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於室溫操作的量子點單光子源問世

2020-12-04 OFweek光電新聞網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氮化鎵(GaN)量子點(quantum dot, QD)可在室溫下發出單一光子。此發現證明這些具有寬能隙的三族氮化物半導體能作為室溫單光子源,該結構非常適合應用於未來量子信息處理器中的晶片通訊(on-chip communication)。

  能在室溫下操作的單光子發射器可以使用於晶片量子通訊中,並能提供量子計算所需的量子位(qbit)。III族氮化物所製作的量子點很適合用來製作這類組件,原因是這類材料具有高溫及化學穩定性、能承受大電壓,而且發出的光子波長可從紫外光涵蓋至紅外光。然而,由於III族氮化物有樣品質量不佳的問題,在此之前一直未能以此材料開發出室溫單光子發射器。

  最近 ,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的Yasuhiko Arakawaua團隊在無塵室中以區域選擇性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selective-area MOCVD)成功製作此氮化鎵量子點組件。他們在覆蓋了25 nm厚氮化鋁層的藍寶石基板上生長量子點。製程包含濺鍍25 nm厚的二氧化矽於基板表面上,並以電子束光刻技術和反應性離子刻蝕製作孔隙陣列,這些孔隙用來分別成長氮化鎵納米線及量子點。接著他們在納米線周圍成長AlxGa1–xN層以形成核殼型結構,在其上並成長GaN量子點,最後以AlGaN層覆蓋結構。透過此方法,研究人員能控制量子點在基板上的位置,藉由脈衝雷射激發量子點並探測其所發出的光。

  理論上,單光子量子發射器在每一脈衝雷射激發下應產生單一光子。為了驗證組件性質,他們將量子點所射出的光導入兩路徑中,並以兩組探測器進行時間測量,證實他們的GaN納米線量子點的確為單光子源。更重要的是,在室溫下依舊能觀察到此單光子源性質。研究人員相信這是因為GaN量子點位置能精準控制的原因。

  單光子發射器一般被認為非常適合使用於量子密碼學(quantum cryptography),不過該團隊認為他們的組件更適合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晶片通訊之用。他們目前正計劃測量組件的操作速度,並試圖改以注入電流的方式使其運作,而非以雷射激發。

相關焦點

  • 室溫下首次實現電驅動單光子源
    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20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該成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
  • 中國科大實現世界最高品質的確定性量子點單光子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量子點脈衝共振螢光的確定性高品質單光子源。2月4日,該工作以長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上。這是我國在量子點光學量子調控領域發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第一篇論文。
  • 科學網—最亮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問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近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劉進團隊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
  • 量子霸權的頂端:近乎理想的單光子源
    圖1,產生高質量單光子源的矽基光子晶片圖片來源:Univeristy of Bristol利用集成光子學來開發可擴展量子技術具有龐大需求,限制瓶頸在於缺乏一種高質量的單光子片上光源。聯合光譜強度測量是使用窄帶可調諧濾波器掃描信號光子和閒頻光子的發射波長實現的,如圖4f所示。無時間延遲的單光子源的聯合光譜強度為93.1% ,在有延遲的方案中增加到99.04% ,如圖4g所示。對比測量表明,延遲方案有效抑制了雜散光譜。3. 宣布效率本方案產生的單光子源無需額外濾波去掉雜散光譜,本身就具備高光譜純度和高宣布效率。
  • 中國科大實現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單光子源
    量子點是通過分子束外延方法製備的半導體量子器件,又被稱為「人造原子」,原理上可以為量子信息技術提供理想的單光子源。為了能夠真正用於可擴展、實用化的量子信息技術,單光子器件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核心性能指標:單光子性、高全同性和高提取效率。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為精密測量技術提供了新的物理資源。單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術中的關鍵器件,不僅可以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也是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
  • 中科大團隊實現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單光子源
    據介紹,量子點是通過分子束外延方法製備的半導體量子器件,又被稱為「人造原子」,原理上可以為量子信息技術提供理想的單光子源。為了能夠真正用於可擴展、實用化的量子信息技術,單光子器件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核心性能指標:單光子性、高全同性(即基本粒子的內稟屬性完全相同)和高提取效率。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
  • 中山大學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劉進團隊製備出國際上最亮的軌道角動量單光子源。
  • 量子信息科學的新一代單光子源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科學家們希望藉助量子力學的奇異性質解決計算、通信、傳感以及精密測量系統中的難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就是這一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建造能夠可靠製造單光子的單光子源,是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研究的關鍵之一。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丹。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大為不同。
  •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為了解決這個懸而未決的難題,中國科大研究人員選取了自組裝量子點作為研究體系。自組裝量子點是通過半導體分子束外延技術生長的「人造原子」,被公認為是實現固態體系高品質單光子源和可擴展量子計算的可行方向。對量子點的高精度的相干操縱是進行高複雜性量子光學研究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可實用化量子技術的必需途徑。
  • 我國研究人員實現室溫下的電驅動單光子源
    新華社杭州11月21日電(記者朱涵)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一條新路。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不同。
  • 我國量子點單光子發射器件研究獲重要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量子點的單光子發射:8K溫度下脈衝雷射激發InAs單量子點,採用HBT (Hanbury Brown-Twiss) 延時複合計數光譜測試系統觀察到波長932納米的單光子發射,發射速率大於10KHz。這是國內半導體量子點單光子發射器件研究的重要進展。
  • 單光子源技術推動量子通信發展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使用單光子源的量子通信是絕對安全的,並且具有很高的效率。由此可見,理想的單光子源是量子通信的基礎,其特性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663.htm基於安全性方面考慮,為了保證在通信過程中不會被光子數分束攻擊,理想的單光子源應該嚴格滿足每個脈衝中僅含有一個光子。然而,現階段大多數實驗所用的光源都是經過強烈弱光脈衝衰減得到,其光子數服從泊松分布。
  • 邁向新型電子產品:俄專家可控制量子點特性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專家世界上首次展示了量子點輻射的強度和速度的提升。專家表示,其研究成果未來可解決製造電子計算機所面臨的一大關鍵問題,同時將生物醫學監測提升到新的水平。
  • 量子點進入三維光子晶體
    研究人員首次將InAsSb量子點嵌入一個GaAs的三維光子晶體當中。    一個由日本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克服現有的製造問題,製備出首個內含量子阱的三維光子晶體,在關鍵的通信級波長1.5µm處發射。
  • 玻色取樣逼近裡程碑:量子計算未來可期
    這類問題包括隨機量子線路採樣、IQP線路、玻色採樣。而谷歌量子AI團隊所針對的問題是隨機量子線路採樣。面向這一戰略目標,中國科大團隊長期致力於可擴展單光子源和玻色取樣量子計算的研究。2013年,他們在國際上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激發,解決了單光子源的確定性和高品質這兩個基本問題;2016年, 產生了國際最高效率的全同單光子源,並在此基礎上,於2017年初步應用於構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能力的針對波色取樣問題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其取樣速率比國際上當時的實驗提高24000多倍。
  • 「九章」問世!都是「後浪」……
    長期致力於量子點單光子源和光量子計算研究,尤其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在單光子源方面,通過橢圓腔和雙色激發等方式解決由於正交消光引起的50%損耗問題,論文被選為Nature photonis封面;首次在固態量子點系統觀測到強度壓縮現象;首次實現通過時結合高純度、高效率、高保真度、高不可分辨的確定性糾纏光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