買的碳納米管開始,這些碳納米管即包含金屬性質的也包含半導體性質的,把它們放置在甲苯中,溶液中添加一種特殊的聚合物,聚合物會包裹著碳納米管。然後把溶液放入離心機進行離心操作,這樣可以對碳納米管進行篩選,重複兩次以上就可以獲得99.9999%以上的半導體碳納米管。其他的方法目前只能達到的99.99%,新方法把純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張志勇教授介紹說,對於極大規模的高端集成電路來說,還需要把純度再提升2-3個數量級。而多次重複離心操作,可以進一步提升純度。當然也需要解決一些輔助工藝問題。

下一步需要把碳納米管按照設計要求精確的排列好。

研究人員在矽片表面塗上一層聚合物薄層,再把矽片浸入碳納米管溶液中。碳納米管的聚合物塗層遇到矽片的聚合物塗層,兩者之間形成氫鍵,這就好像是碳納米管按特定順序「粘」在矽片上。然後再把矽片從溶液中緩慢拉出,碳納米管就會一根接著一根的沿著水平方向自動平行排列。

碳納米管密排工藝

最終,團隊在10釐米基底上製備了密度高達120排/微米、半導體純度99.99995%、直徑分布1.45±0.23納米的碳納米管平行陣列。實際上在實驗室中已經可以在直徑20釐米的矽片上做到了。

密度達到100-200/微米、半導體純度超過99.9999%的碳納米管平行陣列

研究人員現在已經可以在基板上批量製備100納米柵長的碳基場效應電晶體和五階環形振蕩器電路,成品率超過了50%,最高振蕩頻率達到8.06GHz,且首次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器件和電路。

碳納米管高速集成電路

北京大學團體已經建立了一條10釐米晶圓的生產線,可以說是在規模化生產上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3年內完成90納米碳基晶片工藝開發,性能上相當於28納米矽基器件。雖然不是高端技術水平,但已經達到進入市場的門檻。再往後,採用28納米工藝的碳基晶片則可以實現等同於7納米技術節點的矽基晶片,這基本相當於目前市場上最高製程水平的晶片。

來自美國的競爭

國外目前也在努力研究,6月1日,麻省理工學院(MIT)展示了在200毫米的標準晶圓上批量製造的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這個技術略有不同,它是通過沉積法讓碳納米管邊對邊地在晶圓上生長,製成了14400×14400的場效應電晶體陣列。

MIT的研究成果

MIT團隊在兩個不同的工廠成功地測試了這種新方法,分別是 Analog Devices(ADI)和SkyWater Technology的半導體代工廠。這兩家工廠都是純粹的矽基半導體加工廠。SkyWater工廠的常規製程是130、90和65納米,還是比較落後的。

SkyWater工廠

這次MIT的研究僅僅是製造工藝的演示,而且電晶體的柵極長度(即製程)為130納米,碳納米管生長工藝也只實現了45排/微米。

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MIT的這次嘗試證實了碳基晶片可以在傳統的矽基晶片加工廠生產,這簡化了許多步驟,而且對於工藝製程要求很低。

規模化生產,即使是某些工藝用到光刻機,也不需要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達到目前頂級水平28納米光刻機基本夠用。有消息說國產正在研發的光刻機即將達到11納米的水平,光刻機的難題很可能通過碳基晶片繞過去。

而且,這個說法實際上非常保守,前面提到的SkyWater,正全力轉向碳基晶片,他們宣稱使用90納米製程能夠達到7納米矽基晶片性能,具有50倍的速度優勢。雖然技術比我們落後,但是畫餅水平還是很強大的。

彭練矛院士團隊的成果目前有2年的領先優勢,美國人一時半會還是追不上的。

實驗室技術已經在原理、材料、小規模生產上實現了突破。目前最缺的,就是需要晶片加工廠的合作,在真正的大規模生產工藝上進行突破和優化。

如果一切順利,3-5年實現28納米製程,5~10年實現10納米製程,那個時候有沒有荷蘭光刻機都不重要了,我們將有機會站在世界之巔。

相關焦點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這也標誌著中國碳基晶片已經具備批量化製備的可能性。光刻機嗎,實現晶片的自主可控嗎?,我們就可以繞過EUV光刻機,研發其他的設備來製造生產光刻機,比如從架構的角度以全新的方式對晶片進行配置。即使還需要光刻機,同性能的矽基晶片,對光刻機的精度要求沒有這麼高,甚至對光刻機的工藝要求也不一樣,那ASML的市場壟斷就會被打破。
  • 繞過光刻機?北大科研組研製的碳基晶片,是否真能替代矽基晶片?
    碳基晶片能夠替代矽基晶片?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碳基晶片,北京大學有碳基晶片,中國科學院有石墨烯晶片!的確,現在我們都很關注晶片的問題,這件事主要還是因為華為,華為的晶片被卡住了,但是沒有辦法,高端光刻機沒有!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這也標誌著中國碳基晶片已經具備批量化製備的可能性。 那麼碳基晶片出現之後,可以繞開EUV光刻機嗎,實現晶片的自主可控嗎?光刻機,研發其他的設備來製造生產光刻機,比如從架構的角度以全新的方式對晶片進行配置。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直到華為被切斷了一切獲取晶片的途徑的時候,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然而還有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此前一直在傳的不需要尖端光刻機,就能生產製造出來的碳基晶片,那目前都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 北大5nm的碳基晶片技術,中國領先世界,可以繞過EUV光刻機嗎?
    碳基晶片的研發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北大團隊的方案很好領先世界其他團隊,中國可以彎道超車了嗎?再也不用擔心被極紫外光刻機掐脖子了嗎?華為會不會對碳基晶片晶片做戰略投資?這件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瞎說。大家首先應該冷靜看待這個突破,即使使用碳基晶片也難以擺脫對光刻機的需求。
  • 面對晶片圍困,押注碳基晶片,前景可期,何懼EUV光刻機?
    能否賦予「碳納米管」鳳凰涅磐,唯有能對碳納米管高度提純,方可實現「碳納米管重生」,賦予它新生。其難度是何其艱?在技術難題面前,眾多美國企業選擇了放棄。當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天時」和「地利」,當下,唯一需需要我們突破的是「人和」,進行不斷的拓展,與我國半導體企業的相互配合,將碳基晶片運用於實際應用中,使碳基晶片得到長足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生態鏈。
  • 國產晶片另闢蹊徑,碳基晶片一旦成功,有望繞開荷蘭光刻機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晶片製造是當前半導體領域,最明顯的一大短板,卡住了國產晶片的脖子。我國企業想要製造出5nm、3nm等高精度晶片,就不得不依賴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
  • 碳基晶片關鍵技術被北大攻克,未來不需要光刻機?任正非說出實情
    華為所需要的晶片是很高端的,對於光刻機的要求很高,難不成這種新型碳基晶片還不需要光刻機?或許這種新的碳基晶片真的不需要晶片。未來不需要光刻機現代的晶片製作工藝都是源於老美,具體一點就是來自加利福尼亞的矽谷。
  • 成功繞過光刻機?碳基晶片令美技術束手無策,晶片將成「白菜價」
    要說這個世界這麼多個國家當中,能夠領跑半導體行業的國家非美國莫屬,半導體可以說的當代工業發展的支柱,而美國最先發展,而且大部分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代工廠遍布於整個世界,在全球實現了壟斷市場。
  • 有望成為下代晶片材料,碳基晶片的關鍵在哪?能繞開荷蘭光刻機嗎
    開篇提醒:目前在半導體行業,碳基晶片的呼聲可謂是日益高漲啊!因為從理論和實驗結果上講,這種新材料可以讓我國在下一代晶片材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本期內容呢,我將從晶片的工藝出發,給碳基晶片降降溫,說清楚碳基晶片在短時間內,為什麼難以繞開荷蘭EUV光刻機,解除華為乃至整個行業的晶片困境。我們先說說碳基晶片是不是靠譜的。
  • 碳基晶片不用光刻機?若傳到美國就是「笑話」
    譬如碳基晶片不需要光刻機,中國「芯」要彎道超車。據了解,該團隊實現了,能在1微米空間裡放下100至200根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45±0.23nm 。直徑為1.45納米的電晶體,不用光刻機,難道是用關公大刀雕刻出來嗎。
  • 碳基晶片不用光刻機?知道晶片製造原理,才不會被美國當笑話
    譬如碳基晶片不需要光刻機,中國「芯」要彎道超車。 據了解,該團隊實現了,能在1微米空間裡放下100至200根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45±0.23nm 。 直徑為1.45納米的電晶體,不用光刻機,難道是用關公大刀雕刻出來嗎。
  • 機會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中國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彭練矛教授在參加會議時表示: 目前中國晶片技術整體產業鏈面臨被「卡脖子」的狀況,關鍵因素在於中國在晶片技術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沒有主導晶片從材料、設計到生產裝備的全套技術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晶片技術,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 機會也許在另一個賽場,押注碳基晶片,能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嗎?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彭練矛教授在參加會議時表示:目前中國晶片技術整體產業鏈面臨被「卡脖子」的狀況,關鍵因素在於中國在晶片技術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沒有主導晶片從材料、設計到生產裝備的全套技術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晶片技術,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經過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比矽電晶體,運行速度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光刻機才能製造晶片。我國正是因為沒有光刻機才在晶片領域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大。如果我國要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攻克光刻機,但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 不等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了,比爾蓋茨說對了
    矽基晶片與光刻機有人曾說過,二十世紀是矽的時代,因為矽是一種優秀的半導體材料,可以用來生產對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晶片。如今二十世紀早已過去了,但矽基晶片卻仍然是主流,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或國家都想要掌握頂尖的矽基材料和相應的晶片技術。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長期以來,美國領先並壟斷著矽基晶片技術。我國在矽基晶片技術上一直受制於人,每年進口晶片費用高達3000億美元,比進口石油費用的還高。由於受摩爾定律影響和物理限制,目前矽基晶片技術已走到了2nm的極限,矽基管很難再小了。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大學研究團隊製作出碳基晶片,性能遠超同規格矽基晶片的報導,引發了國人的熱議。中國可以彎道超車了嗎?再也不用擔心被極紫外光刻機卡脖子了嗎?華為會不會對碳基晶片做戰略投資?一、背景簡介這件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瞎說。
  •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
    通過碳基晶片,中國芯要換道超車?背後是北大團隊20年的努力互眾所周知,近日有一則消息傳出讓大家興奮不已。那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
  • 荷蘭巨頭壟斷全球,1nm光刻機取得突破,三星、臺積電迎來新機遇
    隨著工藝製程的微縮,晶片行業摩爾定律面臨物理極限,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晶片製作工藝將止步於2nm。 日前,臺積電宣布已經攻克2nm工藝技術難關,為晶片領域帶來延續摩爾定律的希望。但摩爾定律能否延續不單單依靠晶片製造廠商,還要看光刻機製造商能否實現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