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全新等離子晶片問世,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2020-11-22 騰訊網

我們所生活的這一個時代速度越來越快,現在20來歲的人可能經歷了從4G網絡到5G網絡的變化,也體驗到了5G網絡現在是有多麼的快速。

當然我們能夠有這樣快的網絡速度是因為晶片方面做得比較好,而晶片方面的發展,我們現在最頭痛的應該是華為先進晶片可能會斷供,但是這只是短時間我們遇到的困難,我們一定能夠克服的。

對於全球半導體領域,現在想要和大家說的是全新的等離子晶片問世,這一種晶片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這種晶片她是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他的速度相當的快,這一款晶片它能夠將電子信號快速的轉化成光信號,最主要的是在進行信號轉換的時候還不會出現質量的損失,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們所使用的利用光傳輸數據的通信基礎設施效率會大大提升。

這樣的等離子晶片之所以能夠使通信基礎設施的效率提升是因為他第1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在了同一塊晶片上。

大家可能想不到這樣一款性能優越的晶片,它的尺寸還相當地小,研究他的科研人員解釋說這樣的晶片只有尺寸足夠的緊湊他的數據才在能夠足夠的快同時還能夠保證質量。

等離子晶片在全球半導體晶片上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當然要獲得這樣的突破短時間肯定是不行的,畢竟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可是花了10年的時間去測試的離子體,在對其進行了測試之後還想盡了辦法將電子和光子集合在一起。

等離子體晶片與普通的晶片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同時包含了電子層與光子層,光子層當中還包含著一個等離子體強度調製器,它可以引導光信號而得到一個更好的速度。

這樣一款性能優越的晶片雖然不是由我國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來的,但是它的問世,對於整個半導體領域來說都是可喜的消息,我們至少在這一個領域上更進了一步,這是整個世界的進步,他的問世讓我們的這個世界在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好。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中國14nm工藝晶片投入生產,2nm晶片突破瓶頸,榮獲全球第一

皖南在建全長超111公裡高鐵,時速350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

中芯國際籌到462億,用在研發晶片技術上,4年內實現5nm工藝

相關焦點

  • 瑞士開發出全新等離子光學晶片:能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光電與通信教授于爾根·魯特霍爾德(Juerg Leuthold)說:「不斷增長的需求將呼喚新的解決方案。這種模式轉變的關鍵在於將電子和光子元素結合在單一晶片上。」 光子學領域研究的是用於信息傳輸、存儲和處理的光學技術。在與德國、美國、以色列和希臘的合作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首次將電子和光基元素結合在一塊相同的晶片上。
  • 全新等離子體光子晶片:利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該晶片同時結合了多項創新技術,鑑於人們對於流媒體和在線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它代表著一項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下圖所示:高速緊湊的新型晶片首次將最快的電子器件與光基元件集成到單個組件中。
  • 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原標題: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張前)在一塊晶片上不僅能發出光,還能同時接收光,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
  •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2017-09-03 09:26 來源: 科技日報 記者日前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悉,該系黃翊東教授團隊成員劉仿副教授,帶領科研人員研製出了集成自由電子光源的晶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是我國科學家率先實現的重大理論突破,加速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小型化進程。
  • 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問世
    這是首次在光晶片內製備出可攜帶光子OAM自由度的光波導,並實現光子OAM在波導內高效和高保真地傳輸。最新研究作為亮點文章在網站首頁被重點推薦,有望在光通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大顯身手」。  近年來,由於扭曲光(twisted light)具有「甜甜圈」分布的強度結構、螺旋型波陣面的位相結構、攜帶OAM的動態特性,被廣泛用於光操縱、光鉗等領域。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3.英美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將微電子器件中的電子結構可視化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將微電子器件中的電子結構可視化,並成功測量原子級厚度的二維半導體材料中電子的能量和動量。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預計晶片中集成電晶體的數量 24 個月會提高一倍。」——相信大家對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四十年裡,IT 行業一直受這一定律的驅動。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電子晶片發展速度的放緩,「摩爾定律」正逐漸走向歷史。未來,基於光子技術的新型晶片,或將打破電路元件的限制,建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計算機。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矽光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以光代電」,即採用雷射束代替電子信號傳輸數據,將光學器件與電子元件整合至一個獨立的微晶片中。在矽片上用光取代傳統銅線作為信息傳導介質,大大提升晶片之間的連接速度。時任IBM Research矽光子部門(Silicon Photonics Group)經理Will Green表示,該晶片的4個laser信道──分別以25Gbps的速度在晶片上運作──是以鍺(germanium)光學探測器以及光學解多任務器(demultiplexers),將之融合為單一100Gbps電子信號,在需要時進行處理;該電子信號能以幹涉儀(interferometers)調變四道晶片外的
  • 光電|美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光子和電子動量匹配新方法,是光電半導體晶片集成的重要裡程碑
    新發現成果發表在了《自然·光子學》雜誌上。新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光子的動量與電子的動量更接近,通常電子的動量比光子的動量大幾個數量級,由於動量的巨大差異,這些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微弱。科學家評論說:「將這些動量緊密更接近可以更好地控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催生了基於這些過程的新型基礎研究以及許多新應用。」
  • 美軍投巨資研製光子晶片 將成戰爭「最強大腦」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製的光子晶片,依靠「光子——電子」系統協同運轉,單個晶片上整合了超過7000萬個電晶體以及850個光子元件,具有邏輯處理電路、內存等功能,比現有的電子晶片運行速度快50倍。據科學估算,未來單個光子晶片將能同時執行100萬個並行任務,大量光子晶片並行運算,數據處理能力可達到目前最龐大的電子晶片計算機的1000倍。
  • 晶片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摩爾定律將再擴展
    近日,集成電路領域迎來重磅研究成果: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研究人員通過將液體冷卻直接嵌入電子晶片內部來控制電子產品產生的熱量,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該研究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完成。
  • 光子晶片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以電子驅動的集成電路業發展一直遵循摩爾定律,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該定律逐步呈現失效的態勢。當下的半導體產業,如果按照摩爾定律判定的話,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這就需要新的產業驅動力量。光子晶片正是這樣一股力量。
  • 猛擎科普:繼碳基晶片之後,華為轉向光子晶片
    近日,有人提到,關於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的光子晶片,如果能成功,那麼將可以應用於華為。而相關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首個軌道角動量的波導光子晶片被其研發出來,進一步實現光子OAM(軌道角動量)能在波導中近乎無損的有效傳輸,且就此申請專利。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例如,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研團隊設計出了全球首款矽量子計算機晶片。基於矽自旋量子位的新方案,他們重新構思了常用的「矽」微處理器,設計出全新的矽量子計算機晶片,該晶片可通過最標準的工藝和元件進行製造。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擴大量子位的數量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25日的《自然》(Science)雜誌。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後來,光子集成電路(PIC)的概念又被提出,這是一種集成了多種(至少兩種)光子功能的器件,因此類似於電子集成電路。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光子集成電路提供的功能是施加在通常在可見光譜或近紅外850nm-1650nm的光波長上的信息信號。
  • 矽光子晶片首次實現晶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和多光子糾纏
    集成光子學使量子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許多應用,例如量子通信、傳感和分布式雲量子計算,都需要在獨立的晶片系統之間實現相干光子互連。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架構和系統可能最終需要量子互連來實現超越單個晶圓片限制的擴展,並向多晶片系統發展。集成光學為量子信息處理和收發提供了一個通用的平臺。
  • 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大家
    同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 啟動「未來計算系統」項目,目的是研究基於知識/推理的引擎,具備深度學習能力、高算力和低功耗的集成光子晶片。  利用光子計算方法替代傳統電子計算方法將是解決摩爾定律困境以及馮•諾依曼架構的問題,即解決當前算力、功耗問題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電晶片
    3.英美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將微電子器件中的電子結構可視化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將微電子器件中的電子結構可視化,並成功測量原子級厚度的二維半導體材料中電子的能量和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