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收穫!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

2020-11-26 澎湃新聞

探索·收穫!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矢量渦旋光產生

2020-04-24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小南推文

近日,現代工學院夏可宇教授和陸延青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Vector Vortex Beam Emitter Embedded i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光子晶片雷射直寫控制模型,提出了包含軌道角動量光模式的張量形式耦合模理論並實驗實現了光子晶片上矢量渦旋光的高效率產生。光子集成晶片內矢量渦旋光的嵌入式產生,使得在單個晶片內實現產生、傳輸和操控一體化變成現實。結合陣列化集成能力,該工作為大規模集成化地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資源,以及開展高容量通信和高維量子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

圖.嵌入在雷射直寫光子晶片中的矢量渦旋光輻射器陣列,直寫雷射能量及擾動與波導結構的關係,張能量形式模式耦合係數。

光子除了具有頻率、空間模式、以及時間-能量等自由度之外,還可以攜帶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自旋角動量與光的極化相關,被廣泛應用於量子光學的二維希爾伯特空間中編碼信息。不同於自旋角動量,軌道角動量擁有無限的拓撲荷和內在的正交性,可以為模式多路分發提供巨大的資源,有望用於解決通信系統上信道容量緊縮的問題。矢量渦旋光束同時攜帶光的自旋和軌道角動量,為現代光學、經典和量子信息技術都提供了額外的自由度和新興的資源。其固有的無限維度有望用來提高數據容量,支撐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流量的空前增長,乃至於可用來構建高維希爾伯特空間的量子計算機。

矢量渦旋光束的大規模應用迫切需要開發光子集成技術,能夠在光子晶片上產生、傳輸,甚至處理矢量渦旋光束。目前從晶片表面輻射矢量渦旋光束到自由空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在光子集成晶片內部產生和傳輸矢量渦旋光束仍然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如何利用雷射直寫技術製備高性能光子晶片?如何理解微小空間內密集光學模式直接的相互作用、傳輸和轉換?這些關鍵科學問題的回答和矢量渦旋光光子晶片高效產生將極大推動高容量光通信技術和大規律高維光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

夏可宇和陸延青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中心(IQIT)金賢敏教授團隊緊密協作,理論和實驗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在理論推導了直寫雷射能量與光子晶片結構參數的關係,為雷射直寫高性能功能定製的光子晶片提供了指導,並構建了包含矢量渦旋光模式和材料介電張量的廣義耦合模理論。該理論的建立不僅有助於理解多個模式間的相互轉化、波導中場的演化以及不完美加工所帶來的影響,還將耦合模理論推廣到更普適的情況,可以為光子集成晶片內有效操控軌道角動量自由度提供重要支撐。實驗上,他們通過調控片內單模光波導和甜甜圈型光波導之間的倏逝波耦合,突破了光子集成晶片內可控產生矢量渦旋光的難題。通過在工程上精確調控相位匹配條件,可以按需產生具有特定拓撲荷的矢量渦旋光束,轉化效率高達74%。

金賢敏教授、夏可宇教授和陸延青教授作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感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大力支持。該工作的南大部分還得到了南京大學卓越研究計劃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53601

陸延青課題組網站:http://light.nju.edu.cn

夏可宇課題組網站:http://cwqed.nju.edu.cn

原標題:《探索·收穫!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矢量渦旋光產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金賢敏團隊製備出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
    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與南京大學夏可宇教授、陸延青教授合作,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Vector Vortex Beam Emitter Embedded i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矢量渦旋光輻射器晶片。
  • 探索·收穫!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探索·收穫!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Nature合作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報導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Three-dimensional entanglement on a silicon chip》,該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然而,如何高效的製備高維糾纏光子對並對其進行高精度、可編程的任意相干調控,是量子信息技術走向規模應用的一大挑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1728.htm馬小松教授團隊利用集成光學晶片的微納加工,藉助矽的三階非線性,採用優化設計的幹涉型微環諧振腔,通過對晶片上光子的路徑模式進行編碼,實現晶片上的三維光量子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形成有源集成光量子晶片。
  • 做好百米衝刺:光子晶片研發,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落伍
    華為英國劍橋研發中心建立,加大光子晶片研發力度! 上海交大已經研製出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任正非選擇拜訪上海交大,提出合作,劍指光子晶片! 光子晶片利用光速加速AI的原理,達到每秒千億次以上的運算,應用前景廣泛。 以色列一家公司開啟首枚商用光核心處理器,已實現了每秒8萬億次的數值運算。 美國IBM公司、哈佛、麻省理工都加速研發光子晶片,而且取得很大進展。 我國的光子晶片研發也不甘示弱!
  • 交大團隊攻克兩種光子晶片技術,創立國內首家光量子計算公司
    與國外同行競爭合作,早日實現光量子晶片、鈮酸鋰薄膜光子晶片、光量子計算機等成果的產業化應用,是金賢敏的夢想。"我們馬上要再成立一家新公司,搭建光子晶片研發中試線平臺,儘早將這類變革性晶片用於光通信、光互連、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新一代信息處理技術領域。"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晶片用的材料是矽,當發展到5納米以下的製程後,這種材料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時,就會被淘汰,便會尋找其它材料來取代。新型的光子材料極有可能用於晶片的製造,被稱之為光子晶片。光子技術在多個應用上的低功耗、低成本是最大的優勢。在運行平臺上,某一個區域可以同時完成很多的維納量級,以光子為載體的信息功能分支機構,形成一個整體,具備大型綜合運算能力的光子晶片。由於資訊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光子載體的各個分支數據流量已達到滿載,就要用集成技術將微納級的光子導入到晶片內部,成為納米級的光子晶片。
  • 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籤約儀式舉行
    林忠欽代表雙方介紹合作情況。林忠欽表示,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建設海洋強國吹響了號角。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此次籤約共建,得到了自然資源部與教育部的高度重視,雙方懷抱海洋強國的理想,在長期的合作基礎上,多次互訪,以積極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相向而行,快速達成了共識。
  • STMicro預計明年年中實現矽光子晶片量產
    ICCSZ訊 Gazettabyte報導,STMicrolectronics計劃在2014年年中推出首個矽光子晶片。自從2012年3月從Luxtera獲得矽光子技術的相關專利授權,STMicro一直在自己發過Crolles的實驗室開發12英寸(300毫米)的CMOS矽光子晶片晶圓生產線。
  • 我校光子學與聲子學團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光學...
    我校光子學與聲子學團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光學近場調控研究重要進展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在AI火熱的當下,光子晶片運行矩陣乘法效果有機會比現有電子晶片效果好成百上千倍,吸引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爭相探索光子計算帶來的機會。2015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針對光子計算的新實驗性技術,把矽光子數組集成到與CPU 相同的封裝尺寸中。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與合作研究者提出了使用光子代替電子為理論基礎的計算晶片架構。
  • 新光子晶片助力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可採用新型光子技術更快實現
    它除了可以用來實現面部和聲音識別以外,還可通過搜尋大量的醫學數據來進行醫學診斷,或者通過搜尋化學方程式來尋找潛在的新藥合成方式。但是這類的系統的計算非常複雜,對機器要求很高,即使對於現有性能最強的計算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來自於MIT的研究團隊和他們的合作者,提出一種新的方法,用光子代替電子,來進行計算。他們表示這種方法將會大大提高計算速度和效率。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向世界大秀「身姿」,在向世界宣布我國在矢量發動機上已經取得重要突破,相信只要邁出了這「第一步」,在將來定會趕上或者超越。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矽光子晶片首次實現晶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和多光子糾纏
    儘管如此,信息原則上可以通過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的現象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物理學家最新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中,提出了在矽晶片中實現這一目標的新方法。該研究結果是邁向未來量子通訊的重要基礎步驟。
  • 基於光子晶片的超分辨顯微鏡
    然而,SIM是專業且昂貴的工具,因為它們配備了高度複雜的光學系統來啟動結構化照明模式序列,從而實現SIM解析度擴展。在傳統的SIM中,螢光激發照明光通過顯微鏡的成像物鏡發射,並通過光路中的二向色分光鏡與發射的螢光分離。由於傳統SIM的複雜性,如果存在一個易於使用且便宜的光子晶片,可以使得普通的顯微鏡具有SIM功能,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思科表示,思科表示,Luxtera先進的矽光子晶片技術,能幫助思科滿足商業客戶對快速和高性能網絡服務的需求。無獨有偶,在幾個月前,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宣布,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研製投產;上海市政府將矽光子列為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予以全力支持;國內上市公司亨通光電宣布在矽光晶片上獲得突破。
  • 鯤鵬振翅一飛高 陸延青:南京大學最年輕的博導
    4年中,陸延青憑藉聰明與勤奮,一路學得輕鬆愉快,尤其是中學裡打下的計算機編程基礎在他做本科畢業論文《高溫超導體的角分辨光發射譜研究》時充分派上了用場。這個工作使他第一次把名字變成了鉛字,與導師董錦明教授合作,發表了生平第一篇SCI論文。這也更加激發了他對研究工作的興趣。
  • 仕佳光子8月正式實現國產PLC晶片量產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從建廠、研發,到2012年8月正式實現量產,從此打破PLC晶片供應完全依賴國外廠商的局面。  面對全球寬帶接入的迅速發展及我國光纖到戶(FTTH)國家寬帶戰略,仕佳光子研發團隊,從生產線建立到設備調試生產,短短一年多時間,攻克多項關鍵工藝技術,開發出我國自主設計、生產的PLC光分路器晶片系列晶片,並實現量產,質量性能符合行業最高標準,於此同時AWG晶片試製成功,有望明年實現批量生產。
  • 研究團隊實現多光子晶片連接,制出光通信引擎實現高速轉換
    近日,由 Matthias Blaicher 和 Muhammed Rodlin Billah 帶領的一隻由德國光子學、量子電子學和微結構技術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光子引線鍵合技術,實現了矽光子調製器陣列與雷射器和單模光纖之間的鍵合,製造出光通信引擎。
  • 在光子晶片上模擬黑洞邊緣:從粒子加速到霍金輻射 | NSR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教授團隊與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劉輝教授團隊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研究論文,利用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在光子晶片上加工了可以類比黑洞視界附近等效勢場的耦合波導陣列,並成功實現了對人工黑洞視界附近粒子對產生和演化過程的量子模擬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大數據處理的光子計算晶片來了?
    在AI火熱的當下,光子晶片運行矩陣乘法效果有機會比現有電子晶片效果好成百上千倍,吸引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爭相探索光子計算帶來的機會。2015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針對光子計算的新實驗性技術,把矽光子數組集成到與CPU 相同的封裝尺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