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人員實現室溫下的電驅動單光子源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杭州11月21日電(記者朱涵)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一條新路。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不同。太陽光、電燈等發出的是「抱團」的光子,而單光子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

  膠體量子點是一種發光性能極好的納米晶體材料。科學家的目標是讓單個的量子點在室溫下通過電激發,高效發出一個光子。半導體中有自由電子和空穴兩種電流載體,在量子點中,如果電子與空穴複合,就會發出光子。由於通常狀態下,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比空穴「跑」得快,想要在單個量子點中製造和諧的「複合」,必須想辦法平衡兩者速率。

  在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記者看到了一片片指甲蓋大小的透明器件,厚度不到一毫米的結構中,包含了研究人員巧妙的設計:他們將單個的膠體量子點用絕緣層包裹起來。這個絕緣層放慢了電子的「步伐」,同時也阻止了電子與空穴的直接複合而產生「雜光」。在2.6伏電壓的驅動下,單個的膠體量子點成功被激發,顯示屏幕上出現針尖大小的亮點,正是膠體量子點發出的一個個「單行」的光子。這一巧妙的設計,成功保證了高純度單光子的產生。

  據介紹,製備新型量子光源不需要苛刻工作環境,樣品的製備可以通過便捷的溶液旋塗法完成。在光量子技術實用化、集成化的需求面前,這一新型光源純度高、製備工藝簡單、工作電壓低等特徵展現了特別的優勢。

相關焦點

  • 室溫下首次實現電驅動單光子源
    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20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該成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
  • 可於室溫操作的量子點單光子源問世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氮化鎵(GaN)量子點(quantum dot, QD)可在室溫下發出單一光子。此發現證明這些具有寬能隙的三族氮化物半導體能作為室溫單光子源,該結構非常適合應用於未來量子信息處理器中的晶片通訊(on-chip communication)。
  • 中國科大實現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單光子源
    為了能夠真正用於可擴展、實用化的量子信息技術,單光子器件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核心性能指標:單光子性、高全同性和高提取效率。儘管從2000年開始,國際上許多研究機構對量子點光學調控進行了長期和大量的探索,然而這三個核心指標一直無法得到同時滿足,成為固態量子光學領域15年來懸而未決的重大挑戰。  2013年,潘建偉、陸朝陽等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激發,實現了當時國際上全同性最好的單光子源。
  • 中科大團隊實現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單光子源
    新華社合肥1月26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近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於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自然》日前介紹了該成果。
  • 中國科大實現世界最高品質的確定性量子點單光子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量子點脈衝共振螢光的確定性高品質單光子源。2月4日,該工作以長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上。這是我國在量子點光學量子調控領域發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第一篇論文。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丹。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大為不同。
  • 科學網—最亮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問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近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劉進團隊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
  • 量子霸權的頂端:近乎理想的單光子源
    圖1,產生高質量單光子源的矽基光子晶片圖片來源:Univeristy of Bristol利用集成光子學來開發可擴展量子技術具有龐大需求,限制瓶頸在於缺乏一種高質量的單光子片上光源。(2020.05.12)圖10如圖2所示,IBM 的研發人員則提出了「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的概念來衡量量子計算機算力。IBM的工作人員指出,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增加量子比特位數並不能夠帶來「量子體積」的明顯增長,減少錯誤率則能夠帶來「量子體積」的明顯增長。
  •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實驗物理學家可以在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的限制下,調節一對共軛量(如位置和動量、時間和能量等)的相對大小,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不確定性壓低。其中,有一類壓縮態被稱為強度壓縮,可以把光子數抖動降低到散粒噪聲以下。
  • 中山大學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劉進團隊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量子信息科學的新一代單光子源
    光學量子信息處理就是這一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建造能夠可靠製造單光子的單光子源,是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研究的關鍵之一。不過由於量子過程本質上有隨機性,搭建這種光子源的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挑戰性。據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科學進展》雜誌發文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Paul Kwiat和前博士後研究員Fumihiro Kaneda已建造了一種新的單光子源。
  • 美研究人員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2020-10-17 17:25:23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倫敦10月16日電(記者張家偉)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 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新華社合肥8月13日電(記者 徐海濤)單光子源是光學量子信息技術的核心資源。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陸朝陽、霍永恆等人領銜,和多位國內及德國、丹麥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理論方案,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超越經典計算機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評價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0月19日電 記者常河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蘭·史高麗、德國維爾茲堡大學斯文·霍夫林等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我國科學家潘建偉等首次實現國際綜合性能最優單光子源
    【每日科技網】   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近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於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 獲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0月19日電 (記者徐海濤)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
  • 揭秘:雙縫幹涉實驗中,單光子是怎麼實現的
    可能有很多喜歡科學的小夥伴都知道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尤其是後來的單光子雙縫幹涉實驗,大家都很好奇,單光子是怎麼弄出來的?有很多質疑量子通訊、質疑量子計算機的人都是利用這個點進行攻擊。我只能說,這樣無端質疑的人,既不懂量子力學,也不了解現在的工程科技。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決單光子探測系統安全隱患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張強、陳騰雲與清華大學馬雄峰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聯合開發的高效低噪聲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成功解決了現實環境中單光子探測系統易被黑客攻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現實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