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2020-11-23 浙江在線

2017-11-20 14:5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 朱原之

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它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

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丹。

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大為不同。方偉副教授的實驗室主頁上寫著一句話:「太陽用連續的光譜展示多彩的天地萬物,我們用一兩個光子探索神奇的量子世界。」太陽光、電燈等發出的都是「抱團」的光子,而單光子源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

設計製造出可集成化、使用方便的理想的單光子源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在凝聚態領域,目前主流的方法有自組織量子點與金剛石色心等兩種體系,但面向實際應用,仍然充滿著局限與巨大挑戰。2014年起,方偉、金一政、彭笑剛等學者聯手,另闢蹊徑,嘗試用膠體量子點來製造新型的單光子源。

單光子源結構示意圖

光是能量的一種形式,當物質中的電子從一個高能級躍遷到一個相對較低的空能級,能量就會被釋放——如果這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會看到這個物質在發光。在半導體材料中,如果電子掉進空能級的空穴,就會發出光子,這被稱為「電子空穴複合」。為了保證一個較高的複合效率,科研人員常會提供一個複合介質,也就是「發光材料」。在這類材料裡安排電子和空穴「相親」,成功機率會大大提高。學名叫「可溶的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簡稱為溶液納米晶的量子點,正是非常優異的發光介質,只要電子和空穴一對一的進入到量子點,就會複合發光,發光量子效率可以高達100%。

膠體量子點是一種已知的發光性能極好的納米晶體材料。科學家需要實現的目標是:如何讓單個的量子點在室溫下通過電激發,高效地發出一個光子。由於通常狀態下,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比空穴「跑」得快得多,想要在單個量子點中製造和諧的「複合」,必須想辦法平衡兩者速率。

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裡,記者看到了一片片指甲蓋大小的透明器件,厚度不到一毫米的結構中,包含了科學家巧妙的設計:他們將單個的膠體量子點用絕緣層包裹起來。這個絕緣層放慢了電子的「步伐」,同時也阻止了電子與空穴的直接複合而產生「雜光」。在2.6v電壓的驅動下,單個的膠體量子點成功被激發,屏幕上看到的針尖大小的亮點,正是膠體量子點發出的一個個「單行」的光子。這一巧妙的設計,成功保證了高純度單光子的產生。

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電驅動量子點螢光,每個亮點代表單個量子點

方偉介紹,製備新型量子光源不需要苛刻工作環境,樣品的製備可以通過便捷的溶液旋塗法完成的。在光量子技術實用化、集成化的需求面前,這一新型光源純度高、製備工藝簡單、工作電壓低等特徵展現出了特別的優勢。研究團隊認為,隨著目前膠體量子點合成技術的快速發展,他們將進一步改進技術路線,並有信心為真正實現量子信息應用做出貢獻。

1511160974000

相關焦點

  • 室溫下首次實現電驅動單光子源
    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20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該成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
  • 我國研究人員實現室溫下的電驅動單光子源
    新華社杭州11月21日電(記者朱涵)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一條新路。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不同。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液態光」
    2017年6月,物理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了「液態光」,這一突破使得這一特殊形態的光比以往更觸手可及。超流體的摩擦力和黏度均為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則常被稱為物質的第五形態,它可以環繞著物體流動、到達每個角落。常態光總是以直線形式傳播,如同波浪一般,偶爾像粒子。這就是你無法全方位地看到整個角落或物體的原因。然而,在極端條件下,光可以像液體一樣傳播,真正地圍繞著整個物體流動。
  • 從量子衛星到邁向深空,實現空間對話的光子究竟是什麼?
    我們生活的世界五彩繽紛,全部是靠光的作用。同時,光也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空間通信的重要基礎。那麼,光子如何在空間量子通信裡得到應用?今後在深空探測裡還會有什麼應用呢?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不是上述應用,而是另外兩件事,一個是光子怎麼在空間量子通信裡得到應用,另一個是光子今後在深空探測裡還有什麼應用,也就是所謂的光子通信。
  • 助力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科學家實現了利用單電子流產生單光子
    這項技術發表在《自然通信》雜誌上,可以幫助發展新興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領域。單個光子(光的基本粒子)可以承載數百公裡的量子信息傳遞。因此,可以產生單個光子的光源是許多量子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研究實驗室已經可以利用半導體中的自組裝量子點或金剛石中的結構缺陷製造了單光子源。
  • 新科技:在室溫條件下穩定工作的量子比特
    現在,一個由美國、俄羅斯、匈牙利、瑞典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製造在室溫下工作的穩定量子比特的方法。這一新研究成果將為創建能夠在室溫下運行的量子計算機的應用開闢了新的前景。而且,該研究結果還可以用於創建高精度磁力計、生物傳感器和新的量子網際網路技術。該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美國陸軍研究人員預測,在大約十年後,不再需要在極端低溫下才能工作的量子計算機電路可能成為現實。多年來,在室溫下工作的固態量子技術似乎遙不可及。雖然具有光學非線性的透明晶體的應用已成為實現這一裡程碑的最可能途徑,但這種系統的合理性始終是個問題。現在,美國陸軍科學家已經正式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 我國科學家實現500公裡級光纖量子通信傳輸
    新華社合肥3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蕭海川)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近期與清華大學、山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實現了500公裡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達到509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產生光子以在量子計算系統中進行通信
    圖片來源:Sampson Wilcox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連接到微波傳輸線的超導量子位,已經證明了量子位可以如何按需產生量子處理器之間進行通信所需的光子或光粒子。這一進步是實現互連的重要一步,互連將使模塊化量子計算系統以比傳統計算機所能達到的指數級速度執行運算。
  • 科學家首次用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現量子三元通信
    請和我們共同慶祝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個新成就:科學家能夠「傳送」一條qutrit,即同時具有三種狀態的量子信息,為量子計算和通信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在那之前,量子隱形傳態只能通過量子位(qubits)實現,儘管其可傳輸的距離之遙遠令人印象深刻。
  • 很近但又很遠 科學家這樣實現量子通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在開發矽基量子計算機硬體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兩個矽自旋量子比特間實現了信息交換,證明矽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對較遠距離間進行通信。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5日的《自然》雜誌上。
  • 今日Nature: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而近期,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對這兩種互補狀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證明實驗中的光處於一種」波-粒疊加狀態「。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新技術改善量子通信,糾纏聲子
    -聲音的量子粒子-為潛在的新技術打開了大門量子通信-通過粒子(通常是糾纏的光子)發送信息,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安全通信通道。竊聽量子通信幾乎是幾乎不可能的,那些嘗試的人也將留下他們竊聽行為的證據。但是,通過光子在傳統的通道(例如光纖線路)上通過光子發送遠距離量子信息是很困難的:攜帶信息的光子經常被破壞或丟失,使信號變得微弱或不連貫。通常,必須多次發送一條消息,以確保它能夠通過。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唐媛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這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上邁出重要一步。
  • 從32cm到4600km,我國已實現量子通信!
    那麼,什麼是量子?量子通信網有多牛?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量子就是質量、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它以某種粒子狀態存在。比如光其實是以光子為單位一份一份變化的,一個光子就是一個量子。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科學家利用這些特性,可以製做出最安全的保密鑰匙,從而讓信息傳輸變得更加安全。
  •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通信的基本解釋是將信息從信源(發信者)經過信道(有線和無線兩種)傳到信宿(受信者)。說到量子,它並不是存在的一種粒子。我們知道,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可再分(依據現有科學技術),那麼它也許是最基本的單位,稱之為量子。
  • 量子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光子通信實現
    根據量子糾纏理論,光子和經典信息的糾纏是不可斷開的,對於一次通信而言,必須兩個量子信息互相糾纏才能達到傳輸通信信息的目的。即光子和量子信息如果相互獨立會導致信息傳輸出錯,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方案,都是要有糾纏才能發揮信息傳輸效率的。
  • 現階段量子通信僅實現密鑰分配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比特作為信息載體來傳輸信息的通信技術。量子通信的涵蓋範圍比較廣泛,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密鑰分配都被歸類到量子通信的範疇。量子密鑰分配結合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方式,實現點對點方式的安全通信。一般用弱相干光源發射光子,因為弱相干光源弱到一定程度,光子是一個一個往外蹦的,以此代替單光子源。
  • 光量子擠壓器:室溫下降低量子噪聲的新技術
    這是第一種可以在室溫下工作的光擠壓器,它將能進一步改進受量子噪音限制的高精度雷射測量與調製,在量子計算和引力波探測等領域進行更精確的測量。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物理》雜誌上。這種光量子擠壓器的核心構造是一個只有彈珠大小的光學共振腔。
  • 科學家將光子彎曲至被實際通信使用的波長—新聞—科學網
    幾十年來,光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通信中的潛力一直為人所知。然而,妨礙其直接應用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很多光子糾纏平臺並未在大多數通信形式使用的範圍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