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科學家實現了利用單電子流產生單光子

2020-12-05 孜然實驗室

圖片:自然通訊(2020)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通過在專門設計的發光二極體(LED)中移動單電子來產生單光子的新技術。這項技術發表在《自然通信》雜誌上,可以幫助發展新興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領域。

單個光子(光的基本粒子)可以承載數百公裡的量子信息傳遞。因此,可以產生單個光子的光源是許多量子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研究實驗室已經可以利用半導體中的自組裝量子點或金剛石中的結構缺陷製造了單光子源。這些點和缺陷的形成是一個隨機過程,因此很難預測這些單光子源的位置和光子能量(或波長)。在將光子源集成到大型量子網絡中時,這種隨機性可能會帶來挑戰。

在本文中,研究人員表明,通過一次僅移動一個電子與一個``空穴''(共價鍵上流失一個電子,最後在共價鍵上留下空位的現象。)。

該研究小組負責人克里斯多福·福特(Christopher Ford)教授說:「在實驗中,我們僅使用行業兼容的製造工藝在砷化鎵(GaAs)表面附近製造了一個器件。這種裝置由一個靠近空穴區域的電子區域和一個介於兩者之間的狹窄通道組成。」

為了一次只傳輸一個電子,我們沿表面發射聲波。在砷化鎵中,這種「表面聲波」還會產生伴隨的電勢波,其中每個最小電勢僅攜帶一個電子。像傳送帶一樣,勢波將單個電子一個接一個地帶到空穴的區域。當每個電子在下一個電子到達之前迅速與空穴複合時,就會生成一系列單光子。

可以給每個單個光子極化來傳送消息,以使竊聽者無法偵聽該消息而不被檢測到。

除了是新穎的單光子源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這種新技術還可以將電子自旋的狀態轉換為光子的極化狀態。通過橋接使用單光子作為「飛行」量子位的基於半導體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實現建立大規模分布式量子計算網絡的宏偉目標。

相關焦點

  • 產生光子以在量子計算系統中進行通信
    圖片來源:Sampson Wilcox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連接到微波傳輸線的超導量子位,已經證明了量子位可以如何按需產生量子處理器之間進行通信所需的光子或光粒子。這一進步是實現互連的重要一步,互連將使模塊化量子計算系統以比傳統計算機所能達到的指數級速度執行運算。
  • 很近但又很遠 科學家這樣實現量子通信
    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遠超傳統計算機,這源於其應用的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在多個狀態。要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需要有成千上萬個可以相互通信的量子比特。目前谷歌、IBM開發的原型量子計算機已經擁有了數十個、甚至近百個量子比特。
  • 我國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研究經歷了什麼過程?現在是什麼水平?
    想像以下,如果能像孫悟空一樣可以把自己縮小成一隻非常小的蒼蠅,再進一步縮小為一個電子,我們就可以試著到原子裡面看它的樣子。 下圖是用薛丁格方程計算出來的,一個最簡單的原子,即一個氫原子只由一個原子核和一個電子組成,所呈現出來的美麗的形狀。物理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枯燥,它是非常漂亮的一門學科。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它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方偉副教授的實驗室主頁上寫著一句話:「太陽用連續的光譜展示多彩的天地萬物,我們用一兩個光子探索神奇的量子世界。」太陽光、電燈等發出的都是「抱團」的光子,而單光子源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設計製造出可集成化、使用方便的理想的單光子源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在凝聚態領域,目前主流的方法有自組織量子點與金剛石色心等兩種體系,但面向實際應用,仍然充滿著局限與巨大挑戰。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本期墨子沙龍邀請陸朝陽教授為客串編輯,構思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如何實現一百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並邀請了正在三個不同物理體系(光子、超冷原子、超導線路)從事研究的幾位青年研究人員一起討論和回答。
  • 量子通信是什麼?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裡?
    或許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裡?甚至對於什麼是量子也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見有解釋稱,量子通信和計算的優點有很多,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量子通信在於安全,量子計算在於快速,而量子通話手機自然也是「安全」,這樣解釋倒也可以,不過,終究因為距離太遠,量子還是有點「玄乎」。
  • 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信息 「瞬間」傳輸
    布裡斯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款晶片,能在電路中生成光粒子,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遠距離瞬間通信。量子晶片渲染圖英國和丹麥科學家稱,他們首次實現了信息在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瞬間傳輸」,此舉可能催生更安全的「量子網絡」。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本期墨子沙龍邀請陸朝陽教授為客串編輯,構思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如何實現一百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並邀請了正在三個不同物理體系(光子、超冷原子、超導線路)從事研究的幾位青年研究人員一起討論和回答。 目前,科學家們基於各種不同的物理體系和不同的途徑開展了量子計算的研究。
  •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通信的基本解釋是將信息從信源(發信者)經過信道(有線和無線兩種)傳到信宿(受信者)。說到量子,它並不是存在的一種粒子。我們知道,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可再分(依據現有科學技術),那麼它也許是最基本的單位,稱之為量子。
  • 推動量子光子學發展,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將更進一步!
    因此,在受控環境中生成和管理量子位對研究人員提出了重大挑戰。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工程師Galan Moody是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學助理教授,他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以克服現有量子計算原型使用光編碼和處理信息的低效率和性能。光學系統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們在相同物理框架中自然地將量子計算和網絡連接起來。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基於拉曼過程的光子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利用拉曼存儲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偏振糾纏態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徑不同自由度組成的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該工作對未來實現高速、寬帶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唐媛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這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上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它成功地將雷射器調諧為陷阱,通過雷射捕獲超冷的銣原子,控制51個量子位之間的交互,並以特定順序組織它們,然後利用量子機制展開必要的計算。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 )教授 Vandersypen 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在矽量子晶片中,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傳送至光子。對於跨越晶片連接量子位和擴大量子位的數量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25日的《自然》(Science)雜誌。
  • 科學家首次用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現量子三元通信
    請和我們共同慶祝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個新成就:科學家能夠「傳送」一條qutrit,即同時具有三種狀態的量子信息,為量子計算和通信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在那之前,量子隱形傳態只能通過量子位(qubits)實現,儘管其可傳輸的距離之遙遠令人印象深刻。
  • 我國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研究現在是什麼水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3/398300.htm  大家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從跟隨到領跑的過程中發生在我身邊一些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看過這些新聞,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中科大80後科學家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2007年,2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在劍橋期間,陸朝陽不負眾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單電子自旋的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上。2011年初,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的同時,陸朝陽還入選了競爭異常激烈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的Fellow(比例約1%)。博士一畢業,陸朝陽未做停留,如約回歸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
  • 在鑽石中植入晶格缺陷,科學家攻克量子通信技術難關
    ▲一個由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製造出含有(晶格)缺陷的鑽石,這些缺陷能夠用於存儲和傳輸量子信息,從而助力打造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這些缺陷能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以電子的形式獲取和存儲量子信息,並有效地將其與光子連結起來。
  • 中科大教授獲美國量子計算獎
    2007年,2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該工作隨後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實現了量子大數分解算法。
  • 從32cm到4600km,我國已實現量子通信!
    那麼,什麼是量子?量子通信網有多牛?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量子就是質量、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它以某種粒子狀態存在。比如光其實是以光子為單位一份一份變化的,一個光子就是一個量子。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科學家利用這些特性,可以製做出最安全的保密鑰匙,從而讓信息傳輸變得更加安全。
  • 量子科技的兩塊試驗田: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丨前途有「量」
    ,為大家介紹「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奧秘。 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都是輔助人類進行計算的工具,但它們處理數據以獲得答案的方式是根本不同的。量子計算是利用疊加和糾纏等量子現象來進行計算。現階段的量子計算機能夠在某些計算問題的解決上,如整數分解(這是RSA加密的基礎),大大快於經典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