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2020-12-05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增加量子位數量來說,這項研究非常重要。

背景

量子計算機憑藉「疊加」和「糾纏」這兩個「幽靈般」量子物理原理,展示出巨大的並行計算能力,遠遠領先經典計算機。理論上說,量子計算機能夠非常快速地解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典計算機經過漫長時間才能解決的複雜計算問題。

量子計算機是如何達到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的呢?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為大家介紹過,今天讓我們再回顧一下。

不同於經典計算機存儲信息所採用的比特位(0或1),量子計算機表示信息所用的是量子位。量子位是一個雙態量子系統(例如:光子偏振態或電子自旋態等),它可同時處於「即是0又是1」的狀態。舉例來說,在某一時刻,2個比特位的經典計算機只能存儲4個二進位數:00、01、10、11中的一個;而兩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則可以同時存儲這4個數,因為每個量子位可同時表示兩個數。也就是說,讀取4個數時,量子計算機一次就可以完成,而經典計算機則要順序執行4次。因此,隨著量子位的增加,系統所存儲的信息量會呈指數方式增長。

如今,全球各國都在加大對於量子技術的研發力度,有關量子技術的競賽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各國科學家們都希望創造出更快速、更通用、更小型、更可靠的量子處理器,以及擁有更多的量子位。之前,筆者的多篇文章都介紹過相關創新成果。

例如,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研團隊設計出了全球首款矽量子計算機晶片。基於矽自旋量子位的新方案,他們重新構思了常用的「矽」微處理器,設計出全新的矽量子計算機晶片,該晶片可通過最標準的工藝和元件進行製造。

(圖片來源:Tony Melov / UNSW)

再例如,美國哈佛物理系實驗室,哈佛大學教授 Mikhail Lukin、Markus Greiner 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Vladan Vuletic 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特殊的量子計算機,也稱為量子模擬器,用於操作物質的量子位。它成功地將雷射器調諧為陷阱,通過雷射捕獲超冷的銣原子,控制51個量子位之間的交互,並以特定順序組織它們,然後利用量子機制展開必要的計算。

(圖片來源:Christine Daniloff / MIT)

創新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也在積極投入到全球量子處理器的研發競賽中,TU Delft 的研究機構 QuTech 正努力開發幾款量子晶片。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擴大量子位的數量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25日的《自然》(Science)雜誌。

(圖片來源:TU Delft)

技術

首先,讓我們關注材料。這種量子計算機的核心是由矽製成。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科維理納米科學研究所( Kavli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Delft)以及 QuTech 的教授 Lieven Vandersypen 解釋道:「這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材料。矽廣泛應用於電晶體,存在於所有的電子器件中。」然而,對於量子技術來說,矽也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博士研究生 Guoji Zheng 表示:「我們可以使用電場捕捉矽中的單個電子作為量子位使用。這是一種非常引人注目的材料,因為它保證了量子位中的信息可以長時間存儲。」

(圖片來源:TU Delft)

其次,讓我們關注量子位。有用的計算需要大量量子位。讓量子位數量規模擴展到很大,將是一項全球性的挑戰。研究員 Nodar Samkharadze 表示:「為了同時使用許多的量子位,這些量子位需要相互連接,同時需要良好的通信。」目前,被捕捉作為量子位的電子只能與它們的近鄰直接接觸。Nodar 說:「這使得擴大量子位數量變得非常困難。」

其他的量子系統一般使用光子進行長距離交互。例如,筆者曾介紹過西班牙科研人員實現的一種基礎的「混合」量子網絡連接,首次使用單個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在位於不同實驗室的兩個不同的量子節點之間進行光量子通信。

(圖片來源: ICFO/Scixel)

許多年來,使用光子進行長距離通信也是矽的一個主要目標。而只是在最近這些年,科學家們才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最近,Delft 的科學家們展示了單個電子自旋和單個光子可以在矽晶片上耦合。這種耦合使得在自旋和光子之間傳輸信息,原則上變得有可能。

價值

Guoji Zheng 表示:「這對於連接距離遙遠的矽晶片上的量子位來說很重要,從而為在多個矽晶片上擴大量子位的數量鋪平了道路。」

Vandersypen 為他的團隊感到自豪,他說:「我的團隊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頂著來自全球競爭的巨大壓力,完成了這一創新成果。」 這是一項真正的Delft 的突破。Nodar Samkharadze 補充說:「襯底是在 Delft 製作,晶片也是在 Delft 的淨室製造,所有的測量都是在QuTech開展。」

未來

科學家們正在為接下來的步驟努力工作。Vandersypen 表示:「現在目標就是通過光子將電子自旋的信息轉移到另外一個。」

關鍵字

電子、量子、光子

參考資料

【1】https://www.tudelft.nl/en/2018/tu-delft/quantum-race-accelerates-development-of-silicon-quantum-chip/

【2】By N. Samkharadze, G. Zheng, N. Kalhor, D. Brousse, A. Sammak, U. C. Mendes, A. Blais, G. Scappucci, L. M. K. Vandersypen. Strong spin-photon coupling in silicon. 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r4054

相關焦點

  • 新方法|美國防部和美陸軍聯合資助高校研究矽中自旋—光子連接新方法,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的發展
    (量子位)信息的新方法,該工作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器件的製造科學工作。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合作,利用矽室中的單電子產生了量子比特,該小組展示了一種將電子自旋中編碼的量子信息轉移到光子的新方法。
  • 前沿| 量子計算新突破點:電子-光子的「閒聊」
    量子比特(qubit)可以是 0 與 1 之間的一個值,或同時都為 0、同時都為 1。這種疊加就是為大家所熟知的量子特性,能夠讓量子計算機處理現在的計算機所不能解決的複雜問題。單個量子計算機已經通過囚禁粒子和超導體建造出來了,但是技術挑戰減慢了基於矽的量子設備的研發進度。在構建量子計算機的時候,矽是非常誘人的材料,因為矽的價格不貴而且已廣泛用於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的設備製造中。
  • 物理學家朝著基於量子點的自旋Qubit寄存器邁出第一步
    圖片來源:TU Delft由Vandersypen教授領導的TU Delft科學家團隊再次意識到,創建更多,更好和可靠的量子處理器的全球競賽正在快速進行。在與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中,他們證明了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在矽量子晶片中傳輸到光子。為了在晶片上連接量子位並允許擴展到大量的量子位,這一點很重要。
  • 行業動態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新突破
    為此包括IBM、Intel與HP等大廠紛紛在光子(photonics)技術上投資數十億美元,以光子代替電子,意味著處理器核心之間的大量數據幾乎可以實現實時傳輸,讓處理器性能真正隨著核心數目增加而成正比演進。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突破
    為此包括IBM、Intel與HP等大廠紛紛在光子(photonics)技術上投資數十億美元,以光子代替電子,意味著處理器核心之間的大量數據幾乎可以實現實時傳輸,讓處理器性能真正隨著核心數目增加而成正比演進。
  • 矽量子硬體出現轉折點,兩個自旋組件首次實現長距離通信
    另外,矽自旋量子比特保持其量子態的時間,要長於超導電路量子比特的量子態時間。同時,矽作為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電子元件材料,其生產成本較低。但應用矽的話,就需要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矽自旋量子比特是由單個電子構成的,並且尺寸非常之小,難以建立很好的連接。
  • 科學家加強了裡程碑式量子計算機規模增長的關鍵的自旋軌道量子位
    強耦合是關鍵量子比特的穩定性決定了量子比特可以保留量子信息的時間長度。在自旋軌道中,量子位的信息存儲在電子的自旋及其運動中,即電子如何「環繞」晶片晶格中的原子。信息存儲在電子的自旋和軌道方向上,而不僅僅是自旋。由於在自旋軌道耦合中非常強的吸引力,帶電電子的圓形軌道和自旋像齒輪一樣被鎖定在一起。「增加自旋軌道耦合的強度可以使我們獲得今天已經發表的更長的相干時間。」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大突破:計算機快1千倍,純矽基光子晶片指日可待,矽能發光了!
    其次,光子晶片速度遠超電子晶片,簡單來說,光子速度遠比導體內的電子要快多了,導體內電子速度大概593km/s,而光子則是光速300000km/s,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速度越快,意味著計算能力越強,運算速度越快。
  • 三種晶片材料出奇招 讓量子計算機跨越應用「冰山」
    但矽基電晶體的尺寸和運算速度已接近極限的邊緣,如何使傳統計算機突破上述極限,研究人員似乎已計窮智竭。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始尋求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取代傳統矽基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能更快執行各種複雜計算,研究生物系統,創建加密和大數據系統,解決許多涉及多種變量的難題。
  • 電子與碳納米管間存在內在自旋—機械耦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科學家從理論上研究了將電子自旋和碳納米管量子點耦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結果顯示,碳納米管機械振動會極大影響它所捕獲電子的自旋狀態,而碳納米管本身也會受到電子自旋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種內在的強自旋—機械耦合對研究磁性與物質納米傳感器、量子計算及其他納米應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思科表示,思科表示,Luxtera先進的矽光子晶片技術,能幫助思科滿足商業客戶對快速和高性能網絡服務的需求。無獨有偶,在幾個月前,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宣布,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研製投產;上海市政府將矽光子列為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予以全力支持;國內上市公司亨通光電宣布在矽光晶片上獲得突破。
  • 三種晶片材料助量子處理裝置向實際應用跨出一大步
    但矽基電晶體的尺寸和運算速度已接近極限的邊緣,如何使傳統計算機突破上述極限,研究人員似乎已計窮智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始尋求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取代傳統矽基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能更快執行各種複雜計算,研究生物系統,創建加密和大數據系統,解決許多涉及多種變量的難題。
  • 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
    光子除了具有頻率、空間模式、以及時間-能量等自由度之外,還可以攜帶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自旋角動量與光的極化相關,被廣泛應用於量子光學的二維希爾伯特空間中編碼信息。不同於自旋角動量,軌道角動量擁有無限的拓撲荷和內在的正交性,可以為模式多路分發提供巨大的資源,有望用於解決通信系統上信道容量緊縮的問題。
  • 研究團隊實現多光子晶片連接,制出光通信引擎實現高速轉換
    近日,由 Matthias Blaicher 和 Muhammed Rodlin Billah 帶領的一隻由德國光子學、量子電子學和微結構技術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光子引線鍵合技術,實現了矽光子調製器陣列與雷射器和單模光纖之間的鍵合,製造出光通信引擎。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他們提議採用微小的機械振動,通過「聲子」實現原子之間的相互耦合,聲子是振動或者聲波的最小量子力學單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探索出了基於矽自旋量子位的新方案。研究人員重新構思了常用的「矽」微處理器,全新地設計出矽量子計算機晶片,該晶片可通過最標準的工藝和元件進行製造。
  • 矽光子技術ABC:三大矽光子領軍人物談矽光子
    Surrey大學的工作,尤其是該校的Richard Soref的工作,被認為是矽光子的發起。Richard Soref也被認為是矽光子之父。      Rickman指出矽光子的難點在於光波波長比電子波長長,光波對波導粗糙度更敏感,用普通CMOS工藝做出的器件會有很嚴重的問題。用CMOS做矽光子器件的難度比製作普通電子器件至少高一個數量級。
  • 擴大量子晶片規模:MIT工程師將光子學與「人工原子」連接起來
    新晶片中的量子位是由金剛石缺陷製成的人造原子,可以用可見光和微波來推動,從而發射出攜帶量子信息的光子。Englund和他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過程是一種混合方法,其中將精心挑選的包含多個基於金剛石的量子比特的「量子微晶片」放置在氮化鋁光子集成電路上。
  • 矽光子計數探測器推動新一代成像技術
    作者:Joe O‘keeffe,Carl Jackson 矽光子計數器件最近取得了革命性進展,大量新型探測器正進入市場。這些探測器可應用於許多新領域,如螢光壽命成像、正電子發射X線斷層顯像、輻射探測、高能物理、雷射測距(雷射雷達)和粒徑測量。潛在應用甚至包含新興的通信技術領域,如保密通信中的量子密鑰分配。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量子工程師在矽晶片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