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信息 「瞬間」傳輸

2020-12-04 IT之家

布裡斯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一款晶片,能在電路中生成光粒子,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實現遠距離瞬間通信。

量子晶片渲染圖

英國和丹麥科學家稱,他們首次實現了信息在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瞬間傳輸」,此舉可能催生更安全的「量子網絡」。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丹麥技術大學的專家,首次利用被稱作「量子糾纏」的物理現象,實現「瞬間發送數據」。

計算機晶片不需要電氣或物理連接即可傳輸信息,因為量子糾纏使微粒能瞬間通過很遠的距離進行通信。

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稱,這一技術在量子計算和網絡領域有廣泛用途,因為改變一個微粒的狀態,另一個微粒的狀態也會自動發生改變。

兩所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稱,他們的研究可能為量子網際網路鋪平道路,「將能夠保護信息不會受到惡意攻擊」。

研究人員在晶片內製造的經過特別設計的可編程電路,能夠產生光粒子。

這些微粒利用量子糾纏現象,能夠在不同晶片之間「瞬間傳輸」,實現即時通信。

在使光粒子在經過專門編程的計算機晶片之間傳輸信息方面,該研究團隊獲得了91%的成功率。

這項研究論文共同作者丹·盧埃林(Dan Llewellyn)說,「在實驗室的兩個晶片之間,我們能夠演示高品質的糾纏連結。」

他表示,這項新研究相當重要,因為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等技術依賴於「量子信息」。

盧埃林稱,「信息編碼在單個微粒對中,難以控制和測量」。

布裡斯託大學研究人員能夠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將不同晶片連接在一起,他們能夠操控一個粒子,引發粒子對中位於其他晶片中的另外一個粒子發生變化

盧埃林及其團隊開發的設備,能夠在可編程電路中產生和操控單個微粒對。

他們開發的晶片,能夠把量子信息編碼在電路產生的光中,然後它們就能高效地處理信息了。

研究團隊稱,信息瞬間傳輸不僅可以用於量子通信,還是量子計算的基礎。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說,「但是,在實驗室的兩個晶片之間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建立通信鏈路,被證明極具挑戰性。」

不過他們表示,他們的新工藝可以生產出更高質量、更快的量子電路,是迄今為止最高效的工藝之一。

他們還展示了電路的其他功能,例如「交換」——量子網絡正常運行所需要的一個過程。

研究團隊也展示了與光子狀態有關的一種過程——是開發量子網際網路和量子計算機所需要的。

盧埃林說,對於開發「量子計算和通信所需要的更複雜量子電路」而言,這是重要的一步。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王建偉(Jianwei Wang,音譯)博士表示:「量子光子器件和經典電子控制系統的結合,將為完全基於晶片的CMOS兼容量子通信與信息處理網絡打開大門。」

這項研究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相關焦點

  • 瞬間傳輸!中國科學家實現地星間量子隱形傳態
    提到「瞬間傳輸」,不少人腦子裡會浮現起《星際迷航》。雖然我們目前離瞬間傳輸人類還很遙遠,但中國科學家已經藉助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實現了地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任繼剛副研究員向澎湃新聞強調,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遠距離量子隱形傳態是未來實現大尺度分布式量子信息處理網絡的基本單元。量子糾纏態:超越光速的傳輸?
  • 科學家認為:通過量子糾纏,人類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瞬間移動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能夠瞬間隱形轉移到某個位置。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能夠使用科學技術,實現人類的瞬間移動,擁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近日,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或許利用量子傳送機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 量子糾纏是否可以實現讓人瞬間移動?若是真的,多久能實現?
    我國目前公布出來的量子研究是由科學家潘建偉主持的量子通訊及力學研究,他曾在香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過量子糾纏對人體瞬間轉移的暢想。 他認為,人體瞬間轉移首先要具備一臺超強大的計算機可以掃描人體的糾纏粒子,可以發送和接收量子能量,並且可以將信息重新構形的能力。
  • 我國首次利用糾纏測量實現量子定向
    量子定向任務示意圖和量子糾纏測量的實現裝置量子定向的保真度的實驗結果。量子定向任務是指發送者Alice利用量子資源把空間中的某個任意方向發送給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導航等領域具有重要用途。一個簡單的量子定向方案是Alice發送帶自旋的粒子給Bob,粒子自旋的指向就是要發送的方向。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今年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通俗地說,這一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在異地瞬間獲知粒子狀態,從而開啟了瞬間傳輸技術的大門。當然潘建偉的研究並不是傳輸宏觀物體,而是用於量子通信。 理論基礎:量子糾纏 要想弄清楚「量子隱形傳態」的原理,就繞不開「量子糾纏」的概念。量子糾纏是指相距遙遠的兩個量子所呈現出得關聯性。
  • 瞬間傳輸更近一步?科學家實現100公裡光子瞬移
    科學家們近日在量子通訊的奇異領域內實現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一束光在光纖中「瞬間傳送」了大約100公裡的距離北京時間9月25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近日在量子通訊的奇異領域內實現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雖然只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量子信息學家們對於「瞬間傳輸」一個粒子的量子態已經有了經驗。郭光燦團隊認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相比起二維系統具有信道容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等優點。相關技術可用於其他高維量子信息研究,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需要基於一種量子世界裡的奇妙現象實現,那就是「量子糾纏」。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瞬間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有多神奇
    >   雖然科幻電影中人的「瞬間傳輸」還是個夢,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已經實現了地面與量子衛星「墨子號」之間量子態的「瞬間傳輸」——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這是繼今年6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後,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實現的又兩項重大突破。   星地量子隱形傳態成功有什麼意義?是否意味著距「瞬間轉移」實現已經不遠了?華商報記者近日專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博士湯衛東。湯衛東從事量子信息理論研究,2006年到2013年曾在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學習、工作。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
  • 「人體」的瞬間轉移將實現?中國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
    ,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實現了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這個消息傳出之後,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甚至也有許多權威的媒體爭先恐後的對這一件事情進行了報導。那麼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究竟是什麼呢?它與瞬間轉移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中科大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量子傳輸 資料圖)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為零。「瞬間移動」的奇蹟,離成真又近一步。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中國科技大學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5日的全國政協小組會上,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論文的通訊作者潘建偉委員。
  • 量子糾纏可能實現瞬間轉移,靈魂轉移卻無法達到,或許能轉移軀體
    如果要我選最想擁有的一種超能力,瞬間移動一定排在第一位。在科幻電影裡面,也有很多瞬移的場面,主人公無非利用超能力,或者是科學技術完成瞬移,將它搬到現實中討論,瞬間移動有實現的可能性嗎?我們可以藉由電影中使用的量子糾纏技術來討論其合理性。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奧地利科學家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公裡,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可用於構建實用的城際量子網際網路。        量子網際網路有望提供絕對防竊聽的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光子遠距瞬間轉移!麻省學者:邁向量子化...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預測了量子通信的可能性。近兩年來,中國在量子應用上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繼在實驗室外實現了世界首次量子傳輸後,如今中國科學家已經取得進一步突破,成功將一顆光子從地球瞬間轉移到距離地表500km外軌道的全球首顆量子衛星上,這也是目前全球最長距離的量子糾纏實驗!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兩個研究團隊已經可以在城市光線網絡中將量子信息傳送出數公裡遠的距離。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網易科技訊9月20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量子信息必須由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量子通信將需要特殊的量子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