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2020-05-02 科學域

美國陸軍研究人員預測,在大約十年後,不再需要在極端低溫下才能工作的量子計算機電路可能成為現實。

多年來,在室溫下工作的固態量子技術似乎遙不可及。雖然具有光學非線性的透明晶體的應用已成為實現這一裡程碑的最可能途徑,但這種系統的合理性始終是個問題。

現在,美國陸軍科學家已經正式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陸軍研究實驗室的庫爾特·雅各布斯博士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米克爾·赫克博士和德克·恩格倫德教授合作,成為了第一個證明由光子電路和光學晶體組成的量子邏輯門可行性的人。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赫克說:「如果未來使用量子技術的設備需要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那麼這將使它們變得昂貴、笨重、耗電。我們的研究旨在開發未來的光子電路,使其能夠在室溫下操縱量子器件所需的糾纏。」

在未來,量子技術在計算、通信和遙感領域將提供了一系列重大的進展。

為了完成任何類型的任務,傳統的經典計算機工作的信息是完全確定的。信息存儲在許多位中,每個位都可以打開或關閉。一臺經典的計算機,當給定一個由若干位指定的輸入時,可以處理這個輸入來產生一個答案,這個答案也可以作為若干位給出。但經典計算機一次可以處理一個輸入。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相比之下,量子計算機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存儲信息,這些量子比特可能處於一種奇怪的狀態,即它們同時打開和關閉。這使得量子計算機可以同時探索許多輸入的答案。雖然它不能同時輸出所有的答案,但它可以輸出這些答案之間的關係,這使得它比經典計算機更快地解決一些問題。

不幸的是,量子系統的一個主要缺點是量子比特奇異態的脆弱性。大多數用於量子技術的硬體必須保持在接近零開爾文的極冷溫度下,以防止特殊狀態被與計算機環境的交互作用所破壞。例如,如果環境是由粒子組成的氣體,那麼保持非常冷會使氣體分子緩慢移動,這樣它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撞到量子電路中。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研究者們已經為解決這個問題做出了各種努力,但是還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解決辦法。目前,包含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光子電路已經成為在室溫下利用固態系統進行量子計算的唯一可行途徑。光子電路有點像電路,只是它們操縱光而不是電信號。例如,我們可以在透明材料中製作光子向下傳播的通道,這有點像沿著電線傳播的電信號。

與使用離子或原子存儲信息的量子系統不同,使用光子的量子系統可以繞過低溫限制。但是,光子仍必須與其他光子交互才能執行邏輯操作。這就是非線性光學晶體發揮作用的地方。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研究人員可以在晶體中製造空腔,將光子暫時囚禁在其中。通過這種方法,量子系統可以建立兩種不同的量子比特可能保持的狀態:帶光子的腔(開)和不帶光子的腔(關)。這些量子位可以形成量子邏輯門,從而為奇異狀態創建框架。

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光子是否在晶體腔中的不確定狀態來表示量子位。邏輯門同時作用於兩個量子位,可以在它們之間產生「量子糾纏」。這種糾纏是在量子計算機中自動產生的,是量子方法在傳感應用中所必需的。然而,直到現在,科學家們利用非線性光學晶體製作量子邏輯門的想法完全是基於推測。儘管它顯示出巨大的希望,但人們仍然懷疑這種方法是否能導致實用的邏輯門。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應用確實一直是個問題。如果一個光子在一個通道中移動,那麼這個光子就有一個具有特定形狀的『波包』。對於量子門,你需要光子波包在門操作後保持不變。由於非線性會扭曲波包,所以問題是,你是否可以將波包加載到腔體中,讓它們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然後再次發射光子,使它們具有與開始時相同的波包。直到美國陸軍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已建立的光子電路元件實現量子邏輯門的方法,才解決這個問題。

重大突破,美國陸軍研究人員找到了量子計算在室溫下工作的途徑

一旦研究人員設計了量子邏輯門,他們就可以對門的操作進行了大量的計算機模擬,以證明它在理論上可以正常工作。但用這種方法建造量子邏輯門首先需要顯著提高某些光子器件的質量。根據過去十年取得的進展,他們預計,要實現必要的改善,大約需要十年時間。他們下一步將要進行的實驗是加載和發射無失真的波包,這一過程已經能夠用現有的實驗技術實現。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0月29日19:43   據介紹,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量子計算的本質就是利用量子的相干性,而在現實中由於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對量子系統發生耦合幹擾,使量子相干性隨時間衰減發生消相干,計算任務無法完成。因此為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首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
  • 新科技:在室溫條件下穩定工作的量子比特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量子比特(英文:Qubit,又稱為Q比特),是量子系統中最小的數據存儲單元,類似於傳統電腦計算過程中眾所周知的比特位。傳統電腦使用的是0和1,量子電腦雖然也是使用0跟1,但不同的是,量子電腦的0與1可以同時計算。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攻關團隊,經過數年不懈探索和艱苦攻關,最近成功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國際上該領域的一項重要科學突破,該物理效應從理論研究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都是由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  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量子,計算機...
    記者二十九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教授合作,通過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固態體系實驗實現最優動力學解耦,使得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成為可能。據介紹,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 重大突破 人類首次製造室溫超導現象
    研究人員在石墨顆粒中發現室溫超導性 德國科學家宣布發現了室溫超導體——聽起來難以置信——實際上,他們發現的超導性只是一種「表面效應」。 室溫超導體是指能在300K左右溫度下工作的超導體,絕大多數超導材料需要在極低的溫度下才能實現零電阻,因此實際應用有限。
  • 新型太赫茲雷射器 | 只有鞋盒大小,能在室溫下工作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一款緊湊型、在室溫下工作、能廣泛調諧的太赫茲雷射器,是迄今性能最優異的太赫茲雷射器,有望在高帶寬通信、超高解析度成像
  • 可在室溫下工作的量子幹涉儀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會網近日報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日前製造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量子幹涉儀,能廣泛應用於醫療、勘測、考古等多個領域。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量子幹涉儀是應用量子力學原理製成的超高靈敏度磁傳感器,可檢測出非常微弱的磁場。
  • 《自然》刊登中國科大在量子計算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審稿人認為「該工作有效地保持了固態自旋比特的量子相干性,對固態自旋量子計算的真正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期《自然》的《新聞與展望》欄目還發表評述文章中指出:「量子系統不可避免的信息流失局限其現實的應用。
  • 美國陸軍科學家通過量子研究革新網絡安全
    (美國陸軍攝影:Jhi Scott)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L)的RDECOM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傳輸過程中保護量子信息的新穎方法,為戰場上的戰士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通信之門。這些發展帶來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量子信息科學,即QIS,該領域研究量子系統中編碼的信息,並且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感測以及其他子領域。人們相信,量子信息科學有潛力改變未來信息的處理方式。
  • 美國陸軍資助石墨烯"高十萬倍的靈敏度" 的微波輻射傳感器研究
    美國陸軍資助基於石墨烯"高十萬倍的靈敏度" 的微波輻射傳感器研究美國陸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微波輻射傳感器,據稱其靈敏度是目前商業傳感器的100,000倍。該工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Graphene-based Josephson junction microwave bolometer)。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探測到其中的誤差,所以這項工作或許有助於改善量子計算機的勘誤能力。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研究人員使用新方法在室溫下捕捉到難以捉摸的三重粒子
    這項新的方法使科學家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操縱並研究三重粒子的基本性質。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室溫下捕捉和研究難以捉摸的三重粒子的方法。以前,人們只能在過冷條件下研究三重粒子。三重粒子由兩個電子和一個電子空穴(電子結構中一個電子可以填滿但沒有電子的空間)或兩個空穴和一個電子組成。
  • 美研究人員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2020-10-17 17:25:23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倫敦10月16日電(記者張家偉)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 小薄膜大突破 人類或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
    上海交大已經製備出最適合探測和操縱「Majorana費米子」的人工薄膜系統,有望在年內實現探測新突破。屆時,埃託雷·馬約拉納的跨世紀預言也將得到應驗。小薄膜有望成就物理學重大突破找到「Majorana費米子」,希望寄託於上海交大科研團隊研究的一種特殊人工薄膜。這種神奇的薄膜,由拓撲絕緣體材料和超導材料複合而成。厚度只有一根頭髮絲的一萬分之一。
  • 材料科學家面臨的困境得到突破:室溫超導已誕生
    該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聲明,宣稱這種氫-碳-硫化合物在15℃的室溫條件下具有超導體的特性。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提高了10℃以上。 「這是我們第一次能真正宣稱已經發現了室溫超導性。」西班牙巴斯克大學凝聚態理論學家揚·埃雷亞(Ion Errea)表示(他並未參與此項工作)。
  • 新方法|美國防部和美陸軍聯合資助高校研究矽中自旋—光子連接新方法,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的發展
    在美國國防部和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的聯合資助下,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明了一種使用光來連接不相鄰的矽量子位
  • 微軟三年前在量子計算上的重大突破是「誤會」?原始論文或被撤回
    三年前,微軟因為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重大突破——發現「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證據而聲名大噪。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