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等離子體光子晶片:利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2020-08-22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超高速晶片,可以加快光纖網絡中的數據傳輸速度。

背景

像瑞士蘇黎世這樣的城市中,光纖網絡已經廣泛用於實現高速網際網路、數字電話、電視以及基於網絡的視頻流或者音頻流服務。但是,到這個十年末,在高速數據傳輸方面,即使光通信網絡也可能會達到其極限。

光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是因為流媒體、存儲與計算等在線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人工智慧和5G網絡的出現。當今的光網絡實現了每秒吉比特(10^9比特)範圍內的數據傳輸速率。每個通道和波長的限制為每秒100吉比特左右。然而,未來數據傳輸速率的需求將達到每秒太比特(10^12比特)的範圍。

(圖片來源:RMIT)

創新

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超高速晶片,可以加快光纖網絡中的數據傳輸速度。該晶片同時結合了多項創新技術,鑑於人們對於流媒體和在線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它代表著一項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下圖所示:高速緊湊的新型晶片首次將最快的電子器件與光基元件集成到單個組件中。

(圖片來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自然·電子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實現了科學家們約二十年來一直在追求的目標。在作為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研究項目一部分的實驗室工作中,他們製造出了這款晶片。高速電子信號在晶片上可被直接轉換成超高速光信號,信號質量幾乎沒有損失。這代表著在使用光傳輸數據的光通信基礎設施(例如光纖網絡)的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技術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光子與通信系教授於爾格·魯特霍爾德(Juerg Leuthold)表示:「不斷增長的需求呼喚新的解決方案。這個範式轉移的關鍵在於,將電子元件與光子元件結合到單顆晶片上。」光子學(光粒子科學)領域研究用於信息傳輸、存儲和處理的光學技術。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精確地實現了這一組合。在與來自德國、美國、以色列和希臘的夥伴們合作開展的實驗中,他們首次在同一顆晶片上將電子元件與光基元件結合到一起。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目前這些元件必須在不同的晶片上製造,然後通過線連接到一起。

這項研究的領導作者、魯特霍爾德課題組的博士後研究員烏利·科赫(Ueli Koch)解釋道,這種方法會帶來後果:從一方面說,分別製造電子晶片和光子晶片是很昂貴的。從另一方面說,在將電子信號轉化光信號的過程中,性能會受到影響,從而限制了光纖光學通信網絡中的數據傳輸速度。

科赫表示:「如果你用兩個單獨的晶片將電子信號轉化為光信號,你的信號質量會大大受損。」因此,他的方案是從調製器開始。調製器是一種位於晶片上的元件,通過將電信號轉化為光波生成給定強度的光。調製器的尺寸必須儘可能小,以避免轉化過程中的質量和強度的損耗,並且以更快的速度傳輸光(或者說是數據)。

將電子和光子元件緊緊地放在彼此的頂部,並通過「片上通孔」的方式將它們直接連接到晶片上,可以實現這種緊湊性。電子器件與光子器件的這種層疊,縮短了傳輸距離並減少了信號質量方面的損耗。因為電子器件與光子器件安裝在單個基底上,所以研究人員將這個方案描述為「單片共集成(monolithic co-integration)」。

單片的「電子-等離子體光子「高速發射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過去二十年來,單片方案有過失敗,因為光子晶片比電子晶片要大得多。於爾格·魯特霍爾德說,這妨礙了它們集成到單顆晶片上。光子元件的尺寸,使之無法與現今電子產品中流行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結合到一起。

魯特霍爾德表示:「現在,我們已經用等離子體光子器件取代普通的光子器件,解決了光子器件與電子器件之間的尺寸差異問題。」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預測,等離子體光子學(Plasmonics),作為光子學的一個分支,將為超高速晶片奠定基礎。等離子體光子學可以讓光波擠進比光波長小得多的結構中。

下圖所示:單顆晶片上結合了電子技術和等離子體光子技術,因此可以放大光信號,並更快地傳輸數據。

(圖片來源:IEF/Springer Nature Ltd.)

由於等離子體光子晶片比電子晶片要小,所以我們現在實際上可以製造出包含光子層和電子層的更緊湊的單塊晶片。為了將電信號轉化為更快的光信號,光子層(上圖中紅色部分)包含了一個等離子體光子強度調製器,它是基於引導光達到更高速度的金屬結構。

這也帶來了電子層(上圖中藍色部分)中的速度提升。在稱為「4:1 多路復用」的過程中,四個低速輸入信號被捆綁和放大,以便它們在一起形成高速電信號。科赫表示:「然後,它會被轉化成一個高速光信號。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首次在單塊晶片上以超過每秒100吉比特的速度傳輸數據。」

為了達到破紀錄的速度,研究人員不僅將等離子體光子技術與經典的 CMOS 技術結合起來,而且還結合了更高速的雙極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BiCMOS)技術。他們也利用了來自華盛頓大學的溫度穩定的新型電光學材料,並借鑑了地平線2020項目 PLASMOfab 和 plaCMOS 的見解。據魯特霍爾德稱,他們的實驗表明,這些技術可以結合起來創造最快的小型晶片:「我們堅信,這個解決方案也將為未來光學通信網絡中更快的數據傳輸鋪平道路。」

關鍵詞

光子、電子、等離子體

參考資料

【1】Koch, U., Uhl, C., Hettrich, H. et al. A monolithic bipolar CMOS electronic–plasmonic high-speed transmitter. Nature Electronics 3, 338–345 (2020). DOI: 10.1038/s41928-020-0417-9

【2】Moazeni, S. CMOS and plasmonics get close. Nature Electronics 3, 302–303 (2020). DOI: 10.1038/s41928-020-0426-8

【3】https://devicematerialscommunity.nature.com/posts/a-monolithic-bipolar-cmos-electronic-plasmonic-high-speed-transmitter

【4】https://ethz.ch/en/news-and-events/eth-news/news/2020/07/new-plasmonic-chip-for-ultrafast-data-transmission-using-light.html

相關焦點

  • 瑞士開發出全新等離子光學晶片:能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這對於利用光來傳輸數據的光通信基礎設施,如光纖網絡的效率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在世界很多城市,光纖網絡已經被用於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數字電話、電視和基於網絡的視頻或音頻服務。然而,到本十年末,即使是這些光通信網絡在快速數據傳輸方面也可能達到極限。這是由於流媒體、存儲和計算等在線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人工智慧和5G網絡的出現。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光子角動量編碼技術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的操控。
  • 全新等離子晶片問世,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對於全球半導體領域,現在想要和大家說的是全新的等離子晶片問世,這一種晶片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這種晶片她是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他的速度相當的快,這一款晶片它能夠將電子信號快速的轉化成光信號,最主要的是在進行信號轉換的時候還不會出現質量的損失,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們所使用的利用光傳輸數據的通信基礎設施效率會大大提升。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突破
    將光學與電子整合在同一顆晶片中,可帶來更高的數據傳輸量並有助於大幅節省成本與功耗,這種光電晶片將能實現更智能與便利的未來通訊。YDXednc光子IC (PIC)能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將複雜的量子光學電路微縮,並優化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es)與相位穩定性。
  • 行業動態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新突破
    將光學與電子整合在同一顆晶片中,可帶來更高的數據傳輸量並有助於大幅節省成本與功耗,這種光電晶片將能實現更智能與便利的未來通訊。光子IC (PIC)能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將複雜的量子光學電路微縮,並優化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es)與相位穩定性。
  • 再見,電晶片!Hello,光子晶片!
    隨著距離的增加,數據傳輸帶寬會急劇下降,而由此帶來的能耗則會大幅上升。下圖就展示了晶片內部、晶片與電路板、電路板之間等不同維度下,數據傳輸帶來的帶寬損失與能耗增長。可以看到,即使在板級通信時採用光纜傳輸,相比晶片內部的傳輸速度和能效仍然下降了4個數量級。
  • 美軍投巨資研製光子晶片 將成戰爭「最強大腦」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研人員日前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款依靠「光子」傳輸資料的微處理器晶片。光計算主要利用光的物理性質進行大容量信息處理,一旦投入運行,將徹底改變智慧型手機、超級計算機和大型運算中心的計算與網絡構架,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美國海軍和美國飛彈防禦局先後投入巨資開展光子晶片的研製。
  • Nature Electronics|晶片級等離子體發射器,網速可達100 Gbit/s
    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Juerg Leuthold團隊通過CMOS納米製造技術製備了電子-等離子體集成晶片,並首次實現了單個電子-光子發射器超過100 Gbit/s的數據傳輸。其中,光電發射器(將電信息轉換到光信號以進行傳輸的電光設備)的數據轉換速率從源頭上決定了光纖通訊的傳輸速率。目前此類設備可提供數十Gbit/s的傳輸速率,某些數據中心和計算基礎設施甚至可達單個光路Tbit/s。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計算範式,由於光子計算則提出使用光子來進行計算(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再結合光纖傳輸之後,我們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和容量更大、距離更長的數據傳輸。但這些系統所進行的計算非常複雜,要求很高,即使是最強大的計算機也應對吃力。 在此背景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嘗試將「光子計算」與「人工智慧」結合起來,利用這種已發展多年但又仍處前沿的技術提高深度學習計算的速度和效率。
  • 新光子晶片助力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可採用新型光子技術更快實現
    「這種光學晶片的優點在於一但被設置好,那麼它開展矩陣乘法運算所消耗的能量,理論上說可以為0。」Soljai說,「雖然目前我們還沒研製出整個系統,但已經實現了核心部件的驗證」圖丨Marin SoljaiSoljai打比方說,即使是一個最普通的眼鏡鏡片也會對穿過它的光波有一個複雜的運算:傅立葉變換。新的光子晶片所執行的運算雖然比傅立葉變換簡單的多,但基本原理類似。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曦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沈亦晨表示,用光做數據傳輸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光纖通信已經成為了業界標準。這反應出用光做數據傳輸無論是成本、能耗還是帶寬都遠優於電子。「我覺得光通信是實現光子計算的必經之路,從半導體的發展來看,也是先做通信再做計算,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集成度。」沈亦晨表示。
  • 當二硫化鉬遇見光
    現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這在實現二硫化鉬與等離子體(plasmonics )的合成,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材料對光的吸收率,以及光致發光特性。使用等離子納米結構提升太陽光電效果並不新鮮。早在2012年,普林斯頓大學學的研究者就開發出了一種等離子納米結構,此結構應用於採樣能電池,能夠使材料吸收照射到材料表面96%的光,並能提高光175%左右的電轉化效率。
  • 中科創星投資全球首家光子晶片公司,「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落地,光子晶片將會為人工智慧帶來幾個量級的性能提升,因此,光子晶片將首先在AI晶片中應用。 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林佳亮表示, 曦智科技是中科創星在光計算領域布局的一家重量級的公司。
  • 曦智科技沈亦晨:光子晶片加速智能算法和智能計算
    最需要的是從基礎上能幫助傳統電子晶片進行下一代升級的技術,而光計算和光子晶片是最適合下一代計算晶片基建技術的選擇。 首先,光可以有效代替電來解決高通量和交通問題。光纖通信已經用了幾十年,光在傳輸信號上的能耗、延時和通量都遠遠好於電子。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包括矽基發光器件、調製器、探測器、光波導器件等),並利用這些器件對光子進行發射、傳輸、檢測和處理,以實現其在光通信、光互連、光計算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本世紀初, IBM、Intel、Sun Microsystems( 後 並 入 Oracle)、NTT/NEC 等公司便設立獨立矽光子部門並投入大量資源,和學術界一起對矽光子產業進行深入研究,IBM和Intel也都推出了相應的矽光子晶片。
  • 光基處理器晶片推動機器學習
    研究表明,所謂的光基處理器晶片(Light-Based Processor Chips),即通過光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晶片,可以更快、更並行地處理信息,而電子晶片則無法做到這一點。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使用集成光子張量核的並行卷積處理」,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
  • 光通信未來方向:矽光子現狀及前景解讀
    而以光為信息載體的光纖通信網絡也承載了全球通信數據容量的90%以上,成為信息社會的「主動脈」。如今,矽光子學開始走進光纖通信行業,正在影響光纖通信產業的走向,改變信息技術的未來。矽光子技術,即利用CMOS微電子工藝實現光子器件的集成製備,該技術結合了CMOS技術的超大規模邏輯、超高精度製造的特性和光子技術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優勢。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大數據處理的光子計算晶片來了?
    曦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沈亦晨接受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專訪時表示,用光做數據傳輸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光纖通信已經成為了業界標準。這反應出用光做數據傳輸無論是成本、能耗還是帶寬都遠優於電子。「我覺得光通信是實現光子計算的必經之路,從半導體的發展來看,也是先做通信再做計算,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集成度。」沈亦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