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量子計算新突破點:電子-光子的「閒聊」

2020-12-05 機器之心Pro

選自phys機器之心編譯參與:朱思穎、杜夏德

為了進一步實現基於矽的量子計算機,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已經建造了一個可以讓單個電子傳遞其量子信息給光粒子的設備。光粒子也就是光子,在接收信息之後可以充當信使從而把所接收的信息傳給其他的電子。由光子所創造的這種連接關係構成了量子計算機的迴路。

這項已在 Science 上發表的研究,是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馬利布休斯研究實驗室共同指導完成的,展現了他們 5 年多努力的成果。這 5 年多的研究中,他們為單個電子和光子之間的對話來打造強大的能力支撐,據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教授 Jason Petta 所說。

「就像人類之間的互動一樣,一個良好的交流是要以很多事情的鋪墊完成為前提的,比如說幫助交流雙方講同一種語言等,」Petta 說。「我們能夠使電子態的能量與為光粒子的共振,從而使電子和光子能夠互相對話。」

這項發現將幫助研究者運用光來聯繫單獨的電子,這些電子充當量子計算機的比特也即是量子計算機裡最小的數據單元。一旦實現,量子計算機將是先進的設備,其能夠運用微小粒子(如電子)實現高級計算,這些微小粒子遵從量子定律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定律。

我們現在每天所使用的計算機中每一位比特的值要麼是 1 要麼是 0。量子比特(qubit)可以是 0 與 1 之間的一個值,或同時都為 0、同時都為 1。這種疊加就是為大家所熟知的量子特性,能夠讓量子計算機處理現在的計算機所不能解決的複雜問題。

單個量子計算機已經通過囚禁粒子和超導體建造出來了,但是技術挑戰減慢了基於矽的量子設備的研發進度。在構建量子計算機的時候,矽是非常誘人的材料,因為矽的價格不貴而且已廣泛用於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的設備製造中。

研究員們在他們的設備裡囚禁了一個電子和一個光子,然後把電子的能量用這樣的一個方式轉移給光子。通過這樣的耦合使得光子把所攜帶的信息從一個量子位轉移到位於一釐米之外的另一個量子位。

量子信息是極度脆弱的,即使是來自所在環境裡最輕微的幹擾,將會導致其攜帶信息的全部丟失。光子對抗幹擾的能力更加強健,此外光子不僅能夠在量子計算機的迴路中將攜帶的量子信息從一個量子比特傳遞到另一個量子比特,而且可以在量子晶片之間通過電纜傳遞。

為了使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粒子能夠互相「交流」,研究員們還必須建立一個提供適宜「交流」環境的設備。首先,休斯研究實驗室(一個由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車擁有的研發實驗室)的 Peter Deelman 裝配出了一個半導體晶片,這個晶片由多層的矽和矽鍺構成。這個裝配的半導體晶片在其晶片表面之下囚禁了單層的電子。下一步,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們在裝置的頂部鋪設了細微導線,每根導線的寬度只有人頭髮絲的幾分之一。這些直徑為毫微米的導線所傳導的電壓創建了能夠囚禁單個電子的能級相圖,而這些囚禁的電子將會在限制在矽的被稱為雙量子點(double quantum dot)的區域裡。

研究員們用這些導線來將囚禁電子的能級調整到與光子所匹配的程度,光子是由晶片頂層超導腔所囚禁。在這項研究發現之前,半導體的量子比特僅能被其相鄰的量子比特耦合。通過光來耦合量子比特,將可以在位於晶片相對兩端的量子比特之間進行信息傳遞。

電子的量子信息無非就是其處於雙量子點的 2 個能量穴(energy pocket)其中之一的位置信息。電子能佔據兩個能量穴之一或同時佔據兩個能量穴。通過控制用於設備的電壓,研究員們就能夠控制電子在哪個能量穴中。

「我們現在有實際轉移電子量子態給囚禁在超導腔中的光子的能力了,」普林斯頓的物理系研究生也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Xiao Mi 說。「這一過程之前從未在半導體設備中實現過,因為在能夠轉移電子的量子信息之前其量子態就已丟失。」

在這個裝置中能成功實現量子態的轉移,歸功於一個新的迴路設計,這個迴路在設計時能夠讓鋪設的細微導線與量子比特之間的位置更近從而能夠減少來自其他電磁放射源的幹涉。為了減少這類噪音,研究員們在通向這個裝置的導線中放置了能夠過濾掉無關信號的濾波器。這些金屬導線同時也充當了量子比特的保護盾。通過這些操作保護,相比於之前的實驗,他們的量子比特所接受到的噪音量能夠有 100 到 1000 倍的減少。

最終,研究人員計劃拓展該設備使其能發揮電子的自旋特性。「長期來看,我們想讓這個自旋和電荷耦合在一起的系統能自己造出一個可以電控的自旋量子,」Petta 說。「我們發現我們能講一個電子與光相干耦合在一起,這是實現自旋光耦合的重要一步。」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量子信息研究所的一位物理學家 David DiVincenzo 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在 1996 年參與了一篇非常有影響力的論文,該文概述了創建量子計算機所需的五個最低要求。對於普林斯頓 HRL 的工作,DiVincenzo 雖沒有參與,但他說:「為了找到合適的條件組合實現單電子量子比特的強耦合條件,已經花了很多精力了。我很高興地看到有人發現了一個參數空間的區域,在這個區域中,該系統可首次進入強耦合域。」

相關焦點

  • 「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攜90後上Science
    【新智元導讀】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量子霸權」再次被實現了嗎?
  •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被諷為笑話,受到大量質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即我們常說的「中科大」,校址在安徽合肥)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Gaussian Boson Sampling)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AI對晶片的高算力以及大數據處理的需求,讓馮諾依曼架構的電子晶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讓量子計算、神經擬態計算、光子計算這些前沿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其實,業界對這些技術的研究都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出於各種因素,至今都還未大規模應用。
  • 量子計算前景一片大好?MIT新研究「潑冷水」| Nature
    谷歌去年提出的「量子優越性」,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脆弱」?量子比特(qubits)的完整性是一個關鍵問題。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中的邏輯元素,每個量子比特都有一個「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不同於經典計算機存儲信息所採用的比特位(0或1),量子計算機表示信息所用的是量子位。量子位是一個雙態量子系統(例如:光子偏振態或電子自旋態等),它可同時處於「即是0又是1」的狀態。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擴大量子位的數量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25日的《自然》(Science)雜誌。
  • 容錯量子計算新突破!困擾物理學界 80 餘年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在...
    粒子又主要分為兩派——費米子(fermion,如電子、質子)和玻色子(Boson,如光子、介子)。其中,費米子即一切自旋(Spin)為 1/2 的粒子,這一概念最早由曾於 1933 年與薛丁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 Paul Dirac 提出。
  • ...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愛上物理源自潘建偉...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編輯:夢佳、小勻,36氪經授權發布。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頒給中國科學家陸朝陽。這位80後「量子鬼才」曾入選Nature中國科學之星,參與研製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還沒搞懂,光子計算又要來統治世界?
    作者 | 八寶粥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電腦太慢,量子計算量子還慢,光子計算量子計算成為目前炙手可熱的名詞,其熱度不亞於當年的「遠紅外」、「雲計算」、「納米技術」、「石墨烯」。自從去年年底量子計算開始火起來之後,包括全球的政企、科研單位紛紛表示強烈關注,甚至券商也開始對其進行研究。
  •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 多家A股公司已布局了量子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200秒就幹完了 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了200秒就幹完了。今天,中國科學家再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據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
  • 前沿| 量子計算新進展,MIT聯手哈佛用雷射束實現單個中性原子的囚禁
    原子、光子和其他量子粒子天生頑固;很少處於停頓狀態,同一種量子粒子間常常產生碰撞。如果能把大量量子一個個單獨用量子圍欄攔起來控制住,就可以將它們作為量子比特——一種極小的信息單元,其狀態和方向可用來進行計算,速度要比當下基於半導體的計算機晶片快上很多。最近幾年,科學家想了很多方法來把每個量子單獨囚禁起來控制住。
  • 助力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科學家實現了利用單電子流產生單光子
    圖片:自然通訊(2020)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通過在專門設計的發光二極體(LED)中移動單電子來產生單光子的新技術。這項技術發表在《自然通信》雜誌上,可以幫助發展新興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領域。單個光子(光的基本粒子)可以承載數百公裡的量子信息傳遞。因此,可以產生單個光子的光源是許多量子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研究實驗室已經可以利用半導體中的自組裝量子點或金剛石中的結構缺陷製造了單光子源。這些點和缺陷的形成是一個隨機過程,因此很難預測這些單光子源的位置和光子能量(或波長)。在將光子源集成到大型量子網絡中時,這種隨機性可能會帶來挑戰。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新突破
    中國科學家成功構建 76 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九章」處理 5000 萬個樣本只需 200 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需 6 億年,適應性也變的更強。這一突破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關於「光子帶」
    首先,我們認為,你們星球上的大多數人會把你剛才說的現象稱作「光子帶」,而不是「質子帶」。不過,怎麼稱呼它其實並不重要。這兩種說法實際上都是正確的。我們對這個所謂的「光子帶」的看法,與你們星球上的大多數人的看法有點不同。
  • 「中國科學報」量子計算迎來裡程碑式突破
    在波色高斯取樣這項任務中,由76個可被探測的光子所組成的「量子計算機」,其200秒的「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速度比後者快一百萬億倍。《科學》12月4日發布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九章」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舉世轟動。
  • 量子科技成為國家戰略!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量子科技多重要?不僅是國防利器!還能帶你「穿越時空」 這個略微抽象、被網友調侃「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技術為何被中央重視,並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呢?實際上,量子技術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來結合工程學中的控制論,計算機科學,電子學方法等來實現對量子系統有效控制。
  • 中國首次實現量子優越性!比最強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比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超越了谷歌量子計算優越性!」「是裡程碑式突破!」……今天,潘建偉團隊所構建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一經問世,便引起了業界巨大的反響。並且,在線發表在了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 中國科學家構建76光子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國成功達到量子計算研究的首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會使加密技術過時,量子網際網路是解決方案
    自世紀之交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商業組織比它更直接地參與到未來量子計算機網絡的科學發展和工作理論中。有一類理論涉及加密安全性。一旦量子計算機(QC)突破了目前由公鑰加密技術(PKC)控制的大壩,世界上的每一條加密信息都將受到攻擊。這就是赫特納的「量子威脅」。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它的「既死又活」常常用來描述量子的疊加態。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唯一錯誤是「位翻轉」(bit-flips),即某個信息位意外地從0翻到1,或者從0翻到1。糾正它的方法是建立冗餘數據:使用三個「物理」位信息,以確保一個有效或準確的位。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根據量子力學,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可是,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他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近日,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量子力學的最新突破:「糾錯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