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 微博@中國之聲 圖
12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研發「九章」的團隊中還有一群90後,其中論文4名第一作者分別出生於1995年、1991年、1997年和1990年。年齡最小的鄧宇皓,1997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
四位論文第一作者介紹如下:
鍾翰森,1995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6年加入團隊。致力於基於參量光的量子計算研究,設計新型參量光糾纏源,演示12光子糾纏刷新世界紀錄、同時演示5光子隨機入口玻色採樣。發展高斯玻色採樣理論和實驗方案,初次演示5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驗證可行性。最近,實現 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前排左二王輝,後排左四陳明城 封面新聞 圖
王輝,1991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5年加入團隊,2020年獲得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量子點單光子源和光量子計算研究,尤其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在單光子源方面,通過橢圓腔和雙色激發等方式解決由於正交消光引起的50%損耗問題,論文被選為Nature photonis封面;首次在固態量子點系統觀測到強度壓縮現象;首次實現通過時結合高純度、高效率、高保真度、高不可分辨的確定性糾纏光源等等。在光量子計算方面,2017年在國際上實現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入選2018年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科技十大進展等。2019年,基於量子點單光子源實現20光子輸入、60模式輸出的玻色採樣,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重要科學目標。最近,實現 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鄧宇皓,1997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CSST暑研並獲最佳研究獎。2017年加入團隊,首次實現天文尺度的量子幹涉,實驗觀察到量子點單光子和太陽光之間的雙光子幹涉、量子糾纏以及非定域性,把獨立光子之間的量子幹涉實驗擴展到相距1.5億公裡的兩個獨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學尺度上檢驗了量子統計原理的普適性,並給出了熱光場量子化的直接實驗證據。作為中科大學生代表入選參加第70屆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主要致力於發展基於量子點量子光源和參量光量子光源的光學量子計算和量子物理研究,最近,實現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後排左二鍾翰森、右一鄧宇皓 封面新聞 圖
陳明城,1990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2年加入團隊,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量子物理基礎和可擴展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特別是在理論探索、設計和算法分析方面擔任團隊負責人。近期提出受量子隱形傳態啟發的經典模擬中大規模隨機量子線路,被谷歌量子霸權實驗論文引用為目前最先進的算法之一;合作發展了高品質單光子源實現了 20 光子輸入玻色取樣量子計算,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最近,實現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審核 | 陳 凱
責編 | 黃髮強、王璐
來源 | 新華社、封面新聞 。(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